• 沒有找到結果。

公共圖書館第三場域及建築設計影響對大眾使用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公共圖書館第三場域及建築設計影響對大眾使用之研究"

Copied!
1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柯 皓 仁 博士 .. 公共圖書館第三場域及建築設計影響對大眾使 用之研究 The Influence of Third Place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Public Libraries on Usage of People. 研究生:黃 品 舜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 七 年 八月.

(2) 謝辭 此篇論文能夠完成,要感謝的人非常多,自己心中也充滿著感激與感恩。 首先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柯皓仁教授,能夠在學富五車的柯老師教導下,讓我 研究所就讀期間獲得許多寶貴與難忘的經驗。同時也要感謝我的口試委員宋慧 筠教授和吳可久教授,謝謝兩位老師兩次撥冗前來擔任計畫書與論文的口試委 員,給予學生我論文內容上的寶貴建議。 再來是感謝柯柯軍團的思宜與婷嫥,有人一同奮鬥寫論文真的就能堅持下 去,論文有困難的地方還能互相討論,給予意見,促使我不能放棄與怠惰。很 高興能跟你們一起去泰國的研討會見見世面,以及帶領泰國學生遊歷臺北,這 都要感謝你們的規劃與安排。還有 104 級的同學們,跟大家一起修課、班聚、 謝師宴等,甚至還計畫並實踐了日本京都與大阪五天四夜的圖資 104 級畢旅 行,讓我生平第一次出國就是跟你們,這份感動與澎湃的心情實在難以忘卻。 最後要謝謝我的家人們,無怨無悔並永遠支持我往自己有興趣的方向前 進。還有琬姿學姐一路上的幫助,從中興到師大給予我很多幫忙與打氣。另外 還有中興大學圖書館的先進們,也謝謝你們讓我愛上在圖書館的氛圍,甚至在 我當初準備推甄研究所時給予我許多建議。還要謝謝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 的館員、志工以及問卷的受測者們,不厭其煩的讓我一直打擾你們,到最終完 成論文,謝謝大家都很願意填答我的研究問卷。 感謝以上促成我完成這趟研究所之旅的每一位貴人,也謝謝老天爺,還有 太多人需要表達感謝之意,這份感激之情都會放在心中,沒齒難忘。 品舜 謹誌於師大 2018/08.

(3) 摘要 本研究在探究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作為第三場域與建築設計,對於大 眾日常使用的感受。以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使用者為研究對象,分為使用 者使用頻率、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作為第三場域及其建築設計三個面向進 行分析。 本研究採 取 立意抽樣之問卷調查研究法,從 2018 年 6 月 2 日至 2018 年 6 月 7 日,以及 2018 年 8 月 12 日、13 日及 16 日到龍岡分館內進行問卷發放, 共計回收 303 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為 242 份。本研究依據問卷分析結果,提 出六項結論:(一)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的使用者以中壢區居民為眾,以 學生族群為主,且使用者性別以女性居多。(二)大眾使用桃園市立圖書館龍 岡分館之頻率為每週一次與兩次以上為主。(三)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符 合第三場域的七個特性:中性的場所、要有平等主義、對話為主要活動、可以 方便可及的、保持樸實的、瀰漫著愉快的氣氛、是一處離開家以外的另一個 家。(四)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作為第三場域與使用者使用頻率無正相 關;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使用者使用頻率與建築設計無正相關。(五)桃 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之建築設計符合七大特性:功能性、可用性、多樣性、 互動性、激發性、環境適宜性、安全性。(六)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之建 築設計與龍岡分館作為第三場域有正相關。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研究建議:(一)增進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與使 用者的聯繫。(二)設置樂齡學習資源區。(三)設置明顯的桃園市立圖書館 龍岡分館地標。 關鍵字:公共圖書館分館、使用者、使用頻率、第三場域、建築設計. i.

(4)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third place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for the daily use of the public through Taoyuan Public Library Longgang Branch. It takes the users of Taoyuan Public Library Longgang Branch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it divides into three categories and analyses them: frequency, Taoyuan Public Library Longgang Branch as third place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This study adopte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questionnaires response collected from Longgang Branch’s users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June 2nd to 6th 2018, and August 12th, 13th and 16th 2018 were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A total of 303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which 242 were vali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questionnaires analysis, there are some conclusions below: Firstly, Taoyuan Public Library Longgang Branch users are mostly the Zhongli District residents, and they are mainly students, moreover, most users are female. Secondly, the frequency of the users of Taoyuan Public Library Longgang Branch is mainly once a week and twice or more. Furthermor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aoyuan Public Library Longgang Branch meets Oldenburg’s third place seven criteria, including (a) neutral ground, (b) leveler, (c) conversation as main activity, (d) accessibility, (e) low profile, (f) playful mood, and (g) a home away from home. Moreover, Taoyuan Public Library Longgang Branch meets Mcdonald’s the qualities of good library seven criteria, including (a) functional, (b) accessible, (c) varied, (d) interactive, (e) conducive, (f) environmentally suitable, and (g) safe and secure. Lastly, Taoyuan Public Library Longgang Branch as third place and its architectural design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ii.

(5)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there are some suggestions for Taoyuan Public Library Longgang Branch. First, promote the contact between Taoyuan Public Library Longgang Branch and its users. Furthermore, set the senior citizens learning area. Lastly, set the obvious landmark of Taoyuan Public Library Longgang Branch. Keywords : public library branch 、 user 、 frequency 、 third place 、 architectural design. iii.

(6) 目次 摘要 ........................................................................................................................... i. Abstract ................................................................................................................... ii 目次 ..........................................................................................................................iv 表次 ..........................................................................................................................vi 圖次 ........................................................................................................................ v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5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8. 第一節 公共圖書館作為第三場域 ....................................................................... 8 第二節 公共圖書館之建築設計 ......................................................................... 16 第三節 小結 ........................................................................................................ 2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28. 第一節 研究取向與方法 ..................................................................................... 28 第二節 研究流程與實施 ..................................................................................... 28 第三節 研究設計 ................................................................................................ 30 第四節 問卷題項 ................................................................................................ 33 第五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 4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 48. 第一節 問卷分析 ................................................................................................ 48 第二節 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作為第三場域的分析 ................................... 57 第三節 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建築設計之分析 .......................................... 63 第四節 研究發現與綜合討論 ............................................................................. 6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6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6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72 第三節 未來研究建議......................................................................................... 73. iv.

(7) 參考文獻 ............................................................................................................. 75. 附錄一 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使用者調查問卷(專家效度)......................... 79 附錄二 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使用者調查問卷(專家效度審查意見) ......... 87 附錄三 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使用者調查問卷 ........................................ 101. v.

(8) 表次 表 3-1 第三場域八大題項 .................................................................................... 35 表 3-2 建築設計題項 ........................................................................................... 44 表 3-3 專家學者之背景資料 ................................................................................ 45 表 3-4 前測研究問卷信度分析............................................................................ 46 表 4-1 問卷發放與回收統計表 ............................................................................ 48 表 4-2 使用者之性別統計分析 ............................................................................ 49 表 4-3 使用者之年齡統計分析 ............................................................................ 50 表 4-4 使用者之職業統計分析............................................................................ 50 表 4-5 使用者之教育程度統計分析 .................................................................... 51 表 4-6 使用者之居住地統計分析 ........................................................................ 52 表 4-7 使用者之交通時間統計分析 .................................................................... 54 表 4-8 使用者之使用頻率統計分析 .................................................................... 55 表 4-9 使用者之停留時間統計分析 .................................................................... 55 表 4-10 各變項之平均值與標準差 ...................................................................... 56 表 4-11 研究問卷第三場域各變項之信度 .......................................................... 56 表 4-12 研究問卷建築設計之信度 ...................................................................... 57 表 4-13 使用者對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看法之平均值與標準差 ................ 58 表 4-14 使用者對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的平均看法之五等第統計 ............ 61 表 4-15 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與第三場域對照表 ....................................... 62 表 4-16 使用者對龍岡分館建築設計看法之平均值與標準差............................ 63 表 4-17 使用者對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建築設計之五等第統計 ................ 64. vi.

(9) 圖次 圖 3-1 研究流程圖 .............................................................................................. 29 圖 3-2 研究架構圖 .............................................................................................. 32 圖 4-1 桃園市各區位置圖 ................................................................................... 53 圖 4-2 使用者到館日期之頻率分析 ................................................................... 56 圖 4-3 第三場域及建築設計與使用頻率間的相關程度..................................... 68. vii.

