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3 共分四個部份,分別說明如下:

張國恩(民91)指出,下列一些時機適用於電腦融入教學的教材 範圍:一、抽象化的教材:數學領域中的式子常令學童無法理解,造

本研究設計根據上圖 3- 2-3 共分四個部份,分別說明如下:

一 一 一

一、、、、前測與後測表現之變項前測與後測表現之變項前測與後測表現之變項 前測與後測表現之變項

此部份主要在探討兩組學童在前測與後測表現上的差異情形,學童經由不同 的練習工具學習數學解題情形是否達顯著。另外探討兩組學童高分組、中分組、

低分組在前後測的表現上是否達顯著,亦即探討不同的練習工具對哪一種能力的 學童較有幫助。茲將變項說明如下:

(一)、自變項

1. 不同的班別:分成兩組,實驗組以試算表軟體操作,對照組以紙筆練習。

2. 不同的能力: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高分組、實驗組與對照組之中分 組、實驗組與對照組之低分組。

(二)、共變項

1. 前測:給分標準,正確得 1 分,錯誤 0 分,這裡的正確指的是運算過程 及觀念是對的,因計算能力牽連到個人本身的能力,若學童觀念正確但 計算錯誤在本研究中這樣的情況依舊給 1 分。

控制變項

教學內容、教學者背景 教學時間、施測時間、

學習流程

共變項

1. 未教學之前測 2. 教學及概念練習

後之後測

依變項 1. 後測 2. 延後測 3. 態度調查表 自變項

班別

1. 實驗班:課後電 腦輔助練習 2. 對照班:課後紙

筆練習 能力

1.實驗組與對照組 之高分組 2.實驗組與對照組

之中分組 3.實驗組與對照組

之低分組

(三)、依變項

1. 後測:給分標準,同前測。

二二

二二、、、、概念習作表現之變項概念習作表現之變項概念習作表現之變項 概念習作表現之變項

此部份是主要在探討兩組學童經由不同的練習工具學習數學後,對概念理解 的情形是否達顯著,分析兩組學童的表現情形。另外探討兩組學童高分組、中分 組、低分組在概念習作的表現上是否達顯著,亦即探討不同的練習工具對哪一種 能力的學童較有幫助。茲將變項說明如下:

(一)、自變項

1. 不同的的班別:分成兩組,實驗組為試算表軟體,對照組為紙筆練習。

2. 不同的能力: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高分組、實驗組與對照組之中分 組、實驗組與對照組之低分組。

(二)、依變項

1. 概念習作表現:指實驗組之試算表軟體(B1)與選擇題(B2)的對應題作答 均正確者,得 1 分,錯誤 0 分,對照組亦是如此。

三 三 三

三、、、、延後測表現之變項延後測表現之變項延後測表現之變項 延後測表現之變項

此部份主要在探討兩組學童在延後測表現上的差異情形,學童經由一段時間 後解題情形是否達顯著。另外探討兩組學童高分組、中分組、低分組在延後測的 表現上是否達顯著,亦即探討不同的練習工具對哪一種能力的學童較有幫助。茲 將變項說明如下:

(一)、自變項

1. 不同的班別:分成兩組,實驗組為試算表軟體,對照組為紙筆練習。

2. 不同的能力: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高分組、實驗組與對照組之中分 組、實驗組與對照組之低分組。

(三)、依變項

1. 延後測:給分標準,同前測。

四 四 四

四、、、、控制變項控制變項控制變項 控制變項

為使研究具客觀性,本研究就以下 5 點進行控制:

一、教學內容:本研究以某出版社五年級上、下學期的課程為主,兩班老師均以 此版本的課程內容教導學童,不做加深加廣的知識傳遞,目的是 避免因教師的不同而造成學童學習的內容有所差異。

二、教學者背景:為盡量避免因兩組教師的不同而產生實驗的誤差,研究者選擇 兩位初任教師,均剛從師院畢業願意配合本研究的進行且容易與 之溝通者。

三、研究者背景:研究者為數理系畢業,教學年資為 6 年,在學校曾擔任高年級 級任導師以及生教組長的工作。

四、教學時間:兩單元以一週為主,共計 6 節課,包含完成習作時間。

五、施測時間:每個單元工具練習、前測、後測及延後測均以 40 分鐘為主,選 擇題 10~20 分鐘。

六、學習流程:前測→課程知識傳授→習作書寫→兩班學童練習不同的課後工 具→後測→延後測→態度調查表填寫。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研究步驟 研究步驟 研究步驟 研究步驟

壹 壹 壹

壹、、、、軟體及試題的編製流程軟體及試題的編製流程軟體及試題的編製流程 軟體及試題的編製流程

本研究以數學審定本中的課程單元,先選定研究單元,參考張國恩(民 91)、

林保平(民 89)、陳惠美(民 83)、洪若和(民 78)、羅秀芬(民 74)等人對設計軟體 的看法,研究者再依照這些學者的論點自行設計試算表軟體,進行預試,以試算 表中的內容參照課本、習作及教學指引,編製前測、後測的試題,再以前後測的 試題依鑑別度好、難度適中及因素分析為基準挑選出延後測試題,此外經四位數 學教師及專家學者檢核,因此符合內容效度及專家效度。此三份試題的內容概念 均一致,唯前測與後測的問題情境不同,等待全部施測完畢,再進行結果的分析。

編製的過程如下圖 3-3-1 所示:

圖 3-3-1 軟體及試題之編製流程圖

擬定研究題目

選定研究單元及研究對象

選定研究方法

設計試算表軟體 編製前、後測題目 編製延後測題目 編修態度調查表

進行預試

修正軟體

設計正式軟體

進行預試 試題信度、

效度、難度、

鑑別度分析 編製正式前測題目

挑選前後測試題

編製正式延後測題

參照文獻修定

專家學者檢核

修正態度調查表 試題信度、

效度、難度、

鑑別度分析

正式施測

前測與後測分析、延後測分析、態度調查分析

撰寫研究結果 專家學者檢核

專家學者檢核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研究工具設計原則 研究工具設計原則 研究工具設計原則 研究工具設計原則

壹 壹 壹

壹、、、、試算表試算表試算表 試算表

從課程內容針對「重量及容量」的規律性利用試算表(Excel)設計的題目,

本軟體的特色是題目的類型以生活中常發生的情境為主,每個題目都有設計備註 以說明輸入的數字範圍,學童需自行填入數字,只要輸入數字就能馬上檢驗運算 過程及答案是否正確,為的是希望學童能夠釐清重量及容量單位化聚與計算的錯 誤觀念,且讓他們發現經過教學後自己是否還存在錯誤的想法?藉由試算表軟體 能矯正學童錯誤觀念,並請學童練習完後再寫下選擇題(B2 卷),以檢驗學童的 概念是否已正確。

此軟體根據課程內容中的生活情境來設計題目,再加上一些課外題型,而前 測及後測是依照軟體的內容,以相同的概念再設計不同的生活情境題型,主要了 解學童會不會靈活運用,而不會受到軟體的題目而影響作答,所以,在擬題時可 針對不同的生活情境出題,可從中發現學童是否真的了解題意。

貳貳

貳貳、、、、試題對照表試題對照表試題對照表 試題對照表

本研究每份試題的呈現順序上有調整過,以降低學童對於前一個測驗的記憶 力,實驗組與對照組的題目內容均相同,在進行分析時,是以下列表格上的題號 為主,後續的內容,則不再另外說明。

以下分別為重量及容量子概念對應題數以及重量與容量在前測(A卷)、對 照組(B1 卷)或實驗組之試算表軟體(B1)、選擇題(B2 卷)、後測(C卷)、延後測

(D卷)之題目與概念對照表(附錄一至附錄十)。

一、重量的部份共分四個子概念,對應題數分別如下表 3-4-1:

表 3-4-1 重量子概念對應題數

子概念 前、後測題數 概念習作表現 延後測

單名數的化聚 10 7 8

複名數的化聚 11 12 11

重量大小的比較 5 2 0

複名數的加減乘除運算 3 0 0

共計題數 29 21 19

延後測之單名數的化聚包含題目二(3.1)及二(5.1)。

二、容量的前後測共分六個子概念,對應題數分別如下表 3-4-2:

表 3-4-2 容量子概念對應題數

子概念 前、後測題數 概念習作表現 延後測

公升的化聚 6 5 1

分公升的化聚 6 6 1

毫公升的化聚 6 5 2

複名數的基本題 6 6 2

複名數應用題 5 4 4

容量大小的比較及計算題 5 0 1

共計題數 34 26 11

在容量延後測的部份,分析時將前三項子概念合併為「單名數的化聚」,共 4 題、後三項合併為「複名數的化聚」,共 6 題。

表 3-4-1 及 3-4-2 的格子中會有數據為 0 的原因是由於本研究之「概念習作 表現」是屬於基本題型的練習,而重量及容量大小的比較是屬於進階題型,需在 學童熟練基本題型後才能活用練習,故不在第三階段進行進階題型的練習,主要 是想了解學童在經由電腦或紙筆的操作練習後,是否能協助他們活用這些基本的 概念。延後測試題挑選方式採扣除鑑別度差及難易度在 0.4 以下之試題再進行因 素分析,分析結果重量及容量各產生兩個構面,分別為「單名數的化聚」及「複 名數的化聚」,以此分析為準,挑選出以上試題。

以下分別為重量與容量之概念與題目的對應表 3-4-3 及表 3-4-4,細分概念 後再依概念編製試題,對應方式採由左而右水平對應。

三、重量概念之試題對照表

四、容量概念之試題對照表

參參

參參、、、、選擇題選擇題選擇題 選擇題 一、設計方式

為了瞭解學童的概念是否正確,在預試時,原本設計是請學童寫下自己解題 的想法為何,但研究過程中發現學童操作的過程是很迅速的,但往往會花費 1~2 小時的時間在輸入想法上,造成兩組學童在實驗時間的不一致。為了排除時間不 一致的變因。所以,根據兩組學童在「前測」的作答情形,歸納學童所有的解題 過程,再依據最常被學童使用的解題方法,按照下面表 3-4-5 及表 3-4-6 設計出 選擇題,每一個選項對應的人數是指「前測」作答的人數,試題完全與試算表的 內容一致,旨在檢驗學童經過練習後其概念是否正確。選項下面有橫線,如:

1

為正確答案。其中省略選擇題第 9 題之原因,是由於本題旨在比較選擇題

第 7、8 題的數量大小,在前測部份只涉略到單位化聚並無涉略到數量大

小的比較,故下表 3-4-5 未提及第 9 題的作答情形。

表 3-4-5 重量單元選擇題解題選項之前測作答人數(A 為實驗組,B 為對照組人數)

表 3-4-6 容量單元選擇題解題選項之前測作答人數(A 為實驗組,B 為對照組人數)

二、選擇題之實際作答情形

表 3-4-8 容量正式施測作答情形(A 為實驗組,B 為對照組人數)

肆肆

肆肆、、、、態度調查表態度調查表態度調查表 態度調查表

一、實驗組利用試算表練習數學意見調查表

一、實驗組利用試算表練習數學意見調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