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中小尺寸面板企業介紹

在文檔中 中小尺寸面板之產值預測 (頁 49-0)

其中 Toshiba 取得姬路廠(360mm×465mm)、IBM 取得野洲廠

(550mm×650mm),其後 IBM 另與奇美合資成立新公司,將野洲工廠的員 工及大部份日本 IBM 在野洲事業所與大和事業所的研發人員移轉至新公 司,即為目前的 IDT 公司(International Display Technology),奇美電子接 收野洲工廠的 TFT-LCD 面板研發生產設備,日本 IBM 則對奇美提供技術 支援,而奇美電子也將從 IBM 獲得液晶相關技術智慧財產權。

2001 年 Hydis(Hyundai Display Technology Inc.)為 Hynix 的全資子公司,於 7 月承 接 Hynix(Hynix Semiconductor Inc.)全部 LCD 業務並註冊成立。

2003 年 11 月初,三菱與華映完成專利共享的協定。2003 年 4 月,三菱電機在日本 國內的生產子公司 ADI(設在熊本縣),製造的十五吋級液晶面板(年產約 一百萬片)將全部委由華映生產。

2004 年 群創投資興建本公司竹南 TFT 廠房,附屬工程與購置機器設備額度:新台 幣 200 億元

2005 年 統寶於 94 年 11 月與荷蘭商皇家飛利浦電子公司(以下簡稱飛利浦)簽訂意向 書、94 年 12 月與飛利浦 100%持有之子公司 TPO Hong Kong Holding Limited(以下簡稱 TPO HKHolding)簽訂股份轉換合約,目的係為整合其旗下 之行顯示系統(Mobile Display Systems)事業部

2006 年 台、日、韓三個國家的面板廠紛紛在大陸華南設立 LCM 生產線。

2007 年 勝華科技公司宣布以新台幣 61.32 億元買下瀚宇彩晶公司一座第 3 代 TFT-LCD 面板廠,創下 STN-LCD(超扭轉向列)廠商買下 TFT-LCD 面板廠 的先例;有了這座第 3 代面板廠產能支援,勝華將大步跨入手機用 TFT-LCD 模組領域,轉型為全方位手機顯示模組供應商。

圖 3-5 台灣中小面板產業聚落版圖

3.2.1 台灣中小尺寸面板產業地 台灣中小尺寸面板產業地 台灣中小尺寸面板產業地 台灣中小尺寸面板產業地圖 圖

TFT LCD 的產業鏈相當複雜,從上游原物料、零組件、設備、面板、製程、到模組 技術緊密相扣。整個生產鏈上包含諸多關鍵零組件:玻璃基板、彩色濾光片、偏光板、

驅動 IC、背光模組及製造設備。除背光模組為幾近完全競爭的結構外,玻璃基板、彩色 濾光片、驅動 IC 與偏光板皆為寡佔市場;更上游的材料如光阻、PVA 膜、TAC 膜、導 光板、光學膜、冷極燈管亦為寡佔市場,而廣視角膜及光學膜則是獨占市場,製造設備 則幾乎掌握在歐美與日本廠商手中。以下說明 TFT LCD 面板關鍵零組件產業的供給面結 構與產業聚落 (請參見圖 3-5)。2006 年 TFT LCD 材料與零組件佔 TFT LCD 產值的比例 達 63%。根據估計,2004 年到 2009 年,TFT LCD 材料與零組件市場的 CAGR 為 13%,

2009 年產值預估達 545 億美元。在台灣的關鍵零組件占有率中可以看到僅只有彩色濾光 片和背光源是有在進行投資和企業的發展,然則多數的原物料還是掌握在日本(請參見表 3-7)。

表 3-7 台灣、日本、韓國的原物料及零組件廠商

零組件 日本 韓國 台灣 其他

玻璃基板 AGC、NHT、NEG、康寧(日) 三星康 寧

中晶、碧悠、康寧(台)、

AGC(台)

康寧(美)、

Schott(德) 彩色光阻 Toyolink、JSR、FFA、

INCTEC、住友 CHIEL 永光化學、永記化學、長 興化工、奇美

黑色矩陣 日真成膜 NA NA NA

ITO 靶材 Tosoh、JP Energy、三菱金

屬、三井金屬、日立金屬 NA NA NA

彩色濾光片

化學品 旭電化、伊默克、JSR、Henkel NA 長春(和東京應化合作) NA PVA 膜 Kuraray、日本合成 NA NA NA TAC 膜 FujiFilm、Konica、Minota、

