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呂蒙正》的音樂

第五章 《呂蒙正》的音樂與藝術特色

第一節 《呂蒙正》的音樂

根據上節所示,以《呂蒙正》為名的劇本分見於宋元南戲、雜劇以及泉腔南 管戲各傳本中。顯然,從江浙傳入泉州的南戲與當地的古老音樂、語言腔調、懸 絲傀儡戲互相結合交融,而產生具有獨特地方戲形式的南管戲。無論從劇目、關 目情節、腳色、曲文、曲調、表演形式等各方面,均保留宋元南戲遺跡。在元明 劇本中,可見此劇目運用南、北曲曲牌之豐富(見表一);然南管戲曲牌在流傳 中有大量流失的現象,改以南管的「滾門」作為曲調名稱,或沒有標示,而有些 曲牌則與古本相同,如【駐雲飛】(又名皂雲飛)、【玉交枝】、【步步嬌】等(見 表二)。且南管戲為以主要故事人物發展的情節做為主線,往往將其他次要人物 情節刪除,相對即減少其關目情節。本節將以林吳素霞傳本為主要探討對象,分 音樂結構、演唱形式、演唱特色等面向,以討論此《呂蒙正》劇本中的音樂。

114 聲腔本意就是指戲曲演唱的腔調。見常靜之,《中國戲曲及其音樂》(臺北:學海出版社,1995), 頁32。

115 一般所說的「泉州腔」是指語言,泉州地區的語音腔調,而在戲曲中所指的「泉腔」是指音 樂的性質與形式,也可說是「通常指有著淵源關係的某些劇種所具有的共同音樂特徵的腔調而 言,包括與腔調密切相關的唱法、演唱形式、使用的樂器和伴奏手法等因素在內。」參見《中 國音樂辭典》(臺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6),頁 445。

108

109

110

111

112

如將李祥石傳本的第三折〈打趕〉拆成了第三折〈打趕〉、第四折〈過橋〉與第 五折〈入窯〉;而第四、五折〈拜旗〉與〈團圓〉,則合為第六折〈祭窯、團圓〉。

另在曲牌唱詞方面,更可以印證出無論是蔡尤本、李祥石及林吳素霞本皆與《風 月錦囊》本有所淵源。例如李祥石、林吳素霞傳本之第三齣〈打趕〉中【玳環著】

之唱詞,抄為「相逢再敢勞望賞,空漲巫山,空漲巫山窈窕娘」,而蔡尤本同樣 劇情之【倍工‧疊字雙】曲牌中唱詞為「襄王怎敢勞夢想,虛負巫山窈窕娘」,《風 月錦囊》本係為「襄王怎敢勞夢想,只恐虛負巫山窈窕娘」,顯然可見,此句唱 詞均是源自弋陽腔之《風月錦囊》本,卻在輾轉口傳抄寫中有所筆誤。凡此,皆 可在進行各傳本之深入分析中發現。

一、音樂結構

泉腔南管戲屬於曲牌體,在音樂結構上分成「引子」、「過曲」與「尾聲」三 大部分。主腳一上場便先演唱「引子」,後接「念」,也就是唸五言詩或七言詩,

再接著是「白」,也就是以口白的方式向觀眾介紹故事劇情及主要人物身世。「過 曲」也是所謂的正曲,是整齣戲最主要的樂曲部分。「尾聲」也就是結束一劇的 曲。

(一)引子

「引子為劇中人登場,對於眼中景物,或心中意念,不宜脫口而出,但必有 幾句緊要說話,先以數語概括盡之,勿晦勿泛,方能引起下文。」116引子的演唱 方式一般都是乾唱,不以笛子伴奏,這樣便不需要被宮調所拘束,且大多是散板 的形式,即「但有音名(指「工尺」而言),而無節拍(板眼),用自由節奏,可 謂『散板曲』。每一腳色出場,如歌唱一、二段散板,似可安定觀眾情緒。」117引 子速度較緩慢,所以曲子大多較短,以免太過沉悶冗長。南管戲小梨園的第一折,

