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十月革命

第六章 後記

第三節 十月革命

口考的前幾天,與同學還有佩芬老師到海邊火祭,原本沒有想要玩水的我卻 在碰到海水之後,大玩了起來,突然,一個浪直直地朝我打來,把我的眼鏡拍掉 了,伸手不見五指的海邊,也找不到我的眼鏡,我的近視有一千四百多度,沒有 眼鏡,根本什麼都看不到,有那麼一刻,我很恨自己的不小心,但漸漸地,我發 現我因為看不到,而更能專心聽海浪拍打在沙灘上的節奏,更能聽到老師在火堆 邊所說的一字一句,也更能聽清楚自己的心跳聲。其實,眼鏡不見了對我來說是 一件很沒安全感的事情,因為我靠著眼鏡保護著我,讓我不用這麼直接地跟外面 的事物接觸,對我來說就好像一層金鐘罩一樣,但是沒戴眼鏡的我,確實也沒有 受到太多的傷害,甚至還有同學可以引導我安全地回到自己家中,似乎也沒有想 像中的可怕,反而可以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

當天晚上,因為看不到而無法使用電腦及手機,便早早爬上床休息,時間還 太早了,我根本睡不下,便開始思考寫論文前後我的經歷。那個曾經不敢看清楚 自己的我,卻在論文裡勇敢地把故事寫了出來,或許這些故事看起來稀鬆平常,

對我來說卻是一個看清楚自己的過程,但令我最訝異的,原來對於原生家庭的無 法連結,是因為我自己卡住了家庭系統的流動,導致整個系統都無法工作,當中 我也看到了媽媽的改變,而我試著進入家庭的系統中,系統便開始運做了,跟媽 媽的關係也漸漸在修復著,對我來說,這是我在這份論文裡,最大的收穫之一。

或許,再看清楚別人之前,是不是,要先看清楚自己呢!

第三節 十月革命

145

原本,我只想記錄下來我與衡之間的故事,但是在拼湊及重新建構故事的過 程中,所有的回憶漸漸湧上來,生命中那塊空缺的圓也漸漸地被填滿了,我認回 了我生命中所失去的那段回憶,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是那樣的痛苦與不堪。

從大學二年級開始,我的憂鬱症就是因為我不會處理失去衡的失落,一直壓 抑所導致的,我諮商過,也看過醫生,但是我根本不想工作,所以一直不見成果,

每年十月,都是一場抗戰,我必須抗戰著自己的身體、自己的恐懼、自己的內心,

我還要抗戰著自己的學業、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生活。不為什麼,因為十月是衡 的生日。

大學開始便是輔導系的我,學習了很多理論,諮商技巧,團體諮商帶領,但 是我卻沒有學到如何與自己的靈魂溝通,每天就是吸收了很多的學術知識,在研 究所的過程中,我認識了自己的內在小孩,試著撫慰這傷痕累累的孩子,試著找 回最原始的自己,每一次的上課,都是一次的對話過程,一直沒有動機回到過去 的自己,跟自己的內在小孩和解,但是在完成論文的過程中,雖然很痛,但也是 一種重建,我重建了自己支離破碎的靈魂,縫補著那淌血的心。

去年的暑假,我差不多完成了我與衡的故事,神奇的是,去年的十月,我的 憂鬱症狀明顯改善不少,甚至不需要以藥物便可以控制住,今年的暑假,我完成 了論文,不知道在今年的十月,會是一場抗戰,還是一場成功的革命?

我相信會是一場成功的革命的。

但我也不想我的生命之流只停留在我這裡,我也希望其他人在閱讀完我的論 文之後,可以給別人一些共鳴與想法,或許,說故事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取決 的是你敢不敢將故事說出來,因為,當秘密變成不是秘密的時候,有別人與你一 起分擔秘密的重量,那種如釋重負,只有自己才能夠體會到的!

146

147

參考文獻

Su, P. (2014)。夢想這條路踏上了,跪著也要走完。台北:三采文化。

Su, P. (2015)。如果可以簡單,誰想要複雜。台北:布克文化。

Su, P. (2015)。愛:即使世界不斷讓你失望,也要繼續相信愛。台北:三采文化。

丁凡(譯)(2012)。敘事治療的實踐—與麥克持續對話 (原作者:麥克・懷特)。台 北:張老師。

孔枝泳(監製)、黃東赫(導演)(2011)。熔爐【DVD 影片】。韓國:CJ E&M。

王薀(2016)。重生:生命中都必須有一次。台北:薄伽梵。

史俊威詞,史俊威曲(2005)。頻率。蒐錄於【蘇打綠】。台北:林暐哲音樂社。

何清心(譯)(2008)。不怕小孩問 SEX (原作者: Richardson, Justin& Schuster, Mark A.)。台北:大塊文化。

吳就君(2012)。沙灘上的療癒者。台北:心靈工坊文化。

周志建 (2013)。擁抱不完美:認回自己的故事療癒之旅。台北,心靈工坊文化。

周志建(2012)。故事的療癒力量:敘事、隱喻、自由書寫。台北,心靈工坊文 化。

周志建(2017)。跟家庭的傷說再見。台北:方智出版社。

姚若龍詞,阿沁曲(2003)。遺失的美好。蒐錄於【Over The Rainbow】。台北:

福茂唱片。

姚若龍詞,鄭楠譜曲,韓立康編曲(2013)。矛盾。蒐錄於【渺小】。台北:華研 國際。

約翰・華派恩(不詳)。甜蜜的家庭。世界民謠。

148

徐世珍、吳輝福詞,李雙飛譜曲,鍾興明編曲(2016)。餘波盪漾。蒐錄於【日 常】。台北:華研國際。

張瓅文(譯)(2012)。其實,那個世界很美(原作者:大衛.凱斯勒)。台北:大寫出版。

許瑩(譯)(2014)。為巴比祈禱 (原作者:李瑞艾倫)。台北,基本書房。

肆一(2012)。想念,卻不想見的人。台北:三采文化。

廖世德(譯)(2001)。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原作者:麥克・懷特)。

台北:心靈工坊文化。

趙淑珠、郭麗安、劉安真(2008)。認識同志教育資源手冊。台北:教育部。

劉泗翰(譯)(2007)。性別 (原作者:R.W.Connell)。台北:書林。

潘樂辰(譯)(2012)。偽直男 (原作者: Angelo Pezzote)台北:知音人。

鄭玄藏等(譯) (2007)。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 (原作者:Gerald Corey)台北:

揚智出版社。

闕旭玲(譯)(2007)。以母愛為名 (原作者: 路易斯・舒承霍弗)。台北:天下雜誌。

149

附錄一: 口考報告之簡報檔案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