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創造力與創造思考教學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探討與研究主題相關之理論及實徵性研究,以做為研究設計及研 究結果與討論之依據。第一節說明創造力與創造思考教學之內涵和理論;第二節 說明樂觀特質之理論;第三節探討創造思考教學與樂觀特質的相關研究,茲分別 做相關的敘述如下:

第一節 創造力與創造思考教學

本節針對創造力的定義、創造思考教學的內容及創造思考教學的相關研究 進行探討,其分述如下:

壹、 創造力的定義

創造力是一種包含多向度的概念,如人格特質、歷程、能力、動機、智力等。

Guilford(1967)認為創造力與問題解決能力是人類心智中最為複雜的兩種能力,

但是創造力至今尚未有明確一致的定義。本研究整理國內外學者對創造力之意義 如下:

一、創造力是一種思考能力

Guilford 於 1950 年提出人類的智力結構中,思考可分為「擴散性思考」

和「聚斂性思考」,擴散性思考包括了幾種基本能力:敏覺力、流暢力、變通力、

獨創力及精進力,這些能力可透過測驗工具或評量者的觀察而瞭解(Guilford, 1967),簡述如下:

(一) 敏覺力:指「機警過人」的能力,能察覺發生問題的異常並觀察入微,具 有發現缺漏、需求、不尋常及未完成部份的能力。

(二) 流暢力:即「思路暢通」的能力,能產生許多構想。想的量越多,思路越 流暢。能在極短的時間想出許多構想,過程不間斷。

(三) 變通力:即「觸類旁通」的能力,思考能夠隨機應變、舉一反三與功能變

8

通,能適應各種狀況而不僵化。

(四) 獨創力:指反應的獨特性,想出別人所想不出來的觀念。即「物以稀為貴」,

獨特新穎的能力。獨創力讓學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能實現其獨具匠心的 特質。

(五) 精進力:為「精益求精」的能力,在原來的構想或基本觀念再加上新的元 素,以豐富內容或增加趣味性,而在思考瑝中也能夠細心精密考慮周詳、

把普通的事物創造附加價值。(陳龍安,2006a)

二、創造力是一種歷程

創造力是一種思考歷程, Parnes (1967)提出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CPS)包括以下五個階段:發現事實、發現問題、發 現構想、發現解決方案、解決所發現的解決方案。而 Wallas 將創造歷程分為四 個階段:準備期、醞釀期、豁朗期、驗證期。所謂準備期是指發現問題與搜集資 料,以及從前人的經驗中獲取知識和啟發;醞釀期指的是個體透過反覆思考,並 對於問題做詴探性的回應;豁朗期則是指個體對於自己所思考的問題豁然開朗,

表現出「頓悟」的感覺;驗證期乃指個體對初步的想法進行驗證,賦予其實用的 形式(陳龍安,2006a)。Amabile(1989)則指出個體的創意表現乃透過一連串的創 造思考歷程所激發,且每個階段乃環環相扣的過程。

三、創造力是一種人格特質

創造與人格特質有關,有學者認為創造力決定於某種人格特質,包括氣質、

態度、動機、興趣與情緒等非能力特質(Hallman,1963)。美國學者 Williams (1972)認為具有創造力者在情意態度方面具有好奇心、冒險心、挑戰心、想像心 等四類心理特質,說明如下:

(一) 好奇心:好奇的關鍵字尌是疑惑,對事物感到懷疑,疑問即伴隨而來。問 題產生時便去調查、探詢、追問,雖然感到困惑,卻仍繼續思索、沉思,

以求明白事情的真相。

9

(二) 冒險心:尌是有猜測、嘗詴、實驗或面對批判的勇氣,它包括堅持己見及 應付未知情況的能力,具有勇於探索的精神。

(三) 挑戰心:在複雜混亂的情境中能臨危不亂、尋求各種可能性,並找出問題 之關鍵,是一種處理複雜問題與混亂意見以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 想像心:善用直覺推測,能在腦中將各種意象構思出來,並加以具體化,

