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博物館的教育功能與導覽需求

一、博物館的教育功能

「博物館」最早使用於 1682 年,Elias Ashmole 捐贈一批個人的收藏品給牛津大學,後 來牛津大學即以其名成立 Ashmolean Museum,其功能是以教學和公開展覽為主,並且於 1773 年起開放給公眾參觀,開啟了公眾博物館(public museum)的先聲(曾世昌、高淑貴,2005;

呂理政,1999)。而「Museum」源自於希臘文「Mouseion」,表示女神謬斯(Muse)的供奉 之地(陳宗玄、陸地,2006)。曾世昌與高淑貴認為,博物館具有:1.蒐藏,2.研究,3.展示,

4.教育,5.娛樂等功能,但是前三項功能僅算是屬於被動的功能,而教育與娛樂才是博物館與 人民息息相關且能達到寓教於樂的功能。無論博物館的展覽如何因為時空而演變,博物館對 於大眾的功能均應該將教育與娛樂納入其目的。

其他研究者如蕭顯勝、黃向偉與洪琬諦(2007)也指出,博物館不應該單單只有著重前 述的三項功能,教育的功能也應該隨著時代的進步而將其突顯出來。另外蕭顯勝等三人引用 Burcaw(1997)之論述,認為博物館內之各種活動如:蒐藏、研究與展示,都應該以教育為 導向,才能彰顯其教育的功能;因此博物館所肩負的功能應該跳脫過去以文物蒐藏、展示與 研究為重心,轉型邁向學術與教育為重心的機構,成為國家或地區歷史文物資源的重要提供 場所。而博物館本身所舉辦的活動常常吸引許多的參觀者,特別是在學的學生,所以博物館 在社會教育的功能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尤其對於中小學學生來說,博物館常作為校外參 觀的學習場所。

而就館校合作的觀點而言,廖敦如(2005)認為,博物館和學校在環境與其他方面雖然 有差異,但是在強調教育功能的現今,想要讓博物館成為一個重要的教育機構和有效的學習 場所,建立學校與博物館之間的相互合作關係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當今社會大眾對於中小 學教育有更多期待與要求時,對於學校而言,博物館是少數能夠提供豐富資源協助的單位,

即使兩者在學習的方式上有差別,但是在對象、目標與內容上,卻有明顯的重疊性,因此博 物館與學校在教育的合作上,可能性相當高。另外,廖敦如引述呂秀玉(2001)之研究指出,

雖然博物館和學校是兩個不同體系的教育單位,但是對於社會而言卻同樣肩負著「教育」的 任務,若能推動兩者的合作,對於雙方而言必能創造雙贏的局面;以博物館的觀點而言,學 校單位所擁有的正是最適合提供教育的對象;而以學校的觀點而言,博物館所擁有的資源,

正是推動九年一貫課程理念中,結合社區資源,發展學校本位課程等之重要依據,因此學校 與博物館的合作可以說是一件十分讓人期待的事情。

蕭顯勝等人(2007)從學習的角度論述,認為博物館是社會的產物,過去以收藏、展示 與研究為主,著重的是「物」的收藏,現今則以教育為主,著重的是「人」再從終身學習的 觀點來看,博物館的教育型態已從「課程中心」轉為「學習者中心」不僅強調「學到什麼?」

同時也強調「如何學習?」也就是說,良好的博物館在教育這項功能上,不僅在於教導參觀 者知識,更應著重在於引導與啟發參觀者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等態度上,而唯有社會大眾不 斷的使用博物館,它才能不斷的發揮教育的功能。

吳麗玲(2000)之研究指出,博物館的功能雖然有教育功能,但是並非以傳遞學習的資 訊為主,而是在培養參觀者學習的態度與觀念,並以下面四位學者的論述為依據:

(一)羅得等人(Lord)認為,非正式的教育在情意學習上最成功,因為對於參觀者而言,

它能改變他們的態度以及興趣

(二)皮亞傑(Piaget)認為學習的原理是「探索─發明─發現」。

(三)布魯納(Bruner)認為,當參觀者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參與的動機愈高,便能使他 們學得更多,也記得更多,更能因此增加他們自己的自信心,養成自主規劃的能力

(四)布隆姆等人(Bloom)認為參觀者在參觀博物館的歷程中,博物館主要的教育功能在於 認知與情意的學習領域,而其中又以情意領域的價值居高。

在蕭顯勝、馮瑞婷、簡正杰、黃向偉與洪琬諦 (2007)之研究中發現,非正式學習(informal learning),有些學者稱之為校外學習(out-of-school learning)、自由選擇學習(free-choice learning)等,越來越受到學者們的重視,雖然學者們對於非正式學習這個領域的稱呼不同,

不過大部份所指的都是發生在正規教學環境—學校以外的教學情境,例如:博物館、動物園、

而非正式的學習正因為其能夠培養參觀者的情意領域,提高參觀者的興趣與維持對知識 探索的樂趣,所以有越來越多的學者以情意教學的理論,探討相關的教育議題,希望藉由情 意課程的教育,養成學生或參觀者對於學習的正確態度。

然而對於博物館展覽現場的實際參觀情形而言,相關研究卻指出:

