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旨在探討A科技⼤學教育國際化學⽣流動之決定因素、困境以及策略,

為探求前述研究⽬的,研究者透過⽂獻分析法及訪談法進⾏研究資料的蒐集,並 分別就A科技⼤學教育國際化學⽣流動之決定因素、困境以及策略進⾏分析討論,

據以撰寫本章之研究結論與建議。本章將分成兩⼩節做敘寫,第⼀節將針對⽂獻 探討與訪談結果提出研究結論,並回應本研究之研究⽬的與研究問題;第⼆節則 提出對 A 科技⼤學以及後續研究之建議。

第⼀節 結論

本研究主要係以訪談 A 科技⼤學具國際流動經驗之本國學⽣與國際學⽣進⾏

研究,並透過⽂獻探討與訪談結果的對照分析發現,學⽣在進⾏國際流動時會受 到經濟、學術、社會⽂化以及政策等四個層⾯交互作⽤影響,然⽽,學術層⾯與 經濟層⾯仍為最主要之決定因素;⽽學⽣進⾏國際流動時所⾯臨之困境,則依其

⾝分為本國學⽣或國際學⽣⽽分別⾯臨不同之困境,也由此發展出經濟層⾯、學 術層⾯、社會⽂化層⾯以及政策層⾯之相對應策略。以下即針對本研究之⽬的歸 結出六項結論:

壹、 境外國家之學術聲望與學術品質為影響我國學⽣國際流動之主要決 定因素。

影響我國學⽣國際流動之決定因素可分為經濟層⾯、學術層⾯、社會⽂化層

⾯與政策層⾯,其中⼜以學術層⾯為主要之決定因素。對我國學⽣⽽⾔,國際流

動經驗不僅能提升個⼈專業能⼒,更能強化將來的就業競爭⼒;因此,境外國家 與⾼等教育機構的學術品質、學術聲望、課程內容等學術層⾯因素最受到我國學

⽣重視。然⽽,對於以交換學⽣、短期參訪等⽅式進⾏國際流動的學⽣來說,其 流動⽬的著重於體驗,不在於取得學位,因⽽,短期國際流動學⽣較重視學費、

⽣活費⽤以及是否有獎補助⾦等經濟層⾯因素。

影響我國學⽣國際流動之其他層⾯決定因素尚包含境外國家之社會⽂化、語

⾔、⽣活⽔準、治安、氣候、飲⾷等社會⽂化層⾯因素,以及學⽣簽證政策、留 學⽅案、國際交流合作⽅案等政策層⾯因素。對我國學⽣⽽⾔,與臺灣相近的⽣

活⽅式、溝通語⾔、社會⽂化、氣候環境、飲⾷習慣以及境外國家的社會網絡等 社會⽂化層⾯因素為吸引學⽣的拉⼒;⽽政策層⾯之學⽣簽證政策、⾼等教育機 構提供之流動⽅案或交流合作⽅案亦會影響我國學⽣國際流動之決定。

貳、 母國缺乏⾼等教育⼊學機會,以及低經濟成本因素為影響國際學⽣來 臺流動之主要決定因素。

影響國際學⽣選擇臺灣做為國際流動⽬的地之決定因素主要受到學術層⾯與 經濟層⾯之決定因素影響。國際學⽣多數係受到母國缺乏⾼等教育⼊學機會、無 法進⼊理想科系,或是⾼等教育⼊學機會競爭激烈等學術層⾯因素影響⽽決定進

⾏國際流動,⽽臺灣⾼等教育的低學費與合理的⽣活物價則是吸引國際學⽣之經 濟層⾯決定因素。其他影響國際學⽣之決定因素包括我國的豐富⼈⽂環境,友善 安全的社會環境以及開放的民主政治等,皆為我國吸引國際學⽣之社會⽂化層⾯

