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茲將本研究之重要名詞說明如下:

壹、 高等教育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本研究所指之高等教育國際化為一國家之高等教育為因應全球化時代 的來臨,將國際向度與多元文化向度融入高等教育之教師、學生、課程、

教學、研究與服務等歷程,其目的在於提升國家高等教育之競爭力,並促 進國際合作關係與多元文化間的相互理解。

貳、 學生國際流動(International Student Mobility)

本研究所指之學生國際流動為學生跨越國界,前往自己不具永久居民身 份的國家參與學習活動,其流動類型可以歸納為以取得學位為主的流動、以 取得學分為主的短期流動,以及其他短期流動態樣(如:參與研究、實習、

研討會等)。而本研究所探討之學生國際流動包含本國學生流動至境外國家,

以及國際學生流入我國。

參、 決定因素(Determinants)

本研究所指之決定因素係指影響高等教育階段學生決定進行國際流動之 關鍵影響因素,以及在選擇國際流動國家與高等教育機構時之關鍵影響因素。

本研究依文獻探討結果將影響學生國際流動之決定因素歸納為經濟層面、學 術層面、社會文化層面,以及政策層面等四大面向。

肆、 本國學生

本研究所指之本國學生為具中華民國國籍之臺灣居民,且就讀於我國科 技大學之學生。

伍、 國際學生(International Student)

本研究所指之國際學生係指前往自己不具永久居民身份或不具公民身份 之國家或地區,接受高等教育輸出之服務,包含正式攻讀學位、短期修讀學 分、交換學生、短期研修生、學習語言或參與研討會等各種國際交流活動之 學生。

陸、 母國(Home Country)

本研究所指之母國係指國際學生具永久居民身份或公民身份之國家,通 常為國際學生取等中等教育資格之國家。

柒、 地主國(Host Country/Destination Country)

本研究所指之地主國係指國際學生前往母國以外地區接受高等教育之目 的地國家,且國際學生不具該目的地國家之永久居民或公民身份。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節將說明本研究所運用的研究方法與步驟,茲分別說明如下:

壹、 研究方法

為達成前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取下列研究方法:

一、 文件分析法

本研究採用文件分析法探討個案科技大學教育國際化學生流動之發展脈絡與 現況,其文件分析主要包含兩個部份:

(一) 個案科技大學教育國際化之發展脈絡。

(二) 個案科技大學學生國際流動之發展現況。

二、 訪談法

依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本研究之主要研究母群體為個案科技大 學具國際流動經驗之本國學生與國際學生,由於研究母群體較小,因此選擇使用 質性研究之訪談方法進行研究。選用訪談方法做為主要研究方法,除考量本研究 之研究母群體稀少,並不適合進行量化調查研究以外,亦希望深入了解影響個別 學生國際流動之背景脈絡,藉以真實描繪我國學生國際流動之圖象。因此,本研 究採用半結構化訪談法訪談個案科技大學具國際流動經驗之本國學生與國際學生,

以了解個案科技大學教育國際化學生流動之現況、困境以及可能之發展策略。

貳、 研究步驟

本研究之實施步驟可分為下列六個步驟:

一、 確立研究主題與目的

在與指導教授討論後決定研究範疇為我國科技大學教育國際化,研究者在進

行相關文獻的閱讀以後,進而將研究主題聚焦於學生國際流動面向上,企圖從學 生國際流動面向切入,探討我國科技大學教育國際化之現況與發展。

二、 蒐集並探討相關文獻

在確定研究主題與目的之後,即著手蒐集國內外與高等教育國際化,以及學 生國際流動之相關資料,文獻蒐集類型包括期刊論文、書籍、研究報告、官方資 料以及學位論文等,並依相關文獻進行分析探討,了解高等教育國際化與學生國 際流動之發展背景、效益與趨勢,並撰寫研究計畫,建構本研究之基礎架構。

三、 擬定訪談大綱與訪談指引

依研究計畫之文獻探討結果,擬定訪談大綱與訪談指引,經指導教授審核修 訂後定稿,作為本研究之訪談工具。訪談指引係針對本研究之目的與待答問題,

清楚界定「高等教育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學生 國際流動(International Student Mobility)」、「決定因素(Determinants)」、

「國際學生(International Student)」、「母國(Home Country)」、「地主國(Host Country / Destination Country)」之定義,使受訪者清楚了解各項名詞在本研究之 定義。

四、 尋找受訪對象與進行訪談

進入研究現場,並以e-mail、電話及面訪等方式邀請個案科技大學具國際流動 經驗之本國學生與國際學生接受訪談。訪談過程中將遵守研究倫理,經受訪者同 意後使用錄音器材,並同時以訪談同意書之書面說明與口頭告知本研究之研究目 的、受訪者個人資料將以匿名方式處理,以及訪談內容僅做為學術研究分析之用 途。

