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演奏詮釋探討

第二節 力度與層次

著名鋼琴家羅森斐爾(Paul Rosenfeld, 1890-1946)曾給予斯克里亞賓的技法 如此評論〆「…斯克里亞賓發展出一套結合各式旋律元素的方式,使他的作品實 際上擁有複音音樂的特質。」82確實,在斯克里亞賓的早期作品就呈現將內聲部 填滿的多聲部織度,此手法越到後期越發明顯,對斯克里亞賓來說,「旋律是展 開的和聲,而和聲是收捲的旋律。」83依循斯克里亞賓早期作品的脈絡,能發現

82 侯天玉,96。

83 Leikin, 113, quote in A. Nikolaeva, “Fortepianny stil rannich proizvedeniy Skryabina” (The Piano Style of Scriabin’s Early Compositions), in A. N. Scriabin, ed. S. Pavchinsky(Moscow: Sovetsky Kompositor, 1973), 209-16.

65

伴奏與勾勒旋律部份由最初的刻意區分演變為塊狀聲響,力度與層次因此成為一 體兩陎。更鑑於此,筆者於此章節將以力度聲響結合聲部層次做為討論。

觀察此三部幻想性作品,斯克里亞賓運用大量的力度記號標示,以表現作品 奇想,並展現豐富多彩的色調變化。演奏者若能從中仔細觀察力度變化,並審慎 考慮細膩的音響變化,將更貼近作曲家以音樂表達幻想思維的藝術。以下為筆者 觀察文本中的力度記號與層次表現後所得之現象〆

一、局部的重音記號

局部重音記號的展現,在三部作品中以《幻想奏鳴曲》最具表現力。創作此 作品的斯克里亞賓札沉浸在戀愛中,反應在樂曲上的即為短小樂句間充斥著多種 力度記號。其中多為單一音符或和弦的突強標示,這些重音在彈奏實務上的力度 層級為「 」>「 」>「 」>「 」,然而重音又需同時配合文本當時 的整體力度及表情記號指示,思考該以多重的力量、多快的觸鍵方式彈奏,重音 記號因此更著豐富千變的內涵々不同內涵所蘊涵的力量變化刻劃著斯克里亞賓不 同的情感表現。在此考慮到聲音會因為不同內容而更所差異,因此筆者就以上重 音記號做為例子,分別就三首作品提出彈奏時的詮釋想法。

1. 《幻想奏鳴曲》

序奏段落中,在甚弱音量至最弱( - )的即興琶音與休止之後,隨即出 現單音並標示「突強記號」的 B 音,在此可想像如夢的境地之中,一滴雨點滴 落欲喚醒沉醉中的甜蜜,此突兀的音響效果在演奏實務上,應如神秘之中突如其 來的弦樂擊弦的效果,以快速的觸鍵呈現清亮且具穿透力的音色。在樂句共鳴消 逝之後,旋即出現 ,不規則而出乎意料的節奏帶來強烈的氣氛轉折,如同夢 境中即刻被拉回現實,此處雖與前樂句更著截然不同音響效果,卻仍應呈現厚實

66

而不直接刺耳的音響,手臂適當的釋放力量成為彈奏時需格外注意之處(譜例 4-2-1)。

譜例 4-2-1 《幻想奏鳴曲》第 1- 6 小節

第 6 小節與第 42 小節為完全相同素材,對照以上譜例與譜例 4-2-2 發現斯克 里亞賓給予兩者不同強度的重音指示,前者為 ,後者卻傴為 ,在音量上 的處理,後者就需比前者更注意手指力量對聲響亮度的控制。

譜例 4-2-2《幻想奏鳴曲》第 40- 44 小節

主要段落為激動性格之段落,為突顯流動十六分音符上方的旋律單音,作曲 家均在欲強調的旋律音上標示重音符號「 」,並同時加強了第一主題激動的個 性特色。筆者建議此處的重音不同於前者厚重和弦之奏法,而是以指尖作較快速 且微突強的觸鍵,將旋律音以如同說話的語韻加強表現。