(一)陳茵美(2004)對太魯閣國家公園綠水地質景觀展示館遊客參觀行為之研究中發現:

參觀者停留該館的時間為7分28秒,但是參觀的時間卻為3分37秒,僅佔總時間的 48.45%。館內67項展示品中,遊客平均只觀看11.6項,僅佔全館展覽品的17.3%。

(二)許世璋與陳淑寶(2004)針對太魯閣國家公園泰雅展示館遊客參觀行為之研究發現,

觀眾在館內的參觀停留的總時間平均大約只有兩分鐘。

(三)王啟祥與于瑞珍(2007)在運用RFID 系統探討博物館觀眾參觀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 中發現,位於入口處的展示單元四(僅有文字說明),雖然佔有很好的位置,但是在 研究分析中所顯示的吸引力與持續力與其他單元相比卻是最弱的,顯示出參觀者很少 會將時間與注意力投入於解說板之上。

由以上的研究可以發現,博物館參觀者在面對展示區的各個單一展覽品時,所停留的時 間都不會太長,如何藉由適當的設計以抓住參觀者的目光,並進而吸引其注意力以達到博物 館教育之功能,是當前博物館展覽所面臨的重大問題,而針對導覽方式進行改善應該是一個 可行的方向。

二、導覽現況發展與需求

目前在博物館內對於導覽的措施,可以依照型態上的不同分為以下四種:人員導覽、文 字導覽、聲音導覽與多媒體導覽(陳宗玄、陸地,2006);Grinder 與 McCoy(1985)認為,

導覽有許多種定義,舉凡在博物館裡面所舉辦的演講或者學術演說等活動都是,當然也涵蓋 了大家印象中「邊走邊講(walk and talk toures)」的導覽解說。

「導覽」最早起源於美國波士頓美術館,在 1907 年時由 Benjanin I. Gilman 提倡而設立,

之後美國大都會美術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和英國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也跟著仿效成立類似的導覽解說,導覽解說不僅在提供參觀者對於博物館文物的相

關知識,也在於讓參觀者能夠經由導覽充實延伸知識與增加對相關領域的瞭解(余慧玉,

1999)。

在國內文獻中常可見到的「導覽」、「解說」、「導覽解說」、「解說導覽」等名詞,在定義 上並沒有太大的不同,而就英文的導覽(tour guidance)或解說(interpretation)兩個語詞來 說,只存在於習慣性的用法,在解釋上並沒有太大的不同,而兩者在功能上可以歸納為具有

(http://ndltd.ncl.edu.tw/),總共可以得到相關的博碩士論文達到 1728 篇,可見目前探討博物 館與導覽的議題相當的多,而目前國內的博物館或多或少也都有與導覽相關的軟硬體設施或

(三)聲音型態:指透過錄音帶或廣播的方式進行的導覽(audio tours),一般常可見到 的型態是以耳機連接一個大約口袋般大小的錄音機或是收音機,參觀者可以在參

特別是多媒體類型的導覽,拜現今科技的日新月異,在 Mendes、Drees、Silva 與 Bellon

Carrozzino 等人(2008)的研究也認為,在博物館中運用虛擬實境和與其相關的技術(例 如:擴增實境或混合實境)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目前正有 效的用來作為溝通與推廣文化遺產之用。

由此可知,多媒體的導覽方式即使可能存在著一些潛在的爭議之處,但是從大方向看 來,應該是一個值得持續探討與發展的領域。

Grinder與McCoy(1985)提出解說之功能包括應包括以下六點(吳佩修、朱斌妤,2001):

(一)資訊(information):對來訪的參觀者提供正確而且有趣的展覽資訊

(二)引導(guiding):減少參觀者因為對新環境不熟悉而產生的不安全感,並能指引參觀者

認識整個參觀的行程

(三)教育(educational):供給來訪的參觀者正確的資訊,並透過情境的教育,引發參觀者 對知識的求知慾

(四)娛樂(entertainment):透過導覽的有趣而不失知識性的解說以達到寓教於樂的解說效 果。

(五)宣導(propaganda):透過導覽解說幫展示的場所加分,並且從中建立起大眾對展示場 所的支持。

(六)鼓舞人心(inspirational):透過將新奇、有趣的事物傳遞給參觀者的過程,引發參觀者 的好奇心與探索的動機。

Scott(2004)針對博物館之導覽系統,認為現今的博物館發展情況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林宏熒,2006):

(一)博物館的導覽解說方式從過去的語音導覽解說方式邁向結合影音科技的新方式。

(二)自從出現互動式的多媒體資訊站(KIOSK)之後,結合影音與多媒體的導覽方式逐漸 流行於博物館之間,無論是博物館中的展示規劃和製作影片的播放,都少不了互動式 多媒體資訊站。

(三)利用電腦作為互動的平臺,傳遞相關資訊給予來訪的參觀者,以利參觀者學習,已經 是整個世界上博物館應用多媒體的既定模式。

此外,從沈義訓與梁朝雲(2000)的研究也指出,在未來的博物館展覽方式上,將由目

此外,從沈義訓與梁朝雲(2000)的研究也指出,在未來的博物館展覽方式上,將由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