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動態評量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目的是建置 KS-ADA 系統,因此針對系統開發過程中所需知識進行文 獻探討,主要探討方向分為動態評量(dynamic assessment, DA)、以知識結構為 基礎的適性測驗(knowledge structure based adaptive test, KSAT)及異分母分數的 加減單元教材。

第一節 動態評量

壹、 動態評量的理論基礎

一、 動態評量的模式

Feuerstein(1979)最先提出「動態評量」一詞,有別於傳統的單向靜態評量,

動態評量是一種雙向互動的評量方式,施測者會在受試者遇到困難時提供立即的 協助,使評量與教學同步化,並視協助的多寡來給分。動態評量是一種結合教學 與診斷的評量模式(Lidz, 1991),其著重的是評量的歷程,而非僅重視結果;此 外,動態評量不只是評估受試者當下的表現水準,更期望了解並協助受試者達到 可能的最高表現水準(Campione & Brown, 1987)。

而動態評量的模式又可分為六種:Budoff(1974)的學習潛能評量(learning potential assessment, LPA)、Carlson 及 Wiedl(1978)的測驗極限評量模式(testing the limit assessment)、Feuerstein(1979)的學習潛能評量設計模式(the learning potential assessment device, LPAD)、Campion 及 Brown(1985)的漸進提示評量 模式(graduated prompting assessment)、Embretson(1987)的心理計量動態評量 模式(psychometric approach)及 Vye、Burns、Delclos 及 Bransford(1985,1987)

的連續評量模式(a continum of assessment),其評量目的及評量方法整理如表 2-1 所示。

7

表 2-1

動態評量六大模式之評量目的及方法

模式 評量目的 評量方式 應用實例

學習潛能評量

(learning potential assessment, LPA)

鑑別錯誤安置之智力

Budoff 及 Corman(1976)以 174 名智障學童及 379 名普通學童

(testing the limit assessment)

Feuerstein(1979)以平均 IQ 為 67 之高危險群青少年為研究對 象。研究結果發現,青少年在經 中介訓練後有較佳表現,且能將 獲得的技巧遷移至新的情境當 中。

8

模式 評量目的 評量方式 應用實例

學習潛能評量設計模 式(the learning potential assessment device, LPAD)-即 作業(visual-motor organization

tasks)、高層次認知歷程及心智運作 (higher cognitive processes and mental operation tasks)、記憶技巧作業 (memory task)來評估受試者的一般能 力;再以非標準化的臨床介入方式,

訓練一般技巧,並給予回饋。

Carlson 及 Wiedl(1978)以 434 名 二到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以

9 位。以 Stencil Design Task 為研

10

模式 評量目的 評量方式 應用實例

介入方式的效益,並確 認有效介入的成分。

受試者一般能力,第二節實施漸進提 示,再測其獨立表現水準。若受試者 在此階段無法達成 75%的正確率,則 進入第二階段,實施漸進提示或中介 訓練。

究工具,結合漸進提示評量模 式、LPAD 模式及及試題反應理 論進行研究。研究結果發現漸進 提示評量模式在鑑定學習潛能 上,比靜態評量效果佳;對低能 力者而言,LPAD 模式獲益比漸 進提示組多。

資料來源:Budoff(1974)、Carls &Wiedl(1978)、Feuerstein(1979)、Campion & Brown(1985)、Embretson(1987)及 Vye, Burns, Delclos, & ransford(1985,1987)(修改自許慧禎(2002)、郭玉純(2005))。

以上六種動態評量模式雖在評量目的及方式上有所差異,但均提供了教學支持給學習者,以瞭解學習者的認知能 力發展情形,且在評量方式上都竭力改進了傳統評量的缺失,將教學及評量做結合。其中漸進提示評量模式(graduated prompting assessment)之提示設計,依學習者的能力,給予其自抽象至具體的提示,提供學習者如鷹架般的協肋,協 助學習者逐步建構自己的認知能力,將其應用在補救教學上應當十分適合,耑此,本研究擬以漸進提示評量模式做為 適性動態評量補救教學的方式。

11

二、 鷹架理論

Vygotsky(1978)認為:我們真正要評量的,並不是孩子已具備的能力有多 少,而是要看孩子在其他人協助下的表現及學習潛力。耑此,他提出了可能發展 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ZPD)理論。Vygotsky 認為人的發展有兩種 層次:「實際發展層次」與「潛在發展層次」。實際發展層次是指學生能獨立完成 的成就;潛在發展層次則是在大人或同儕的協助下,能夠完成的成就。這二者之 間的差距,Vygotsky 稱之為「可能發展區間」。