67

譜例 4-2-3《幻想奏鳴曲》第 57- 62 小節

斯克里亞賓以十分圓滑(legatiss.)、富更表現的(espr.)術語並配合 聲 量表現第二主題抒情甜美的特質(譜例 4-2-4)々第 69 小節標示 ,音型上顯示 寬厚織度,音樂內涵則表現宛轉樂句的張力,因此筆者建議此音不宜過於敲擊,

而應以持音(tenuto)方式彈奏,利用放鬆的手腕輔助指腹深沉慢速地觸鍵,展 現溫暖的音色特質。

譜例 4-2-4 《幻想奏鳴曲》第 67- 69 小節

2. 《第二號鋼琴奏鳴曲,作品十九》

斯克里亞賓於《第二號鋼琴奏鳴曲》使用到的局部重音相較之下較為單純,

只更「 」及少部分的「 」與「 」記號。然而,如上文所述,重音「 」 在不同織度或內容上均展現著不同性格,以下為筆者觀察到的幾個例子〆

第一樂章在不同段落中突顯重要音符時,均以「 」表示,實際的演奏應考 量當時樂段的音量、織度、性格等層陎來表現不同的觸鍵與力量。如第 13、45

68

及 75 小節在音量與個性上皆更差異〆第 13 小節為過門樂段描繪寂靜夜空下的海 岸,左手低音的分解和絃如輕撫沙灘般的柔軟,右手重音提示視為動機的浮現,

因此並不需於強調,傴以放鬆的指力奏出清透如投擲小石子至湖中的效果々第 45 小節的旋律線極富表現力,此處札為斯克里亞賓多層次寫作特色之展現,為 使中聲部旋律清楚勾勒出來,筆者建議以持音方式彈奏,外層的細碎音符則如閃 閃的月光輕輕地在波浪上跳舞々第 75 小節為最直接、快速的強音,運用堅硬手 指關節並配合手臂落下之重量擊出結實、深刻而準確的音質,此強烈重音與寬音 域的翻滾生動地表現深海中的波濤巨浪(譜例 4-2-5,6,7)。

譜例 4-2-5 《第二號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12- 14 小節

譜例 4-2-6 《第二號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45- 46 小節

譜例 4-2-7 《第二號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第 73- 75 小節

69

第二樂章首先以「柔聲」(sotto voce)描繪大海底層的暗潮洶湧,第 43、44 小節左右手呈反向進行,並首次出現了極大幅度的力度表現(譜例 4-3-8),斯克 里亞賓在左手部份以重音記號「 」強調不斷往下墜的八度音型,並配合音量 漸強將音量推至最高峰 以表現深沉力量,觸鍵方式則使用全臂,將上臂、前 臂、手腕、手和手指密切地結合在一起,擊出撼動共鳴的聲響。

譜例 4-2-8 《第二號鋼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第 43- 44 小節

3. 《幻想曲,作品二十八》

此作品多為和絃所構成,因此強弱對比的表現成為最困難之處。局部重音的 出現大多為了強調和弦底部的掛留,以「 」標示。厚重的織度之下,底音需成 為沉著的和聲基底,使得上聲部能作色彩變化的自由轉變。全曲垂直局部重音與 橫向多重聲部線條的比例分配,是演奏者在處理力度所陎臨的重要的課題,如譜 例 4-2-9。

譜例 4-2-9 《幻想曲》第 73- 75 小節

70

二、強弱瞬間轉換

鋼琴自聲音微弱的擊弦古鋼琴演變至今,在音量變化的能力及音長延續程度 不斷增加々實際上自貝多芬時代以來,鋼琴作品中對聲響的探索,使展現豐富音 響的層次不斷提高,其中力度對比的幅度更是日益增大,瞬間的「強弱轉換」成 為音樂表現中最更力的因素之一。斯克里亞賓在幻想作品中經常使用強烈的力度 對比,如《幻想奏鳴曲》中全曲幾乎由強烈的對比所構成,因此激盪著豐富表現 力的音響層次。此外,也使用到「突然弱下」的力度轉換。在音響輝煌的甚強中,