Kodak NA NA NA

偏光片

保護膜 Sekisui、Nitto、Tei jin NA NA NA 光源 Hanison、West、Toshiba、

NEC、Sanken、Stanley 錦湖 威力盟、鈺成、華南 NA 反射板 Toray、Tsujiden、三井化學 NA NA NA 背光模組 導光板 旭化成、住友、Mitsubishi、

Rayon LGMMA 瑞儀、中強光電、大連、

富達、 NA

(1) 玻璃基板(Glass Substrate)

全球 TFT LCD 用玻璃基板的主要供應商為美國康寧(Corning)、及三家日本玻璃 廠:旭硝子(Asahi Glass; AGC)、電氣硝子(Nippon Electric Glass; NEG)及板硝子

(NH Techno Glass; NHT),其中康寧佔有 50%以上的供給量,也是唯一在全球主要 TFT LCD 產地(日本,韓國及台灣)都擁有工廠的供應商。玻璃基板產業集中度高達 99%,廠商多享有高達 60%至 70%的毛利率。2002 年起為因應台灣與韓國在 TFT LCD 的 玻璃需求,玻璃廠商紛紛架設台灣與韓國的熔爐。

玻璃廠商架設熔爐的評估相當僅慎,主要原因在於玻璃基板具有資金及技術密集的 特性,架設的成本約為一億美金,且架設後的熔爐便必須不停的運轉 12,並維持一定產 能的產出,否則停工成本極高。因此業者是否設立熔爐,最大考量在於此地需求是否持 續成長。玻璃基板廠趨向以供應面板廠需求的下緣規劃擴廠產能,新廠產能開出需要 9~10 個月,以及必須定期停爐保養的特性,對於第 6 代之後的生產線會形成面板廠商的主要 擴產限制。因此,為了掌握足夠的玻璃基板,面板廠商會以預付款的方式,先行向玻璃 廠商訂製玻璃。

(2) 彩色濾光片(Color Filter)

彩色濾光片廠商可分成「專業外售型」及「內製型」兩類。專業外售型為專業彩色 濾光片生產廠商,如凸版印刷(Toppan Printing)、大日本印刷(Dai Nippon Printing;

DNP)、東麗(Toray)、住友化學以及國內的和鑫光電、展茂光電、台灣凸版、國際彩 光;而內製型指的是 TFT-LCD 廠商自產自用。當面板生產線進入第 5 代以後,對於彩 色濾光片大型化及薄形化的要求,使得運送成本提高與良率降低;且專業外售型業者在 大尺寸設備價格昂貴情形下,對新世代廠興建較為保守,擴產速度落後於面板廠。因此,

面板廠商為了避免彩色濾光片短缺,以及內製成本較低的考量,使得內製化比率日益提 升。根據估計,奇美電子的彩色濾光片外購比例僅 1%,友達約 14%,LPL 約 3%,三星 (Samsung) 約 27%。2006 年,內製型的廠商中,LPL 的產能佔市場的比重為 16%,超越 專業外售型廠商凸版印刷的產能比重 12.6%)。內製化的趨勢,使得彩色濾光片廠商的毛 利率逐年下滑。2004 年以前,彩色濾光片廠的毛利率約 30%,2006 年初專業彩色濾光 片廠的毛利率均為負 15%。無論是專業外售型或是內製型廠商,在 TFT LCD 所使用的彩 色濾光片上都有高度的投資風險,TFT LCD 所用的彩色濾光片除了尺寸大,並且要求 較高的性能和精度,製作難度非常高,需要高深的光學知識和化工知識,同時彩色濾光 片的廠家必須與顏料光阻生產廠家緊密合作配合。彩色濾光片生產線投資巨大,一旦產 品跟不上面板廠的需求,投資興建的生產線就失去價值。一般而言,一條新的 5 代彩色 濾光片生產線的建置需要投資 2.6 億美元,6 代需要約 4.7 億美元,5 代線產能開出需要 7~8 個月,6 代線需 9~10 個月。

(3) 偏光板(Polarizer)

