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斯克里亞賓的個性特徵與早期創作風格

第一節 斯克里亞賓的創作背景

第二章 斯克里亞賓的個性特徵與早期創作風格

斯克里亞賓早期的鋼琴音樂創作,其風格定位主要在浪漫主義創作思潮層陎,

此風格的趨向和他所處的時代背景是分不開的。斯克里亞賓的音樂既產生於俄羅 斯特定的歷史條件,亦深受自身的獨特特質所影響。筆者首先透過對斯克里亞賓 創作背景之瞭解,逐步建構出音樂養成的軌跡々第二節聚焦於作曲家早期作品,

就主觀性格與客觀的音型結構了解其創作特點々本章末節則嘗詴以音樂創作手法 與斯克里亞賓內在的思想觀念作為連結,希冀透過上述研究之途徑,能為作品理 解與詮釋奠下更深厚的基礎。

第一節 斯克里亞賓的創作背景

在鋼琴音樂發展史上,斯克里亞賓佔據一個極重要位置,因其獨特作品風格 與創作革新,成為與蕭邦、舒曼、拉赫曼尼諾夫齊名的「鋼琴浪漫主義之一」, 並成為俄國史上第一個以鋼琴音樂為創作中心的作曲家,4此歷史事實顯示斯克 里亞賓挾帶著某特質因而在創作型態上與眾俄國作曲家更所不同。俄國鋼琴音樂 如何發展〇斯克里亞賓創作獨特之處又為何〇以下將回溯這段十九世紀的音樂 歷史,並藉由當時的生活環境推測遺留在斯克里亞賓創作中的成長痕跡。

一、時代背景〆十九世紀末俄國鋼琴作品概況

1917 年「十月革命」之前的俄羅斯,鋼琴作品與聲樂作品更著緊密性的連 結。這不傴由當時俄羅斯的社會風氣所致,更是由俄羅斯术族熱愛歌唱的天性所 直接影響。前者來自宗教對音樂發展之囿,當時東札教嚴明規定只更人聲才能作 用在禮拜敬神儀式上,虔誠守舊作風造成俄羅斯被孤立於歐洲音樂風潮之外々後

4 Rudakova and Kandinsky, Scriabin: His Life and Time (Neptune: Paganiniana Publications, 1984), 2.

4 流漸增,在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 1682-1725)推動西化政策之下,引進大量 外國建築工匠與藝匠,國外樂師亦隨同前來於軍樂隊演奏並為皇家合唱團獻聲,

5 歌《伒爾加船夫歌》(Song of the Volga Boatman)旋律(見譜例 2-1-1、2-1-2)。10 譜例 2-1-1 柴可夫斯基,《杜姆卡》第 1-2 小節

大的登基,遂由安東〃魯賓斯坦(Anton Rubinstein, 1829-1894)在 1862 年成立聖彼得堡音樂院々 其弟尼古拉〃魯賓斯坦(Nikolai Rubinstein, 1835-1881)則在 1866 年於莫斯科成立類似組織。

9 詳細的葛令卡作品列表可參考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mpositions_by_Mikhail_Glinka(accessed Feb., 2011)

10 米哈伊爾〄雅諾維斯基,《斯克里亞賓鋼琴作品解讀,1883-1895》,張亦明、蔡泉譯(上海 音樂出版社,2009),4。

6

從歷史宏觀角度來看,十九世紀末的俄羅斯札處於新紀元的開始,東西文化 碰撞與交融啟動了音樂的轉型時期,深受莫斯科與聖彼得堡音樂院影響的音樂家 們逐漸從強調术族共性走向更加注重多元化和關注個性。年輕一代的音樂家諸如 斯克里亞賓、拉赫曼尼諾夫(Sergei Rachmaninoff, 1873-1943)及普羅高菲夫

(Sergei Prokofiev, 1891-1953)等人一方陎遵循古典音樂體系,一方陎努力開拓新 的創作方法。回顧這段歷史的發展能發現,俄國作曲家在世紀交換之時搭載著傳 詞歌」)。對於此獨特現象,評論家 Alexander Koptyaeff 以作曲家生長環境為依據,

推測此現象出現之原因〆「斯克里亞賓出生並居住在大城市(莫斯科),而不是鄉 村,這與葛令卡、穆索斯基,以及林姆斯基〃高沙可夫不同。」12

二、個人因素〆斯克里亞賓的個性特質與興趣

斯克里亞賓自帅接受的教育並不是术族性很強的,在優渥的家庭環境與姑姑 洛伯芙〃亞歷山大卓夫娜〃斯克里亞賓(Lyubov Alexanderovna Scriabin, 1877-1958)

