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南管戲的音樂

第三章 敘說南管戲

第三節 南管戲的音樂

如王國維所稱「以歌舞演故事」的中國傳統戲曲,是音樂性很強的戲劇,可 以說是「音樂化的戲劇」。在戲曲中有不可或缺的歌唱,有由武場鑼鼓樂伴奏的 念白,演員的動作亦離不開武場鑼鼓的伴奏。戲曲音樂既做為演員刻畫人物形象 的主要手段,也具有描繪戲劇情節、渲染場面氣氛、統一調節舞臺節奏等重要功 能。戲曲的唱腔富有「一曲多用」的特質,但每齣戲的唱腔往往是演員的再度創 作,著名京劇演員稱此為「移步不換形」,亦即指其唱腔曲調雖具有程式性,卻 能變化多樣而不顯單調。

43

44

四度以上的跳進音程不多、上行的連續跳進極少,旋律進行通常是大小三度或四 度的迴旋,並在下一樂句才開始大的跳進音程。而南管戲演出基於為戲劇服務,

注重戲劇情景、人物性格,並結合喜怒哀樂,故在保持南管音樂基本音調之下,

採取變化節拍、壓縮或擴充節奏,改變結構、落音和調式等變化手法。

由於旋律的多宮結構,更使其唱腔呈現色彩鮮豔、變化多端的獨特風格。茲 分(一)管門、滾門與曲牌(二)曲牌結構(三)樂譜與板式(四)調式(五)

唱腔特色(六)演唱方法與潤腔(七)聲調等七方面,簡述南管戲唱腔如下:

(一)管門、滾門與曲牌

南管戲與南管音樂一樣,皆以泉州腔演唱。南管音樂指套、散曲多出自南管 戲宋元舊篇的古南戲劇目,因此兩者之間乃屬於血肉相連的姊妹藝術。以「七子 班」所演出之宋元舊篇中的《呂蒙正》而言,收入指套曲達十一隻,收入散曲則 有三十二隻;《劉智遠》收入指套曲六隻,收入散曲十九隻;《郭華》收入指套 曲四隻,收入散曲三十三隻;《蔣世隆》收入散曲三隻;《王昭君》收入指套曲 八隻,收入散曲六十二隻;《張君瑞》收入指套曲五隻,收入散曲二十隻,林霽 秋新編【梁州序】一套十三隻。明代「七子班」興盛時期出現的《陳三五娘》一 劇,使用南管音樂指套九套二十七曲,散曲一百二十七隻;《韓國華》收入散曲 十一隻;《宋祈》一劇以〈東坡遊赤壁〉一折最為著名,所收入之散曲有【錦板‧

金錢北‧赤壁上】、【駐雲飛‧冬吟白雪詩】、【潮陽春‧望吾鄉‧厝住江邊】、

【南將水‧蘇東坡】等六隻;《董永》收入散曲十隻;《朱弁》收入指套曲十一 隻,收入散曲六隻;《高文舉》收入指套【父母望子】三隻,收入散曲十五隻;

《葛希亮》收入散曲四隻;《潘必正》收入指套【記相逢】四隻,收入散曲二十 二隻(現「七子班」僅存〈陳姑操琴〉單齣);《楊綰》收入散曲十隻(此劇在 現「七子班」已佚,僅存劇目)。63以上顯見,七子班之演出無論在編寫劇本、