(10) 第一章 緒論 圖書館法指出,公共圖書館是指由各級主管機關、鄉(鎮、市)公所、個人、法人或團體 設立,以社會大眾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圖書資訊服務,推廣終身學習及辦理閱讀等文教活動 之圖書館(總統府,2014)。與專門圖書館的服務對象以所屬人員或特定人士,和大專校院圖 書館以大專校院師生為主要服務對象有所不同(總統府,2014),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對象範圍 可以從幼齡兒童到成年人。公共圖書館研究探討的是公共圖書館如何參與社區的建設、社會重 要性,以及提供何種實質的服務給使用者等。學者們發現公共圖書館在社區中,提供實際的社 會作用(Debono 2002; Kerslake & Kinnel, 1998)。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基本原則,是對社區內所 有民眾開放使用,不得針對特定團體或人士提供服務而排斥其他民眾,公共圖書館有時也會被 稱為「社區的客廳」。每當討論到聚會場所時,常會聽到「第三場域」一詞,第三場域這個概 念可以追溯到美國社會學家 Oldenburg(1989)和他的「The Great Good Place」一書,他在該書 中調查不同的公共場所,第三場域是人們一起聚集的一個場域,沒有任何階級制度,也不排斥 任何背景跟社會地位的民眾使用,給予每個人同樣的服務及權利,以及也可以撇開第一場所 (家庭)和第二場所(工作)的掛念,在此場域人們可以自在、輕鬆的做自己想完成的事情。 Oldenburg 把這個看作是社區的社會活力和民主基層的核心要點。 為了扮演好一個地方重要的角色,公共圖書館需有適當的資源提供給民眾,以及館舍建築 和後續營運上的資源都很重要。圖書館館舍建築物是公共圖書館服務裡非常重要的一環,它的 設計也反應圖書館的功能,能夠為了社區所有成員方便使用,也能靈活適應服務工作的新變 化。圖書館座落的地點要靠近社區的其他活動設施,如商店和文化中心等。室內空間夠大的圖 書館,可以安排戲劇、音樂、展覽等文藝活動,充分使用公共圖書館對城市的活力有明顯的貢 獻,更可能成為重要的學習場所、社交中心和聚會場所。所以,圖書館管理者必須讓圖書館建 築物有效利用及管理,使其在當地地區發揮最大程度的使用,對民眾來說也是很重要。因此, 圖書館 維持 穩定性、安全 以及 鄰近地區的生活品質, 有其重要 的作用及貢獻(Greenhalgh, Worpole, & Landry, 1995; Manjarrez, Cigna, & Bajaj, 2008)。 根據以上所述,本研究主要以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為研究場域,此公共圖書館分館運 用大量木質設計,搭配質感塗料後,透過金屬、玻璃加以點綴,具有自然質樸的設計風格,且 1.

(11) 建築物也獲得鑽石級綠建築標章認證,同時也被譽為全台最美的圖書館隱身桃園(黃敏婷, 2016)。因此。本研究欲探討該公共圖書館分館的新建築設計、室內空間以及第三場域對於使 用者來說,是否有別於一般傳統圖書館的制式框架和冷調的建築風格,有沒有符合圖書館建築 的原則或是設計上的差異,以及圖書館營運上所提供的資源與服務,對於當地社區民眾日常使 用的幫助,有什麼不一樣的改變。 基於前述,公共圖書館可謂是蒐集、保存與推廣社區多樣文化的機構,同樣的公共圖書館 服務是以社區居民的利益為基礎,提供社區各項服務,像是典藏當地重要文獻、舉辦展覽及聚 會活動,有些服務須藉由圖書館實體建築物來完成,故本研究擬探究公共圖書館分館作為第三 場域及其圖書館建築之設計對於使用者日常生活上的使用助益。.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根據以上所述,本研究主要以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為研究對象,此公共圖書館分館強 調建築與自然風景的並存,展現出桃園龍岡當地社區豐富的種族文化,同時建築物被譽為自然 質樸的設計風格,形塑出人文沉穩質感,成為全台具有話題的特色圖書館(黃敏婷,2016), 引發本研究探究其第三場域及圖書館建築之研究。本節分別敘述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說明當 前公共圖書館發展之情況。. 一、 研究背景 在現今資訊多樣化的社會中,作為一個為公眾服務的機構,公共圖書館的角色和功能面臨 很多新的挑戰,不再只是傳統圖書館基本的借還書功能,而是增加了許多傳統圖書館以前從未 有的多樣化服務和設備。公共圖書館在城市裡是公共空間的一部分,以及它們在城市規劃的重 要性也是不可缺少的。在過去的十到十五年期間,有許多新的公共圖書館在歐洲和美國的城市 已建立。像是在 2004 年建造的中央圖書館建築:美國西雅圖公共圖書館,其建築本身在 2007 年被美國建築師學會評為最喜愛的建築之一,也成為當地一個獨特的城市風景,以及當地居民 和遊客一致好評的愛好地方。而近幾年來我國的公共圖書館建築也陸續新建,例如:國立公共資 訊圖書館(2012)、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2014)、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2015)等,而桃園 市立圖書館總館預計於 2020 年營運。 2.

(12) 資訊的快速發展和散佈,引起了關於實體圖書館未來的不確定性。網際網路使用的新潛在 價值是否將表示著使用者現在只會從遠處使用圖書館,而再也不前往實體圖書館。現今實體圖 書館的潛在價值,確實已經被許多提供網際網路的資源來替代,然而人們所獲得的資訊資源, 能夠從他們舒適的住家,或他們可能想到的任何地方,正在接連不斷的增加。但恰好是在同一 時間,我們正在證明實體圖書館的復興(Hvenegaard & Jochumsen, 2009)。不過,美國政治學 學者 Putnam 與其研究夥伴 Feldstein 認為實體圖書館之死的說法,僅是將圖書館視為貯藏資訊的 場所,公共圖書館若僅為徵集及提供資訊的地方,確實有可能在數位環境的時代遭到淘汰,但 事實上,當公共圖書館提供實體資訊及資源的功能弱化後,公共圖書館作為社區教育、公民及 社會參與聚集地的重要性則會因而更加受到重視(Putnam & Feldstein, 2003; Ptacek, 2013)。由 此觀點看來,圖書館不僅是資訊中心,也是社區中心,故而引發本研究探討公共圖書館作為一 個第三場域(Oldenburg, 1989)的場所,對大眾使用影響的可能性。. 研究動機. 二、. 公共圖書館是提供民眾教育、文化、資訊及休閒的場所。隨著時代變遷、科技進步、生活 品質的提升以及公共圖書館營運和使用上的改變,民眾使用公共圖書館的型態及對公共圖書館 的期望亦大不同於以往。而為了符合民眾的需求及期許,公共圖書館在新建或改建後的內部空 間或服務之規劃上,往往以打造良好氣氛,符合現代生活美學、綠色生活,以及提供多樣化的 館藏、設備與專業服務為目標,進行空間規劃。近幾年來,許多公共圖書館陸續落成,如:國 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等,不僅反應出大眾對公共圖 書館資源的重視,也連帶成為新聞話題,吸引大量國內外人士參觀,同時也是圖書館界從業人 員觀摩指標,並成為討論以及研究的方向。 過去研究不缺乏探討公共圖書館空間與成效評估,但對於建築與空間方面結合的論述較 少。因此,若能探討公共圖書館建築與空間方面,對於大眾使用之影響,也能為後續興建或改 建公共圖書館建築與空間作為一個基石之外,也能體現公共圖書館的價值,提供給對此議題有 興趣者參考。綜觀臺灣近期新落成之公共圖書館,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建築設計可為代表 之一。該館座落於台貿公園旁,占地 1,940 坪,相當於六千四百多平方公尺,為地上四層、地下 兩層之建築。其內部空間規劃包含一樓右側的活動中心,左側為圖書館的閱報區、網路資訊區 3.

