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圖書館法指出,公共圖書館是指由各級主管機關、鄉(鎮、市)公所、個人、法人或團體 設立,以社會大眾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圖書資訊服務,推廣終身學習及辦理閱讀等文教活動 之圖書館(總統府,2014)。與專門圖書館的服務對象以所屬人員或特定人士,和大專校院圖 書館以大專校院師生為主要服務對象有所不同(總統府,2014),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對象範圍 可以從幼齡兒童到成年人。公共圖書館研究探討的是公共圖書館如何參與社區的建設、社會重 要性,以及提供何種實質的服務給使用者等。學者們發現公共圖書館在社區中,提供實際的社 會作用(Debono 2002; Kerslake & Kinnel, 1998)。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基本原則,是對社區內所 有民眾開放使用,不得針對特定團體或人士提供服務而排斥其他民眾,公共圖書館有時也會被 稱為「社區的客廳」。每當討論到聚會場所時,常會聽到「第三場域」一詞,第三場域這個概 念可以追溯到美國社會學家Oldenburg(1989)和他的「The Great Good Place」一書,他在該書 中調查不同的公共場所,第三場域是人們一起聚集的一個場域,沒有任何階級制度,也不排斥 任何背景跟社會地位的民眾使用,給予每個人同樣的服務及權利,以及也可以撇開第一場所

(家庭)和第二場所(工作)的掛念,在此場域人們可以自在、輕鬆的做自己想完成的事情。

Oldenburg 把這個看作是社區的社會活力和民主基層的核心要點。

為了扮演好一個地方重要的角色,公共圖書館需有適當的資源提供給民眾,以及館舍建築 和後續營運上的資源都很重要。圖書館館舍建築物是公共圖書館服務裡非常重要的一環,它的 設計也反應圖書館的功能,能夠為了社區所有成員方便使用,也能靈活適應服務工作的新變 化。圖書館座落的地點要靠近社區的其他活動設施,如商店和文化中心等。室內空間夠大的圖 書館,可以安排戲劇、音樂、展覽等文藝活動,充分使用公共圖書館對城市的活力有明顯的貢 獻,更可能成為重要的學習場所、社交中心和聚會場所。所以,圖書館管理者必須讓圖書館建 築物有效利用及管理,使其在當地地區發揮最大程度的使用,對民眾來說也是很重要。因此,

圖書館維持穩定性、安全以及鄰近地區的生活品質,有其重要的作用及貢獻(Greenhalgh, Worpole, & Landry, 1995; Manjarrez, Cigna, & Bajaj, 2008)。

根據以上所述,本研究主要以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為研究場域,此公共圖書館分館運 用大量木質設計,搭配質感塗料後,透過金屬、玻璃加以點綴,具有自然質樸的設計風格,且

建築物也獲得鑽石級綠建築標章認證,同時也被譽為全台最美的圖書館隱身桃園(黃敏婷,

2016)。因此。本研究欲探討該公共圖書館分館的新建築設計、室內空間以及第三場域對於使 用者來說,是否有別於一般傳統圖書館的制式框架和冷調的建築風格,有沒有符合圖書館建築 的原則或是設計上的差異,以及圖書館營運上所提供的資源與服務,對於當地社區民眾日常使 用的幫助,有什麼不一樣的改變。

基於前述,公共圖書館可謂是蒐集、保存與推廣社區多樣文化的機構,同樣的公共圖書館 服務是以社區居民的利益為基礎,提供社區各項服務,像是典藏當地重要文獻、舉辦展覽及聚 會活動,有些服務須藉由圖書館實體建築物來完成,故本研究擬探究公共圖書館分館作為第三 場域及其圖書館建築之設計對於使用者日常生活上的使用助益。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根據以上所述,本研究主要以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為研究對象,此公共圖書館分館強 調建築與自然風景的並存,展現出桃園龍岡當地社區豐富的種族文化,同時建築物被譽為自然 質樸的設計風格,形塑出人文沉穩質感,成為全台具有話題的特色圖書館(黃敏婷,2016),

引發本研究探究其第三場域及圖書館建築之研究。本節分別敘述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說明當 前公共圖書館發展之情況。

一、 研究背景

在現今資訊多樣化的社會中,作為一個為公眾服務的機構,公共圖書館的角色和功能面臨 很多新的挑戰,不再只是傳統圖書館基本的借還書功能,而是增加了許多傳統圖書館以前從未 有的多樣化服務和設備。公共圖書館在城市裡是公共空間的一部分,以及它們在城市規劃的重 要性也是不可缺少的。在過去的十到十五年期間,有許多新的公共圖書館在歐洲和美國的城市 已建立。像是在 2004 年建造的中央圖書館建築:美國西雅圖公共圖書館,其建築本身在 2007 年被美國建築師學會評為最喜愛的建築之一,也成為當地一個獨特的城市風景,以及當地居民 和遊客一致好評的愛好地方。而近幾年來我國的公共圖書館建築也陸續新建,例如:國立公共資 訊圖書館(2012)、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2014)、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2015)等,而桃園

