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文獻回顧

一、 貿易與發展

促成全球化的力量之一是自由貿易的興盛,各經濟體彼此之間降低或去除貿 易障礙,擴大物流範圍,提升各國產業的相對利益,產生區域內或全球的國際分工,

發揮比較利益,達成總體福利的提升。一般而言,由於市場開放能夠提供更多的消

1 引自Heather Gibb, ”Supporting Potential Women Exporters” ,APEC CTI Project CTI 34/2003T, February 20, 2004

費選擇、穩定國內物價水準,各國依照比較利益法則進行分工,亦能使生產資源做

一九五○年代出身後進國家的學者布雷俾斯(Raul Prebish)在擔任聯合國拉丁 美洲經濟委員會(UN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Latin America, ECLA)委員時首先 提出結構主義的發展理論。而經濟學家麥爾德(Gunnar Myrdal)、孫格(H.W.

Singer) 等人指出在這種國際經濟結構下的貿易對後進國家是不公平的。根據 Singer 與 Prebish 的統計,19 世紀後半期到 20 世紀,開發中國家之貿易條件有長期 惡化趨勢;Myrdal 也發現透過自由貿易,各國之間的所得不但沒有如要素價格均 等化定理逐漸縮小,反而有擴大趨勢。Myrdal 認為傳統貿易理論忽略了各國既存的 條件並不對稱,因此自由貿易有利於開發國家,但對開發中國家反而阻礙其經濟成 長。

根據上述學者的假設及推導,他們認為這種國際分工結構必須改良。這就是結 構主義(structuralism)名稱的由來。結構主義者主張開發中國家採取進口代替政策

(import substitution),並且先進國家必須給予開發中國家製造品免稅進口等優惠,

以幫助南方國家發展工業,以降低開發中國家和先進國家既存條件的不對稱,

曾任世界資深副總裁的經濟學家史迪格里茲 (Joseph Stiglitz) 則對全球化提 出反面論證。Stiglitz 認為當前全球貿易的安排讓窮國處於不利地位;當今的關稅結 構讓發展中國家更難上升到附加價值鏈的上層,比如說從生產農產品轉變為生產加

較無力承擔這些風險。

綜合以上所述,上述學者或學派並未否認貿易自由化的好處,他們只是提出 某些條件必須先成立,貿易自由化才能夠增進國民的總體福利、促進國家發展。他 們提出最重要的觀念是:成功的發展意味著從停滯的、生產效率低的傳統產業轉向 生產效率迅速提高的新產業,但如果沒有保護政策,發展中國家根本無法在新產業 的範疇與先進國家競爭。近三十年來,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東亞國家證實了這樣的 推測,他們的成長主要是由對外貿易所推動,這些國家不信奉完全自由化,政府往 往干預市場、鼓勵出口、並且只有在本國出口增加時,才逐步取消貿易壁壘。他們通 過保持接近充分就業的狀態,避免了前文提到的個人從生產效率低的行業轉移出來 時可能遇到的失業陷阱,也促使整個國家的產業順利升級,提升本身的條件,方能 使自己國家的貿易條件不因貿易而惡化。從提升女性經濟地位的角度觀之,上述研 究對女性經濟地位的意涵,則有兩點啟示:

1. 階段性的保護政策或產業補貼政策是必須的,國內的產業升級必須搭配國家的 貿易政策,方能收到成效,以確保貿易條件不會因為自由貿易而惡化。尤其是 某些女性從業人員比率較高的行業,這些行業的貿易政策及貿易規則若有改變,

會對該產業女性員工的處境習習相關,必須將這些產業確認出來,探討其生產 效率是否需要提升,這些產業政策必須與貿易談判的進程做一搭配。

2. 結構性失業不容忽視,尤其是那些由於生產效率較低、外國產品進口因而受到 負面衝擊的產業,需注意產業規模縮小之後解雇的勞工是否陷入長期失業、落 入貧困;產品市場的開放終將衝擊到勞動力市場,過去某些因貿易開放而萎縮 的傳統產業,女性從業人員是否順利轉業,需培養其再就業的能力,以避免女 性貧窮化的現象。這些都是在貿易政策制定時必須連帶考慮的,以減緩貿易政 策制定對女性的衝擊。

二、 性別與貿易

過去貿易被認為是「無性別」的議題,然而近年來許多研究已顯示,貿易、發展 和社會性別平等之間的有諸多關聯。首先,毫無疑問的,貿易確實給窮國的婦女們 帶來了好處,尤其是它促成了許多新的就業機會。然而,深入研究貿易政策對於性 別的影響,揭露出許多令人擔憂的狀況:研究顯示,貿易對於男人和女人有著不同 的影響,而且當女性身為勞動者、消費者、生產者或家庭照料時,各有不同的負面 影響,例如像失業問題、家庭內消費決策的改變、所得分配、家務勞動等的影響等。

此外,另一個不利衝擊是關稅撤除往往會立即衝擊到國家的財政收入,而影響對女 性的社會福利支出。綜上所述,主要原因皆是女性承擔太多「市場前的」(pre-market)的各種社會性因素,使得許多並非透過市場機制解決的資源分配對女性不 利,女性因而承擔了更多貿易帶來的負面後果。