116 陳萬鼐,《中國古劇樂曲之研究》(臺北:史學出版社,1974),頁 79。

117 陳萬鼐,前引文。

113

多是由「生」開場,生一上場便先唱引曲(引子),曲牌為【慢頭】,這是獨立唱 段,用來表現劇中腳色內心的想法、及各種情緒。引曲之後,則多接詩或詞,之 後再接「白」,內容為介紹家世、身世背景,或感嘆命運,使觀眾能清楚故事背 景、及劇情內容。如《呂蒙正》第一折〈贈衣〉,呂蒙正出場時唱:「書包六經包 羅萬象,時運未來,且學君子圖強,看世情冷暖浮沉,重金玉不重文章,塵埃中 萬世封侯宰相。」曲文表現出呂蒙正對自己時運不濟、龍困淺灘的感嘆,接著則 是四句七言詩:「還整南飄圖強時,舉起文章孤大期,欽賜鑲登經綸首,時不負 予我自知。」再來就是以口白向觀眾介紹主角生平及劇情:「小人姓呂名蒙正,

字聖功,厝住洛陽汴溪村人氏,並無兄弟親戚,只有結交一朋友韓伺義哥哥,時 時往來。破窯跡陋暫且安身。本是金馬玉童客,反作簞瓢陋巷人。」

角色上場時並不一定會使用引子,在以下幾種情況下便不使用引子:118

1. 以過曲取代引子,稱之為「衝場曲」。衝場曲大多是不用笛子伴奏的粗曲,有 些甚至是有板無腔,不入套數,因此也不拘宮調。

2. 以上場詩替代引子。如《呂蒙正》第一折〈贈衣〉中,韓伺義出場時便是以 上場詩取代引子:「少年學業經登窗,蒙正之交情不忘,昔日鮑子與管仲,我知 蒙正運未通。」

3. 某些過曲習慣性的不加引子。

(二)過曲

引子和尾聲之間的數曲稱為「過曲」,是最主要的樂曲部分。「過曲」可解釋 為「從引子過脈而至正曲,實為傳奇聲歌之主體,劇作家心血結晶,皆表現於此,

其重要不言而喻。」119過曲性質可分粗細,粗曲為淨、丑二種腳色使用,不入套

118 錢南揚,《戲文概論》(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頁 187-193。

119 陳萬鼐,前引文。

114

數,稱「非套數曲」;細曲則是生、旦訴情之用;可粗也可細之曲子則一般都可 用,且都入套數,稱「套數曲」。在實際運用上,戲文的範圍較傳奇寬廣,如五 空管緊三撩【福馬郎】這個曲牌在傳奇中是屬於粗曲,但在戲文中便可讓生、旦 來演唱,如《呂蒙正》第四折〈過橋〉中,劉月娥所唱的〈秀才先行〉一曲,曲 牌便是【福馬郎】。

(三)尾聲

據陳萬鼐云:「尾聲為結束一出之曲。……南曲率多取其完結而已,有時亦 不用尾聲,只將過曲最末尾辭曲,腔速逐漸緩慢,搖曳其聲,悠然收場。」120尾 聲的格式雖然有許多樣式,但實際上的運用並不繁雜。在一本戲文中,過場短戲 占半數以上,凡過場短戲概不用尾聲;就是長套正戲,遇到專用的曲牌及某些聯 套曲牌之後,往往也習慣不用尾聲。所以一本戲文段落雖多,但使用尾聲的並不 多。121

二、演唱形式

《呂蒙正》一劇的演唱形式特色有兩點,第一便是各腳色都能歌唱,這與南 戲中,各腳色皆能歌唱的形式相同。相較於北曲雜劇的「一人主唱」,也就是由 正旦或正末獨唱,南戲的演唱形式更為多樣化。不管是身為主角的旦或生,甚至 是戲謔說笑的淨、末與丑都能唱,即「在南戲音樂中已出現了選用不同情趣的曲 調,表現不同性格人物之手法,例如用於人物如生、旦角色的唱曲,大體是叫為 典雅、莊重的,但屬於淨、丑一類插科打諢的腳色出場,則往往採用一些詼諧、