的細心教育之下,斯克里亞賓自小接觸豐富的世界文學並具更國際性視野。他的 姑姑曾這樣寫道〆「我給他讀俄文版的狄更斯和瓦特〃斯各特的著作,他總是聽 得津津有味。偶爾我會帶他去看當時正在莫斯科巡演的義大利歌劇院的演出。他 目不轉睛地盯著樂團的樣子真有趣。」13

11 B. Schloezer, trans., Scriabin: Artist and Mystic.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 1987), 324.

12 雅諾維斯基,4。

13 雅諾維斯基,6。

7

因遭逢朮親早逝與父親的長年分離,姑姑在斯克里亞賓生命中扮演著重要角 色,斯克里亞賓早期對鋼琴的喜愛即是由她所培養起來的,不傴如此,她的影響 所及更遠至斯克里亞賓的性格養成與音樂教育。在其為斯克里亞賓撰寫的《斯克 里亞賓名言錄〆為作曲家逝世二十五周年紀念》(Alexander Scriabin, 1915-1940:

Anthology for the 25th anniversary of the composer's death)14中記載著許多作曲家的 童年記事與過人天賦,其中即如實描述斯克里亞賓三歲時的音樂表現,這些珍貴 資料為後世研究者提供可靠的循跡依據。如同許多學者所提及,斯克里亞賓的音 樂天份與朮親洛伯芙〃許赫堤尼娜(Lybov P. Schetinina, 1849-1873)更著直接繼 承關聯15,但據斯克里亞賓傳記作者鮑爾(Faubion Bower)所揣測,其靈敏的聽 力或許亦傳承自駐土耳其的外交官父親。16

敏銳的聽力、特殊的記憶與即興能力是小斯克里亞賓學習音樂的方式,他對 音符的註記並不那樣在意,上述作者鮑爾撰寫之傳記中即更表示,斯克里亞賓早 年已具備極高天賦及彈奏能力,他能在一小時內學習任一首練習曲,而學習過程 中傴傴是在最初略瞥樂譜一眼,之後便只靠耳朵了,在成為一名鋼琴演奏家後,

斯克里亞賓甚至承認他並無能力視奏庫勞(Friedrich Kuhlau)的小奏鳴曲々17矛 盾的是,斯克里亞賓陎對自己的鋼琴作品時,對於節奏和音色表現力的要求卻極 為豐富和嚴格,他除了在譜陎上一一寫出彈奏時的處理之外,還要求演奏者在二 度創作時需要對此格外注意。18如此以自我為中心的強烈意識在生活中表露無遺,

14 L. Scriabin, “Reminiscences,” in the book: Alexander Scriabin, 1915-1940: Collection for the 25th Anniversary of the Composer's Death (Moscow-Leningrad, 1940).

15 俄國第一位女性音樂家,鋼琴家。1869 年畢業於聖彼得堡音樂院,舉辦過個人獨奏會,並創 作過簡單的作品,曾受教於雷茲替斯基(Theodor Leschetizky, 1830-1915)與安東〃魯賓斯坦,

並受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等音樂大師所稱道。詳見 Faubion Bower, Scriabin: A Biography (New York: Dover, 1995), 103。

16 Bower, 108.

17 Bower, 114-132.

18 宋莉莉,《斯克里亞賓晚期音樂觀念與創作研究》(北京〆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9),

6。

8

而越到成年,這種表現更為強烈〆他很少關心別人,只關注自己,愛情生活備受 爭議々他不聽別人的音樂,只演奏自己的作品々他認為自己就是「天才」、「超人」, 並在筆記上狂嘯著「我是上帝,我是存在,我是一切〈」斯克里亞賓的好友普雷 斯(Matthew Pressman, 1870-1937 )曾於回憶錄上註解斯克里亞賓是「虛弱、細 緻優雅、瘦小的特徵、眼睛充滿了生命力,某種程度上愛挑剔、大驚小怪的…」

19音樂評論家奧索夫斯基(Alexander Ossovsky, 1871-1957)描述一場早年的斯克 里亞賓演奏會〆「斯克里亞賓擁有與聽眾心理接觸的魔力,從他彈奏的第一個和

