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SWOT 分析係藉由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ies)和 威脅(Threats)等觀點(如表 3-2 所示),分析企業自身的實力,以及對企業外部環 境變化影響分析其所面臨的挑戰,進而制定企業最佳戰略的方法。換言之,SWOT 分析是將對企業內外部條件各方面內容進行綜合概括,進而分析企業的優劣勢、

面臨的機會和威脅的一種方法,其中,優劣勢分析主要是著眼於企業自身的實力 及其與競爭對手的比較;機會和威脅分析則著重於外部環境的變化及對企業的影 響(Weihrich, 1982)。

表 3-2 SWOT 示意圖

企業內部條件 優勢 Strengths

劣勢 Weakness

企業外部環境 機會 Opportunities

威脅 Threats

(一) 內部優勢分析(Strength)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競爭優勢可以是一個企業或產品有別於其競爭對手的任何優越的東西,相反 地,當企業資源受到限制或侷限能力不足的條件下,如何尋求企業體制或管理的 變化,藉以提高競爭優勢,便是企業在處於劣勢的環境下所應思維的方向。此外,

當企業能力不足之際如何提昇能量之外,將劣勢之弱點予以虛擬化,透過同業的 互補合作,改變劣勢條件,據以降低企業的限制。

(三) 外部機會分析(Opportunity)

機會分析主要著眼於企業外部環境所帶來的契機,企業藉由外部環境發展趨 勢所造成的機會,連帶影響企業在整體市場環境的立足點,例如競爭的改變、管 理模式的調整、供應商關係的變化或消費者觀點的改變等。簡而言之,當企業面 臨經營環境所產生的機會之際,則應適時把握機會及充分運用自我優勢,藉以提 高企業營運。

(四) 外部威脅分析(Threat)

威脅係指對企業目前環境會產生傷害之或不利之因素或環境,換言之,當環 境中不利的發展趨勢所形成的挑戰,如果不採取斷然的策略予以因應,則不利趨 勢將致使企業競爭地位受到削弱,如此外部環境影響對企業而言,則成為一種威 脅,其中外部威脅包含新產品替代、銷售商拖延結款、競爭對手結盟、市場成長 放緩、供應商討價還價能力增強等。

二、 五力分析

企業的經營策略核心便是競爭,而競爭也是企業營運成敗的關鍵,至於競爭 的策略將取決於企業的能力,而能力大致可區分內部及外部等環境所造就。簡而 言之,產業的內部結構會影響產業間的競爭強度,同時外部機會也會增強企業的 競爭力,因此歸納影響競爭強度之重要因素,大致區分為五種力量,即稱之為五 力分析架構(如圖 3-1 所示)。

所謂五種力量分別代表潛在者進入的威脅、現有競爭者的威脅、供應商的議 價能力、購買者的議價能力及替代品或服務的威脅等五項,透過五種競爭力量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分析有助於釐清企業所處的內、外部競爭環境,並且有系統的架構產業中關鍵的 競爭因素,藉以提昇產業的競爭力及獲利力(Porter,1980)。

資料來源:Porter,1980。

圖 3-1 Porter 之五力分析架構 (一) 潛在進入者的威脅

企業新進入者通常會帶來大量資源和額外的生產能力,而且當新企業進入該 產業之際,亦會造成整體市場的波動,甚至會導致市場占有率重新配置之現象產 生,尤其是當新進企業是有步驟、有目的的進入產業時更是如此。也因如此,新 進入企業所帶來的威脅將取決於企業的預期發展抱負,而此項發展抱負則需視新 進入企業競爭的分析指標,其中指標包含規模經濟、品牌權益、通路能力、成本 優勢及學習曲線等。

(二) 現有競爭者的威脅

現有競爭者(即同業競爭者)的威脅是企業面臨最強大的一種競爭力量,因為 同業競爭者可以根據企業自我的優、劣勢,整理規劃其配套措施,並且應用各種 行銷策略,例如價格、品質、造型、服務、擔保、廣告、網路銷售等方式,進行 市場占有行為,試圖在產業市場版圖上占有優勢地位及爭取更廣泛的消費者認 同,如此作為勢必對企業造成莫大的威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三) 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上游供應商對企業的影響,除了成本因素的考量之外,另一項影響則是產品 或服務的品質,因唯有掌握供應商的優勢資源,始能降低企業的成本或提高企業 的服務品質,如此將能相對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因此,考量供應商能力的良窳,

也將成為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關鍵,至於決定供應商之影響因素包含供應商所在企 業的集中程度、供應商產品標準化程度、供應商的產品對企業生產流程的重要 性、供應商提供的產品對企業產品品質的影響等。

