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受試幼兒依附與利社會行為的關聯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三節 受試幼兒依附與利社會行為的關聯分析

本節旨在分析受試幼兒依附與利社會行為的關聯,由於前述受 試幼兒依附類型的分佈多集中於安全依附,且本研究受試幼兒每人 均有依附三向度的傾向得分,為了解依附與利社會行為間的關聯,

本研究採用多元迴歸分析,將父母或主要照顧者所填答的「幼兒依 附關係量表」結果,也就是每位受試幼兒的「安全依附」、「矛盾依 附」和「逃避混亂依附」為自變項。與教師填答的「幼兒利社會行 為教師評定量表」結果,也就是受試幼兒的「分享」、「幫助」、「關 心」和「合作」分別為依變項,進行關聯分析,以回答研究問題 三。

一、受試幼兒的依附與分享行為的關聯分析

研究者以受試幼兒的三種依附向度為自變項,分享行為作依變 項,進行多元迴歸分析。表4-3為受試幼兒的依附與分享行為相關 表,表4-4為受試幼兒的依附與分享行為的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由 表4-4可知,幼兒三種依附的向度對合作行為具有推論性,從幼兒的 三種依附向度可解釋幼兒合作行為的4.3%變異量。其中逃避混亂依 附具有最佳的解釋力(β=-.19,

p

=.001)。也就是說,幼兒與主要照顧 者之間逃避混亂的依附分數愈高,分享行為表現愈不佳。

表4-3

受試幼兒的依附與分享行為相關表

(N=340)

依附向度 分享行為

安全依附 -.002

矛盾依附 -.114*

逃避混亂依附 -.203**

*p<.05.**p<.01.

68

表 4- 4

受試幼兒的依附與分享行為關聯的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N

=340)

自變項 依變項 β t p R2

安全 依附

分享行為

.03 .70 .482

.043 矛盾

依附

-.03 -.50 .613

逃避混亂 依附

-.19 -3.24** .001

**p<.01.

二、受試幼兒的依附與幫助行為的關聯分析

研究者以受試幼兒的三種依附向度為自變項,幫助行為作依變 項,進行多元迴歸分析。表4-5為受試幼兒的依附與幫助行為相關 表,表4-6為受試幼兒的依附與幫助行為的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由 表4-6可知,幼兒三種依附的向度對幫助行為具有推論性,從幼兒的 三種依附向度可解釋幼兒幫助行為的3.5%變異量。其中逃避混亂依 附具有最佳的解釋力(β=-.11, p =.050)。也就是說,幼兒在逃避混 亂依附的得分愈高,幫助行為表現愈不佳。

表4- 5

受試幼兒的依附與幫助行為相關表( N=340

依附向度 幫助行為

安全依附 -.099

矛盾依附 -.132*

逃避混亂依附 -.163**

*p<.05.**p<.01.

69

表4-6

受試幼兒的依附與幫助行為關聯的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N=340)

自變項 依變項 β t p R2

安全 依附

幫助行為

-.06 -1.22 .221

.035 矛盾

依附

-.06 -1.13 .257

逃避混亂 依附

-.11 -1.96 + .050

+p<.06.

三、受試幼兒的依附與關心行為的關聯分析

研究者以受試幼兒的三種依附向度為自變項,分享行為作依變 項,進行多元迴歸分析。表4-7為受試幼兒的依附與關心行為相關 表,表4-8為受試幼兒的依附與關心行為的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由 表4-8可知,幼兒三種依附的向度對關心行為具有推論性,從幼兒的 三種依附向度可解釋幼兒關心行為的2.3%變異量。其中矛盾依附具 有最佳的解釋力(β=-.15,

p

=.011)。亦即,幼兒在矛盾依附的得分愈 高,關心行為表現愈不佳。

表4-7

受試幼兒的依附與關心行為相關表( N=340

依附向度 關心行為

安全依附 -.046

矛盾型依附 -.150**

逃避混亂依附 -.056

**p<.01.

70

表4-8

受試幼兒的依附與關心行為關聯的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N=340

自變項 依變項 β t p R2

安全 依附

關心行為

-.02 -.49 .622

.023 矛盾

依附

-.15 -2.55* .011

逃避混亂 依附

.01 .30 .761

*p<.05.