63 見吳捷秋,《梨園戲藝術史論》上冊(臺北市:施合鄭基金會,1993),頁 107-110。

45

創腔、編曲等方面,皆借重於具有編劇及絃管度曲能力的文人雅士甚多,方能登 上紅氍毹獻演。職是之故,要談南管戲的唱腔是不能離開南管音樂,單獨而論。

南管戲之不同的唱腔均以不同的管門、滾門及曲牌名稱做為標誌。「管門」

指的就是音調,係以簫管的孔序來決定各調的調高,也稱作「管色」、「空門」、

「腔門」,不同的唱腔就有不同的管門;「滾門」係指將宮調相同、旋律節奏型 態與基本曲調相似的曲牌,歸為同一門類;「曲牌」則指一種基本曲調的樂曲。

易言之,每一管門之下有若干滾門,每一滾門之下有若干曲牌。如下表:南管戲 唱腔的管門分為「洞管」與「品管」等兩種系統。以洞簫定調高的方式稱「洞管」,

以品簫定調高的方式便稱為「品管」。洞管〤空音高為「c」,品管〤空音高為

be」,品管音高比洞管高小三度。洞管的管門有五,即:五六四亻乂管(C)、64 倍士管(D)、65四空管(F)、五空管(G)、毛乂管(bB)等,前四種較為常 用;品管的管門有七,即:小工調(bE)、四空管(F,又稱品管倍士)、頭尾 翹(bA)、小毛弦(bB)、土里爬(bD)、大毛弦(B)、五空管(bG)等。在 臺灣,南管戲演出時,多採用品管定調。66 茲列表說明如下:

表一:南管音樂管門

音高 c bd d be e f bg g ba a bb b

調管 貝工 〥六 〤六 貝士

品管 貝〤 〤 貝工 〥六 〤六 貝士

(整理、製表/鄭智勻)

各管門與南管音名對照,如下列各譜表:

64 亦稱「五空四亻乂 管」,即取五空管、四空管兩調的部分特徵組合而成。

65 亦稱「倍思管」、「貝思管」。

66 此說法根據南管戲藝師吳素霞,於 2007 年彰化南北管戲曲館七子戲研習班上課時所述。

46

五空管

五空四亻乂 管

倍士管

四空管

在南管音樂系統中,「滾門」是曲牌的門類,也被稱為「門頭」,是同一基 調曲牌互相套用曲調。南管音樂人素稱南管有一百零八個「滾門」,這是將「滾 門」和曲牌混同而來的。亦有少數人認為南管的「滾門」僅有大倍、中倍、小倍、

二調、倍工、七撩倍思、生地獄等,卻忽略了「滾」、「錦」、「寡」、「潮」

等諸滾門。事實上,「滾門」應是把宮調、節拍相同,旋律節奏型較相似的曲調

(即曲牌),其調式不一定相同者,歸納為同一門類。亦即將「管門」(調性)、

47

「撩拍」(節拍)、「腔韻」(主旋律)以及調式相似的曲牌之歸類。67「曲牌」

則可分為兩種:一是納入滾門的曲牌,如【倍工‧玳環著】;另一是不納入滾門 的曲牌,如【福馬郎】。納入滾門的曲牌有雙重韻,不納入滾門的曲牌則僅有單 韻。而滾門或曲牌均有固定的格式,透過曲首之標明,即可瞭解該曲之「管門」、

「撩拍」、「腔韻」、「曲式」、「唱語」及「詞格」。68南管戲滾門可分為洞 管滾門與品管滾門兩類,以下列出其常用滾門:

洞管滾門:五空管之下有【錦板】、【中倍】、【倍工】;倍士管之下有【長 潮】、【中潮】、【短潮】;五六四亻乂管之下有【大倍】、【小倍】、【長寡】、

【中寡】、【寡北】;四空管之下有【二調】、【長滾】、【中滾】、【短滾】。

品管滾門:小工管之下有【錦板】、【中倍】、【倍工】、【長寡】、【中 寡】、【寡北】、【大倍】、【小倍】;四空管之下有【長潮】、【中潮】、【短 潮】;頭尾翹管之下有【二調】、【長滾】、【中滾】、【短滾】。

曲牌也稱「牌子」,指曲調名稱,是元明以來南北曲、小曲、時調等各種曲 調名的俗稱。曲牌多來自民間,一部分則是由詞牌而來。每支曲牌都有一定的曲 調、唱法、句數、用韻、字數、句法及平仄等。69南管戲唱腔屬曲牌體,唱腔曲 牌主要以滾門歸類,目前現存曲牌約有二百多隻,但有不少曲牌不知歸屬何滾 門,如【相思引】、【水車歌】、【生地獄】等,有可能是取自民歌。

小梨園所使用的音樂係出於南管,多演才子佳人的生旦戲,主要行當為生、

旦與小旦,演出劇目如《陳三五娘》、《呂蒙正》、《蔣世隆》、《郭華》等,

常用【錦板】、【中倍】、【倍工】、【長滾】、【中滾】、【長潮】、【中潮】、

【短潮】等各滾門中的曲牌,音樂比較優雅細緻、纏綿悱惻。上路大梨園多演忠

67 見王耀華、劉春曙,《福建南音初探》(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頁 34。

68 同上註。

69 見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 曲藝》(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 社,1992),頁 301。

