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面對與展望

第五章 撫慰

第三節 面對與展望

一、躲不過

還是被佩芬老師看穿我的心思了,一直以來,我都覺得我掩飾得很好,

我以為做到一個爸媽眼中的好學生,同學眼中的好老師,同事眼中認真負責 的老師,就會萬無一失。

今天早上,我趕著要把論文印出來,交給教授們,突然看到佩芬老師的 訊息,佩芬老師說「請沒有加上我說的這些時,不要印出來,該做的還是要 做,請勿閃躲掉自己需要做的功課」的那一刻,胃翻攪著,有那麼一刻,我 想要放棄,但是這個想法只閃過腦海中一秒,我被現實打醒了。

在校對我的論文的同時,心中就是那樣的不踏實,因為有一個課題還沒 有結束,就是尋找及面對真實的自己。

我出櫃的朋友少之又少,屈指可數,衡是我唯一交往過的男生,回想起 和衡交往的期間,幾乎沒有人知道我們的關係,因為在外,我們都宣稱我們

129

130

於性的好奇,所以「私自」探索對方的身體,為什麼特別強調私自呢,因為 這樣的事情不能讓別人知道,老師上課的時候都有教過,在成年之前的性行 為都是違法的,這也讓身為輔導老師的我開始反思,是不是因為我在上課的 時候,為了不讓學生觸犯法律,為了不讓自己遭受到處理性平事件的勞累,

所以我會別強調犯法的部分,讓學生警戒,但就像有魔法一般,「不能碰」

或是「很危險的東西」越是吸引人,所以學生就越想探究。就像我越不敢分 享的事情,越引起人好奇一樣。

一直以為,在性別觀念已經超越學校其他老師很多的我,給學生的觀念 就是「與其隱晦地讓學生知道,不如大方地跟學生分享」所以在上課時,如 果有學生因為提到某些性語言而訕笑時,我便會嚴正地解釋他所提出的性語 言,並且給予正確的觀念,學校大多數的老師都是以制止或是記過為處遇,

很少有老師能夠像我一樣大方坦承地與學生聊關於性的任何事情,但是,學 生對於性別的觀念依舊不太適當,性別事件雖然有減少,但還是偶有發生。

二、 關於性別,我可以怎麼做?

回想自己的求學歷程,在於性別的議題上幾乎都是自己摸索的,

幼稚園時,我第一次看了鎖碼頻道,才知道什麼叫做愛。

小學的時候,我交了第一個女朋友,才知道什麼叫做牽手和擁抱。

國中的時候,我第一次觸碰到男生的身體,那種興奮的混亂記憶猶新。

高中的時候,衡出現了,我的世界不再只是王子和公主。

大學時,我第一次去了同志夜店,原來跟我一樣的人也不少。

沒有一次,教育真正地給過我們什麼,我所瞭解到關於性及同志的議題,

都是經由自己的摸索與探究所得到的,雖然這個過程當中是那樣的跌跌撞 撞,殘缺不堪,甚至教育還給了我們不當的訊息,像是愛滋病是經由同性戀

131

的性行為所傳染的,並教導我男生就應該要勇敢,男生就應該要有生的樣子,

也因為這個「男生的樣子」讓我在高中時被學長性騷擾也不敢說,因為我是 男生,這對我來說就好像高中時期的 B 一樣,真真實實地被這個社會霸凌了。

這些觀念以訛傳訛,讓我不敢去探索與陪伴真實的自己,甚至解放。

「上一代的閉口不提,已經不合時宜了」(何清心譯,2008)。可不是嗎?

身為一名教育及助人工作者,在自己服務的學校可以算是比較能與學生談論 性別議題的老師,雖然老師都知道性別議題非常重要,可是在上課的時候盡 量不提則不提,因為我的成長經驗,所以我特別在意性侵與性騷擾,還有學 校霸淩這一部份。

(一) 熔爐

我曾經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能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 們(摘自《熔爐》片段)。

前幾天與碩班的同學華在談論碩一我們發生過什麼印象深刻的事情,他 便說到有在一次的報告中,播放了《熔爐》這部韓國電影的片段,我們都已 經忘記當時我所報告的是什麼,他只記得在我報告完之後,他問我為什麼這 麼在意性侵這件事情,我的回答讓他嚇了一跳,因為那個時候我們並沒有這 麼的親近,

我有類似的經驗啊。看似回答的簡單,但是我卻是百般思索下才講了出 口,為我覺得華是一個可以信任的人。

華很佩服當時我願意跟他講的勇氣,因為他以為一般人會覺得被性侵或 是性騷擾是一件丟臉的事情,不值得說出口,但我卻可以侃侃而談。或許,

我能做到侃侃而談是因為在學校的課堂上,我有相對的成功經驗。

132

133

134

135

136

是也在尋求某種程度上的認同,R.W.Connell 表示「維繫性別分類的界線也就 意味著維持其中的種種關係」(劉泗翰譯,2007)。 如果我們把這個世界的性

「這個世界不會變的,除非你願意開始改變」(Su,2015)。

137

感謝葉永鋕的故事,讓性別議題可以被看見,更慶幸的是,在我自己的 成長過程中,沒有因為自己的性別特質而遭受到排擠甚至霸淩,但是,看到 高中時期的 B 光是因為身體的缺陷就遭到班上同學的霸淩,更讓我在同學面 前隱藏自己的性取向,從小,我們就被教育男生和女生才是天作之合,其他 不同性別的婚配是不被允許的,這樣的觀念便內化到我的成長經驗中,還記 得國中一次和同學的打鬧中,我不小心碰到了班上男同學的身體,那一次的 不小心也開啟了我對自己的疑惑,

為什麼我在碰到男生的身體時,會有一種開心的感覺,不是應該要碰到 女生才有感覺嗎?

這樣的驚恐與混亂,更是讓我對於琪的生命故事感同身受,期望我的人 格特質可以吸引,甚至引導更多像是曾經和我一樣無助的小孩,陪伴他們走 過這段艱澀的路程,神奇的是,就在我正在經歷這份論文的同時,我身上的 矛盾感17雖然還在,身邊漸漸地開始出現尋找真實自己的孩子,開始與我談 論自己在性別上遇到的困擾,而這個羽翼漸豐的我,也試著陪伴著這些孩子 接觸內心的自己,我看到了生命之流帶給我的功課,而我也正在完成。

我兒子巴比的死是由於大部分基督教和他主教會,連帶影響整個社會、

公立學校和家庭的恐懼同性戀和無知所造成的結果 (許瑩譯,2014,頁 216) 。

印象深刻的,在欣賞《為巴比祈禱》這本書當中,巴比的媽媽在巴比去 世之後所說的一段話,或許這個世界的無知讓更多這樣的我們不敢去跨出屬 於自己的這一步。

我不敢,這個靈性的聲音又出現在我的腦海中。

其實,我不敢的事情可多著呢,

17 詳見第二章第三節之三,殘缺中的完美

138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