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貿易自由化對台灣婦女經濟地位的影響

第二節 台灣的貿易自由化歷程

一、 台灣對外貿易之沿革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經戰爭的破壞,工業基礎及灌溉設施均遭受嚴重破 壞,至1951 年農工生產才恢復戰前水準。戰後初期僅少數農產品可外銷,迄 1960 年,根據海關統,出口金額仍僅約164 百萬元。但邁入民國五十年代,出口即呈快 速成長,至1972 年已增至 2,988 百萬元。但接著受到這一次能源危機之影響,在 1975 年出口暫時受挫而呈負成長,惟其期間不長,隔年即恢復舊觀,並一直持續 到1981 年。1982 年出口雖受各國普遍不景氣之影響,而再度呈負成長,惟其全年 出口金額仍高達22,204 百萬美元。綜觀台灣歷年來對外貿易的發展趨勢,均可分為 下列六個階段:

1. 緩慢成長期(1953~1960 年)

 根據財政部海關進出口統計資料顯示,1953 年至 1960 年期間,出口金額不大,

且每年均有逆差。該階段之成長相當緩慢,每年平均僅 5.8%,出口貨品結構以農 產品及農產加工品為主。以1960 年為例,所佔比例幾佔總出口的 67.7%,而工業產 品僅佔32.3%而已。此階段,政府採取以國內市場為主的進口替代政策,一方面減 少消費品的進口,減低國際收差的壓力;另方面開始建立台灣的工業基礎。至本階 段末期,由於進口代替產品國內市場已經達飽和,為求經濟進一步發展,必須擴展 海外市場,因此輸出金額開始增加。

2. 迅速成長期(1961~1972 年)

 自從前一階段末期以來,台灣擴展海外市場之壓力日增,且適逄當時許多先進國 家經濟結構發生變化,紛紛放棄製造業中不經濟的勞力密集產,而政府亦適時調整 外匯匯率,並採取獎勵投資及租稅減免等種種鼓勵出口措施,致該階段的出口貿易 呈大幅擴充。出口金額平均每年成長28%,進口成長為 20%,至 1964 年首次出現 了出超,此外,出口金額亦由1961 年的不到 200 萬美元,增至 1972 年的將近 3,000 百萬美元,而出口貨口的結構亦有很大轉變,1966 年工業產品所佔比例首次 逾半數,至1972 年時,進一步高達 83.3%,顯示我國在這階段已然擺脫農業為主 之經濟,逐漸進入工業社會。

3. 第一次能源危機影響期(1973~1975 年)

 前階段末期我國因出口暢旺,連續兩年出現貿易順差,扭轉了過去長期逆差之現 象。惟至1973 年中,際間普遍遭受能源危機衝擊,導致國際貨幣制度崩潰,若干國 家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與失業率的高漲,而造成全球性的經濟衰退。我國貿易依存 度高,受到的影響自然也大。1973 年與 1974 年的進口值,均分別較前一年增加達 51%與 84%之多;出口增幅反較幾年縮少,其中 1974 年再度呈現大幅逆差的現象,

至1975 年不但進出口均呈負的成長,逆差亦繼續存在。在這段嚴重衰退期間,出口

貨口結構仍以工業產品為主,農產加工品出口稍增,但農產品比重則繼續下降。這 一階段是我國對外貿易暫時受挫的時期。

4. 繁榮發展期(1976~1979 年)

  自 民 國 1976 年 起 , 我 國 對 外 貿 易 再 度 恢 復 繁 榮 , 該 年 出 口 值 較 前 年 激 增 53.8%,廠商投資意願提高,玫進口值亦增加 27.7%,順差金額逐漸擴。大僅以這 四年的順差總金額,即足以彌補過去二十餘年來的逆差總額。在這繁榮發展階段,

出口貨口結構以1979 年為例,工業產品與農產及農產加工品消長情形,可以看台 灣出口結構的顯著變化,這亦表示我國對外貿易已發展到另一高的層次。

5. 第二次能源危機影響期(1980~1981 年)

台灣的出口儘管在上一階段,獲得相當可觀的成就,但其後因國際間受到能源 危機餘波之影響,紛紛採取保護措施,對外貨之輸入競相阻撓,復因若干發展中國 家工業之興起,促使國際市場競爭日趨熾烈,往昔台灣有利的外銷條件,已逐漸消 逝。由於以上種種因素,使得我國的出口貿易自1980 年起連續受挫,出口成長率亦 相繼縮減,由1980 年的 23.0%,降低至 1981 年的 14.1%,1982 年甚至出現 1.8%

之負成長。在進口方面,1980 年尚屬高成長,為 33.6%,至 1981 年即驟降至 7.4%,1982 年更變為負 10.9%,但並未出現逆差,1980 年雖有順差,不過數額不 大,惟後兩年順差再度擴大,但這並非出口之激增,而係廠商進口意願不高所致。

出口貨品結構方面,工業產品比重繼續提高,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的比重愈來愈低。

6. 恢復成長期(1983~)

  1983 年以後,石油價格已趨穩定,1985 年後甚至大幅下跌,一度跌至每桶十 美元以下,因此出口產業的成本減輕甚多,出口又大幅成長。然進口數額始終停滯 不前,顯然投資意願尚有待提昇。近來我國出口非常暢旺,外匯累積拱常迅速,因 此備受世界各國囑目,加以我國最大的貿易伙伴美國卻連連貿易赤字,因而美國國 內保護主義高漲,並要求台幣大幅升值,這些貿易的不利因素對台灣有很大的影響。