(13) 及服務櫃檯,二樓為期刊區及兒童室,三樓是書庫、參考室及地方文獻室,四樓為閱覽室及多 功能教室,共有 265 個座位,供民眾自修使用。建築師秉持「每一座圖書館都有書架,在琳瑯 滿目的藏書中挑一本書,每本書中都有一個豐富的世界」之理念設計外觀(蔡育豪,2016)。 側面落地窗設計有 45 個書本樣式面板,開啟時像打開一本一本的書,是一個意象與實體結合, 設計感十足的建築物(盧俊廷,2016)。故引發研究者以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使用者為研 究對象,分析其圖書館外觀建築設計與室內空間是否符合使用者期望。.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主要以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探 討公共圖書館分館建築及內部空間有沒有符合圖書館建築的原則和設計上的差異,對於管理者 和使用者日常上的使用影響為何,故引發本研究欲探討其研究問題。. 研究目的. 一、. 目前有不少探討公共圖書館與社區發展之研究,現今多數皆從公共圖書館館藏資源的角度 去探討公共圖書館在社區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本研究以了解使用者如何使用公共圖書館分 館、圖書館建築之設計對於管理者跟使用者日常上的使用影響為何,期望藉此提供更好的服務 給大眾使用,進而提升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因此,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使用者背景與使用頻率之情況。 二、調查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作為一個第三場域之情況。 三、探討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建築設計之情況。. 二、 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之目的,本研究探討以下研究問題: 一、瞭解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使用者背景與使用頻率之情況 (一) 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的使用者之背景為何? 4.

(14) (二) 大眾使用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之頻率為何? 二、調查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作為一個第三場域之情況 (一) 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作為一個第三場域的程度為何? (二) 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作為第三場域與使用者使用頻率是否有正相關? 三、探討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建築設計之情況 (一) 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之建築設計為何? (二) 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之建築設計與使用者使用頻率是否有正相關? (三) 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之建築設計與龍岡分館作為第三場域是否有正相關?.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之研究範圍與限制,茲說明如以下二點:. 一、 區域限制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設定為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使用者,本研究結果提供給桃園市立圖 書館龍岡分館或與龍岡分館背景相似的圖書館參考。. 二、 語言限制 本研究蒐集之文獻來源為中文和英文的語言為主要參考文獻,其它語言之參考文獻則不列 在其中。. 5.

(15) 第四節 名詞釋義 為方便釐清研究的進行和明確清楚敘述的內容,定義重要的專有名詞或詞彙如下:. 公共圖書館(Public Library). 一、.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 IFLA) 與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發表的 公 共圖書 館宣 言指 出(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1994):「公共圖書館是由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或其他社區機構所建立、支持及資 助的一個單位,是地方的教育跟資訊中心,具有各種知識以及資訊供讀者取用,所服務的對象 不受種族、國籍、年齡、性別、宗教信仰、語言、身心障礙、經濟及就業狀況與教育程度的限 制」。公共圖書館提供個人及社區居民一個終生學習及文化發展的環境,大眾及社區成員均享 有平等的資源及服務。提供非專業的圖書(包括通俗讀物、期刊雜誌和參考書籍)、公共資 訊、網際網路的連接及圖書館教育。公共圖書館也會收集與當地地方特色有關的書籍和資訊, 並提供社區活動的場所和空間。. 二、 第三場域(Third Space) 美國社會學家 Oldenburg(1989)提出第三場域的概念,他舉出人的日常生活主要分布於三 個生活空間,即第一場所指的是滿足生活起居的家庭生活空間;第二場所指的是利益或生產的 工作場所,而第三場域指的就是除了第一場所和第二場所以外的一個非正式公眾的生活核心內 涵(the core settings of informal public life)。第三場域定義為:「各種提供人們在家庭生活空間 和工作場所之外的地方,舉辦經常性、自願性、非正式聚會的公共場所」,並應該具備以下八 項基本特徵:(1)中性的場所;(2)要有平等主義;(3)對話為主要活動;(4)方便可及 的;(5)有常客;(6)保持樸實的;(7)愉快的氣氛;(8)家以外的另一個家。. 6.

(16) 三、 建築(Architecture) 建築通常指的是為人們的活動區域所提供一個內部空間,或是對擁有內部空間的構造物進 行規劃、設計、施工後使用的行為過程。「建築」除了指具體的構造物以外,也可以代表創造 構造物的行為(過程、技術)(李峻霖、莊亦婷,2017)。所有的建築風格對人類的心理都有 影響,而不僅僅是對人類社會所提供服務(Ruskin, 1849)。. 7.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在探討公共圖書館提供的服務及空間和建築設計,對於使用者日常使用上的影響的 重要性,分別跟第三場域及公共圖書館之建築設計等概念相關。本章節文獻探討共分為三節, 逐步分析相關之文獻。第一節介紹公共圖書館作為第三場域之研究,說明第三場域的定義和作 用,及公共圖書館作為場所和聚會場所之研究;第二節探討公共圖書館之建築設計;最後第三 小節整合所有文獻。. 第一節 公共圖書館作為第三場域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FLA)與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發表的公共圖 書館宣言指出(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1994):公共圖書 館是由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或其他社區機構所建立、支持及資助的一個單位,是地方的教育跟 資訊中心,具有各種知識以及資訊供讀者取用,所服務的對象不受種族、國籍、年齡、性別、 宗教信仰、語言、身心障礙、經濟及就業狀況與教育程度的限制。公共圖書館提供個人及社區 居民一個終生學習及文化發展的環境,大眾及社區成員均享有平等的資源及服務。 公共圖書館的基本宗旨,是提供各種形式的資源與服務來滿足個人和群體在教育、資訊的 需求,像是滿足個人及群體的娛樂和休閒等方面的需求。公共圖書館作為一個向個人提供獲取 廣泛多樣的知識、思想的角色,為民主社會的發展和維持,具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因此,公共圖書館作為地方的重要公共場所,必須先瞭解公共圖書館內部發展之第三場域 的概念,了解近年來公共圖書館發展趨勢與面臨的困難,期望更了解公共圖書館,是如何發揮 其在社區和大眾心中的影響力,重拾社區居民及大眾對於公共圖書館的信賴,願意主動前往使 用圖書館所提供的資源和辦理的各項服務。. 一、 第三場域之定義、特徵及作用 美 國 社 會 學 家 Oldenburg ( 1989 ) 在 其 著 作 The great good place: Café, coffee shops, community centers, beauty parlors, general stores, bars, hangouts, and other hangouts at the heart of a community 中提出「第三場域」的概念。另外美國後現代地理學家 Soja(1998)在其著作 Third 8.

(18) place: Journeys to Los Angeles and Other Real and Imagined Place,提出三種空間的認知理論。以下 介紹第三場域的定義、特徵與功能。. (一)第三場域之定義 根據 Oldenburg(1989)在其著作 The great good place: Café, coffee shops, community centers, beauty parlors, general stores, bars, hangouts, and other hangouts at the heart of a community 中所說: 咖啡廳和髮廊也能當作我們「第三場域」的公共場所。換句話說,當人們不在家或不在工作的 時候,可以在那裡找到他們自己或熟識的人。第三場域可以定義為人們的世代、文化和種族背 景可以互相交錯的地方。 相對於第一場所(滿足生活起居的住家)和第二場所(有關利益或生產的工作場所), Oldenburg(1989)已經創造第三場域的概念。第三場域是第一場所和第二場所以外的一個非正 式公共生活空間,是一個不受任何利益關係制約的非正式公眾聚集場所,一個有著低門檻和經 常有常客光顧的公共(地方性的)活動場所,那裡的主要活動是對話,身處在其中可以買東西 坐下來喝,並且做自己想做的事。 Oldenburg(1989)認為第三場域是構成美好日常生活的重要元素之一,但在當時英文的用 語中,並未有詞彙能夠表示非正式公眾聚會場所的名詞,因此,他提出以「第三場域」一詞涵 括「非正式公眾生活的核心內涵」,並定義為:「各種提供人們在居家空間和工作場所之外的 地方,舉辦經常性、自願性、非正式聚會之公共場所的通稱」。第三場域也被認為在共同的社 會機構和社會資本方面是很重要的。 Soja(1998)第三場域理論,第一空間是指實際佔有空間的物體,是一個感知與物質並存的 空間,第二空間是構想空間,而第三場域則是結合第一空間及第二空間,實際物體與構想一起 並存,互相交互影響,又可以超越第一空間與第二空間,第三場域是一個保持開放性的空間。. 9.