48

49

50

51

52

南管戲使用工尺譜記譜,採用固定唱名法。南管戲中的板眼稱之為「撩拍」,

這是傳自唐朝時板眼的稱謂,也稱為「板眼」或「板撩」。「拍」指的是頭拍,

亦即是「板」,記為「o」,有時也表示一小節。「撩」即是「眼」,記為「.」。

南管音樂人將按拍的動作稱為「打撩」、「踏撩」。撩拍種類為:七撩拍,即一 拍七撩,每小節八拍,極緩板,可記作八二拍;三撩拍,即一拍三撩,相當於一 板三眼,表慢板記以四二拍,緊三撩記以四四拍;一二拍,即一拍一撩,每小節 二拍,中板可記作二二拍,緊一二拍記以二四拍;疊拍,即有拍無撩,每小節可 記作一二或二四拍,快板的緊疊拍則記以一四拍;「慢頭」,在南管音樂中表示

「散板」,因此慢頭乃是在正曲前增加散板引子;「慢尾」,是在正曲之後的散 板結尾,亦叫做「尾聲」或「餘文」;「破腹慢」,是指夾在曲中間的散板樂段,

其前後都是正曲;另有稱為「慢暫」的曲調,則是具獨立隻曲性質的散板曲。

茲將南管工尺譜與西洋音名列表對照說明如下:

表六:南管工尺譜與西洋音名對照表

南管工尺譜 貝工 〥六 〤六 貝士

音高 c1 bd1 d1 e1 f1 bg1 g1 a1 bb1 b1

唱名 do #do re mi fa #fa sol la bsi si (整理、製表/鄭智勻)

(四)調式

有宮、商、角、徵、羽五個調式,宮、商、羽等調使用最多,徵、角等調使 用甚少。在同一曲調中,經常出現商—羽,角—羽或宮—徵等交替調式。樂曲的 結束音,有些既可以結音為宮,又可結音為羽或徵的調式游移現象。

53

(五)唱腔特色

南管戲唱腔特點與泉州南音相似,一般是波浪式的上下迴旋,起伏不大,很 少有音程的大跳躍,由於感情需要,八度、十度的跳進,也出現在上句的結束,

下句的開始處。旋律連續上行的少,連續下行較多。唱腔上常有多宮角的大三度 並置,一曲中一般二個甚至三至四個。使南管戲唱腔色彩鮮豔、變化多端,呈現 其獨特風格。其節奏特點是多切分節奏、多「坐拍」,即一小節最後一拍的音延 留至下一小節的第一拍,形成了連續出現的強弱拍倒置,使節拍發生多樣變化,

增加了旋律的緊張度與動力。

另據王耀華、劉春曙之分析,南管音樂唱腔呈現「多重大三度並置」或稱之

「多重宮角並置」的旋法特色,若從五聲音階中唯一大三度音程「宮角」觀之,

此種大三度音程具有確定調式的重要辨識作用。75

「哩羅連」又稱「嘮哩嗹」或「弄柳連」,源出佛家《涅磐經》咒語。南管 戲舊戲班正戲開演前先唱「嘮哩嗹」,亦稱喊「懶旦」,有驅邪保平安之意。某 些唱腔的末尾常接以「嘮哩嗹」之類的幫腔稱「連尾」,也有在唱腔中插入的,

可以有渲染舞臺氣氛和加強各種不同感情的變化,有時還可以代替伴奏音樂。

【南北交】曲牌則是南管戲唱腔中的一大特色,係指唱腔中泉州方言與藍青 官話(土官話)交雜,故以此為牌名。如【錦板】的〈懇明台〉、〈告大人〉是 郭華、王月英與包拯的兩首對唱曲,由於郭華和月英唱泉州方言,包拯唱藍青官

【南北交】曲牌則是南管戲唱腔中的一大特色,係指唱腔中泉州方言與藍青 官話(土官話)交雜,故以此為牌名。如【錦板】的〈懇明台〉、〈告大人〉是 郭華、王月英與包拯的兩首對唱曲,由於郭華和月英唱泉州方言,包拯唱藍青官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