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008 年中國毒奶粉事件、2011 年台灣塑化劑事件至 2013 年歐洲爆發牛肉摻 入馬肉等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接連發生;再將眼光拉到墨西哥,這個全世界前二 十大有機農產地,為因應外銷需求而大量生產單一作物和非季節性農產品,造成 環境負荷過重,出現地下水乾涸、土壤日漸貧瘠(柯沛如,2012),上述情形讓 人們開始思索:我們的食物出了什麼問題?我們的食物來自於哪裡?食物的供應 鍊是不是過長?現代的我們,透過貨幣享受著終端產品的便利,所認知的食物只 是餐桌上的商品,遠離了陽光、風、土地、勞動、人際關係(蔡培慧,2011),人 們與餐桌的距離越來越遠,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連結也僅剩下「價格」。

該如何拉近我們與食物的距離?目前國、內外民間團體以農民市集(Farmers’

Markets)、社區支持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食物合作社(Food Cooperatives)和家庭社區農園等不同的途徑,期望能夠拉近生產者與消費者之 間的距離,尋求讓食物系統更永續的發展方式(Metcalf & Widener, 2011)。2013 年天下雜誌發起「新良食運動」號召六個縣市政府、全台四千所國高中、小學生 及一千大企業員工等百萬人參與,共同響應一場餐桌革命,以網路方式讓參與者 從珍惜食物、理解食物、在地消費、在家吃飯、友善環境五大飲食新倫理出發。

日本政府在 2005 年制訂「食育基本法」,將食育定義為智育、德育、體育的基礎,

希望透過教育改善國民飲食生活,培養對食物的感恩之心,保存傳統飲食文化並 傳承地區特有飲食生活(孫曉萍,2013)。台南市在 2013 年三月正式發表「食育 教材」,並制訂學校午餐自治條例,關注食品安全、在地飲食文化等。苗栗、新 北、台南、高雄的小學開始讓孩子接觸農業、認識在地食材的課程。2012 年 11 月,清華大學的清華學院發揮宿舍共學的團體力量,在宿舍屋頂種菜,在公用廚 房自煮、共食,身體力行減少食物里程,支持在地農場(黃哲斌,2013)。

而國家政府面對這樣的食物系統問題,又是如何因應?在國家發展計畫中程 施政計畫篇(102 至 105 年度)之未來四年施政重點中第三項「確保糧食安全,

加強農產品安全」強調「推動在地生產、在地消費與農產品多元行銷」,開發在 地食材新需求,行銷在地生產、在地消費觀念及推動飲食教育。而在現有關鍵策

2

略目標及計畫執行成效檢討中「發展樂活農業,打造優質新農村」之推展農業體 驗漫遊,在推動休閒農業特色旅遊中也強調鼓勵國人多消費在地生產之農產品。

農委會 102 年度各領域委託及補助主題及其研究重點中,農業政策與農民輔導領 域裡,樂活農村旅遊研究主題下之研究重點「休閒農業連結在地消費觀念推廣之 研究」。農委會「農業易遊網」也以走訪台灣在地食材為號召,推展「主題食材 旅遊─地產地消與休閒農業之結合」,重新連結生產者與消費者,而休閒農業在這 其中扮演了串起彼此的角色。

回顧政府單位最初推動休閒農業的目的,期許休閒農業可帶動地方農業,部 分休閒農業經營者卻遺忘這樣的初衷。希望可藉由地產地消的概念,將休閒農業 與在地農業連結起,找回當初推動休閒農業發展的本質,並將利益留在當地,降 低區域對外採購的漏損。除此之外,休閒農業是保持原有農業生產特性,結合農 業自然資源即農村人文資源的農業休閒活動,涵蓋生產、生活、生態三個面向,

其中強調「遊客體驗」的過程。遊客在體驗的過程中接觸在地生產者,彼此產生 信任,進而願意購買在地食材;生產者能夠瞭解消費者的需求,在透明的生產過 程下,亦會以對環境較友善的方式耕作,形成一個永續的回饋圈,創造土地、農 民和消費者的三贏。本研究將探討國內休閒農業經營者對地產地消之看法與實踐 上之阻礙。

3

第二節 研究問題

在食物系統中,新的趨勢在一開始通常是較少數或邊緣的消費群體,例如吃 在地、有機食物或吃素食(Stanton et al., 2012),「在地生產、在地消費」這樣的 概念要推動,也需要找尋其管道。除了現行的農民市集、社區支持性農業等途徑 外,休閒農業在政策推動及其本身發展方向,亦為一個可大力推廣之模式。休閒 農業強調遊客體驗,而體驗的過程是讓消費者和生產者彼此接觸的最佳時機,藉 此推廣地產地消的概念。然而地產地消與休閒農業的結合在推廣上,仍有一些需 要釐清的問題,故本研究有以下兩項主要提問:

一、休閒農業經營者對於推廣地產地消的看法為何?

二、休閒農業經營者推動地產地消概念時的阻礙因素為何?

4

第三節 研究架構

圖 1-3-1 研究架構圖

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