然而,貿易開放不見得只為女性帶來負面效應,更多研究積極探討如何使婦 女獲得國際貿易的正面利益,制定宏觀及微觀層次的發展政策以解決社會性別不平 等的問題;性別不平等的社會問題往往阻礙著婦女獲得國際貿易帶來的潛在利益,

具體來說,政策重點為幫助貧困婦女獲得更廣闊的市場空間而開展的培訓項目,促 進和支援婦女創業(尤其是中小企業)。

Çagatay ( 2001 ) 在 " Trade, Gender and Poverty: Listening to the Needs of Women in Trade Negotiations"(貿易、社會性別和貧困:在貿易談判中傾聽婦女的 需求)認為貿易利益的假定大都是基於那些忽視社會性別的主流貿易理論,這些理 論忽視了影響貿易政策的落實的社會關係。Çagatay 首先審視了社會性別與貧困之 間的關聯,而後分析了貿易自由化對於社會性別不平等現象的影響(側重於就業、

薪金和照料服務),以及社會性別不平等問題的加重反過來對於貿易政策的落實的 負面影響。本文進而探討了考慮到社會性別的國際貿易分析方法和當前世界貿易制 度的政策影響。Çagatay 的結論是:貿易政策對於男人和女人的影響是不同的;社 會性別不平等對於貿易政策的影響隨經濟和行業類別而不同;制定貿易政策時應當 進行社會性別分析,以促進而不是阻礙社會性別平等和人類發展。最後,文章建議 在不同的國家進一步研究貿易政策對於男女兩性的不同影響,以及社會性別關係和 不平等現象如何影響貿易的運作。

Farah Nageer(2003)探討了性別與發展的關係,並進一步將婦女對於發展的 貢獻與貿易層面連結。婦女被視為是影響永續發展的重要角色因素始於1992 年「里 約熱內盧的宣言」(Río Declarat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該宣言揭示 的21 項議程(21 Agenda)中明示婦女是達成永續發展的要角之ㄧ。1995 年「人力 發展報告」(Human Development Report)更闡明,“人類發展,倘若無法納入性別 平 等 , 將 危 及 人 類 的 發 展 ” ( “ human development, if not engendered, is endangered”)。延續上述的論點,婦女是支撐永續發展構成要素的基礎,而探討婦 女對於永續發展的重要性,則包含婦女在環境保護(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經 濟福祉(economic well-being)、社會均衡(social equity)等方面的積極貢獻。這樣 的看法主要是從傳統勞動分工、性別角色期待與女性特質的角度加以分析。更確切 地說,婦女是家庭照顧經濟(care economy)的支持者,她們擔負著提供食物、健康 養育與環境維護等角色,這些非正式經濟型態卻是支持家庭與社區發展的社會經濟 運作的基礎。這種社會再生產(social reproduction)的照顧涉及面向廣及生態、經濟、

社會各層面的永續發展。

Farah Nageer 從健康(health)角度來看,維持人力資源的健康,才能確保社 會的永續發展。而婦女在傳統勞動分工中,則是扮演家庭成員健康把關者的角色。

一但貿易自由化衝擊健保制度,維持健保費用的增加,將致使發展中國家或貧窮者 在家計無以為繼之下,對婦女形成更強大的壓力。

Farah Nageer 依據 2002《The State of the World Population》的統計指出,健康問

題許多時候是導因於所得不足帶來的貧窮問題;反之健康也將導致個人在能力、生 產力與薪資收入上的減少。Oxfam International(2002)統計指出世界窮人中有七成 為女性。隨著貿易開放而來的進口食品、以及出口導向政策,造成勞動替代的問題,

Farah Nageer 從貿易關聯的角度看,主張自由貿易被認為是得以擴大全球消費、

促使經濟成長的方式。然而經濟成長卻無法獨立於婦女對於家計貢獻與社會再生產 的貢獻。在貿易政策中立的假設下,GATS 開放服務貿易之際,並未將其對於婦女 可能造成的社經影響進行分析。而GATS 卻強烈衝擊婦女在健保、食物安全、衛生與 教育等領用的責任。而GATS 中最能協助婦女薪資與就業發展的自然人流通部分,

由於已開發國家的堅持,第四種模式的跨界流通遲遲無法開放。其次,「農業協定」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 AoA) 傾向造福大規模農業出口商,對於廣大從事小 耕地面積的農業婦女而言,在競爭力不敵前者之下,土地與就業機會被取而代之,

張玨亦援引聯合國婦女基金會(United Nations Fund for Women, UNIFEM)的 論點,並進一步闡釋性別平等應透過“婦女增權”(Empowerment)途徑以強化婦女 的知識取得、協助發展自我的價值感、獲取能力以產生選擇、發展能力以組織或影響 社會變遷方向。從這些論點來看,「增權」包含的四大向度是資訊、資源、網路與做決 定。

張玨亦援引聯合國婦女基金會(United Nations Fund for Women, UNIFEM)的 論點,並進一步闡釋性別平等應透過“婦女增權”(Empowerment)途徑以強化婦女 的知識取得、協助發展自我的價值感、獲取能力以產生選擇、發展能力以組織或影響 社會變遷方向。從這些論點來看,「增權」包含的四大向度是資訊、資源、網路與做決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