決定因素;政策層⾯之決定因素對國際學⽣之影響則較不明顯。

參、 本國學⽣進⾏國際流動所⾯臨之主要困境為⾼昂的經濟成本、學分採 認困難、外語能⼒限制以及國際流動資訊不⾜。

本國學⽣在進⾏國際流動所⾯臨之困境分別來⾃經濟層⾯、學術層⾯、社會

⽂化層⾯以及政策層⾯。本國學⽣在進⾏國際流動時需負擔的⾼昂學費、⽣活費

⽤等經濟成本為經濟層⾯最主要之困境;短期國際流動學⽣則經常⾯臨國際間學 分轉換困難之學術層⾯困境。在社會⽂化層⾯,除了在海外就學所⾯臨之飲⾷差 異、種族岐視以及社會治安等問題之外,語⾔能⼒限制是本國學⽣所遭遇之普遍 困境,學⽣認為⾃⾝語⾔能⼒在⾯對境外國家之學術課程時仍有不⾜。⽽政策層

⾯之主要困境則以國際流動管道貧乏,以及國際交流資訊推廣宣傳不⾜為最⼤困 境。

肆、 國際學⽣來臺流動所⾯臨之主要困境為國際流動資訊不⾜,導致學⽣

選擇⾼等教育機構與系所時⾯臨困難。

國際學⽣來臺流動所⾯臨之主要困境為我國⾼等教育之國際流動資訊不⾜,

以致於學⽣在來臺就學前無法獲取完整的⾼等教育機構、系所簡介、課程內容等 資訊。我國⽬前缺乏整合各⾼等教育機構招收國際學⽣之資訊平臺,⼜以各⾼等 教育機構網⾴所揭露的資訊不⼀,以致國際學⽣在申請⼊學時遭遇困難。除此之 外,國際學⽣⾯臨的困境尚包含交通混亂、飲⾷習慣差異、住宿品質不佳以及我 國對東南亞地區⼈民的歧視問題。

伍、 暢通國際流動管道與資訊、強化學⽣外語能⼒,並提供經濟補助應為 推動我國學⽣國際流動之⾸要策略。

就促進我國學⽣國際流動策略⽽⾔,我國⾼等教育機構應深化與國外⾼等教 育機構之合作交流關係,以擴充學⽣國際流動管道、建⽴雙邊互惠就學機制,並 強化學分與學歷資格相互認可。同時,設置多元的獎助學⾦與優惠助學貸款利率 有助於紓緩學⽣經濟壓⼒;⽽外語課程的開設則能協助技職體系學⽣克服外國語

⾔能⼒普遍不⾜之困境;⾏政流程的簡化以及國際流動資訊之暢通等策略,皆有 助於促進我國學⽣進⾏國際流動。

陸、 發展⼤學專業學術領域與招⽣特⾊,並提供完善的⼊學資訊為招募國 際學⽣之⾸要策略。

以招募國際學⽣之策略⽽⾔,⼤學應⽴基於固有優勢吸引國際學⽣就讀。以學 術層⾯來說,⼤學應發展專業領域特⾊,以學術品質與聲望做為招⽣優勢;就社 會⽂化層⾯⽽論,則可開設華語⽂課程吸引國際學⽣;以政策層⾯⽽論,⾼等教 育機構應建⽴國際化之學習環境,並加強招收國際學⽣之推廣宣傳。

第⼆節 建議

壹、 對 A 科技⼤學之建議

⼀、 設置獎助學⾦,⿎勵本國學⽣進⾏國際流動,並招募國際學⽣。

依本研究結果,經濟層⾯因素為本國學⽣進⾏國際流動時所⾯臨之困境,故

建議校⽅設⽴更多元之獎助學⾦,擴⼤獎助對象為清寒弱勢、傑出表現、特殊專

⾧等不同類別學⽣,以⿎勵更多本國學⽣參與國際流動。

⽽以國際學⽣⽽⾔,雖然我國⾼等教育費⽤並⾮國際學⽣⾯臨之困境,仍建 議⼤學提供國際學⽣短期參訪之獎助學⾦,吸引更多國際學⽣來臺參訪,藉以達 到宣傳推廣學校特⾊之效益。

