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貿易自由化對台灣婦女的貢獻

第三章 貿易自由化對台灣婦女經濟地位的影響

第三節 貿易自由化對台灣婦女的貢獻

  過去,台灣對貿易如何影響婦女經濟地位的研究方向,除了勞動市場薪資、就 業及勞動參與率的分析之外,大部分研究多半集中在負面衝擊方面,尤其專注於開 放進口對女性勞工帶來的負面衝擊。例如柏蘭芝(1992)曾對台灣紡織業女工受到 開放進口、工廠歇業的影響作深入之研究,探討勞動階層之女性如何面對因貿易開 放帶來的失業及轉業問題。

  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台灣案例研究集中在積極層面,探討貿易自由化對女性 帶來的正面效益,並且探討如何透過市場機制或政策制定,使女性享受到貿易自由 化的正面效益。貿易自由化對女性其實帶來不少的正面效果,例如貿易自由化創造 工作機會;在某些女性從業比率較高的部門、或是女性掌握較多既有網絡的部門,

例如服務業等,可能會大量受惠於貿易自由化帶來的好處。此外,若在一定的所得 條件之下,服務貿易的興盛可以減緩婦女家務勞動的負擔,對於婦女整體福利的促 進,有一定程度的貢獻。因此,以台灣之案例而言,婦女在服務業就業的比例日增,

因此服務業自由化一方面使服務業更加興盛,服務業從業婦女的所得提升,一方面 也使身為服務業消費者的女性受惠。

  此外,社會福利政策的開展,使得婦女更有餘力參予經濟活動;注重性別平衡 的教育及知識經濟政策,對婦女進行能力建構工作,強化女性參與經濟活動與市場 競爭的能力,使得婦女更能因貿易及經濟發展而受益。而一國之經濟成長往往也會 能充實國庫,增加國家稅收,連帶使得社會福利支出增加,有助於性別主流化政策 的實質推行。

  目前,關於女性經濟地位的現狀,大部分的研究方向集中在以下數個層面:融 資、創業、微型企業方面。關於貿易自由化的台灣婦女的貢獻,可從下列面向觀之:

二、 婦女勞動參與率之變化

承前所述,台灣貿易自由化的歷程不只是在成為 WTO 會員國以後才開始,而是 自1990 年代即開始積極進行貿易自由化政策。因此,若要比較台灣婦女在貿易自由 化前後經濟地位之變遷,宜比較1980 年代到現今之地位變動。

首先比較兩性之勞動參與率隨時間消長之情形。婦女勞動參與及就業率深受整體 經濟發展的影響。若從台灣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變遷的過程來看,在經濟發展的過 程中,整體婦女勞動參與率會呈現先降後升的趨勢,在經濟發展初期以及工業化過 程中,第二級產業增加,對勞動力的需求量也增加,但女性常在人力資本不足,持 家觀念以及第三級產業增加的帶動下,工作機會增加,社會對女性勞動力的需求也 增加,進而提昇婦女勞動參與的機會。台灣經濟發展的歷程與上述的發展脈絡類似,

台灣早期處於農業社會階段,當時的經濟活動多屬家戶生產型態,許多婦女在家中 幫忙農務工作,但農業機械化後,減少了對女性人力的需求。1970、1980 年代後,

隨著經濟發展,台灣從農業社會轉為工業社會,家庭生產的型態逐漸為工廠生產取 代,此時勞力密集工業極需要勞工,提供了許多女性就業的機會,女性勞動力從農 業部門逐漸移轉到工業部門;90 年代後,服務業部門快速成長,加上女性教育程度 提升及訓練機會增加,吸引了更多女性投入勞動市場。過去的研究也顯示,相對於 男性,經濟成長對女性勞動供給的影響較大。

  對照上述經濟發展歷程,由表3-1 中可發現,從 1980 年代開始,台灣女性的 勞動參與率有顯著的成長。勞動參與率為15 歲以上人口中就業者所佔的比率。以 2005 年為例,15 歲以上的人口中,每 100 位男性中有 67.62 位就業者,每 100 位女 性中有48.12 位就業者。而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從 1980 年的 39.25%,成長到 2005 年 的48.12%,呈穩定逐年升高的態勢,勞動參與率的成長率遠高於兩性平均。而在同 期間,男性的勞動參與率反而自1980 年的 77.11%降到 2005 年的 67.62%。歷年的數 據顯示,兩性在職場上的差距正在快速拉近中。台灣男性勞參率的不斷下降,並不 能是因為女性在就業市場上的排擠;根據主計處分析,我國男性勞參率比鄰近的日 本、新加坡低,也比美國低,主因應是台灣男性退休年齡較其他國家為早。根據 2004 年的資料,我國 60 到 64 歲男性在職場的比例不到一半;65 歲以上則每 100 人中只有約11 個人留在職場。中高齡男性的勞動意願降低,才是拉低男性勞動參與 率的主因。