(19) (二)第三場域之特徵 Oldenburg(1989)敘述第三場域必須具有以下八大特徵來吸引人們: 1. 發生在中性的場所(on Neutral Ground) 第三場域是一個中性、提供人們聚集交流的場所,在這個場域內,沒有人有義務擔任主人 的角色。因此,「如果他們願意,人們可以來來去去,沒有人被要求要盡地主之誼的本分,全 部都感覺像在家裡一樣的輕鬆自在」。 2. 要有平等主義(the Third Place as a Leveler) 第三場域是一個具有包容性的場所,人人都是平等的,是個「未嚴格設定規範且容易被公 眾使用,不設置階級制度也不排斥任何背景跟社會地位的形式」,第三場域並不以特定目的或 主題聚集他們自己最親近的人,每個人都有其獨特性,從而促進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擴展。 3. 對話為主要活動(Conversation is the Main Activity) 如同上述第三場域的兩個基本特徵以外,Oldenburg 認為「沒有什麼能更清楚指出在第三場 域中能有比談話交流來得更好;它給人的感覺是愉快、奪人眼目、豐富多彩和吸引人的」。在 這個場域中,每個人都是平等和不受拘束的,可以隨心所欲開始對話交流,也都遵循著基本禮 儀規範,這些規範都符合民主的精神。此外,在參與這個過程的人,一方面培養民主的素養, 另一方面也覺得「它比其他地方更活潑、較少有羞怯的感覺,並且會想要更熱切去追求」。 4. 可以方便可及的(Accessibility and Accommodation) 最好的第三場域是一個可以讓人隨時隨地獨自前往,且地點是座落於自己生活周遭的地 方,並且會期望碰見自己熟悉的人,像是朋友或鄰居。在此場域也可以紓解在日常生活感受到 的壓力,不用覺得進入前需要有任何形式的門檻,是個方便可及和來去自如的地方。 5. 「常客」或「像夥伴的客人」(the Regulars) 第三場域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主要是把任何經常來訪的人當作是常客或「像夥伴的客 人」,而不只是因為有著「座位、提供各種飲料的服務、停車位、價格親民或其他可利用性的 10.

(20) 功能」而來。是吸引人們並讓他們感覺「像在家裡的一個地方,並隨時處於歡樂、自在的氣 氛」,同時也培養跟新來的人之間的交流和信任。因此,接納新來的人對於第三場域來說也很 重要,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常客,融入場域之中。 6. 保持樸實的(a Low Profile) 第三場域的內部空間及外觀建築,通常是低調樸實的。這意味著一種「樸實無華」的象 徵,給人一種印象不深也不華麗的感覺,鼓勵進入這個場域的每個人,不需要有著任何社會地 位的差異,也無須刻意盛裝打扮,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並且穿著日常生活的便服,其中也是為 了防止「虛榮在會面交流之中出現」,並融合到每個來訪者的日常生活中。 7. 瀰漫著愉快的氣氛(the Mood is Playful) 如同 Oldenburg 所述:「那些會將嚴肅談話持續不止一分鐘的,幾乎肯定注定要失敗。每一 個話題和說話者都是在練習自身的潛力,表現出自己該具有的智慧」。在第三場域裡面總是瀰 漫著愉快的氣氛,這個場域裡人們所談論的話題總是充滿了機智。每個進入第三場域的人可以 很容易感受到愉悅的氣氛,而身處第三場域之中的人們,也不會有拘束、不自在的感覺,正是 因為有著這樣良好的氛圍,吸引著人們不斷來訪第三場域。 8. 是一處離開家以外的另一個家(a Home away from Home) 第三場域給予身處其中的人們,就像在家一樣舒適自在的環境和氣氛,雖然嚴格來說不能 算真正的家,但卻有身處在家中一樣的感受,讓人有一種依賴和休憩的感覺。處於第三場域的 人們都是平等的,每個人並未擁有此空間的所有權,但他們還是會表現得他們是這裡的主人 翁,像在住家一樣輕鬆自在。每個歸屬於第三場域的人,當人們不在住家或不在工作的時候, 很可能會在這裡遇到他們或熟人的地方,「雖然是完全不同性質的住家背景,它給予在第三場 域精神的舒適和贊同,和一個良好的家的感覺是非常相似的」。. (三)第三場域之作用 Fisher et al.(2007)以西雅圖公共圖書館為個案,採用 Oldenburg(1989)的「第三場域」 概念和 Cresswell(2004)關於地方的五個方面,來探討社會中認識圖書館的作用,用來理解圖 11.

(21) 書館是一個地方,以及根據圖書館作為一個實體、社會和資訊的場所來討論,雖然這兩個架構 有助於解釋圖書館如何當作「地方」,來提供社會和經濟上的優勢,並在社區內促進社會資本 的成長,因為它象徵一個主要地方的想法,但是兩個架構都不能充分去滿足資訊這個概念,從 當前研究的結果當作假設,用於確定公共圖書館分館是否表現出更多第三空間的特性,此研究 認為西雅圖公共圖書館具備著「發生在中性的場所」、「要有平等主義」、「是一處離開家以 外的另一個家」等第三場域的特徵。公共圖書館在公共場所及大眾聚會的層面,扮演著非常重 要的角色,對於缺少大眾聚會場所的社區來說,此作用特別重要。. 二、 公共圖書館作為場所 公共場所是一個提供多數人共同使用、聚集的場所,像是公園、道路等,其它如餐廳、飯 店、百貨公司等,是指沒特別規定哪一類型的人,都可以隨時出入的場所(蘇銘翔,2016)。 Oldenburg(1989)第三場域的重點在於提醒人們,為了滿足其他細微差別的需求,公共場 所 或 社會 地 方 的重要 性 。在 這方 面 ,英國 威爾斯 大學社會和 文 化地理學 的教 授 Cresswell (2004),他發表了《Place: A Short Introduction》。他聲稱地方可以用五個方面來下定義,其 中前三個他從政治地理學家 John Agnew(Agnew, 1987)那借用: 1.. 位置–固定的目標地點或座標。. 2.. 場所–對社會關係的背景題材,在實際的地方情況中,人們就像獨立個體一樣,在這個範 圍內管理他們的生活。. 3.. 地方意識–個人以及情感相連接的人,必須把他們自己放置在這裡。. 4.. 空間–一個比地方更抽象的概念,空間跟地方作區分,是一種沒有意義的範圍。. 5.. 景色–有形的地形,無論是自然或人為的;人們只看風景,但他們沒有居住在裡面。 在圖書館方面來說,無論是 Oldenburg 和 Cresswell 的架構,都是為了在社會中認識圖書館. 的作用,而提供深刻見解的方向。而 Cresswell(2004)提供五個關於地方不同的方面,是為了 闡述差異性是有用的,使用這個架構,使用者的回應可分類如下(Fisher et al., 2007): 12.

(22) 1. 位置–這個概念特別感興趣的是,地點是用來給西雅圖公共圖書館使用。受訪者確認地點的 重要性、容易接近,以及在市中心是引人注目的地方。該地點是非常適合認定是服務、館藏 和科技給主要低收入居民的受益者們。. 2. 場所–各種設備的多樣化建築物,能考慮到各種使用者需求和用途,包括與他人或個人的努 力進行互相作用。使用者經常評論設備的特色(植物、燈光、傢俱、咖啡販賣部、顏色等 等),如同他們正在指揮有關的活動一樣。. 3. 地方意識–受訪者表示,他們把建築物、具體建築特色、館藏、圖書館在他們生活中的重要 性跟一系列的氣氛和情緒結合在一起。. 4. 空間–Cresswell(2004)的空間討論有助於區分我們對於地方的理解,但並不適用於作為一 個單一地方中央圖書館的個體反應分析。. 5. 景觀–受訪者分享關於他們的想法和感受,中央圖書館如何安排更大城市地形和市中心區域。 國內的公共圖書館研究,曾淑賢(2007)提到,鄉鎮圖書館所扮演的是教育、文化、資 訊、休閒的角色,這是公共圖書館核心的四大功能。湯于賢(2008)也整理出公共圖書館場所 之四項功能,如下說明: 1. 教育 教育的重要性,也說明對於每個人自己和整體社會來說,一個重要的社會價值是放在他們 的學習上。有關學習方面第二個出現的話題,包含了對於社會方面的教育觀念,來當作一個公 共社會的作用和提供學習機會的重要性。以公共圖書館來說,是大眾教育和城市中心的一個文 化場所,利用圖書館所提供的服務與資源,提高民眾的道德、文化和教育素質也是不可或缺 的。公共圖書館的起源是以提供一般民眾有更多的教育機會和資源為目的,而圖書館發展至 今,教育的功能在於建立適用的館藏及辦理各種推廣活動,以支援各層級的正規教育及自我進 修、助長資訊及電腦技能的發展、贊助及參與各種年齡層的掃除文盲活動。公共圖書館提供教 育服務的理念,乃一個基於自由和平等的信念,以作為提供人民自我學習和資訊、知識交流的 場所(UNESCO, 1994)。 13.

