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參與親子休閒活動之原因與動機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參與親子休閒活動之原因與動機

親子休閒活動的參與程度其背後影響因素很多,就參與動機來說,是重 要的影響指標,若能藉由探討其內在動機,找出家長在參與親子休閒活動 的真正需求,更能有效且持續推展親子休閒活動,而社會支持是休閒活動 行為的動力,且和參與動機之間密不可分,支持程度越高者,其休閒活動 行為也隨之提昇。

一、休閒活動動機之定義

許樹淵(2000)指出在個人的成長歷程當中,因個人之需求或為了獲 得其利益與滿足,而促使個體去維持或是進行某一項活動,完成所設立的 目標並達成,進而獲得到滿足,則可稱之為動機。另外,根據張少熙(2003)

13

的研究指出,休閒活動之動機來自於休閒活動所帶來的益處,也就是透過 休閒活動的過程中,藉由休閒活動來滿足個人之需求,如體驗新活動、尋 求刺激感、得到自信與滿足等,為生活及生命能帶來樂趣及意義等之因素。

二、親子休閒活動參與動機之理論

人的內心都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它是驅策行為的一種動力來源可稱為 動機,是讓個體能夠因某一目標而促使朝向那個方向持續前進的動力。根 據 Deci & Ryan(1985)所指出,參與動機可分為以下三個部分:(一)休閒 新知:首先是重視親子休閒活動所帶來的影響力及重要性,從事親子休閒 活動時,家庭也就是父母與孩子可選擇共同的喜好、興趣及活動的參與方 式,在共同參與親子休閒活動的過程中,彼此體驗活動所帶來的樂趣與享 受,活動後也能因此獲得如自信心、成就感等生心理上的滿足感與幸福感;

(二)休閒娛樂:透過親子休閒活動的過程中,親子雙方一同感受活動中 所帶來的樂趣與享受,一同創造家庭的美好生活體驗與經驗,並維持身心 健康;(三)人際關係:因有相關業者與休閒產業者都會提供非常多元且豐 富的親子休閒活動之內容給予家庭作為選擇及規劃,而在從事親子休閒活 動的過程中,也會遇到與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並建立交友圈,親子休閒 活動不但能促進親子關係,更能拓展人脈,廣結善緣。

根據 Samdahl & Jekubovich(1997) 的研究指出,影響個體能持續不 斷的從事休閒活動之行為,在於個體有從事休閒活動的動機存在,而動機 使個體願意改變作息、妥善規劃及安排時間並與他人共同協調討論參與休 閒活動的選項及機會。而朱永寬(2008)也指出現今少子化的現象及趨勢,

每個家庭出生的孩子都成為家中父母親的掌上明珠,因此,家長從小陪伴 孩子所從事的各項親子休閒活動及處事態度與行為都對孩子有相對的影響 力,而參與親子休閒活動的原因與動機,不僅能滿足親子雙方因活動而帶 來的喜悅和滿足感,也能讓親子關係更加親密,對於彼此的生心理健康都 有其正向與良好的影響。

(一)需求層次理論

14

根據 Maslow(1954)的研究指出,親子休閒活動的參與動機在馬斯洛 的需求層次理論中歸類於「自我實現」的動機層次。而張良漢(2002)也認 為個體為了滿足其自我與社會需求等,透過良好的親子休閒活動或遊戲,

皆可從活動體驗中獲得到滿足與自信心。因此,在個體的動機變化、生長 發展與社會環境變遷都有其緊密的關聯係在一起。

(二)發洩理論

根據李銘輝(1991)指出發洩理論就有如電視劇裡所觀看的八點檔連 續劇等戲劇中,有些角色都被賦予戲演出悲劇的劇情,然而這些悲劇的劇 情,也能讓這些被賦予此角色的演員,可以將情感完全釋放出來如悲傷、

憤怒等,可透過戲劇中在精神與心靈上都具有淨化與滌清的作用。而從事 親子休閒活動對家長而言能發洩平日忙於工作或家務事的壓力與煩悶的心 情,而對孩子而言,可將孩子尚未發洩完的精力透過良好的親子休閒活動,

提供孩子一個釋放身體能量與情緒的空間。

(三)學習行為與刺激

根據李銘輝(1991)所指出學習行為是當個體從事休閒活動時,會因 為文化的不同、價值觀差異與社會認知等以及個體新經驗與舊經驗的學習 過程與經歷,隨著個體的動機、刺激、反應與增強等交互作用之下,都會影 響個體在選擇休閒活動的方式。

而學習行為的運用,是因為家長了解其休閒活動對於孩子的生長與發 展有其重要性與必要性,驅使之下而積極參與休閒活動,希望藉由休閒活 動的參與能獲得其效益,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均具有正面之影響。

三、親子共同參與休閒活動對學習動機之影響

根據張春興(1994)所指出有無動機來自於個體對於事情的態度,對 於事情是採取主動積極還或是被動不願意的情形之下,不能稱此個體是無 動機,因此對於孩子的教育及學習更應該重視的是如何引起孩子的學習動 機與興趣,也就是內在動機的部分,然而家庭為孩子一出生最先接觸到的 環境以及父母親也是孩子成長過程當中最早接觸的人。對於現今大部分的

15

父母而言,都是透過外在的物質獎勵也就是外在動機的部分但這並非是學 習。作為孩子出生的第一位教師的父母親,應在孩子缺乏學習動機時,透 過言教告訴孩子學習的意義,或是身體力行陪孩子一同學習與參與,讓孩 子了解學習的價值與意義,不再因只為了獲得物質上的獎勵而去學習,而 是讓孩子對於每件事情都抱持著強烈的學習動機,並在參與親子休閒活動 或是其他事物的學習過程中,給予關愛和對孩子的信心,讓孩子得到父母 親的認同與肯定,讓孩子會更有內在動機的去嘗試去學習新的事物。

另外,賴麗珍(2009)也認為孩子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若能獲得家長的 支持與關注進而能促使孩子的學習動機,如欠缺背後這股力量來支持,孩 子對於新事物的學習以及學校之課程也會不感興趣或是導致不能專注的學 習,均會造成深遠之影響。

小結

教育不再只有學校與教師的責任,也不是只有學校的教育才是學習,

家庭教育以及家長教育的參與已是時代趨勢,更是許多先進國家所關注的 教育議題與教育發展的指標。因此在孩子的成長階段與歷程中,家長是不 可或缺的關鍵人物。綜合上述學者所提出的,家是孩子永遠的避風港,而 家人更是孩子持續學習那背後最大的支持與力量,然而父母親的關愛更是 對於孩子身心健康與學習動機等方面均會造成深遠之影響,勢必親子休閒 活動的參與以及親子關係良好基礎的建立,是家長們必須視為目標而一同 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