俏皮的曲調。」122第二樣特色,則是演唱形式多樣化,除獨唱外,還有對唱、同 唱、合唱、眾唱等。以下便介紹《呂蒙正》內的幾種歌唱形式。

120 陳萬鼐,前引文。

121 錢南揚,前引書,頁 201。

122 見張庚、郭漢城著,《中國戲曲通史》第一冊(臺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5),頁 407。

115

(一)獨唱

獨唱是指由一個腳色單獨演唱一首樂曲,這也是在戲曲中最常見的歌唱形 式。在泉腔南管戲中不僅生或旦有獨唱,插科打諢的丑也有獨唱。如第三折〈打 趕〉的家婆,在追趕被趕出府去的劉月娥時,便有一曲四空管三撩拍之【尪姨歌】:

「我金娘,虧得我金娘,生得乜親醒,乜幼秀,亦會挑,亦會繡,亦會金針共阮 公補,補破裘,虧伊嫁婿,今旦只處無落場,我金娘,虧得我金娘,我金娘亞噯 啊我金娘鍋。」家婆在這首曲內表達對小姐要嫁給一個落魄書生的不情願。

(二)對唱

對唱是指兩個腳色一人一句,或分前後段演唱同一曲牌。在第一折〈贈衣〉

中,韓伺義勸呂蒙正到綵樓,並贈衣袍所唱的曲子便是一人一句演唱同一曲牌的 方式:

呂蒙正唱︰謝恩哥提袍相贈,赴彩樓擇選良緣。

韓伺義唱︰只去彩樓赴選,提覺精靈,那憑你文才二字,亦卜做了相府延聘。

呂蒙正唱︰譬做伊人公相見儒,重富輕貧,又恐畏了彩樓嬌女,伊人肉眼不

明,到許時那是乞人說笑,笑我窮秀才那是只拙怯命。

韓伺義唱︰堯女妻舜不分貴賤,藍田有路斐航卻遇雲英,

男子漢,男子漢,莫得自輕,情事由天都是良緣婚聘。

呂蒙正唱︰感哥忠義話,不如舊衣脫卻換布身,婚姻成遂咱即稱心,

婚姻成遂咱即稱心。

第三折〈打趕〉劉文茂與劉夫人出場所唱的【慢頭】,則是分前後段演唱同

116

一曲牌:

文茂唱:屏開孔雀 玉秀芙蓉 畫堂上無限蒼蒼 夫人唱:寶鼎香煙 大開現現 滿廳鬧熱蒼蒼

(三)輪唱

輪唱是指三個以上的腳色,分成數段輪流演唱同一首曲牌。在第二折〈彩樓 配〉中,呂蒙正在經過劉月娥所在的彩樓時所唱的【皂雲飛】,音樂在演奏時是 同一首樂曲,由呂蒙正、劉月娥與梅香梅素輪流演唱。

呂蒙正:五色金對,結成彩樓,是實富貴,姻緣未成遂,且看天催。

劉月娥︰嗏!牡丹花一蕊須著趁春開。

梅香梅素︰不是才郎伊人枉掠心機費。

劉月娥︰鸞鳳須招招卜鸞鳳對。

梅香梅素︰貌色鄙匪,看伊人所行恰親像村夫一位。

劉月娥︰只重詩文深,何不論所為。

呂蒙正︰嗏!龍游在淺水,有日我遇風雲,莫笑我寒儒,敢挺我即捲飛,

我有日望卜騰雲攀丹桂,我有日望卜騰雲、騰雲攀丹桂。

這種三個以上的腳色,分成數段輪流演唱同一首曲牌的歌唱形式,在《呂蒙 正》各折戲中均有出現,是很常使用的歌唱形式。

(三)合唱

合唱是臺上眾人齊唱。在第二折〈彩樓配〉中,呂蒙正一出場所唱之曲後面 有一段「嘮哩嗹」,在演出時會由幕後幫唱,也就是所謂合唱的形式。

117

呂蒙正:看彩樓結街邊,紅綠間相燦,是實可企,未知我命運是怎呢,

緣份註定 是殘生,都是命盡都由天,算起來都是由命盡都由天。

緣份註定 是殘生,都是命盡都由天,算起來都是由命盡都由天。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