  無論如何,女性勞動參與率的提高,是全球皆然的現象,台灣不但追隨了這個 國際趨勢,當貿易自由化的進程加快之後,1990 年代以來,台灣加緊貿易自由化 的進程,女性的勞動參與率依然逐年攀升;而正式成為WTO 會員國之後,2002 年 至2006 年女性勞動參與率亦繼續成長,顯示貿易自由化對女性的勞動意願及就業 仍有正面的幫助。即使是傳統以男性為主的高科技業,近年來女性工程師比例也不 斷升高。根據科學園區工業管理局統計,新竹科學園區11 萬就業人口中,男性佔 51%,女性比例則高達 49%,顯示科技業將不再是男性的天下。然而,若較諸其他 已開發國家,例如:韓國、日本、美國等,我國整體婦女勞參率還是顯然偏低,甚 至低於日本的48.3%(2003 年),顯示目前我國婦女人力資源之發展,仍有相當之 空間。

表3-5 台灣兩性勞動參與率百分比(%)

台灣兩性勞動參與率百分比(%)

年份 男性 女性 總計

1980 77.11 39.25 58.26 1981 76.78 38.76 57.82 1982 76.47 39.30 57.93 1983 76.36 42.12 59.26 1984 76.11 43.30 59.72 1985 75.47 43.46 59.49 1986 75.15 45.51 60.37 1987 75.24 46.54 60.93

1988 74.83 45.56 60.21 1989 74.84 45.35 60.12 1990 73.96 44.50 59.24 1991 73.80 44.39 59.11 1992 73.78 44.83 59.34 1993 72.67 44.89 58.82 1994 72.44 45.40 58.96 1995 72.03 45.34 58.71 1996 71.13 45.76 58.44 1997 71.09 45.64 58.33 1998 70.58 45.60 58.04 1999 69.93 46.03 57.93 2000 69.42 46.02 57.68 2001 68.47 46.10 57.23 2002 68.22 46.59 57.34 2003 67.69 47.14 57.34 2004 67.78 47.71 57.66 2005 67.62 48.12 57.78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三、 婦女所得及薪資之變化

根據聯合國出版的人類發展報告(Human Development Report),女性薪資低 於男性為全球皆然的現象,主要係女性擔任基層工作之人數較多所致。當兩性薪資 差異逐步縮小時,可視為女性在職場的競爭力提升、就業市場的性別區隔縮小、所 得到的待遇更趨平等。1994 年世界各國非農業部門女性受雇員工平均薪資約為男性 的75%,其中以坦尚尼亞 92%最高,美國為 75%,孟加拉 42%最低。依表 3-2 我 國1991 年工業與服務業部門女性受雇員工薪資所得占男性比例 67.8%,2005 年提 升到78.73%,此一比率提升超過 10 個百分點,主要因十年來女性薪資成長速度高 於男性所致。這段期間亦是台灣積極推動貿易自由化政策的期間,女性薪資佔男性 比例的顯著提升,顯示本期間女性所得和職場競爭力皆有長足之進步。

表3-6 台灣女性薪資佔男性薪資百分比(%)

行業別列舉

工業及服務

工業 服務業 運輸、倉儲

及通信業

金融及保險

製造業

1991 77.9 68.39 60.46

1992 67.99 60.85 74.38 75.97 72.68 59.49

1993 68.33 60.63 73.87 75.51 74.61 60.05

1994 69.49 61.46 75.58 76.3 77.41 60.73

1995 69.33 62.50 72.94 77.57 78.54 61.47

1996 72.11 63.39 77.10 80.87 76.22 62.03

1997 73.35 64.33 77.73 83.51 78.69 62.71

1998 73.06 63.88 78.44 83.22 75.5 63.63

1999 73.26 65.30 77.06 85.41 79.69 64.57

2000 74.98 66.49 78.82 85.74 79.16 65.52

2001 78.38 66.50 84.04 85.52 83.67 65.36

2002 78.64 68.12 84.01 85.74 82.33 67.19

2003 78.81 68.18 84.47 84.82 81.01 67.04

2004 77.59 68.71 83.00 83.14 84.52 67.63

2005 78.73 69.86 83.42 81.31 84.25 68.27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行政院主計處資料庫)

