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北京政府中央集權的失敗與「改省為道」概念的提出

⼀、 序論

二、 北京政府中央集權的失敗與「改省為道」概念的提出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之」。84他主張,先廢直隸總督,而後俟「交通規模亦已粗具」之時,則可以 漸次將中央影響力大的地方不設督撫,而由「民政部設一直隸地方政務局,

直隸地方之行政」如此「俟地方辦理有效」則「推及沿江沿海各省」,再「更 推及腹地各省」。最後他認為省制問題「欲求正當之解決,惟有廢督撫而集 權於中央之一法」,然而今日勢所難及「亦惟利害輕重之間,以為去取焉耳」。

綜上所述,梁啟超本身亦是一個「廢省論」的支持者,所不同處,只是梁不 主激進的「廢省」,而主張中央在外在不利條件克服之後,方可廢省,可以 說是溫和的「廢省主義」者。85

梁啟超的「廢省」主張,很大層面是建立在中央政府能夠有強力且持續 的監督能力之下,才能施行。然而,「廢省」未能成真,而清政府隨即陷入

「外官制改革」與「四川保路運動」等政治社會問題中。不旋踵湖北省在新 軍的帶領下宣佈獨立,各省亦先後效法,抵拒清政府,辛亥革命就此爆發,

而「廢省」之議,乃在辛亥風潮之下暫時為革命所籠蓋,在1911 年 10 月至 1912 年中,中國最適聯邦主義論喧騰一時,「廢省論」一時為其壓制。直到 袁世凱北京政府正式成立後的數個月,「廢省論」才再度成為討論的重點。

而此次的討論,更直入中央政府之核心,「改省為道」便是在這樣的一個脈 絡下躍上檯面。

二、 北京政府中央集權的失敗與「改省為道」概念的提出

半 年 以 來,工 商 荒 廢,稅 入 銳 減,外 債 暫 不 能 償;近 以 改 良 政 治,必 須 輸 入 外 貲。故 先 定 整 頓 財 政 大 綱,增 加 財 政 信 用 … 捨 此 無 他 法 可 恢 復 財 政 信 用 … 酌 定 稅 率,改 良 國 幣,劃 一 圜 法 , 為 財 政 最 要 關 鍵 。

84 梁啟超,〈外官制私議〉,6-8。

85 梁啟超,〈外官制私議〉,16-1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袁世凱,〈蒞參議院宣言〉,1912年4月29日。86

一 切 行 政 舉 措 , 端 視 經 濟 , 今 中 央 政 府 , 赤 手 空 拳 , 除 借 外 債 外 , 別 無 他 法 !財 政 部 之 命 令 , 各 省 視 為 具 文 。

〈 評 論 : 論 內 治 之 急 於 統 一 〉 《 申 報 》 ,1912年 7月 27日

時序進入民國,政治情勢為之丕變。首先,「廢省論」者所期許的大中 央政府在辛亥革命之下為各省所拋棄,時人咸以為中國以「兩千年之專制」

而落後西方,今欲解中國之困境,應採聯邦分權主義。因此,民初中國一度

「聯邦主義」興盛,獨立各省亦以為未來之中央政府,對各省之間無需過多 管制,只需聽任各省自治即可。87

惟,辛亥革命所造成的社會與民生的變動,確似乎無法揭示一個更好的 未來。當時革命所造成的失序與混亂,已逐步使人民感到厭煩,1912 年 4 月 9 日《申報》在其〈評論〉中,便指出:「各省兵亂,不遑終日,雖日言建設,

初未睹建設之實,而種種恐怖之現象,反日夕接觸於耳目」。88除了兵亂之外,

各省行政系統亦陷入停擺失效的地步,所制定之法規,在混亂中亦無約束 力,不獨省行政、法律混亂無序,多元的紙鈔在多省之間流通,不受管制,

造成金融秩序大亂,《申報》7 月 7 日稱:

行政之系統紊亂而無序,法律之效率蕩然無存。…軍用鈔票濫發無 度,舊式者尚未收回,新式者又復出現,寧滬二處,已有三種紙幣流 行市上,以至奸人覬覦,偽造百出…。89

甚而省內軍民政權,亦均難統一。山西省尚有軍官拘禁籌餉局長,進攻省會

86 袁世凱,〈蒞參議院宣言〉收入徐有朋編,《袁大總統書牘彙編》,卷一「文辭」,(臺 北:文星書店,1962),2-3。

87 戴季陶,《戴天仇文集》,中國現代史料叢書第一輯,(臺北:文星書店,1962)。

88 《申報》,1912年4月9日。

89 《申報》,1912年7月7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之舉,907 月 27 日《申報》即稱:「光復之初,各省紛紛招募,任意編制,

強有力者,擁兵雄踞一方,就地籌餉,一省之中且四分五裂,遑論其他」。91 各省自立的結果,地方政治失序,兵亂紛擾,而幣制又不統一。這種「各省 自為風氣」的結果,不獨使人心厭倦,外國勢力亦因此受到損害,開始謀求 一個可以穩定局勢的方案。有些人開始期待袁世凱出面組建大有為的中央政 府,然而不管是袁世凱或是任何一個人,當政者都不能忽視來自省的力量對 中央的挑戰,當此之際「廢省」的呼籲,又開始透出風聲。

一、 中央集權的再嘗試

1912 年 3 月 10 日,袁世凱就任大總統,開始針對政令不一、系統不明 之現況進行改革。這實際上與清末以來,外重內輕的情況有關,辛亥以後,

地方之首長都督亦多不再由中央掌握,指揮不必說,更遑論任命一省之都 督。一開始,即 1912 年 3 月中旬,袁世凱亦曾下令各省都督針對官廳名稱 不一之事,悉行改革。惟此無關各省之痛癢,亦未涉權力之劃分,中央與地 方間尚未有大衝突。

然而,3 月 24 日中央任命李盛鐸辭江西民政長一事,則無疑使中央顏面 盡失,促使其思考結束這種「同一國而各省自為政,同一省而各州縣自為政,

」的窘境。其時,中央政府於北京建政,為彰顯其地位,乃先後任命各省都 督,以為權威之確立,然畢竟仍然沿用,而未有更易。雖然中央對各都督之 人選未有置喙,但,中央仍試圖任命省民政長,以利政令之推行。

1912 年 3 月 15 日,袁世凱在未諮詢江西省之意見,而逕直任命李盛鐸 為江西民政長,其意圖涉足江西省地方事務,顯而易見。92惟江西省反對甚 為激烈,李盛鐸無法,只好提請辭職,於 24 日為袁世凱所准。此後,中央

90 陳恭祿,《中國近代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714-715。

91 《申報》,1912年7月7日。

92 劉紹唐,《民國大事日誌》,第一冊,(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3),1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記者黃遠庸認為袁世凱之治「猶如無彈之砲」、「寂然無聲」,除非統一,否 則當前實非高談建設之機。97袁世凱在這樣的情況下指揮,往往倍加辛苦,

而效率又難見提升。98

隨著中央政府在「軍民分治」上的敗退,直接干涉地方行政事務的企圖 遭到瓦解。對此,中央政府乃後退一步,試圖透過「廢省」的方式,直接越 過「省」,以直達「縣」。然而,中央與縣之間畢竟需要一機關,用以承上啟 下,上對中央負責,下則監督地方。這就是「改省為道」概念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