(23) 2. 文化 公共圖書館在文化方面,除了保存地方文獻的功能之外,也可以做為提供聚會的場所,以 因應社會、各種文化活動及民眾之需求,以充實當地社區文化生活,提高文化水準(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1982)。 3. 資訊 公共圖書館提供民眾資訊的方式,儘可能把有用的資料加以蒐集、組織,並整理後給大眾 使 用 , 使其 在 任何 時 間 、任 何 地點 都 可 以 得到想 要的 資訊(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1982)。 4. 休閒 公共圖書館是一個可以提供民眾放鬆的休閒場所,讓民眾進行正當的休閒活動。公共圖書 館應提倡讀書活動,讓民眾享受正當休閒生活;積極鼓勵民眾休閒,並提供相關資料(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1982 ; Public Library Research Group, 1971)。鄉鎮圖書館還提供動態的活 動,做為民眾休閒活動的地方,不僅可以維持社區內民眾間的相互關係,也能夠增進民眾互助 合作的精神(沈寶環,1989)。 根據以上所述,公共圖書館與社區間的合作跟聯繫非常緊密,許多推廣活動都以社區民眾 為主要對象,公共圖書館作為場所的任務及角色也越來越重要。. 三、 公共圖書館作為聚會場所 Goulding(2005)發現公共圖書館有很大潛力當作一個聚會場所。聚會場所是一個開放和公 共的空間,又是介於工作和家庭之間的一個地方,人們可以遇見與他們相似興趣或價值觀的 人,或者也可能遇見與他們不同的人。在一個分割的社會中,人們需要一個會偶然遇到跟你自 己有著不同興趣和價值觀,以及遇到有不同意見人的平台,並且通過談論和討論來增進自己。. 14.

(24) 聚會空間是在小型又舒適的空間,以及有著報紙和咖啡廳場所的休息區域,提供人們進行 不明確、非主要的聚會,同樣在更有組織的聚會中,可以分析及討論話題和問題。聚會可以藉 由聊天群組、部落格,或者其他社交科技的東西在實體場所和網路上進行。 Audunson(2005)調查不同的公共場所,論證了他所謂「低密集聚會場所」的必要,也就 是在活動場所中,我們遇見其他興趣和價值觀不同於我們自己的人。如同他說的:「一個可實 行的當地社區,需要在價值觀方面,可以提供最小共有的活動場所,聚會場所是人們可以跨越 世代和社會及種族間親密而安全的關係,遇見、交流思想而且一起變得活躍,也是社會及政治 問題的討論和談論的活動場所」(Audunson, 2005, pp. 435-6)。關於圖書館提供聚會空間的一個 很好的例子,是西雅圖的總圖書館。為了城市的來訪者和居住者,這個圖書館作為一個巨大的 客廳,你可以遇見、參與社交或者只是要放鬆。 Fisher et al.(2007)訪談新西雅圖公共圖書館的使用者和路人,受訪者們把西雅圖公共圖書 館看作一個社會上的地方及使用它,並且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就像一個聚會場所,受訪者們 強調來到圖書館的社會特性,有一種明顯的社會層面,幾乎 25%的人來到圖書館有其他人的陪 伴,並且許多人描述說,他們在參觀期間為了家人和朋友們所做的事情。Johnson & Griffis (2009)在一個加拿大城市的三個公共圖書館分館,實施一項與使用者結合的質性訪談調查。 研究人員推斷出:研究中的參與者就資源、實體空間和社會空間方面表示圖書館的價值。雖然 極高度重視,但從這項研究很明顯公共圖書館不再只是資料和圖書的貯藏處。至少在研究實施 的城市中,它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聚會場所,在那裡人們都是沒有任何限制自由的進入,圖 書館使用者認為不管用什麼方式是重要的,並從它的使用中受益。 余秋芸(2017)將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與第三場域特性進行比較,研究結果與Aabø & Audunson(2012)相接近,儘管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未全部符合Oldenburg(1989)所提出的八 個特性,但從研究結果中看出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的使用者認同對話為主要活動的有52.9%,顯 示使用者還是有逐漸接受聚會場所一詞的趨勢。. 15.

(25) 第二節 公共圖書館之建築設計 圖書館建築是公共圖書館服務裡非常重要的一環,它的設計要反應出圖書館服務的功能, 給社區或大眾成員利用,並能靈活地適應服務工作的變化或新的項目。圖書館的座落地點應靠 近社區的其它活動設施,如商店和文化中心等。圖書館應該要儘可能供社區使用,如有一個會 議場所和舉辦展覽的地方等,空間如果夠大的圖書館裡,還可以安排戲劇、音樂、電影和多媒 體表演活動。 充分使用公共圖書館對社會的活力和促進大眾的凝聚力有明顯的貢獻,更可能成為重要的 學習及社交中心或是聚會場所。因此,圖書館館員必須讓圖書館建築物有效地被利用及善於管 理,使館內其設施供全社區做最有利的使用。. 一、 圖書館建築發展之機能、美感及技術 為了圖書館的日常營運,需要一種合適的規劃模式。建造一棟圖書館建築前,需要徹底了 解使用者的需求。當圖書館建築物的興建及維護的費用變得越來越昂貴時,應該在每個規劃階 段考慮到成本的因素。目的是在有限給予的總金額內建造「最合適的建築」來滿足大眾使用的 需求。有了這樣的考量因素,圖書館需要適當的事先規劃,來當作本身基礎發展的必要性。 因為館藏數位化和資訊網絡發達的關係,有些人認為圖書館的實體空間和一個閱讀自修空 間幾乎一樣,幾乎任何事都可以在網路上完成,或是找到資源。所以圖書館建築應該要有實用 的設計,而不只是一個紀念性地標的圖書館。建築的三要素包括技術、機能及美感,也就是外 型要美觀、功能性實用和能夠提供給內部使用者好的動線方向。因此,其外部空間及內部空間 的使用或設備,對使用者的使用上來說情形為何;對管理者方面之情形又是為何。建築物應該 事先規劃,包括外觀的美感能符合環保綠色建築,以及內部空間設計成合適且足夠滿足圖書館 業務的實行,能幫助管理者更善加營運日常工作之外,也能滿足為公眾服務的特殊型式。圖書 館內部應該要有足夠和靈活的空間執行與圖書館策略上的計劃,提供相一致的全套圖書館服 務。. 16.

(26) (一)圖書館建築之機能 以 IFLA 在 2008 年出版的 IFLA Library Building Guidelines 一書中 The top ten qualities of good library space(McDonald, 2007)所提及十項圖書館良好的空間應掌握的設計原則,以探討 新時代公共圖書館建築空間設計之特色,敘述如下: 1. 功能性(Functional) 圖書館必須內部空間很好、看起來不錯,且能維持使用時間很久,才能符合它的功能性。 因此,應該設計功能齊全、容易使用和經濟實惠的圖書館。嶄新的空間必須使圖書館能夠發揮 其作用,促進提供高品質的服務。功能上的重要性應該優先於其它純粹是外觀上的考量,但圖 書館也應該看起來要很好。在設計圖書館前應該認識到人們、書籍和資訊技術的關鍵重要性, 以及在他們之間的流動關係和複雜的相互作用。新的空間還必須使其所提供的服務,能夠滿足 使用不斷變化的需求。 對於多數人來說,規劃新的圖書館空間,對他們是非常重要的。或者是創造一個人們可以 與館藏、資訊技術和服務進行互動的空間。這是有關於設計圖書館的人、提供服務的人,和使 用他們的人。最重要的是,應該要考慮使用者在這整個過程的中心點。如同 Dowlin(1999)所 證實的那樣:「圖書館的神奇之處在於跟心理做聯繫,21 世紀的圖書館建築將使這些聯繫發 生。」 2. 適應性(Adaptable) 圖書館需要有靈活的空間,讓其內部的使用可以輕易地變動。打造未來是一件困難的藝 術,但一個基本的問題是應該計劃多大或多遠?矛盾的是,規劃新圖書館的幾個確定性之一的 原因,就是保證了對未來使用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在資訊技術、組織結構和使用者行為方面都 是如此。 因此,在建築物中達到高度的靈活性是很重要的,因此只有藉由重新佈置家具、書架和設 備,才能輕易以最小的破壞來改變空間的使用。然而,達到長期的靈活性可能比提供短期的使 用功能更昂貴,規劃者現在更加務實,尋求成本和適應性需求之間的適當平衡。例如,通常會 認為整個建築物內書籍的堆疊,應該足夠地板的承載量。資訊科技的日益增長使用,往往以犧 17.