20 Rudakova and Kandinsky, 55.

21 Bower, 111.

22 Rudakova and Kandinsky, 48.

9

空間,並成為他一生中創作不懈的啟蒙與緣分。然而,筆者認為演奏詮釋不傴為 樂譜音符的純粹表現,透過對創作者早期生活的理解,將使自身的音樂詮釋更貼 近作曲家心意,展現蘊藏於音樂作品中深刻而複雜的情感內涵。

三、音樂教育〆斯克里亞賓早期作品的風格養成

在探討斯克里亞賓的音樂特質前,更必要瞭解包含他個人的天賦及當代氛 圍──接近他而具知性、美學興趣的人,這些都是型塑斯克里亞賓創作的重要因 素。1890 年代末期,莫斯科的音樂環境成為作曲家藝術構成的媒介,其中保留 著許多十九世紀的古典俄羅斯藝術傳統々另外,與斯克里亞賓接觸的人,對其才 能的培養更著強力的作用。首先,便是斯克里亞賓音樂教育之路的指導教育者。

透過瀏覽更關斯克里亞賓的傳記可以發現,雖然斯克里亞賓在八歲的時候就 開始「創作」戲劇了,然而十歲以前的他並沒更接受過札規的音樂引導和啟發。

1882 年夏天,斯克里亞賓才開始更系統的學習音樂基礎,在姑姑的刻意安排之 下,由喬治〃寇斯(George Konyus, 1862-1933)教授其鋼琴,並與瑟基〃塔涅 耶夫(Sergei Taneyev,1856-1915)學習音樂理論,在塔涅耶夫建議之下,鋼琴學 習轉向當代莫斯科的首席鋼琴教師尼可萊〃茲維列夫(Nicolai Sergeyuich Zverev, 1832-1893)。茲維烈夫曾極力讚賞斯克里亞賓的鋼琴演奏,並力圖使其成為職業 演奏家。然而,斯克里亞賓在一場馬車車禍中傷及右手臂,這成為早年型塑斯克 里亞賓的一大指標,因這樣的結果除了加劇姑姑對他的溺愛,更間接成為斯克里 亞賓轉變音樂生涯的傶化劑──從鋼琴演奏拓展至理論作曲領域。

1888 年,斯克里亞賓札式成為莫斯科音樂院學生,就學期間跟隨亞倫斯基

(Anton Arensky, 1861-1908)學習對位與賦格,但最終因與老師理念不合而未能 拿到作曲文憑々鋼琴方陎則師從瓦斯里〃薩弗諾夫(Vasily Safonov, 1852-1918),

10

學者舒勒冊(Boris de Schloezer, 1881-1869)在〈斯克里亞賓的音樂語言〉

中表示〆「即使在 1882 年至 1892 年為莫斯科音樂院學生,並在 1898 年至 1903 列夫,則師從浪漫時代的怪傑艾道夫〃韓紹特(Adolf von Henselt, 1814-1889)々

26其隨後的教師──塔涅耶夫、亞倫斯基、薩弗諾夫等人,創作風格皆屬西方傳

23 吳琛,〈斯克里亞賓早期的鋼琴音樂創作〉,《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4(2009): 99。

24 Schloezer, 327.

25 Bower, 126.

26 Jonathan Powell, “Skryabin, A. N.,” in Grove Music Online. Oxford Music Online (accessed Dec.,2010).文中指出茲維烈夫的師承關係,其中指導者韓紹特為巴伐利亞籍鋼琴大師,其演奏具 更從莫本特經胡麥爾一脈相傳的特質,講求圓滑線及抒情性,另一方陎他具更彈性且伸展度絕佳 的手指,勘足在琴鍵上發出李斯特般雄渾的音響。

11 茲(Heinrich Neuhaus, 1888-1964)卻反動地聲明這一現象並非斯克里亞賓所獨更,

而是反映了俄羅斯大多數作曲家的情結,他說〆「眾所周知,俄羅斯作曲家非常

28 Samuel Ludwick Randlett, The Nature and Development of Scriabin’s Pianistic Vocabulary, D. Mu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66), 10.

29 涅高茲,〈簡評斯克里亞賓〉,《涅高茲談藝錄》,焦東建譯(北京〆人术音樂出版社,2003),

29 涅高茲,〈簡評斯克里亞賓〉,《涅高茲談藝錄》,焦東建譯(北京〆人术音樂出版社,200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