然而,全球的多邊貿易體系進入積極協商也是在這段期間,台灣積極融入全球化,

進入積極貿易自由化的時機,調降關稅、減少進口限制,並開放服務業貿易,並在 國內解除管制、消除壟斷、進行結構改革,並加入WTO,積極配合多邊貿易談判 的進程,實行國內及國際的貿易自由化。

二、

台灣的貿易自由化進程

台灣在 1980 年以前的貿易政策以獎勵外銷、保護內銷為主;外銷獎勵的政策 工具,包括所得稅減免、營業稅免除、進口原料應課徵的關稅及貨物稅可以沖銷及 退回、政府外銷低利貸款等。在進口保護方面的政策則包括高關稅、配額等等。然而 巨額貿易順差為台灣帶來貨幣供給增加、物價上漲的壓力,使得貿易自由化成為勢

在必行之路。

而且,除了經濟體系的內在壓力,自 1986 年以來,台灣也承受了美國政府要 求「開放市場」、立法院要求「打破特權」的雙重外在壓力,必須逐步降低關稅、減少 進口障礙、開放國內許多特許行業,包括航空、銀行、電信、證券、保險等部門,並且 使國營企業或特許事業由獨占走向民營化、寡占甚至完全競爭市場。到了 1994 年,

台灣開始進行進入 WTO 的雙邊談判,有 26 個 WTO 會員國提出雙邊談判的要求,

包括美國、歐盟、日本等數個台灣主要的貿易對口國。在談判過程中,最受爭議的為 汽車、酒類等產業,然而也已陸續開放。

1980 年代以來的自由化工作,最重要的三項工作為 1.進口管制的降低、2.關稅 減讓、3.服務業市場開放等三項。在進口管制方面,為加入 WTO,1994 年起台灣將 進口管制措施改為負面表列制,將必須辦理進口簽證的貨品項目儘可能地降低;在 關稅減讓方面,主要的調降幅度期間是發生在 1986 年代後期,原則上是仍維持關 稅的階梯化結構,但將上下游之間的關稅稅率差距縮小;工業產品關稅先降,農業 產品關稅後降,且出口比率越大的工業產品,關稅減讓幅度越大;先放鬆進口管制,

再進行關稅減讓。而服務業的開放,是以電信業、銀行業、金融業為主,打破這些產 業長期壟斷及國營化的局面,期能提高服務貿易的份額,提高服務業的競爭能力。

在一連串的國內改革與開放後,正式成為 WTO 會員則為台灣貿易自由化的里 程碑。自從 2002 年 1 月台灣成為 WTO 會員,為履行 WTO 承諾,台灣已撤除超過 99.27%以上之貨品(總計 10,912 項產品類別)進口管制。目前有 80 項產品類別仍 須向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取得輸入許可證,其中 56 項產品被列為禁止進口項目,24 項產品僅在特別條件下方准予進口。總而言之,我國加入 WTO(以下簡稱入會)

所作減讓承諾,包括降低關稅、減少非關稅障礙措施、開放服務業市場與政府採購 市場,以及遵守智慧財產權規定等。加入 WTO 固然因為市場開放而對國內產業造 成若干衝擊,但另一方面,WTO 使台灣得以無阻礙地進入其他 WTO 會員(含大 陸)的市場,擴大對外貿易,國內消費者物價亦可因而下降,從中長期來看,國內 經濟資源可以作更有效率的運用,提升國際競爭力及國民福祉。

若從產業區別來看,成為 WTO 正式會員,對台灣農業、工業、服務業的衝擊 各有不同。台灣的農業市場因過去保護較高,開放後不免遭遇若干衝擊,根據農委 會委託研究機構以 89 年為基期年,利用農業部門模型進行分析,顯示加入 WTO 對農作物、畜牧及漁業等部門均有相當衝擊;在工業方面,我國加入 WTO 後對工 業部門所造成之衝擊較小,主要係過去十年來我國一直積極推動解除管制及降低關 稅等貿易自由化措施。而在服務業方面,由於台灣近年來已在入會前推動亞太營運

中心計畫及全球運籌發展計畫,服務業市場已大幅開放,入會後進一步開放之行業 僅律師業、航空貨運承攬業、航空貨物集散站經營業及電影業等,因此整體而言,

負面衝擊並不大,而服務業受 WTO 開放正面影響最大者包括金融保險業、電信業 及國際運籌管理相關服務業等。

目前,台灣在解除管制的各項具體工作上,持續推動在電信業、金融市場、公 營事業民營化、自由貿易港區等的法令鬆綁措施。在金融方面,除了持續修正外人 投資管理條例,已進一步便利投資達到金融市場的透明化與自由化外,為了健全市 場機制,於今年成立的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六大工作重點為建立區域金融服務中 心、鼓勵金融機構整併及建立退場機制、落實差異化管理與負面表列精神及檢討修 改公司承銷制度與上市後管理制度等;在電信業方面持續推動電信業自由化,近來,

亦開放行動虛擬網路業執照;在自由貿易港區方面,高雄港自由貿易港區已於 2005 年 1 月起正式營運,而基隆港也通過核准成為自由貿易港區;其他方面,如

亦開放行動虛擬網路業執照;在自由貿易港區方面,高雄港自由貿易港區已於 2005 年 1 月起正式營運,而基隆港也通過核准成為自由貿易港區;其他方面,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