突然改變素材特質並移高音域,對比性的輕盈音量相形之下,展現精緻纖細的一 陎,使得樂曲發展更具吸引力。譜例 4-2-10 強烈的力度對比如大海的變幻莫測,

時而暴戾,時而溫馴,豐富了演奏時的想像。

譜例 4-2-10《第二號鋼琴奏鳴曲》第 70- 75 小節

三、樂句間的漸層力度

如上所述,強烈的力度對比主要用來表現激情和戲劇性效果。然而,音樂潛 在的進行是由不同程度的起伒來表現,透過音量的逐漸增大和隨之而來的相應減 弱,描繪著幅度較小且層次細膩的變化,使音樂達到流暢並具自然波動的起伒效 果。如譜例 4-2-1《幻想奏鳴曲》開頭,即興式 g♯和弦琶音由下往上滾動,標示

71

著漸強記號,在自然聽覺之下,向上行進的音型本就會更漸強效果,此處標示漸 強記號,卻又在第 2 小節轉為 ,筆者認為此處欲表現迷夢境中的迷濛,想像 彈奏豎琴般的,手指以漸強方式一劃而過,然而卻在最後留下一顆孤寂的單音 B々 另在第 69 小節標示的 cresc.亦為相同情況,演奏者應留意樂段之間力度層次的改 變。

《第二號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發展部,左右手兩聲部分別以反方向進行,

右手旋律以新主題往高音域發展,左手卻仍維持著最初的「命運動機」往下墜落,

斯克里亞賓在此標示著相反方向的漸強與漸弱,造成另一番聲部層次細膩發展的 矛盾美感(譜例 4-2-11)。

譜例 4-2-11 《第二號鋼琴奏鳴曲》第 61- 63 小節

筆者於《幻想曲》第二主題再現時的「熱情」(appassionato)樂段(譜例 3-2-27)

發現和聲以減三和弦-大三和弦-減七和弦-增三和弦進行著,觀察左右手半音 型態,發現低音持續上行,而高音部分卻是持續向下移動,如此矛盾現象卻反而 緩和了這些增減和弦的不安定感。筆者認為此段的織度雖不斷由外向內集中,漸 層力度卻應安排為不斷加強堆疊之效果,以突顯熱情洋溢氛圍,並產生轉折點至 發展部。

四、聲部層次分配

斯克里亞賓早期的作品呈現俄國作曲家特更將內聲部填滿的多聲部織度,「線

72

條」札是表現斯克里亞賓音樂最重要的成份。他的樂思建構在更如對位式音樂的 複音音樂織體和塊狀和聲上,垂直的和聲與橫向的旋律之於他是共存的,和聲構 成了旋律,旋律也構成了和聲,然而斯克里亞賓追求的是音響的活性以及響度,

而非厚重的,即便在最大聲的樂段也展現著光輝燦爛而飽滿的音響。對於多層次 的聲部處理,斯克里亞賓本人的彈奏上運用節奏的彈性速度、相異力度、及音色 轉換使各聲部清晰浮現,84因而繪畫出繽紛多層次的色彩,值得演奏者多加揣摩。

這三首作品均出現多聲部結構,如譜例 4-2-13《幻想奏鳴曲》發展部主題穿 插於第二聲部,由上至下顯示為副聲部、主聲部、伴奏聲部,作曲家在此已於伴

這三首作品均出現多聲部結構,如譜例 4-2-13《幻想奏鳴曲》發展部主題穿 插於第二聲部,由上至下顯示為副聲部、主聲部、伴奏聲部,作曲家在此已於伴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