(四) 購買者的議價能力

下游購買者對企業的影響,其概念與上游供應商的影響係相似的,若購買者 在產品或服務的品質要求較高的同時,企業在此產業的競爭也就相對形成,因企 業若無法滿足購買者的要求時,則下游的購買者將可能尋求其他品質較高之企業 的產品,在此同時,企業勢將造成經營績效下降的情況。因此,為避免此現象的 產生,考量下游購買者的影響能力,也成為企業提高競爭力的因素之一。

(五) 替代品或服務的威脅

企業除需考量內部及外部環境所帶來的威脅之外,另一項重要的影響因素便 是替代品或服務所產生的影響,當企業所生產之產品的功能可以被類似或具有相 同功能的產品所取代時,企業的產品可能將會被泡沫化,例如飛機遠距離運輸可 能被火車所替代、或如砂糖可能被果糖或糖漿所取代等,由此表示生產替代品的 企業對原產品之企業將造成影響,甚至產品的替代性愈高則威脅將會相對提高,

故替代品或服務的威脅,同時也成為企業在考量內部及外部環境所造成威脅外的 另一項威脅。至於替代品或服務所帶來的威脅將取決於企業的因應措施,而此項 措施亦需視企業競爭的分析指標,其中指標包含消費者對替代品的偏好傾向、替 代品的價格效用比、消費者的轉換成本及消費者認知的品牌差異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三、 獨立性檢定

有關量化資料的蒐整過程中,資料數較一般問卷回收為低。因此,為能滿足 統計方法的適切性,本研究考量獨立性檢定的方法,對量化問卷中的問項進行分 析,其中檢定方法包含 Mann-Whitney-Wilcoxon 檢定及 Kruskal-Wallis 檢定等兩 種,並將方法概述如后(呂金河等,1999) 。

(一) Mann-Whitney-Wilcoxon 檢定

這個檢定方法是由 Mann、Whitney、Wilcoxon 等三位學者共同研究發現,

故此檢定又稱作 Mann-Whitney-Wilcoxon 檢定(簡稱 MWW 檢定)。MWW 檢定是 考慮從每一個母體中,分別抽出的獨立隨機樣本,其檢定假設為

H0:μ10 = 0 Ha:μ10≠0

在小樣本的情況,無母數的 MWW 檢定並不需要有常態分配或變異數相等的假 設條件。MWW 檢定的唯一要求是,這二個獨立隨機樣本內的資料所使用的測量 尺度至少必須是順序尺度。除了檢定兩母體平均數的差異之外,MWW 檢定亦可 決定兩個母體是否相同,MWW 檢定的假設如下:

H0:兩母體相同 Ha:兩母體不同 (二) Kruskal-Wallis 檢定

Kruskal-Wallis 檢定是由 Kruskal 和 Wallis 等兩位學者將 MWW 檢定推廣到 三個或三個母體以上的情形。對於 k ≧ 3 個母體的假設為

H0:所有母體都相同 H0:並非所有母體都相同

Kruskal-Wallis 檢定的分析是根據 k 個母體中分別取得的獨立隨機樣本,其統計 量為

在母體都相同這個虛無假設下,Kruskal-Wallis 證明了 W 的抽樣分配可以用自由 度為 k-1 的卡方分配來近似,假若每一個樣本的大小都大於或等於 5,則這個近 似是可以接受。

四、 分析歸納法

(一) 定義

對於某些事或物的認識過程中,所使用的思考作為或方法稱之為歸納法或歸 納推理(Inductive Reasoning)。而針對歸納所得到的一系列經驗或知識,進行分 析,並且尋找其基本或共同的規則,此一全般性的作法可稱之為歸納邏輯。然一 般而言,分析歸納亦可對於基本規則或共同規則的部分進行預測,據以深入瞭解 其反覆出現的模式(Pattern)。

(二) 分析歸納法的步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三) 分析歸納法的類型

歸納分析的類型是依資料屬型進行分析的方法,大致區分完全歸納與不完成 歸納等二類,茲分述如后:

1. 完全歸納法:是從一類事物中每個事物都具有某種屬性,推出這類事物全都 具有這種屬性的推理方法。

2. 不完全歸納法:它包括簡單枚舉法和科學歸納法兩類 ,其中簡單枚舉法是指 根據某類事物的部分對象具有某種屬性,從而推出這類事物的所有對象都具 有這種屬性的推理方法;科學歸納法是依據某類事物的部分對象都具有某種 屬性,並分析出制約著這種情況的原因,從而推出這類事物普遍具有這種屬 性的推理方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肆章 實證分析

本章於第一節針對真空濺鍍產業之經營模式的符合度與重要度等變數,進行 探索性分析。其次,針對前述的變數進行 SWOT 分析,且於第二節將其相關結 果予以敘述說明。再者,針對專家訪談的結果及觀點進行整理,於第三節中分別 按質化問項之類別,予以敘述。最後,則於第四節中,透過五力分析的探討,據 以瞭解在真空濺鍍產業中,所面臨的威脅及機會時,應如何因應,方能達到經營 績效成長之目標。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