四、受試幼兒的依附與合作行為的關聯分析

研究者以受試幼兒的三種依附向度為自變項,合作行為作依變 項,進行多元迴歸分析。表4-9為受試幼兒的依附與合作行為相關 表,表4-10為受試幼兒的依附與合作行為的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由表4-10可知,幼兒三種依附的向度對合作行為具有推論性,從幼 兒的三種依附向度可解釋幼兒合作行為的4.6%變異量。其中逃避混 亂依附具有最佳的解釋力(β=-.15,

p

=.011)。亦即,幼兒與主要照顧 者之間逃避混亂依附的得分愈高,合作行為表現愈不佳。

表4- 9

受試幼兒的依附與合作行為相關表( N=340

依附向度 合作行為

安全型 -.050

矛盾型 -.118*

逃避混亂型 -.212**

*p<.05. **p<.01.

71

Reneé(2002)、Bureau和Moss(2010)、Serdal(2010)的研究結果 相同,逃避混亂依附與矛盾依附的幼兒利社會行為的表現較少。

72

15、題目18與題目19的行為表現,其研究結果與嚴燕楓(2013)發 現相呼應,指出「逃避混亂依附」與「攻擊」、「分心行為」有正相 關。

(二) 矛盾依附

「幼兒依附關係量表」中屬於矛盾依附的題項以題目9「即使我 就在旁邊,我的孩子仍然很害怕陌生人」、題目10「我的孩子在班上 與人交往時顯得較為被動」、題目20「當我的孩子在玩新遊戲時,常 表現出不知所措的樣子」、題目21「我的孩子平時有很多玩伴,但他

(她)卻常說自己沒有好朋友」四題得分最高。由依附理論可知,

因矛盾依附幼兒與主要照顧者建立矛盾情感,認為別人是無法預 測、沒有安全感的,故在人際相處上多了一份疑慮、焦慮,也較缺 乏社交策略,因而在人際互動上為了保護自己而顯得較為被動、害 羞或對外在的刺激不知所措。再者,因自我模式是「孤單」、「不被 需要的」,所以人際交往上,儘管有玩伴或朋友,但因負向的自我解 釋,故認為自己並非擁有正向的人際關係。其本研究結果與嚴燕楓

(2013)發現相呼應,指出矛盾依附與退縮行為有正相關。

而以依附理論的角度探究其原因可知,個體早期與主要照顧者 所建立的依附關係,會影響幼兒的行為表現、反應型態、人際互動

(Sroufe, 2005)。不安全依附的幼兒,包括逃避混亂型依附與矛盾 型依附,因為在嬰兒時期常感受到主要照顧者的敵意、生心理需求 被拒絕、無法獲得重視,以致於建立負向的自我與他人表徵,認為 自己是不被需要的、不得被愛的,亦認為人是不可信任的,所以與 人相處時,情感表達較負面,有較多的敵意與不信任態度,且較少 表現出利社會行為。甚且嚴燕楓(2013)研究發現逃避混亂型依附 的幼兒與攻擊、分心行為有正相關,而矛盾型依附的幼兒與退縮行 為有正相關,反映出不安全依附的幼兒在行為上的不適當表現。

73

由此可知,嬰幼兒時期的依附關係對個體的發展具有延續性,

且根據依附理論之觀點,個體會將與重要他人的依附經驗,以內在 表徵的方式儲存於心中,作為認識他人的基礎,並選擇性注意外在 訊息,影響著個體對信念、行為、社會互動的解釋與期望(Bowlby, 1980 ; Cassid Yet al., 1966),更是個體終其一生在社交能力、行為模 式與人格發展的重要依據。綜上所論,早期與重要他人的互動關係 是關愛、溫暖的,傾向認為外在的環境也是友善、可靠的,進而展 現正向的利社會行為,反之則否。故從本研究結果可知,良好的依 附關係,對個體有全面性正向影響,故有助於提升個體的利社會行 為表現,其大體符合依附理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