(27) 牲書本堆疊為代價,對這一觀點提出了挑戰。一些學習資源中心,主要以資訊科技為基礎的資 源,已經建成辦公室,而不是傳統圖書館地板的承載標準。所以,應該仔細評估任何潛在的儲 藏物,以免喪失長久的靈活性。 3. 可用性(Accessible) 圖書館是一個盛大、容易使用和促進獨立思考的社會空間。圖書館是學術機構的核心焦 點,在該機構的學習、教學和研究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社會作用。應該盡可能方便、鼓勵和 邀請人們充分利用它所提供的服務。對於傳統和電子化模式兩者來說,它必須滿足越來越多的 使用者,以及他們多樣化的各種學習和研究風格來提供服務。 為了有個明顯的設計方便自主學習,使用起來應該盡可能清楚和直接。在提供簡單且有吸 引力的標誌設備方面,像我們現在看到的數字標誌、液晶螢幕,甚至是聽得見的標誌,都取得 很大的進展,例如:書架上的索書號碼、液晶電視螢幕展示電子書及圖書館相關資訊等。在入 口很繁忙區域的設計正在改變,特別是許多圖書館都安裝了門禁,使用 IC 卡和自助服務的系 統。設計必須符合現代法律要求給殘障人士和學習差異人士的使用,特別是因為對於給殘障人 士的良好設計,通常對身心健全的人來說也是好的設計。許多國家的法律要求機構作出「合理 的調整」,確保殘障人士進入,使「歧視」殘障人士的行為成為非法的。 4. 多樣性(Varied) 對於不同的媒體資源來說,一個可以選擇學習和研究的空間。應該提供各種各樣的學習環 境,以適應使用者不斷增長的多樣性,以及不同方式的學習和發現。鼓勵學生按自己的節奏和 時間學習,不僅提供安靜和自主的學習,還要為了越來越多進行小組活動和互動學習來設想。 事實上,提供使用者可以互相交流的社會和協作空間是一個重要的趨勢。當然,「複合圖書 館」(或二元圖書館)也必須提供傳統紙本書和電子資源的使用,並且增加了資訊科技服務 (有線和無線提供)以及技術支持,資訊技能的訓練和研討室也佔用了越來越多的空間。 圖書館內部的讀者區域範圍,提供給使用者多樣化的選擇,從單人到多人桌、休閒座位、 自修室和小組學習設施。一些讀者喜歡「活躍」或嘈雜的社會學習環境;其他人喜歡安靜的學 習環境,具有良好的音效和視覺的隱私,這可以通過不同的家具設計達到不同的程度,包括分 隔桌、書桌、網狀篩和分隔板。在某些情況下,室內的設計更像是客廳的延伸,為學術的社會 18.

(28) 互動提供了「情感空間」。設計各種的空間可以拿來使用擺放不同的家具、照明設備,和隔絕 噪音的程度,甚至是有不同溫度的各種區域。一個設計的挑戰是創造「包容性」的空間,反映 出我們使用者社會日益增長的多樣性和種族差異。然而,這些都是複雜的設計問題,在建立靈 活和明確定義的空間之間以及建築物的個人和社會空間之間存在緊張關係。 5. 互動性(Interactive) 一個組織良好、促進使用者和服務之間聯繫的空間。圖書館必須在館藏服務、讀者和資訊 科技的空間之中取得適當的平衡。組織良好的圖書館不僅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空間,而且還能 促進人們之間的互動,然後鼓勵他們使用所提供的服務。主要櫃檯、諮詢處、團體學習空間和 資訊技術室都是現代圖書館中有互動的重要區域。 6. 激發性(Conducive) 高品質的人性化空間,可以刺激和激勵人們。作為地方社區的核心,公共圖書館應該傳達 一種實質感、價值和地方的感覺。氣氛應該有助於民眾的工作和思考,然後也應該鼓勵和激勵 使用者。許多讀者長時間來自修,以及數量越來越多的他們,應該感到舒適和安全。有創意的 建築,令人興奮的功能和不同的內部空間都有助於環境的氛圍。這可以藉由繪畫、雕塑、彩色 玻璃、內部花園和其他「文化的藝術品」進一步增強。 圖書館應該是有著高密度團結的學習場所。噪音,特別是電腦和讀者本身,是圖書館日益 嚴重的問題,規劃者們十分重視新建築中聲音的管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鼓勵社交互動的 建築物內,這是更重要的,因為有效的噪音管理能夠讓使用者互相有互動,而不會不必要地擾 亂他人。建立的方法包括分區活動和注意地板和天花板。一個基本的困境是建築物中樓梯的設 計。一些新建築設計會在一個開放的中央樓梯周圍,用於清新的通風和氣流考慮,而另外一些 則設計者將樓梯封閉,以包含與讀者在建築物上下移動相關聯的不可避免的噪音。 7. 環境適宜性(Environmentally suitable) 為讀者、書籍和電腦提供適當的環境。要有適當的環境條件,不僅是給予使用者舒適,而 且對於電腦的有效操作,以及圖書館資料的保存都是需要的。理想情況下,溫度、濕度、灰塵 和污染程度都應該要善加管理。自然或機器的通風,現在在新建築中很常見,這提供了一個負 19.

(29) 擔得起、可持續和人性化的解決方案。任何建築物或能源管理系統都應該設計成符合建築管理 的最低共同標準,建築物應該也要環境適宜。 環境照明設備(無論是自然還是人造的)對於存放書本和讀者活動的地方都應該要足夠, 並且必須考慮到讀者和圖書館工作人員越來越多使用電腦設備。傳統上,工作照明或個人的檯 燈常常用於升級閱讀者桌面的照明,但我們必須確保設計不會妨礙安裝個人的通訊服務。大玻 璃的區域面積意味著使用者可以享受外部景觀和自然採光,而且雙層甚至三層的玻璃、百葉窗 或建築上的陰影都是必要的,為了減輕噪音、太陽能的增強和太陽能眩光的嚴重影響。中庭可 以在大型建築物的中心引入光線和自然通風。 8. 安全性(Safe and secure) 有與建築、使用者、藏書、設備和資料相關的安全風險(Quinsee & McDonald, 1991)。設 計必須符合健康和安全性的法規,應該要特別注意電腦工作站的人體工程學設計,保護資訊科 技的相關設備,並在非規範的工作時間內進行操作。不幸的是,良好的安全措施有時會與便 利、美觀甚至安全性相衝突。 9. 效益性(Efficient) 效益性跟經濟的空間、人員配備和營運成本有關。圖書館必須盡可能高效率和節約地營 運,大多數的大學強調需要最低的營運和維護成本。規劃者也可以考慮在校內或校外商店內收 納一些較少使用館藏的經濟性和方便性,通常是在共同合作的基礎上組織的。同時,機構也開 始比較電子和傳統圖書館的相對生命週期成本。 10. 資訊科技適宜性(Suitabl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為使用者和員工提供靈活的設備。新的空間必須給予圖書館及使用者從資訊科技的迅速發 展中充分的受益。現在有更多的空間用於資訊與通信科技服務和支援,以及資訊技術的培養。 有效的規劃仰賴的不僅是建築師和圖書館館員的智慧和經驗,還有電腦方面在行的人以及網路 專家也漸漸成為規劃團隊的成員。. 20.

(30) 另外, Shobha(2015)根據上述十項特點說明以外,也再新增四項良好圖書館空間的空間 特性,如下: 1. 經濟性(Economic) 設計圖書館建築應該是要經濟節約的,並且可以用最少的工作人員和資金來維護,並實現 成果。 2. 氛圍性(Ambience) 圖書館的空間應該是歡迎和吸引每個人的。顏色、照明設備、室內設計和藝術品的使用在 創造一種特定的氣氛中發揮了重要的角色。即使在這個電子化的時代,大多數圖書館都擁有紙 本印刷資料的館藏,這些也有助於整體的印象。 3. 擴展性(Extendable) 圖書館建築在未來 20–25 年,應該考慮到藏書量的發展比例、使用者總數、未來資訊科技 的使用、新增的區域。建築物應該是可以延伸的,以考慮到未來的發展與最小的變化或改變。 4. 預備場地(Provision of areas) 當規劃圖書館建設的時候,應該對文件、使用者、工作人員、圖書館設備、服務範圍等等 事先作出適當的決定。 圖書館是強調功能的特殊建築,目的在於提供一個可同時滿足現在及未來需求的空間,綜 合以上所述,打造人性化、資訊化與教育性的圖書館建築乃成為主流,可歸納出現代圖書館建 築需具備以下特色(Kuo et al., 2016): 1.. 規劃與設計外觀和內部空間,強調該建築的永續性。. 2.. 設計時要尊重文化,並融入當地社區特色。. 3.. 規劃設計良好的動線。. 4.. 融入商業行銷的概念,打造如社區中書店般的圖書館。. 5.. 能建立良好的組織以利讀者及館員的溝通。. 6.. 為每位讀者提供其所專屬的空間角落。 21.

