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島外的行旅與探索 台灣島外的行旅與探索 台灣島外的行旅與探索 台灣島外的行旅與探索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台灣島外的行旅與探索 台灣島外的行旅與探索 台灣島外的行旅與探索 台灣島外的行旅與探索

鍾文音的作品充滿對家鄉、土地與文化的關懷,在她的筆下有著對南方原鄉 的記憶,對繁華台北的省思,亦有著島外旅行時的人文紀行。從台灣島嶼遠走異 國城市,實則是對於台北城市的繁榮經濟景象感到疏離,更是一位專業寫作者對 於台北城市缺少人文厚度的失望,認為再不離開目前的環境將有窒息之虞,於是 她選擇自我放逐與漂流異鄉,藉由轉換地理空間來滌清心靈空間。而她的旅行並 非走馬看花的觀光式行走,她的旅行是有所追尋的,從荒漠到城市,從市集到咖 啡館,她所關注的是眼前的人文風景,以及自我的心靈感受。

在鍾文音數量豐富的作品中,旅行文本佔了將近一半的數量,因此旅行對她 而言可說是寫散文和小說之外重要的休憩與生命紀行:「這樣的旅行書寫,在我的 寫作路途裡,都只是一種人子該有的工作,是自我靠書寫供養自我的生活所需,

此種書寫形式自非關創作本質,但毋寧卻更接近一種生活態度的觀照。」1從九○

年代初期出版 my journal 系列中可以見到其旅行書寫的獨特性,主要以人文紀行為 軸心,2從大溪地、上海、巴黎到紐約,甚至其他城市,其中描寫了一個孤獨旅人 在各地飄蕩,觀看異國文藝景象,以及她對於景仰的文藝創作者之尋訪,在不同 地理空間中移動與觀看,並回望自身所亟欲逃離的一切。

本章主要析論鍾文音旅行文本中在各種繁榮的城市遊蕩,包括 My journal 系 列的《奢華的時光》、《情人的城市》、《孤獨的房間》,另外還有《三城三戀》3、《大 文豪與冰淇淋》4,在旅行中行走上海、巴黎、紐約、布拉格等相關旅行城市的文 本分析,涵蓋該城市著名文藝景觀與創作者的尋訪,旁及其他相關文本,因此其 於沙漠或小島等原始荒野之地的旅行篇章則不列入討論核心。其他與本章討論主 軸殊異的文本,包括:《遠逝的芳香》主要描寫大溪地小島的自然生活與島民的原 始熱情,《山城的微笑》與《廢墟裡的靈光》主要描述宗教朝聖旅程,其中多數屬

1 鍾文音:〈自序〉,《山城的微笑─尼泊爾的不浪漫旅程》,台北:地球書房,2004 年,頁 3。

2 鍾文音的 My journal 系列出版依序是:《遠逝的芳香─我的玻里尼西亞群島高更旅程紀行》,2001 年 10 月。《奢華的時光─我的上海華麗與蒼涼紀行》,2002 年 5 月。《情人的城市─我和莒哈絲、

卡蜜兒、西蒙波娃的巴黎對話》,2003 年 8 月。《孤獨的房間─我和詩人艾蜜莉、藝術家安娜的 美東紀行》,2006 年 1 月,共四本書籍。

3 鍾文音:《三城三戀》,台北:大田,2007 年 6 月。

4 鍾文音:《大文豪與冰淇淋》,台北:大田,2008 年 8 月。

於宗教景點的介紹,因此不列入主要探討文本。以下各節討論離開台北城市到世 界各地旅行,從無目地的閒走,觀看異國文藝地景,以及對經典創作者的追尋,

在移動中仍不時回望故里,在觀看中感受到哪些差異?並分析其在孤獨旅程中追 尋歷史人物的生命歷程與自我反思,及至旅行最初與最終的心境轉變。

第一 第一 第一

第一節 節 節 觀看異國城市 節 觀看異國城市 觀看異國城市 觀看異國城市

在鍾文音的旅行中,不論是短期的出走或是長時間放逐,都是遠離目前生活 模式與框架的一種方式。漫遊在異鄉的旅途裡,到處留下探訪的足跡,不斷移動、

行走與觀看是她旅行的方式,她探訪城市大多非商業化的景點,除了參觀城市中 文藝品的收藏館,閱讀城市的建築與街道,另一方面也觀看當地人的生活景象,

以此瞭解一座城市的特質。但在不停觀看與移動中,島嶼的根生記憶仍如影隨形:

「在移動中,我永遠帶著故里看異鄉,也帶著異鄉看故里。」5她也提到:「旅行的 過程是一場他鄉與故里的對話。」6在不斷出發的路途上,永遠在故里與異國中移 動,不僅是地理空間上的位移,也是心眼上的對比觀看,因此在她的書寫中,經 常可見到對異國與家鄉的比較映照。以下探究在異國城市的觀看中,感受到每一 座城市都有光亮與黑暗兩種景觀,而鍾文音尤其著重異國城市的文藝面貌描寫,

包括當地文藝館藏與人們生活的情景,藉著觀望眼前的風景時,對比回望島嶼原 鄉,析論其中顯現的差異與心靈感受。

一 一 一

一、 、 、 、文藝地景探訪 文藝地景探訪 文藝地景探訪 文藝地景探訪

在每個旅行的城市裡,鍾文音走訪的景點迥異於大眾媒體的推介,也與熱門 觀光路線不同,7她行走的地點皆與文藝相關,是帶著某種探訪的心情前往的,不 若一般走馬看花式的旅行,她甚至不喜歡別人稱她為旅行作家:

5 鍾文音:《奢華的時光─我的上海華麗與蒼涼紀行》,頁 275。

6 練美雪採訪撰文:〈一個會畫畫、攝影的作家,過著貧窮人的奢華日子,她是一棵會開花的樹-

鍾文音〉,《新觀念》,第 176 期,2002 年 11 月,頁 41。

7 練美雪採訪撰文:〈一個會畫畫、攝影的作家,過著貧窮人的奢華日子,她是一棵會開花的樹-

鍾文音〉,《新觀念》,第 176 期,2002 年 11 月,頁 38。

我一直都不是一個好的旅行者(旅行家就更不是了),因為我不以旅行為專 業,更無法在旅行中放下故里所盼所愛,甚至我憎惡別人稱我為「旅行作 家」,我只是個時空的蕩遊者,對異旅人事物有所執愛的蕩遊者。旅行寫作 不是我的專業,我的旅行只是寫作過程的某種養分,人生移動的某個出口,

我的旅行其實是有所本的,是有所追尋的,途中是帶著記憶和書本或畫冊 前往旅途的。8

她不以旅行為專業工作,認為自己只是個時空的蕩遊者,旅行只是寫作過程中的 某種養分,且在旅行中是為了逃離原鄉並且有所追尋的,因此她從不認為自己是 個旅行作家,其以心眼觀看的對象經常與觀光化的旅行迥異,例如在每個城市中,

會觀望該城的榮景與負面現象,亦深刻記下該城的文藝面貌,是她文藝行旅的目 的。以下從異國城市的四個面向分析,包括美術館、文藝創作者的故居、街道建 築以及整個城市的文藝氣息。

首先觀看鍾文音對於各城市的美術館或博物館的描寫。以經濟大城紐約為 例,該城是金融中心,繁華的城市景觀輕易可見,例如麥迪遜大道上有許多高檔 店散發著金錢的光芒,9第五大道上名牌旗艦店林立,各種華麗的櫥窗充滿物質的 光影,10她觀察到紐約逐漸物質化與商業化,人們總是以消費購物填滿慾望;而中 城金融區充滿耀眼光亮的摩天大樓,真正的紐約客是浸淫股票與數字。11雖然紐約 有許多經濟繁盛產生的負面現象,但藝術依然是紐約的核心:「金融與藝術,形成 紐約的兩大主體」12。紐約本身也是藝術的中心,因此鍾文音早期辭去報社穩定的 工作,毅然前往紐約習畫兩年,除了因為紐約的自由氣息,最主要的是因為藝術 是紐約的主體,期望在此獲得藝術與生命的能量,這也是她遠離經濟島嶼所追尋 的。