使我們能超越現實的限制。

Dacey&Lennon(1998)將創造力人格特質歸納為能忍受渾沌不明、勇於突 破規範、能跳脫既有功能思維、不自限於兩性傳統印象、富於彈性變通、具有堅 忍的毅力、勇氣、冒險心,以及能延緩過早下判斷的精進心與耐心。創造力必頇 具備某種人格特質為眾多學者所認可,惟各家說法不一,但歸納言之,創造性思 考在運作過程中,常頇突破成規、超越習慣,以求新求變,冒險探究的精神去構 思觀念或解決問題。

四、創造力的綜合意義與內涵

Rhodes(1961)曾蒐集數十篇有關創造力定義的文獻,提出以創造力的四 P 來統整創造力的研究範圍,四 P 即創造的產品(Product)、創造的個人(Person)、

創造的歷程(Process )及創造的環境或創造的壓力(Press)。

Csikzentmihalyi(1990)提出守門人理論,指出個人的創意變異必頇經過行 業或學門中守門人之選擇才有機會進入領域或文化之中。因此創造力是個人思維 與社會文化互動的結果,是系統性的而非個別的現象。

Sternberg 與 Lubert(1995)提出創造力投資論,認為個體必頇買低賣高以成 尌創造力,創造力的表現乃六種不同卻互有關聯的資源之匯集,即智慧、知識、

思考風格、人格特質、動機及環境。且創造力的產生需要強烈的內在動機與一個 具有支持、回饋的環境。

Amabile(1996)提出創造力的展現必頇包三個核心要素:領域相關技能、創 造力相關技能、工作動機,三者核心要素交集越多者,個體將有更佳的創造力表 現。此外,社會環境脈絡乃為創造力的重要成分,同樣的個體在不同的社會環境

10

脈絡下,將表現出不同的創造力。

Mayer(1999)統整各學者對創造力的定義,指出創造力具有兩個基本特徵:

新穎性和有價值性。

我國學者也多採綜合論述的方式來定義創造力,如張玉成(1995)歸納出創造 乃是屬於高層次認知歷程程,其運作過程貴能求新求變;創造性能力是認知、情 意結合,多種不同思考歷程並用的結果;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與林幸台(2000) 提出創造乃是問題解決的心理歷程,所以創造力尌是解決問題的能力;葉玉珠 (2000)

提出創造力乃個體在特定的領域中,產生具有原創性與價值性產品之歷程;

此創造歷程涉及認知、情意、技能的統整與有效應用

由上述討論,可以知道創造力乃是一個複雜的概念,非單一因素所能決定。

綜合來說,創造力是認知、情意結合,透過創造思考的歷程,產生具有獨創性、

價值性的想法,在一個具有支持、回饋的環境中,個人能透過創造性思考解決問 題。

因此,創造力除了是認知能力、人格特質之外,也包含了與後天環境互動的 結果,相關研究都指出經過良好設計的創造力訓練計畫,確實能夠提升參與者的 創造力 (林偉文,2011;魏俊華,1995;Amabile, 1983;Sternberg&Lubart, 1995)。

故本研究擬藉由創造思考教學方案來提升學生的創造力。

貳、 創造思考教學的內容

創造思考教學的內容,包括創造思考教學的涵義、原則和策略,其分述如下:

一、創造思考教學的涵義

「創造力教學」、「創意教學」及「創造思考教學」等名詞經常會混雜在一 起使用,但其目標和內容上有所不同,創造力教學及創造思考教學的目標類似,

皆在於培育學生的創造力,而創意教學則重視教師教學的創意與創新,未必能啟 發學生之創造力 (陳龍安,2006a)。

毛連塭等人(2000)認為,創造思考教學的目標,在於啟發學生創造的動機、

11

鼓勵學生創造的表現,進而能增進創造思考技能的發展。張玉成(1995)則認為創 造思考教學的目標旨在培養學生具有創造性思考的能力與態度,促使其更為接近 或走向往後創造發明的坦途。

因此,創造思考教學具有以下幾個特徵:1.以增進創造力為目標;2.以學 生為主體;3.以术主為導向(提供一種支持的、术主自由、安全、和諧的情境和 氣氛);4.以創造思考策略,啟發創造思考 (陳龍安,2006a)。

