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江大樹。2006。〈建構地方文官培訓藍海策略網絡治理觀點〉。《研習論壇》 72:

1-21。

江岷欽、林鍾沂。1999。《公共組織理論》。台北︰空大。

江淑貞、吳桂燕(2008)。決定民營化企業績效提升因素之分析。輔仁管理評論, 15(2): 1-22。

余致力、蘇毓昌。2006。〈國家廉政體系的建構與測量〉。《研考雙月刊》30,6:

45-54。

余致力。2006。〈倡廉反貪與民主〉。《台灣民主季刊》2,3:165-174。

余致力等。2003。〈非政府組織與反貪腐運動:國際透明組織與台灣透明組織簡 介〉。《國家政策論壇》夏季號:39-62。

吳文程。2007。《政治發展與民主轉型:比較政治理論的檢視與批判》。台北:五 南。

吳定 (2002)。公共政策(全)。台北:空大。

吳明隆。1999。《SPSS 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岡。

吳親恩,2007,〈台灣民眾的政治信任差異:政治人物、政府與民主體制三個面向 的觀察〉,《台灣政治學刊》,11 卷 1 期,頁 147-200。

呂育誠。2008。〈全球化對我國地方公務人力管理的意涵與展望〉。《人事月刊》

46,5:12-23。

林文益。1991。〈公務人員行政中立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 文。

林宗弘、韓佳。2008。〈政治貪腐的制度理論:以亞洲各國為例的分析〉。《台灣政 治學刊》12,1:53-99。

法務部。2008。

http://www.moj.gov.tw/ct.asp?xItem=144684&ctNode=798mp=001

。 2009/05/01。

邱華君。1994。〈從考試權獨立觀點論我國公務人員保障制度〉,台北:中國文化大 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邱瑞忠。2000。〈行政官僚貪污防治之途徑—行政倫理的思考〉。《東海社會科學

學報》19:97-120。

施能傑。1992。〈落實文官中立的理想:人事管理政策的觀點〉,紀念張金鑑教授九 秩誕辰行政學術研討會,台北:政大公企中心。

施能傑。2004。〈公共服務倫理的理論架構與規範作法〉。《政治科學論叢》 20:103-140。

施能傑。2006。〈文官體系能力與政府競爭力: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觀點〉。《東吳 政治學報》22:1-46。

柯耀程。2003。〈貪污治罪條例在適用上的評估與檢討--貪污治罪條例與刑法相 關規定之適用與競合〉。《月旦法學》94:46-57。

胡佛,1998,《政治學的科學探究(二):政治文化與政治生活》,台北:三民書局。

胡佛等,1978,〈權力的價值取向: 概念架構的建構與評估〉,《社會科學論叢》,

27 期:頁 3-40。

徐仁輝。2003。〈台灣財政透明度的研究〉。發表於台灣透明組織協會組織主辦 之「倡廉反貪與行政透明」研討會。2003 年 4 月 11 日。

徐火炎,1992,〈民主轉型過程中政黨的重組: 台灣地區選民的民主價值取向、政 黨偏好與黨派投票改變之研究〉,《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5 卷 1 期,頁 213-263。

翁源燦。2000。〈政風機構防治貪污之研究〉。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 文。

張智凱等。2008。〈文官調查的跨國比較:機會與挑戰〉。發表於「2008 年度台 灣政治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暨南大學主辦(11/22),南投。

梁雙蓮,1985,〈『公務人員組織認同』的研究設計與因果模型建構〉,《社會科學 論叢》,33 期,頁 191-220。

梁雙蓮,2004,〈『永續發展與地方公務人員的工作價值觀〉,《中國行政評論》,13 卷2 期,頁 157-182。

盛杏湲、陳義彥,2003,〈政治分歧與政黨競爭:二○○一年立法委員選舉的分析〉,

《選舉研究》,10 卷 1 期,頁 7-40。

盛治仁,2003,〈台灣民眾民主價值及政治信任感研究—政黨輪替前後的比較〉,

《選舉研究》10 卷 1 期,頁 115-169。

盛治仁,2005,〈用調查研究法測量受訪者價值的限制-以台灣民眾民主價值題目 為例〉,《東吳政治學報》,20 期,頁 47-81。

許玉秀。2002。〈貪污罪--廣義的公務員圖利罪〉。《臺灣本土法學雜誌》36: 205-208。

許濱松。1996。〈英美公務人員政治中立之研究:兼論我國公務人員政治中立應有的 作法〉。《文官體制之比較研究》,彭錦鵬主編。台北:中央研究院。

許濱松等。2004。〈如何落實公務員利益迴避作為〉。《廉政研討會論文集》。台 北:台灣透明組織、台北市政府法規會、台北市政府。

陳書樂。2003。〈我國政風組織功能與人員角色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 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陳敦源、呂佳瑩。2008。〈文官調查:觀點、方法、與實務意義〉。發表於