⼆、 發展⼤學專業領域特⾊,以學術品質吸引國際學⽣。

由本研究之訪談結果,多數國際學⽣選擇臺灣做為國際流動國家係因在母國 缺乏⾼等教育⼊學機會,以及我國⾼等教育低學費之吸引。然⽽,就⾧程之國際

⽣源招募⽽⾔,校⽅應⽴基於⾃⾝優勢,發展專業領域之特⾊,以優良之學術品 質做為招募國際學⽣之基⽯。

三、 擴充國際流動管道,並建⽴學分互換機制,⿎勵學⽣進⾏國際流動。

多元的國際流動管道能提供學⽣更多國際流動機會,⼤學應擴充海外姐妹校 或是國際合作學校數量,積極簽訂各式國際交流合作項⽬,例如: 雙聯學制學位、

交換學⽣名額、短期參訪計畫等,以提供本國學⽣更多國際流動機會並招募更多 國際學⽣。⽽在擴充國際流動管道與機會的同時,應同時與合作之⾼等教育機構 建⽴學分與學歷資格相互認可機制,以⿎勵更多學⽣參與國際流動。

四、 開設外語、華語學程,以提升本國學⽣之外語能⼒,並吸引國際學⽣。

A 科技⼤學本⾝具備語⽂學院之優勢,應善⽤校內語⽂學院之師資、課程等

國際流動⾯向⽽⾔,開設外國語⾔課程能提升本國學⽣之語⾔能⼒,使更多學⽣

具備國際流動之能量。就招募國際學⽣來說,華語學程能吸引更多⾮華⼈背景之 國際學⽣來臺就學。

五、 暢通國際流動資訊並簡化⾏政流程,強化學⽣國際流動之⾏政⽀援。

⼤學應針對學⽣國際流動提升⾏政⽀援能量;在暢通資訊管道⽅⾯,應建⽴

國際流動資訊網路宣傳平臺,提供本國學⽣各項國際流動資訊,國際學⽣亦能透 過網路資訊平臺查詢⼊學之相關資訊;在申請作業⽅⾯則應簡化作業流程或設置 單⼀申辦窗⼝,便利學⽣之⾏政申辦程序;在⽣活輔導上,應給予學⽣環境適應 上的⽀持,例如為本國學⽣辦理校內國際流動經驗分享講座、配合國際學⽣母國 節⽇辦理慶祝活動等。

貳、 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由於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法,且僅以個案A科技⼤學具國際流動經驗之⼗四 位本國學⽣與國際學⽣為訪談對象;因此,本研究結果並不適合做普遍性之推論。

以下即針對本研究不⾜部份建議後續研究之可⾏⽅向,分述如下。

⼀、 擴⼤研究範圍,並廣納不同研究對象。

本研究受限於⼈⼒、物⼒與時間,僅選取我國中部⼀所科技⼤學做為研究範 圍,訪談對象僅為該科技⼤學⼗四位具國際流動經驗之本國學⽣與國際學⽣,故

在研究結果推論上有其侷限性。為使研究結果更具推論性,建議擴⼤研究範圍,

同時選取我國北、中、南之科技⼤學做為研究個案,以做不同地區之⽐較研究。

除擴⼤研究範圍之外,後續研究應可納⼊不同研究對象進⾏訪談。本研究之 訪談對象僅聚焦於A科技⼤學具國際流動經驗之學⽣,建議後續研究可邀請⾏政主 管、⾏政⼈員以及不具國際流動經驗之學⽣共同參與研究,使研究結果能呈現更 全⾯之多元視⾓。

⼆、 以質性與量化研究⽅法並⾏進⾏研究。

本研究為了深描學⽣進⾏國際流動時之決定因素、遭遇之困境,採⽤質性個 案研究⽅法進⾏研究,並以訪談⽅法、⽂獻分析法蒐集研究資料,做為本研究詮 釋分析之依據。然⽽,後續研究如能植基於質性研究,並同時輔以量化調查研究

⽅法進⾏研究,了解更多學⽣對於國際流動之意⾒,將能呈現更周延之研究結果。

參考⽂獻

李政賢、廖志恒、林靜如(譯)(2007)。質性研究導論(原作者:U. Flick)。臺北 市:五南圖書。(原著出版年:2002)

呂木琳、徐昌慧、馮莉雅、張佳玲(2014)。我國高等教育產業國際化之研究報 告。國家教育研究院委託之專題研究報告(編號:NAER-102-09-C-1-13-07-1-25)。 臺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34, 377-411。

卓玟琪(2012)。我國與日本高等教育國際化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卓玟琪(2012)。我國與日本高等教育國際化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