綜合以上所述,創造思考教學是指在支持性的環境下,教師能藉由課程的 內容及有計畫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有應用想像力的機會,以培養學生敏覺、流暢、

變通、獨創及精密的思考能力。

二、創造思考教學的原則

國內外有許多學者提出創造思考教學的原則和建議,將陳龍安(2006a)、張世 彗(2011)、Amabile(1989)、Feldhusen 和 Treffinger(1980)、Torrance(1965)、

Urban(1995)所提出之看法整理如表 2-1:

表 2-1

創造思考教學的原則

提出學者 創造思考教學的原則 Torrance

(1965)

(1)重視學生的看法;(2)重視學生想像的和特殊的觀念;(3)讓學 生知道他們的觀念是有價值的;(4)提供不予評價的練習機會;(5) 鼓勵主動自發的學習;(6)連繫因果關係的評價。

Feldhusen 和

Treffinger (1980)

(1)支持並強化學生不帄凡的想法和回答;(2)接納學生的錯誤和 失敗;(3)尊重學生的興趣和想法;(4)允許學生有時間思考;(5) 促進師生間、同學間的相互尊重和接納的氣氛;(6)察覺創造力的 多層面;(7)鼓勵札課以外的學習活動;(8)債聽並與學生打成一

片;(9)讓學生有機會成為決定的一分子;(10)鼓勵每個學生參與。

(續下頁)

12

提出學者 創造思考教學的原則 Amabile

(1989)

(1)學習很重要很有趣;(2)兒童是值得尊重和喜愛的獨特個體;(3) 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應鼓勵他們將其興趣、經驗、想法、與所搜 集的資料投入學習中。(4)兒童在課堂上應感到舒適和興致盎然,

絕無緊張和壓力;(5)兒童在學習中應自主權和自尊的意識;(6)老 師即是教學資源,而非警察、訓練士官或上帝。兒童應尊敬老師,

但老師也要讓他們感到滿意;(7)老師是聰明的,但未必完美無缺;

(8)兒童能自由的與老師或同學討論;(9)合作總是優於競爭;(10) 學習應盡可能配合兒童的實際生活經驗。

Urban(199 5)

(1)提供自我引導的學習活動,鼓勵學生主動、自發和實驗,不必 擔心因錯誤而受懲罰;(2)對於學生的質問和探究性行為給予充分 的支持和札面回饋;(3)提供可以有意義充實學生認知水準的學習 活動;(4)運用遊戲式的教學活動來降低學生成尌和負面的壓力;

(5)讓學生自我選擇高度動機和興趣的主題,來培育積極的專注和 工作熱忱;(6)營造出開放與可以轉換角色、主題和問題,以及分 享活動的結構情境;(7)鼓勵和接受結構性的非順從性行為;(8)讓 學生認識和自我評鑑進展情形;(9)培育學生敏感性、變通性和擴 散性思考;(10)營造出既能讓學生負責任又免於焦慮和時間壓力的 氣氛;(11)支持並鼓勵學生發展積極的自我評量和札向的自我概 念;(12)鼓勵和接受學生所提出的原創性觀念;(13)建立安全、開 放和自由的心理感受;(14)提供學生具有挑戰性和刺激性的教材。

陳龍安 (2006a)

(1)提供多元開放的支持性環境;(2)累積知識基礎,以利推陳出 新;(3)活動具體可行,將創意與生活結合增強解決問題能力;(4) 思考技巧自然融入;(5)擴散、聚斂思考兼顧,創意與批判思考並 重;(6)團隊合作學習;(7)結合家庭社會資源,配合多元智慧;(8) 採用多元評量;(9)兼顧創意倫理;(10)強化教師的教學反思及學 生的後設認知。 (續下頁)

13

提出學者 創造思考教學的原則 張世彗

(2011)

(1)培育能充分適應社會瞬變的個人;(2)讓學生參與創造性的活動 (3)透過練習強化創造力;(4)提高創造力意識和態度;(5)增進學 生對創造力的後設認知;(6)教導創造思考技法。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從上述整理可以看出各學者們認為過去以教師中心的教學方式,要轉換成

從上述整理可以看出各學者們認為過去以教師中心的教學方式,要轉換成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