「2008 年度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暨南大學主辦(11/22),南 投。

陳敦源、呂佳螢。2009。〈循證公共行政下的文官調查:台灣經驗的觀點、. 方 法、與實務意義〉,《公共行政學報》,31 期,頁 187-225。

陳敦源、呂佳螢。2009。「政治與行政的二分與重整?台灣文官態度與行為的實證 分析」發表於2009 年台灣公共行政暨公共事務系所聯合會(TASPPA)年會「全 球化下新公共管理趨勢與挑戰-理論與實踐」,高雄: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 研究所。

陳敦源、蔡秀涓。2006。〈國家發展的倫理基礎:反貪腐與公職人員倫理準則〉。

《台灣民主季刊》2,3:185-200。

陳德禹。1992。〈文官行政中立的理論與實際〉,紀念張金鑑教授九秩誕辰行政學術 研討會,台北:政大公企中心。

彭德富。2002。〈建構我國陽光法案體系之芻議〉。《三民主義學報》24:95-113。

游清鑫、蕭怡靖,2007,〈以新選民的政治態度論台灣民主政治的未來〉,《臺灣民 主季刊》,4 卷 3 期,頁 109-151。

黃秀端、趙湘瓊,1996,〈臺灣婦女近十年來政治態度的變遷--民國七十二年至 八十一年〉,《問題與研究》35 卷 10 期,頁 71-95。

黃東益、施佳良、謝忠安。2011。〈台灣文官調查研究資料蒐集方法與調查品質:

「訪員遞送與受訪者自填」問卷調查方法之探討〉,《調查研究》,25 期,

頁141-179。

黃東益、陳敦源、余致力。2005。〈我國中央政府公共管理者的政治態度〉,《中 國行政評論》,14 卷 2 期,頁 1-32。

黃東益等。2008。〈管道取得與信任建立:新興民主國家文官意見蒐集方法的探 討〉。發表於「2008 年度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暨南大學主辦 (11/22),南投。

黃源協(2007)。專業主義、新管理主義與最佳價值--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的挑戰與 回應。社區發展季刊,民96 年 12 月號。

楊日清、李培元、林文斌、劉兆隆(譯)(2002)。最新政治學新論。Andrew Heywood 著。台北:韋柏。

詹中原(1998)。政府再造:革新「行政革新」之理論建構。台北:考試院。

詹中原(1999)。新公共管理:政府再造的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

詹中原(2001)。公共政策哲學與政府施政品質。國家政策論壇。1(9)。引自:

http://old.npf.org.tw/monthly/00108/theme-106.htm

詹中原(2006)。The Challenge of Public Policy in Taiwan: The Governance of the New Right 。 國 政 研 究 報 告 , 憲 政 ( 研 )095-024 號 。 2009/4/26 引 自 :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CL/095/CL-R-095-024.htm

詹靜芬。2003。〈公務人員行政倫理困境之研究:以中央行政機關中級主管為研究 對象〉。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

廖文生。2000。〈行政裁量權與貪瀆犯罪之探討〉。法務部調查局八十八年廉政 工作年報。

趙永茂,1995,〈臺灣地方菁英的民主價值取向〉,《政治科學論叢》5 期,頁 73-108。

趙永茂,1998,《台灣地方政治的變遷與特質》,台北,翰盧圖書。

趙永茂,2002,〈台灣地方菁英的民主價值取向-1993 與 2001 調查結果之比較分 析〉,《政治科學論叢》,17 期,頁 57-80。

劉淑惠。2000。〈遊說法的立法重點與評估〉。《月旦法學》63:43-50。

蔡秀涓,2004,〈公務人員組織信任模型之建構:以台北市政府為例〉,《人文及社 會科學集刊》,16 巻 2 期,頁 241-279。

蔡秀涓、王千文。2008。〈研究架構、議題選取與問卷設計:民主治理系絡之台 灣政府文官調查〉。發表於「2008 年度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暨南大學主辦(11/22),南投。

蔡秀涓、王千文。2008。〈研究架構、議題選取與問卷設計:民主治理系絡之台灣 政府文官調查〉。發表於2008 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研討會,南投:暨南大學。

蔡秀涓、余致力。2007。〈反貪腐運動之全球與在地 NGO 鏈結:台灣透明組織倡 議策略分析〉。發表於「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ocal Government Innovation and Civil Society Development」,浙江大學主辦,杭州。

