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另類食物供應網絡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另類食物供應網絡

第二章 文獻回顧

在探究地產地消概念與休閒農業連結之實踐中,需瞭解以下四點:

一、另類食物供應網絡:過去傳統的生產和銷售食物方式出現了問題,所以出現 與過去主流食物系統相對應的另類食物網絡。

二、地產地消緣起與相關推動之運動。

三、國內休閒農業發展歷程。

四、國內外地產地消與休閒農業結合之案例。

第一節 另類食物供應網絡

農業發展受自然環境影響極大,其發展與否受自然環境所牽制,故在農業的 發展上講求「永續發展」,是人類與自然環境平衡的關係。吳珮瑛等人(2002)

認為永續農業應包含經濟、社會與環境三個面向。經濟面向,永續農業要能夠創 造市場價值,使農民可獲取收益;社會面向,永續農業要保存傳統文化,確保足 夠的糧食;環境面向,則要保護自然資源與其品質。農業生態系統和社會彼此關 連,形成一個回饋圈(圖 2-1-1),農業生產系統提供產品和服務給社會,社會以 不同的方式消費、管理農業生產系統,生態農業系統再接受不同的消費、管理模 式後又將回饋給社會。這樣的回饋機制在不同尺度的子系統中彼此鑲嵌、相互影 響著(Sundkvist, Å sa et al., 2005)。

圖 2-1-1 生態系統、農業生態系統和社會三者所形成的回饋圈

(Sundkvist, Å sa, Milestad, Rebecka & Jansson, AnnMari, 2005)

6

農業科學家為因應持續激增的人口,積極尋求糧食增產的方法。第三次農業 革命朝向機械化、化學農業方式、食品製造業發展及全球化發展,學者認為此次 農業革命影響世界 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Knox & Marston, 2009)。其後果導致鄉 村結構改變,勞力被機械取代,並大量依賴能源動力;引進創新農藥、混合種子 和生物科技,新品種易受病蟲害影響,而大量使用農藥、殺蟲劑污染環境,降低 生物多樣性;發展工業產品替代農業產品,例如以阿斯巴甜取代糖、人工增稠劑 取代玉米澱粉或麵粉。以美國為例,美國政府支持中國進口濃縮蘋果汁,使華盛 頓州本地的蘋果汁銷量降低,迫使紐約州的農民改種植食用蘋果的果樹,取代榨 汁用果樹。全球化自由貿易的風險由在地農夫單獨承受,造成上百萬農夫離農離 地(李宜澤等人譯,2011)。

有鑑於此,一群消費者開始抗拒商品化、工業化和全球化的主流食物系統

(mainstream food systems),對農業不再僅著重於生產,而是包括生態、社會和 經濟三個面向永續發展,對農產品的品質要求更勝於數量(李承嘉,2007),找 尋一條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更緊密的道路,即相對於主流食物系統的另類食物網 絡(Alternative Food Network, AFNs)(圖 2-1-2)。

圖 2-1-2 農業食物系統網絡簡化圖

(Kaldis, Panayiotis E., 2002)

另類食物網絡經常被引用的是 Feenstra(1997)所定義的「根植於特定的地 方,目標是成為農民和消費者在經濟上可行的,對生態無害的生產和分配方式,

提升整體社會公平和民主。」其中強調四個特色(Tregear, 2011):

一、在特定的區域,透過生產、加工、零售和消費,在較短的食品供應鍊下,

7

體現自然或區域特色。

二、在經濟可行的前提下施行,相對主流食物供應系統的剝削方式,生產者 可藉此提升農產品的利潤、創造多樣的就業機會和增加新技能;消費者 也可藉此獲得價格合理、新鮮、健康的食品,更可提供社區內非農業人 口就業機會與收入。

三、另類食物網絡的基礎建立在生態的永續上,降低食物里程和碳排放量,

朝向永續農業發展。

四、另類食物網絡也強調社會正義,重新配置生產者和消費者,讓這些參與 者彼此更接近和相互理解,使彼此產生尊重、信任和承諾。

將尺度放大來看,另類食物網絡更可促進社會整體和諧關係及讓生產者和消 費者更民主的參與食物的供應系統。Jarson(2008)從四個面向來定義另類食物 網絡:

一、縮短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

二、小規模、有機耕作方式。

三、購買在地食物,如:食物合作社、農民市集、社區支持農業。

四、承諾食物在環境、社會、經濟三個面向的永續生產和消費。

Knox & Marston (2009 )將慣習食物 ( Conventional Food )和另 類食物

(Alternative Food)的差異作了比較(表 2-1-1),前者慣習食物即趨向主流農業 所生產的食物,後者另類食物則趨向另類食物網絡所提供的食物。有別於慣習食 物的專業化、單一化生產、重視「量」的大規模生產、由大企業操控和強調技術 控制等特徵;另類食物強調永續發展的思維,關心社會、環境和經濟三個面向,

且食物的生產和販售是要合乎道德的。重視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連結,以信任 為基礎,讓消費者知道他們的食物來自於哪裡?有哪些添加物?是否在生產中使 用農藥?是一個透明、可追溯的食物供應鍊,藉此對抗慣習食物系統的削價競爭。

另類食物也強調「在地」,將地方的社會網絡和文化背景作為發展、創新和經濟 關係的基礎。Henderson 與 Elizabeth(2000)也提出在地食材是讓食物系統在生 態、社會和經濟三個層面更永續的方式,「吃在地」成為一種降低全球化食物衝 擊的方式。