而「鷹架」(scaffolding)一詞,則是由 ZPD 的理論發展而來。「鷹架」這個 名詞係由布魯納(J. S. Bruner)等人於 1976 年所提出 (Wertsch & Rogoff, 1984)。

「鷹架」原係指架設在建築物外部用來幫助施工的一種設施。若把鷹架的概念類 推到學習上,則可推論出教師的教學就是所謂的鷹架,學生則是在鷹架的支持之 下方能順利完工的建築物(潘世尊,2002)。然而,鷹架該如何搭建?在搭建鷹 架時,應先考量建築物下一階段預計完成的高度再進行架設。若一次就搭得太高 不但對施工沒有幫助,反而還會有所妨礙。同理,教師在教學時,亦必須先估計 學生在不久的將來可能發展出什麼能力,隨即再提供適當的支持與引導(即鷹架)

以推進學生此種能力的發展。

Wood、Brunner 及 Ross (1976) 指出六種鷹架之功能如下

(一) 引發參與,在學習過程中引發參與的動機及持續學習之意願 (二) 經由教學內容之系統組織化,減輕孩子學習的負擔

(三) 明確的學習目標,引導孩子專注在學習目標上而不分心 (四) 指出關鍵性的重點

(五) 挫折的控制,並給予成功之經驗 (六) 示範所學

12

因此在動態評量中,施測者應作主動的介入(intervention),以促進學習者的學 習並誘導其主動參與,所以動態評量的程序是:測驗─介入─再測驗,透過互動 的歷程,評估學習者的實際發展層次,根據其個別需求給予必要的回饋,同時了 解受試者的可能發展區,並在「鷹架」的協助下,幫助受試者達到「潛在發展層 次」。

貳、 動態評量的演進

一、 傳統人工動態評量(Dynamic Asscessment,DA)

傳統人工的動態評量有別於靜態的紙筆測驗,視學習者為開放的個體,在學 習過程中透過外界的協助及回饋,不斷調整自身的認知基模,進一步達到更高的 學習水平。但傳統人工的動態評量有以下幾點缺失:(1)常因不同的學習者及不同 的施測者,而導致沒有一致的中介方式;(2)動態評量的過程往往造成教師大量的 負擔。因此傳統的動態評量大多用於特殊教育上(Budoff & Corman, 1976;

Feuerstein, 1979;林敏慧,1992;陳佩盈,2008),結合電腦化科技,能將中介方 式標準化,並且節省大量的人力進行動態評量,有效解決傳統動態評量的缺失

(Lidz, 1991)。

二、 電腦化動態評量(Computerized Dynamic Asscessment,CDA)

電腦化測驗具有節省人力、物力及時間優勢,結合動態評量與電腦化測驗,不僅

能提供標準的中介程序,因學習者不同的受試成果而獲得不同的中介提示,亦能 有效提升學習者的學習動機,並藉由回饋提升其學習潛能。許多研究顯示,電腦 化動態評量在數學領域具有教學效益,且有助於強化學生概念、提高學習者的思 考能力(Embretson, 1987;林素微,1996;許家驊、邱上真、張新仁,2003;劉 琪玲、謝哲仁,2003;陳立玲,2002;許慧禎,2002;許家驊,2008;黃珊紋,

2012),如圖 2-1 所示﹙郭玉純,2005﹚。

13

圖 2-1 電腦化動態評量標準化中介例圖(簡化說明)

資料來源:修改自郭玉純(2005)。電腦化動態評量在國小六年級學童的梯形學 習之應用與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電腦化動態評量又可分為兩種型態:離線模式及網路模式。「離線模式」可以 提供學習者課後的自我補救學習,但不易進行測驗系統的更新,且不易蒐集學習 者的作答歷程以供未來分析,如圖 2-2 以試算表融入代數動態評量之回饋系統﹙孫 慧茹、洪碧霞、林宜樺,2012;蕭嘉偉、洪碧霞,2012﹚;「網路模式」則適用於 群體施測及遠距測驗,容易進行一般班級的補救教學,也易於記錄學習者的評量 過程,供日後分析或探討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及問題(賴阿福、楊正宇、陳俊憲、

羅志偉,2010),如圖 2-3。

提示一 請仔細看一次題目 題目

選項

繼續作答

提示二 想想看,什麼樣的圖形叫做梯形 梯形就是

〝一隻對邊平行的四邊形〞

繼續作答

提示三 一雙平行的對邊,不論 是何種方向都可以當做上底和 下底,請仔細看下面的圖示,紅 線的對邊表示互相平行喔!

繼續作答 繼續作答

解答說明 正確答案是 1.4 選項二之錯誤原因說明 選項三之錯誤原因說明

繼續作答

14

1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