人數(人) 百分比(%) 人數(人) 百分比(%)

2001 5410881 0.803 1320005 0.196 2002 5444127 0.796 1395263 0.204 2003 5487526 0.788 1474033 0.212 2004 5552700 0.784 1530745 0.216

(資料來源:本表整理自行政院主計處資料)

除了薪資所得之外,在所得面,女性擔任家庭主要收入提供者的比率,也逐 年提升。傳統上皆是由男性擔任家庭主要收入提供者,然而女性擔任收入提供者的 比率從2001 年的 19.6%提升到 2003 年的 21.2%(如表 3-4 所示),相較於東亞其 他國家,女性擔任家庭主要收入提供者的比率已相對較高。

四、 對女性就業的影響

  貿易自由化會提高全民福利,藉由降低貿易的扭曲程度,活絡進出口貿易,以 強化本國的國際競爭力,並使國內的產業結構得以進行合理的調整。然而,在此同 時,國內的各種生產要素亦將重新配置,因此伴隨產生的,可能就是勞動密集產業 衰退、資本密集產業成長、或各種產業外移或景氣因素造成的失業現象。而男、女勞 動力先天上即有勞動特質的差異,客觀來說,男、女勞動力在不同工作職缺間並無 法完全移動、完全替代。因此,當台灣加速貿易自由化時,降低關稅、縮減進口配額 等貿易自由化的措施必須推行,產業結構將會調整,女性的就業機會也將會與以往 不同。

  過去的研究多半強調女性勞工受到貿易自由化的負面衝擊,卻對女性就業機會 增加、產業結構轉變、女性高階工作機會增加等正面效果沒有著墨,然而事實上貿 易自由化可能會使得女性原本就佔優勢的部門或職位增加勞動需求、進而提高女性 的就業機會或所得;也有可能創造新機會或新產品、新部門,使得女性的就業機會 增加。

  經濟學家已用經濟模型,針對貿易自由化對女性就業機會造成的衝擊進行推估。

林國榮、張靜貞、徐世勳(2003)『入會承諾對台灣男女勞動需求衝擊之動態一般均 衡分析』的研究中,以一般均衡分析模型,對台灣的男女勞動力進行多部門

(multi-sectoral)異質勞動需求預測;該研究以『加入 WTO』做為貿易自由化事件 的定義點,預估結果為農業勞動市場將隨著入會承諾的推動而加速萎縮;本土工業 部門就業市場則將遭受負面衝擊影響,服務業部門勞動需求量則呈穩定增加。整體 來說,女性的就業機會仍是成長的,尤其是在高階人員及專業技術人員方面,產業 別則為服務業,女性就業機會增加的比例尤其顯著。

  林國榮、張靜貞、徐世勳的研究結果(如表3-4)顯示,若就男、女勞動需求衝 擊觀察,隨著入會自由化承諾施行,額外創造女性就業機會需求的部門依職缺增加 最多者仍為商業,根據估計,至2006 年累計多出 3 萬 7 千名女性職缺,其次依序 為其他服務業及工商服務業。由於加入WTO 後台灣服務業發展益形加速,而一、二 級產業相形萎縮,故使得非體力性操作之女性勞動力取得就業競爭之相對優勢,女 性勞動需求擴張的程度較男性為多。而隨著低階技術之比較不利益產業的出走、營

  林國榮、張靜貞、徐世勳的研究結果(如表3-4)顯示,若就男、女勞動需求衝 擊觀察,隨著入會自由化承諾施行,額外創造女性就業機會需求的部門依職缺增加 最多者仍為商業,根據估計,至2006 年累計多出 3 萬 7 千名女性職缺,其次依序 為其他服務業及工商服務業。由於加入WTO 後台灣服務業發展益形加速,而一、二 級產業相形萎縮,故使得非體力性操作之女性勞動力取得就業競爭之相對優勢,女 性勞動需求擴張的程度較男性為多。而隨著低階技術之比較不利益產業的出走、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