五、 進行訪談資料分析

將訪談結果製作成逐字稿後,請受訪者確認訪談內容之正確性,隨後開始著 手進行資料的編碼,以及進一步做研究資料的歸納整理,並透過與文獻的不斷對 話,檢核與分析訪談資料。

六、 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

根據文件分析與訪談結果,進行綜合歸納及整理分析,以做成本研究之結論,

並且據以提出對個案科技大學教育國際化學生流動發展策略之建議,完成本論文 之撰寫。

圖1-1 研究步驟

蒐集並探討相關文獻

擬定訪談大綱

尋找受訪對象與訪談 確立研究主題與目的

進行訪談資料分析

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節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本研究之研究範圍說明,第二部分為本研究之 研究限制,茲說明如下。

壹、 研究範圍

本研究之研究範圍為我國某一科技大學,簡稱為 A 科技大學。

貳、 研究限制

一、文獻資料蒐集之限制

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之官方統計資料以普通高等教育 居多,較少高等技職教育國際化之相關統計資料,且我國官方多數高等教育國際 化之統計資料並未特別區分出技職體系之數據資料。此外,有關高等技職教育國 際化之官方資料多以技專院校為單位做統計,並未特別區分科技大學之統計資料。

據此,本研究在進行科技大學教育國際化現況探討與發展沿革時,恐較難呈現精 確之統計數據。

二、研究對象之限制

在研究對象方面,受限於本研究之可接近母群體為中部某國立科技大學,僅 以一所科技大學做為研究對象,研究樣本未能涵括全臺灣之科技大學,故研究結 果在推論上有其侷限性。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高等教育國際化之意涵

壹、 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背景

隨著資訊科技的高度發展,各國之間的交流不再受限於地理上的藩籬,互動 越來越密切,今日已為全球化的時代,國際間的競爭亦日益加劇。楊朝祥(2009)

指出全球的發展與進步已將大學帶入國際化與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國高等教育所 面臨的挑戰之一即為全球化的衝擊。不同於全球化,國際化所重視的是國家的獨 特性,因此,國際化可以視為個別國家對於全球化所產生影響的因應策略,而高 等教育的國際化則可謂是各國回應全球化衝擊的一種方式(Knight, 1999)。

我國於 2002 年 1 月 1 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以後,高等教育市場的開放更是無可避免

「世界貿易組織」迄 1994 年烏拉圭回

合談判結束時所達成之多邊及複邊貿易協定與附屬之法律文件,共分為四大類(經 濟部國際貿易局,2011),其中貨品貿易多邊協定中的服務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簡稱 GATS)所規範承諾開放的服務業則包括商業、

通訊、營造及工程、行銷、教育、環境保護、金融、健康及社會、觀光及旅遊、

娛樂文化及運動,以及運輸等十一大類服務業(經濟部國際貿易局,2001),意謂 我國的教育市場需對「世界貿易組織」的所有會員國開放,我國目前教育服務業 實施市場開放承諾部份包括開放外國人來華設立高中以上之學校、開放遠距教學、

設立短期補習班以及留學服務業等四大項(經濟部國際貿易局,2002)。教育市場

的開放,使我國的高等教育必需面對國際間競爭所帶來的招生、經營等壓力,我 國高等教育自無法再置身於國際化的浪潮之外。

我國教育部(2007 a)於 94 至 97 年度中程施政計畫中指出我國加入 WTO 將 對國內高等教育將產生重大的衝擊,高等教育必須加速提升運作效能,掌握在亞 洲甚至世界的競爭優勢,以迎接國際競爭的挑戰。我國教育報告書中亦說明在面 臨全球化及市場開放的趨勢下,我國高等教育必須朝國際化發展,以提升國家的 競爭力(教育部,2011)。

此外,學者也相繼指出教育市場的國際化已成為近來教育政策的重要方向之 一,高等教育的競爭日漸激烈,國際化無疑是高等教育必需面對的問題與發展方 向(Knight, 2003;蕭霖、馮丰儀,2006;馮丹白、熊亮原、張銘華,2007;楊朝 祥,2009)。而高等技職教育的定位一向重視實務與技術表現,因此,更需要深思 全球趨勢對未來臺灣社會所帶來的衝擊(吳靖國、林騰蛟,2010),面對國際處境 不斷的變化與進步,顯現我國高等技職教育體系導向國際化的必然性(馮丹白等 人,2007)。

我國教育部為因應高等教育國際化亦陸續訂頒許多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化之施

我國教育部為因應高等教育國際化亦陸續訂頒許多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化之施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