蔡秀涓、施能傑。2007。〈公共服務倫理法制建構理論與政策設計:台灣與全球之 趨同及悖離〉。發表於再評全球化:台灣觀點學術研討會,東吳大學政治學 系全球化研究中心主辦,台北。

蔡秀涓。2004。〈公務人員組織信任模型之建構:以台北市政府為例〉。《中央研 究院人文及社會集刊》16,2:241-279。

蔡秀涓。2006。〈存在或虛幻?組織信任研究回顧與展望〉。《公共行政學報》21:

163-178。

蔡秀涓等。2008。〈我國統合性政府倫理法制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 會委託研究報告。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蔡秀涓等。2008。〈我國統合性政府倫理法制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 員會委託研究期中報告。

蔡良文。1996。〈我國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制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中山社科所 博士論文。

蕭乃沂等。2008a。〈臺灣文官意見調查的挑戰與反思—以「2008 年臺灣民主治 理機制鞏固之研究」為例〉。發表於「2008 第八屆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國

際學術研討會」,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主辦 (09/12),台北。

蕭乃沂等。2008b。〈發展循證基礎的文官研究與實務:「台灣文官調查資料庫」

芻議〉。發表於「2008 年度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暨南大學主 辦(11/22),南投。

閻紀宇(譯)(2005)。強國論。Francis Fukuyama 著。台北:時報文化。

謝立功。2003。〈以追查資金流向遏阻貪瀆犯罪之思考-兼論財產來源不明 罪〉。台灣透明組織「倡廉反貪與行政透明」學術研討會。

謝立功。2004。〈公職人員財產申報之修法思考〉。主辦單位:臺灣透明組織、

臺北市政府法規會、臺北市政府。臺北:廉政研討會。

蘇彩足。2002。〈論地方財政之透明化〉。蘇永欽編《政府再造︰政府角色功能 的新定位》:331-341。台北︰新臺灣人文教基金會。

蘇毓昌。2005。〈地方政府反貪腐治理策略之研究—以宜蘭縣為例〉。國立暨南大 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顧慕晴。2003。〈我國公務人員貪污檢舉制度之研究—增強途徑之分析〉。發表於 台灣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系所聯合會所舉辦之「民主治理與台灣行政改革」

學術研討會。2003 年 6 月 12 日。

Aberbach, Joel D. (1990) Keeping a Watchful Eye: The Politics of Congressional

Oversight. Washington, D. C.: Brookings Institute.

Aberbach, Joel D. and Bert A. Rockman. (1976) “Clashing Beliefs within the Executive Branch: The Nixon Administration Bureaucracy.”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71: 456-468.

Aberbach, Joel D. and Bert A. Rockman. (1978) “Administratives‘ Beliefs about the Role of the Public: The Case of American Federal Executives.” Western Political

Quarterly 31: 502-522.

Aberbach, Joel D. and Bert A. Rockman. (1988) “Mandates or Mandarins? Control and Discretion in the Modern Administrative Stat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48(2): 606-612.

Aberbach, Joel D., James D. Chesney, and Bert A. Rockman. (1975) “Exploring Elite Political Attitudes: Some Methodological Lessons.” Political Methodology 2:

1-27.

Aberbach, Joel D., Hans-Ulrich Derlien, Renate Mayntz and Bert A. Rockman. (1990)

“American and German Federal Executives – Technocratic and Political Attitudes.”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123: 3-18.

Aberbach, Joel D., Ellis S. Krauss, Michio Muramatsu and Bert A. Rockman. (1990)

“Comparing Japanese and American Administrative Elites.”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20 (4): 461-488.

Aberbach, Joel D., Robert D. Putnam and Bert Rockman. (1981) Bureaucrats and

Politicians in Western Democracie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Aberbach, Joel D., Bert A. Rockman, and Robert M. Copeland. (1990) “From Nixon‘s Problem to Reagan’s Achievement: The Federal Executive Reexamined.” In

Looking Back on the Reagan Presidency, Larry Berman, ed.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Asmerom, H. K. and E. P. Reis, eds. (1996) Democratization and Bureaucratic

Neutrality. MaCmillan Press.

Baker, R. ed. (2001). Transitions from Authoritarianism: The Role of the Bureaucracy.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Gregory, R. J. (1991) “The Attitudes of Senior Public Servants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Administrative Reform and Technocratic Consequence?” Governance.

4(3): 295-331.

Haidar, Ali, Lin Hong Hai and Len Pullin. 2004. “An Impoverished Neutrality? Public Manager Values in Local Government, Penang, Malaysia.” Local Government

Studies 30(1): 88-107.

Heclo, H. (1975) “OMB and the Presidency – the Problem of ‘Neutral Competence.’”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