(31) 7.. 在數位的時代,能夠跟隨科技的腳步調整其路線及空間。. 8.. 以讀者的舒適性為第一考量。. 9.. 採有效率和經濟的設計形式,以節省經費。 根據經濟部標準檢驗局(1995)出版之「公共圖書館建築設備標準」,圖書館建築之空間. 原則規劃及設計配置,應符合下列各項基本原則: 1.. 親近性:地理位置方便到達,象徵地方文化,予人親切愉悅之感,適當運用外部空間和過渡 空間,展現歡迎氣氛;內部空間宜使讀者一目了然及規劃無障礙環境。. 2.. 便捷性:針對讀者、館員和圖書資料、考慮無障礙之動線設置出入口,並避免交錯,以免互 相干擾。. 3.. 組織性:公共設施儘量集中、共通之讀者服務設備配置地點應一致、全館指標系統應統一設 計。. 4.. 舒適性:考量人體工學、讀者服務空間採開放式、閱覽席位配置於資料典藏區內及兼顧研究 及休閒之用。. 5.. 融通性:內部空間採模矩系統規劃、考量大空間設計、減少固定隔間、天花板照明及地板管 路納入模矩結構規劃。. 6.. 適應性:考量整體自動化及網路需求,可容納未來館藏類型及服務之調整。. 7.. 安全性:空間開闊明朗,避免死角;逃生出口兼顧人員逃生及館舍門禁安全。. 8.. 經濟性:讀者服務單一出入口以節省人力、空調及機電設備配置於館舍邊緣,以增利用空間。 根據以上特色及標準所述,公共圖書館建築應具備親近性,融入當地社區,也要規劃設計. 良好的動線,以及強調建築的永續性。建築的計畫必須有足夠空間容納現代圖書館的設備、傢 俱、藏書、其他圖書館的藏書、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空間、使用者空間等。圖書館建築本身發揮 了重要以及有意義的作用,將圖書館的資料帶入生活,而且考慮到那些正常可能不使用這個寶 庫知識的人。圖書館建築物是強調機能的特殊建築,目的在於提供一個可同時滿足現在及未來 需求的空間。. 22.

(32) (二)圖書館建築之美感 建築的設計不是由建築者自己喜好所決定的,而應該是由大眾使用的喜好及感覺來決定。 因此,圖書館建築外觀和內部空間設計之美感十分重要,能帶給使用者的感受和滿意度到什麼 樣的程度。設計合理的機能與動線為何、能不能有個優良的環境,以及待在館內時能不能感覺 到像在家一樣的輕鬆自在,這些都要藉著建築者的經驗,以及跟業主的事前討論為基礎而定。 根據曾淑賢(2008)整理其參訪國外各大圖書館見聞,提到近年落成的公共圖書館在空間 佈局上,兼具美學與功能,共同的特色包括: 1.. 座落地點方便民眾使用。. 2.. 建築風格散發魅力。. 3.. 提供民眾活動的開放空間。. 4.. 展現人性化及環境友善的設計。. 5.. 空間兼顧美學及功能。. 6.. 引入科技設備。. 7.. 傢俱兼具實用及創意。 而從美學的觀點來看,圖書館建築也必須符合綠建築指標和維護可持續性也是一項重要的. 課題。我國的綠建築係以臺灣亞熱帶高溫高濕氣候特性,掌握國內建築物對生態(Ecology)、 節能(Energy Saving)、減廢(Waste Reduction)、健康(Health)方面之需求,因此將「綠色 建築」定義為「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建築」。從這四大範疇之英文字首,此體系又可被 稱為「EEWH」評估系統及標章制度,並自 1999 年 9 月開始實施,僅次於美國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之縮寫「LEED」標章制度,為全世界第二個實施的系統。原本 的評估系統有「綠化量」、「基地保水」、「水資源」、「日常節能」、「二氧化碳減量」、 「廢棄物減量」、及「污水垃圾改善」等七項指標,而在 2003 年又修訂增加「生物多樣性」及 「室內環境」兩項指標,便組成現今我們所謂的「綠建築九大評估指標系統(EEWH)」。另為 提昇國內綠建築水準,與國際綠建築接軌,激發民間企業競相提升綠建築設計水準,2007 年又 增訂完成「綠建築分級評估制度」,其綠建築等級由合格至最優等依序為合格級、銅級、銀 級、黃金級、鑽石級等五級,而該分級評估制度除與國際趨勢同步,也是提升綠建築水準的有. 23.

(33) 效策略,同時我國的「綠建築」可重新定義為「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建築物」(內政部 建築研究所,2003)。 建築之美不僅能滿足感官上的喜好,更可以表現建築物的精神。圖書館建築是一種有特定 功能和需求的建物,而使用者對構成一座圖書館所有物質、精神的因素,都有著一種深刻創造 與欣賞的美學關係。圖書館建築的特色不僅要有意境崇高的藝術性,更要滿足圖書館多樣化的 服務功能。亦即在外觀和內部結構上都能予人一種「啟迪」:在造型上有時代感,在佈局上有 前瞻性,在設施上能現代化,以提供讀者一個舒適、便捷的學習環境和發現之旅(楊美華, 2008)。 陸續一直有許多公共圖書館興建或改建而成,包括臺中市的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新北市 立圖書館總館和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等,每間的設計理念都大不相同,但相同的是如何帶給使 用者日常使用上的方便。 根據以上所述,建築、空間與使用者之間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而公共圖書館受重視的不 再是以館藏量、配合圖書館館員工作流程為優先考量,而轉向注重與當地地區文化的融合以發 展具特色的館藏,走向客製化的讀者服務,空間規劃以讀者需求為優先,秉持環保永續經營理 念打造圖書館,以人性的角度為出發點,讓圖書館館員、讀者與空間結為一體(沈守真, 2008)。 (三)圖書館建築之技術 過去建築偏重於該怎麼建造建築物,現在則是轉變成該建造什麼樣式的建築物。鄭泰昇 (1999)於《數位時代建築的新向度》中提及,資訊科技改變建築與都市設計的模式,也改變 原有對建築的認知,包括: (1)虛擬環境:空間與時間的壓縮。未來的虛擬環境,具有遙控與互動功能。 (2)電子空間:電腦與實質建築空間的結合。電腦成為建築材料的一部份,如承重牆內的 微電腦,在壓力達到極限前會提出警告,加強地震後的安全檢定。走廊的隔間牆,可連接網際 網路,牆面提供臨時討論時的隨手素描之用,討論後的草圖,立即儲存回網路伺服器。建築體 的任何部份,都可能成為討論空間。 24.

(34) (3)數位城市:活在虛擬與真實之間。當資訊流逐漸取代部份實質的物件交換,如何營造 一個電子空間,來維持網路資訊的社會活動與新的社會群體關係是數位時代建築的重點,逐漸 從單一物質形體的創造,轉移到創造物質與物質間的空間連結關係。透過資訊科技,建立一個 以數位網路連結的生活環境。 在圖書館建築之技術層面,面臨環境友善及對使用者的行為作調整等課題,因此,把資訊 科技技術運用到圖書館建築,形成一種智慧化的建築物,是智慧建築與高度自動化管理的技術 結合和創新,稱為智慧化圖書館。 Fisher et al.(2007)的研究指出,絕大多數全部的使用者和路人都表達對西雅圖公共圖書館 新建築的強烈看法,在他們對於實體建築物的回答來看,受訪者經常使用最高級的詞(如最大 的、最醜的、最令人興奮的、最不友善的、最可愛的等等)來形容他們的感覺和反應。然而, 不管他們是否開始欣賞還是鄙視建築物,大部分表達對空間的主人翁意識,並認可這才是「他 們的」圖書館。在建築物內部,是光線和貫穿整個建築的寬敞感覺,玻璃牆提供所有樓層一種 空曠的感覺,即使在螺旋書庫的內部,向左或向右掃視會看到一個街景和鄰近高樓的遠景。許 多看到這個會有種鼓舞人心的效果,使用像是「激勵人心的」、「明亮的」、「通風的」、 「不擁擠的」和「空曠的」說法來形容氣氛。有人說,「我喜歡內部和外部之間的透明度。雖 然它是一個巨大的建築物,仍然感覺像是城市的一部分」,完全不會有圖書館的想法,這個建 築物給讀者一種重要的感覺。. 二、 建築用後評估之研究 「圖書館建築用後評估」是藉著使用者的使用行為與意見來探討圖書館在規劃上的目標與 內容、建築設計上的概念與方法、以及管理的觀念與策略是否迎合使用者的需求,以有系統的 方法來評估,瞭解並實現當初建館之目的(陳格理,1997)。 本研究將針對用後評估與國內圖書館建築相關文獻進行歸納整理,國內對於圖書館建築從 事用後評估研究甚少,故整理國內圖書館建築用後評估個案,以確立可行方向與目標。. 25.