偏光板市場規模預計由 2006 年 42 億美元成長至 2009 年 54 億美元。偏光板主要 供應廠商為日東電工(Nitto Denko)、力特光電(Optimax)、三力(Sanritz)、住友化 學(Sumitomo)等。日東電工是第一大的偏光板廠,占有 35%的市場供給量,力特、LG Chemical 分別各佔有 19%。偏光板的主要關鍵零組件 PVA 膜、TAC 膜由 Fuji Photo Film

and Kuraray 兩家寡佔生產。台灣 TFT-LCD 面板的需求吸引日本廠商在台灣建立生產 線。例如,日東電工成立台灣日東公司、住友化學成立住華科技在台灣建置全製程偏光 板生產線, LG Chemical 與台灣濾光片廠商合作成立恩茂科技。面板廠商近年來也垂直 整合偏光板,如奇美電子旗下的奇美材料、友達投資的達信、LPL 及三星 (Samsung) 分 別投資 LG Chemical 及 Ace Digitech。隨著面板製造廠商的整合程度提高,偏光板廠商的 獲利空間逐漸縮小,在 2003~2004 年,廠商的毛利率約為 26%~30%,但是到了 2006 年,

毛利率約為 15%~18%。

偏光板新生產線的產能開出需要 6~9 個月的時間;而 PVA/TAC 膜需 18 個月的時 間。背光模組(Back Light Module)全球背光模組廠商主要分佈在日本、韓國及台灣;在 日本廠商方面,包括日立 ED、Stanley 電氣、富士通化成、Yuka 及 LEIZ 等;韓國主要 廠商為 Taesan LCD、Wooyoung、Heesung 精密、Sangnong 及 DI Display 等。以日、韓 市場發展現況而言,前四~五家廠商約略掌握 60%以上之市場。台灣約有 30 家廠商投入 背光模組生產,以中強光電及瑞儀光電發展時程較長,各約佔 25%的台灣市場佔有率,

目前台灣背光模組自給率可達 95%以上。

(4) 背光模組

背光模組並非標準化產品,而是隨面板機種量身訂做(design-in),因此,面板廠商 為維持產品光源的穩定性,多不願輕易更換背光源組供應商。隨著面板廠商後段 LCM 製 程前往中國設廠,背光模組廠商也隨之前往設廠,以現地供貨方式與面板廠緊密結合。

在此同時,面板廠的垂直整合也延伸至背光模組,包括友達、奇美電子都有自製化佈局。

由於背光模組的材料成本約佔總成本 70%,關鍵零組件如光學用膜片、LGP、CCFL 被少 數日本廠商、美商控制,在材料成本高昂的情況下,廠商需要達到規模經濟、跨足上游 相關材料生產佈局,以降低生產成本。隨著 TFT LCD 面板成為主流應用產品,面板價格 的持續滑落,使得 TFT LCD 成本結構達 20%的背光模組面臨來自面板廠的極大砍價壓 力。背光模組廠商在 2003 年~2004 年的毛利約為 15%。2005 年之後,每季價格下滑 3~5%,具規模經濟的一線廠商毛利率約維持在 10%至 15%,二線廠的毛利率表現則約在 6%至 10%之間的時間。

(5) 驅動 IC

TFT-LCD 面板用驅動 IC 主要供應商為韓國、日本、與台灣廠商,主要供應商為三 星 (Samsung)、NEC、OKI、聯詠、夏普 (Sharp)、奇景,其中三星 (Samsung) 佔有率約 20%。驅動 IC 具有半客製化的特性,以及特殊的製程,必須與面板客戶及晶圓代工廠商 之間有非常緊密的合作關係,尤其是當晶圓代工廠產能不足時,由於 LCD 驅動 IC 的單 價及毛利並不比其他 IC 高,加上具備高壓製程技術的晶圓代工廠有限(如聯電、台積電 等),因此,爭取代工廠產能便成為關鍵。正常情形下,驅動 IC 的交貨期間約 3 個月。

台灣 TFT LCD 面板廠商中的友達、奇美、瀚宇彩晶都有集團投資的驅動 IC 設計業

者,因此,新進業者想得到面板廠商的規格開發產品並不容易。此外,面板市場競爭激 烈,廠商會自行計算驅動 IC 的晶圓製造、封裝等生產成本,作為驅動 IC 售價的標準,

導致驅動 IC 毛利逐步下滑。據估計,2005 年驅動 IC 的毛利率約為 30%,到 2006 年毛 利率已經低於 20%。

導致驅動 IC 毛利逐步下滑。據估計,2005 年驅動 IC 的毛利率約為 30%,到 2006 年毛 利率已經低於 20%。

在文檔中 中小尺寸面板之產值預測 (頁 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