在紐約,可以見到博物館、美術館與歌劇院等藝術建築的華麗,可說是以繁 盛的經濟力量撐起一座城市的內在,以參觀紐約新現代美術館(New Moma)為例,

其為紐約現代美術館的重建,七年的籌劃,閉館兩年的興建,斥資比我們整個國

8 鍾文音:《奢華的時光─我的上海華麗與蒼涼紀行》,頁 275。

9 鍾文音:《孤獨的房間─我和詩人艾蜜莉、藝術家安娜的美東紀行》,頁 53。

10 鍾文音:《孤獨的房間─我和詩人艾蜜莉、藝術家安娜的美東紀行》,頁 91。

11 鍾文音:《孤獨的房間─我和詩人艾蜜莉、藝術家安娜的美東紀行》,頁 67-68。

12 鍾文音:《孤獨的房間─我和詩人艾蜜莉、藝術家安娜的美東紀行》,頁 91。

度的國防預算還多,實則藝術就是整個「紐約國」的精神糧食,紐約就等同於藝 術的象徵,因此若失去藝術,紐約的內涵也就蕩然無存了,13雖說只有這樣的高經 濟體系才能餵養這樣高昂的建築,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筆者認為也必須該城市 願意支持藝術的存在才能興建如此可觀的藝術殿堂。而此館由日本知名建築師谷 口吉生負責整建計畫,整個館內的設計就是個藝術品,還包括無數展出的知名藝 術品:

谷口吉生運用玻璃材質打造了三十三公尺高的大廳,每個人步入美術館的 瞬間都會視線為之一亮,頓時被這片寬敞玻璃吸引而駐足,自然光流下的 玻璃帷幕,微光悠悠,人影穿進穿出,有點舞台感。14

由於現代美術館的收藏太出名了,所以五樓樓層特別擁擠,每幅名畫前總 是站著不少人。大家都能評說一番的著名繪畫,也是使觀者有不虛此行的 重點展覽。塞尚的〈浴者〉、馬蒂斯的〈摩洛哥人〉、梵谷的〈星夜〉、畢卡 索的〈亞維儂姑娘〉、蒙德里安的〈百老匯〉等等。15

紐約新現代美術館展館空間以寬敞的玻璃帷幕建築,與豐富的館藏互相輝映,內 部的收藏多是著名的畫家與大師的作品,吸引了許多人前往觀賞,不論是藝術性 的展館設計或是世界知名的館藏,都是引人注目的焦點,因此這樣的雙重視覺藝 術是值得前往觀賞的,正如谷口吉生對媒體說:

「你必須親自走一趟美術館才能體會我的建築細節與整體。」我放下《紐 約時報》,心想確實如此,光是看圖片怎能瞭解藝術、怎能看到細節與觸感?

走一趟是必須的,走更多趟更好。

如同谷口吉生所說,如此充滿藝術氣息的美術館是值得前往觀賞的,因此鍾文音 放下畫冊,遠赴異鄉觀賞喜愛的創作者真實作品,從中感受細節與光影色澤。另 外又如古根漢美術館,其建築亦為經典之作:「迴旋如層層剝皮而上的橘子皮外表」

如同谷口吉生所說,如此充滿藝術氣息的美術館是值得前往觀賞的,因此鍾文音 放下畫冊,遠赴異鄉觀賞喜愛的創作者真實作品,從中感受細節與光影色澤。另 外又如古根漢美術館,其建築亦為經典之作:「迴旋如層層剝皮而上的橘子皮外表」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