(35) (一)中原大學圖書館 陳格理(1999)主要是以中原大學圖書館的建築空間與設施作為建築環境的研究主題,以 系統抽樣之問卷調查法、實地觀察法及深度訪談法進行用後評估研究。強調使用情形和空間的 互動關係,藉使用者的反應與意見來探討圖書館在規劃上的目標與內容、建築理念與手法,及 管理的內容是否符合使用者需要。研究調查發現該館的物理環境與服務設備無法獲得使用者認 同,但該館的外型、環境設計與動線安排深得使用者讚賞。 (二)國立中央圖書館 林呈潢(1996)主要是以國家圖書館建築作為建成環境的研究主題。強調使用者對於實際 環境的感受能力,包括:採光、噪音、空調等物理效應的反應,並檢驗國立中央圖書館使用功效 是否符合當初規劃與設計的目標。其評估方法是對入館讀者及圖書館員進行用後評估之問卷調 查,所得結論為國立中央圖書館的建築規劃大致都能為使用者所接受,同時印證了該研究的基 本假設:「國立中央圖書館的規劃目標與內容以及建築設計的理念,都能被各種不同教育、職 業、性別及年齡的讀者接受,而反應在其對建築空間和設備的使用態度與行為上」。 (三)臺北市立圖書館松山分館 李英豪(2014)欲瞭解臺北市立圖書館松山分館進行全面改造工程的整體成效,是否有達 成原先的預期目標。其研究方法採用文獻分析法探討公共圖書館法規與標準、圖書館空間規劃 與設計理論、用後評估理論;個案分析法選定松山分館為研究範圍;深度訪談法以半結構式訪 談法,瞭解館員與志工在館內空間的使用感覺,最後進行空間調查,調查松山分館整體空間, 觀察館員與志工在館內空間使用之行為模式與空間現況的問題,將其全部記錄下來。調查 2011 年至 2013 年的使用者滿意度,指標滿意度中以照明滿意程度最高,館內秩序維護第二,標示清 楚明確第三,表明整體改造工程已獲使用者肯定。. 26.

(36) 第三節 小結 現代公共圖書館的角色與功能跟傳統圖書館相比,已有很大的不同和改變。從傳統圖書館 以館藏為主要的考量,到轉變成以人為中心的現代圖書館。從使用者的使用角度,來調整圖書 館的形式,但是也不可忘記傳統圖書館的作用,要保留其本質功能,維護實體館藏與提供實質 服務,來幫助使用者。本研究除了探究公共圖書館作為第三場域的特性與作用以外,也探討公 共圖書館分館的建築設計對大眾使用者之觀感,一個良好的圖書館建築設計,會吸引使用者前 來拜訪,而室內的空間如有符合第三場域的良好特性,更能抓住常客以及新來拜訪的人,公共 圖書館作為一個資訊、教育和文化的場所,要滿足大眾使用的各項需求,本身就是一項重要的 職責與挑戰。. 27.

(3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章共分為四小節說明研究設計與實施,第一節為研究取向與方法,說明本研究方法的選 擇及資料蒐集的方法;第二節為研究流程與實施,說明本研究流程執行之步驟,如何實施其過 程;第三節為研究設計,介紹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並說明研究工具的選擇和問卷的發展基 礎;第四節為資料整理及分析,說明資料整理及分析的方式。. 第一節 研究取向與方法 本節說明研究取向與所選擇之研究方法。本研究以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建築設計及其 到館使用者為研究對象,探討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對於使用者在日常生活的影響與感受, 探究圖書館建築設計及空間使用與使用者之間的關係,冀望日後此研究結果能敘述公共圖書館 對於大眾的存在價值和重要性。 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研究法,針對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十三歲以上的使用者進行資料 蒐集。本研究之問卷調查內容包含使用者的基本資料,以及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作為第三 場域和它的建築設計等三部分為主軸,之後將所蒐集之資料加以整理,以利後續研究之分析。 問卷之調查對象考量本研究之研究目的與問題的設立,故排除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潛在使 用者的部分,僅以來到實體圖書館之使用者為實施的研究對象。. 第二節 研究流程與實施 本節說明研究流程步驟與實施方法。本研究流程步驟如圖 3-1 所示,由構思研究主題開始, 設定研究目的與確立研究問題,再到確定研究對象,之後搜集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文獻探討, 並依此擬定研究問卷設計。本研究以文獻探討之基礎設計研究問卷,邀請有關此領域之專家和 學者審查,完成效度檢驗後並實施問卷前測。整理並修改前測問卷後,確定正式問卷之內容, 並於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開館營運時間發放問卷。待問卷蒐集完成之後,研究者依據所得 之資料,對應研究目的、研究問題進行資料之整理與分析其內容,以回答研究問題,最後分析 並解釋本研究的結論與建議,撰寫研究報告以完成論文。. 28.

(38) 圖 3-1 研究流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29.

(39) 第三節 研究設計 本節將依序介紹研究場域及研究對象,說明研究工具及研究問卷發展之過程。. 一、. 研究場域: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 (一)龍岡概要:地理環境與人口 龍岡區,位於桃園市中壢區東南隅,與平鎮區官路缺接壤並涵括八德區部分區域(近霄 裡),今泛指中壢區環中東路以南的郊區地帶。依據桃園市中壢區戶政事務所107年5月份各里 戶數人口數統計,桃園市中壢區總人口數408,292人,其中龍岡里共有5653人,共有23鄰、1848 戶、總人口數5653人,其中男性有2857人,女性有2796人,佔中壢區總人口數1.38%(桃園市中 壢區戶政事務所,2018)。 (二)人文景觀 龍岡區擁有特殊人文背景,早期是中壢市主要的軍事區域,包括陸軍第六軍團指揮部、陸 軍專科學校等均設於此。1950年代起,大量眷村在此設立,包括忠貞新村、貿易七村、馬祖新 村、富台新村、台貿十村及中正一村等,成為中壢市除市區、內壢之外,另一個人口聚集區, 亦成為臺灣眷村密度最大的區域。其舊時眷村當地的居民大多來自中國雲南及泰緬邊境,造就 當地多樣的文化特色。. 二、. 研究對象 : 桃 園 市 立 圖 書 館 龍 岡 分 館 使 用 者. 龍岡區位於桃園中壢市東南隅,2015年12月10日開放營運的龍岡分館則座落於此區台貿公 園旁,由盧俊廷建築師事務所(CTLU(Chun-Ting Lu)Architect & Associates)打造的桃園市立 圖書館龍岡分館,館舍周圍除保留原有的樹木外,亦在頂樓設置太陽能光電板,利用日照環保 節電,並已取得黃金級綠建築執照。其內部空間規劃為地上四層、地下兩層,外面緊鄰著社區 活動中心,一樓左側為圖書館的閱報區,右側為網路資源區及服務櫃檯,二樓為期刊區、兒童 閱覽區與兒童故事屋,三樓是圖書閱覽區、參考書室與地方文獻區,四樓為溫書室及多功能教 室,溫書室有265個座位,供民眾自修使用,總計1940坪。盧俊廷建築師秉持「每一座圖書館都 3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orrance CA Public Library、Science Library - UC, Irvine、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Libray, SDSU、Center for the Study of Religion Freedom Virginia Wesleyan College、Learning Resource

本校目前已完工啟用的建築物為行政、理工、教學、宿舍、設

* Before making a request from Interlibrary Loan service, please check the N TU Library online catalog to make sure the items are not NTU libraries' holdings.. * For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Because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mapping and moving object tracking is a more general process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SLAM and moving object tracking, it inherits the

For the items of ―identity recognition‖ and ―education outreach‖, it can he improved by the promotion of public art education and make the life aesthetics take root in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discuss the library materials distribution problem of urban public library systems which according to Apte and Mason’s (2006) strateg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