8

表 2-1-1 慣習食物與另類食物之差異 慣習食物

Conventional Food

另類食物 Alternative Food 西方世界大量便宜的食物,他們購 型農業、有機、真實性(authenticity)、可 追溯性(traceability)等方式呈現。

快速、方便的食物。營養學家發現,

強勢力量(Hard power),由零售商 主導供應鏈,為壓低成本,甚至低 於初級生產者生產成本。

柔性力量(Soft Power),食物銷售的本身 就是合 乎 道德和 新的道 德經濟 ( moral

食物來自大自然的解放(liberated), 以技術修復為主。

9

標準化產品。 礎。

無特定地的食物生產地景(英國、

美國)對應基於地方的地景(法國、

義大利)—被廣泛理解理解為食物 的出處。

透明、可追溯的食物供應鍊,生產者試圖 恢復權力,對抗慣習食物系統的價格驅動

「削價競爭」,消費者的知識有助於在地 生產網絡和促進社會資本。

(翻譯自 Knox & Marston,2009)

10

梁炳琨(2008)依據 Marsden、Renting 和 Higgins 等學者的看法,針對農業 食品所形成的另類農業食物網絡(Alternative agro-food networks,AAFNs)分為 面對面(face-to-face)、近鄰(proximate)和延長(extended)三類:

一、面對面另類農業食物網絡:消費者透過農民市集、路邊攤販等,直接向 生產者購買產品,藉由面對面的互動與溝通建立雙方的信任關係。

二、近鄰另類農業食物網絡:產品透過中間販賣者與消費者接觸,所銷售商 品 與 生 產 地 是 近 鄰 關 係 , 如 : 消 費 者 合 作 社 、 社 區 支 持 型 農 業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CSA),以近鄰的關係形成一個支 持的網絡。

11

二、 近鄰另類農業食物網絡

(一) 社區支持型農業(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CSA):在 台灣如新竹 ITRI CSA 測試農場、花蓮縣鳳林鎮吉拉卡樣( Ci-lakai-yan)有機共同農場和部落 e 購。新竹 ITRI CSA 測試農場是由工研 院研究員陳建泰所發起,他認為工研院、科學園區近五年內退休的 人員將是最有潛力的一群他們具備自我學習、研究的能力,融合社 區支持型農業、知識入鄉和科技農業三項因子開始運作 ITRI CSA 測試農場,將參與者分工,包括耕種、灌溉、除草、收成、行銷配 送……等,收成的作物可交換或分享,不足或剩餘則與其他農場交 換、購買,透過這個農場,為自己創造健康新鮮的食物來源。在測 試農場裡不僅提供健康的食物,發展農業的社區支持網絡,更讓未 來有意回到農村的人,熟悉其中必要的事與社會脈絡(方正儀,

2010)。花蓮縣鳳林鎮吉拉卡樣(Ci-lakai-yan)有機共同農場,在世 界展望會的輔導下取得有機認證,推出自有品牌。部落以一種合作 性經濟的模式,共同經營農場提供部落共生、創造當地就業機會,

最後獲益由地方居民共有,是一個永續、互助的系統(吳祖華,2012;

張嘉慧,2012)。「部落 e 購」由台灣原住民學院促進會支持部落農 業,輔導部落栽種無毒有機的蔬果,並藉由此平台提供消費者蔬果 共購。其產銷平台與部落的關係如圖 2-1-3,可發現部落提供蔬果、

手工藝品在部落 e 購的平台上販售,而消費者也以志工參與方式回 饋。近年來更強調「在地食物」的概念出發,結合各方的願景與信 任,創造出生產者、消費者與其他利益方共享的合作平台(金惠雯、

張瑋琦,2012)。

12

圖 2-1-3 部落 e 購之產銷平台與部落關係(金惠雯,2011)

(二) 共同購買合作社:如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自 1993 年開 始由 100 多個家庭第一次以共同購買方式,直接向農友訂購米和葡 萄,形成合作社的雛形。往後由生產者、合作社和社員三方共同追 求健康、安全、環保的生活食材,其運作方式如圖 2-1-4。

圖 2-1-4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共同購買機制

(資料來源: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網站)

(三) 另類銷售管道:在國內有許多透過透過網路平台與宅配 部門合作進行販售,如:大王菜舖子、上下游 News & Markets 新聞市集、吉甲地、厚生市集等。這些平台的成立者大多以優 於中盤商收購的價錢向生產者收購農產品,藉由網路平台讓消 費者訂購。

三、 延長另類食物系統:例如台東縣池上鄉的池上米,經由認證商標的

(再)在地化。

13

如表 2-1-2 與黃紫翎(2010)的研究所示,台灣另類食物網絡的銷售平台大 多強調無毒、與健康相關的論述,其次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聯繫,再者是在 地、友善耕種與消費、永續。大多不離無毒、永續、友善的方式來生產食物,拉 近人(生產者、消費者)與土地之間的距離。

14 m/sioong

2006 旗 美 農

tw/node/537

2006 環 境 保

&gmid=37

2007 合 樸 農 ket.net/

2007 微 風 市 集

不灑農藥、不用化肥、自產自銷、吃 在地、吃當季。

http://blog.breezema rket.com.tw/

2008 大 王 菜

15 gspot.tw/

2010 上 下 游 rket.com.tw/

2010 吉甲地 作物從土地生長,成熟後開始與人交 https://www.farm-direct.com.tw/

2010 吉甲地 作物從土地生長,成熟後開始與人交 https://www.farm-direct.com.tw/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