資訊的快速發展和散佈,引起了關於實體圖書館未來的不確定性。網際網路使用的新潛在 價值是否將表示著使用者現在只會從遠處使用圖書館,而再也不前往實體圖書館。現今實體圖 書館的潛在價值,確實已經被許多提供網際網路的資源來替代,然而人們所獲得的資訊資源,

能夠從他們舒適的住家,或他們可能想到的任何地方,正在接連不斷的增加。但恰好是在同一 時間,我們正在證明實體圖書館的復興(Hvenegaard & Jochumsen, 2009)。不過,美國政治學 學者 Putnam 與其研究夥伴 Feldstein 認為實體圖書館之死的說法,僅是將圖書館視為貯藏資訊的 場所,公共圖書館若僅為徵集及提供資訊的地方,確實有可能在數位環境的時代遭到淘汰,但 事實上,當公共圖書館提供實體資訊及資源的功能弱化後,公共圖書館作為社區教育、公民及 社會參與聚集地的重要性則會因而更加受到重視(Putnam & Feldstein, 2003; Ptacek, 2013)。由 此觀點看來,圖書館不僅是資訊中心,也是社區中心,故而引發本研究探討公共圖書館作為一 個第三場域(Oldenburg, 1989)的場所,對大眾使用影響的可能性。

二、 研究動機

公共圖書館是提供民眾教育、文化、資訊及休閒的場所。隨著時代變遷、科技進步、生活 品質的提升以及公共圖書館營運和使用上的改變,民眾使用公共圖書館的型態及對公共圖書館 的期望亦大不同於以往。而為了符合民眾的需求及期許,公共圖書館在新建或改建後的內部空 間或服務之規劃上,往往以打造良好氣氛,符合現代生活美學、綠色生活,以及提供多樣化的 館藏、設備與專業服務為目標,進行空間規劃。近幾年來,許多公共圖書館陸續落成,如:國 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等,不僅反應出大眾對公共圖 書館資源的重視,也連帶成為新聞話題,吸引大量國內外人士參觀,同時也是圖書館界從業人 員觀摩指標,並成為討論以及研究的方向。

過去研究不缺乏探討公共圖書館空間與成效評估,但對於建築與空間方面結合的論述較 少。因此,若能探討公共圖書館建築與空間方面,對於大眾使用之影響,也能為後續興建或改 建公共圖書館建築與空間作為一個基石之外,也能體現公共圖書館的價值,提供給對此議題有 興趣者參考。綜觀臺灣近期新落成之公共圖書館,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建築設計可為代表 之一。該館座落於台貿公園旁,占地 1,940 坪,相當於六千四百多平方公尺,為地上四層、地下 兩層之建築。其內部空間規劃包含一樓右側的活動中心,左側為圖書館的閱報區、網路資訊區

及服務櫃檯,二樓為期刊區及兒童室,三樓是書庫、參考室及地方文獻室,四樓為閱覽室及多 功能教室,共有 265 個座位,供民眾自修使用。建築師秉持「每一座圖書館都有書架,在琳瑯 滿目的藏書中挑一本書,每本書中都有一個豐富的世界」之理念設計外觀(蔡育豪,2016)。

側面落地窗設計有 45 個書本樣式面板,開啟時像打開一本一本的書,是一個意象與實體結合,

設計感十足的建築物(盧俊廷,2016)。故引發研究者以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使用者為研 究對象,分析其圖書館外觀建築設計與室內空間是否符合使用者期望。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主要以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探 討公共圖書館分館建築及內部空間有沒有符合圖書館建築的原則和設計上的差異,對於管理者 和使用者日常上的使用影響為何,故引發本研究欲探討其研究問題。

一、 研究目的

目前有不少探討公共圖書館與社區發展之研究,現今多數皆從公共圖書館館藏資源的角度 去探討公共圖書館在社區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本研究以了解使用者如何使用公共圖書館分 館、圖書館建築之設計對於管理者跟使用者日常上的使用影響為何,期望藉此提供更好的服務 給大眾使用,進而提升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因此,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使用者背景與使用頻率之情況。

二、調查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作為一個第三場域之情況。

二、調查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作為一個第三場域之情況。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