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A 科技⼤學教育國際化學⽣流動困境之分析與討論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三節 A 科技⼤學教育國際化學⽣流動困境之分析與討論

壹、A 科技⼤學本國學⽣國際流動之困境

⼀、國際流動之經濟成本為本國學⽣⾯臨之經濟層⾯困境

依文獻探討發現,國際流動所產生的額外經濟負擔為學生國際流動最常見的 障礙因素,國際學生需負擔的高額學費經常使國際流動變得更加困難(Kehm, 2005)。

學生在進行國際流動時常見的經濟層面困境包含學生的經濟狀況無法負擔國際流 動所需費用、就學貸款負擔過重、無法獲得外部經濟支援及補助等(Knight &

Madden, 2010),而本研究之訪談資料蒐集的結果亦有類似之發現。

我是因為我媽不想再負擔,所以才辦助學貸款。我覺得有要出國的人在經濟方 面會有太多問題,擔心去那邊的生活費、住宿費之類的... (T5-20151105-27)

再加上錢吧,就我所知,蠻多學生很有能力,但是因為經濟因素沒辦法出去。

(T2-20151104-35)我有同學他本來想要去洛杉磯 UCLA,就因為學費、開銷上 有點過多,父母就比較沒那麼同意。(T3-20151105-16)

我本來是想去英國讀比較快,可是英國太貴了,我一開始有先去代辦英國留學 的機構諮詢,就有先估算一下可能唸的學校跟學費,之後我就想說還是算了,

因為太貴了。(T6-20151105-04)

由上述訪談結果得知,我國學生在進行國際流動時,國際學生需支付的高昂 學雜費、生活費用等經濟成本,經常成為我國學生在進行國際流動時面臨的困境,

而其中又以歐、美地區或日本…等已開發國家的學生受到較明顯的影響,部份受 訪學生表示受限於已開發國家的高額學費與生活費用,只能退而選擇經濟成本較 低的國家進行國際流動。

此外,學生在境外國家因留學生身份以及學生簽證等因素,除了工讀時數受 有法令上的限制,來自異國的留學生身份也使得尋覓工作機會並不容易,也因此 較難透過工讀改善學生在經濟上面臨的困境,如以下受訪學生所述:

我覺得經濟問題很重要,學生要兼顧適應環境以及課業,還要去找一份工作,

實在不容易,特別是在異鄉。(T6-20151105-15)

因為學費很貴,開銷很高,學生又沒收入,打工有限時數,一個月限制 27 小 時,留學生也不容易找工作,因為工作時間不久,也不固定。(T7-20151207-18) 依本研究第四章第⼆節研究結果分析可以得知,我國學⽣受到學術聲望之決

定因素影響,在選擇國際流動境外國家時多傾向前往已開發國家,然⽽已開發國 家之消費⽔準與國際學⽣學費亦相對⾼昂,故此,經濟因素經常成為我國學⽣進

⾏國際流動時所⾯臨主要的困境之⼀。

⼆、學分互換困難為本國學⽣⾯臨之學術層⾯困境

綜合⽂獻探討及訪談本國學⽣的結果發現,學術層⾯的困境主要包含嚴格的 學術資格要求、學制的不⼀致性以及學分採認問題,⽽其中⼜以學分在國際間的 轉換困難為學⽣國際流動⾯臨之學術層⾯主要困境(Souto-Otero, Huisman, Beerkens, De Wit, & Vujic, 2013 ; Junor & Usher, 2008)。

有些你修過的學分他不會承認,或你修過的課程他也不會承認…就是你要再去 修這些課程,要做這個方面程序(學分抵免),是因為你想要修你被擋修的課程。

(T2-20151104-30)

我記得那時候抵免的規定很嚴格,我幾乎沒辦法抵免,所以有些學分需要補。

(T5-20151105-07)我覺得可能是我們第一次去所以學校這邊的規定也不是很 完善,我記得那時候是我們沒辦法申請相關的獎學金,抵免成績也是很難抵免,

我們在那邊選課也會受限,我在想要不要選符合臺灣這邊的課程,就變成我沒 辦法在那邊選我想要學的,可是我為了因應台灣這裡去選課,但回來這些課又 沒辦法抵免。(T5-20151105-09)

由訪談結果可以發現我國學⽣在進⾏國際流動時,不論是在境外國家或是結 束國際流動回到臺灣以後,皆遭遇學分無法採認之困境;境外國家因不採計學⽣

在臺灣修習的學分,使學⽣需重新修習相關課程,否則在課程選修上會⾯臨課程 擋修之問題。⽽學⽣回到臺灣以後,⼜因在境外國家修習的學分不被臺灣學校承 認,⽽需要重新修習相關課程。

我覺得很絕望,我那時候以為我之後的選修也可以一起抵免…我在那邊是修滿 21 學分,可是回來這邊只有兩個可以承認。因為我剛開始去接收到的消息是,

學校不會全部承認,可是至少一半或十個學分會承認,但是回來幾乎都沒有。

(T5-20151105-08)

受訪學⽣ T5 表⽰在申請交換學⽣⽅案時,我國學校提供的資訊為在境外國家 修習的學分應有⼀半能夠被採認,T5 學⽣也因此在境外國家儘量選修與臺灣學校 相似的課程,然⽽回到臺灣後卻僅有兩個學分被採計,認為 A 科技⼤學在學分轉 換採認的政策不明確且未有⼀致性,造成學⽣進⾏國際流動之困難。

其實我原本是有考慮要申請這一次全北大學的交換學生下學期,可是因為如果 我申請的話之後就要延畢,是因為延畢的因素,所以我就放棄申請交換學生機 會。因為學分不能互相抵免,好像科目是不互通的,當然我覺得有點可惜。

(T4-20151105-10)

⽽ T4 受訪學⽣也表⽰因為國際流動學分抵免困難的問題,若選擇交換學⽣的國際 流動⽅案,回臺灣後會⾯臨延畢之困境,也因此放棄以交換學⽣進⾏國際流動之 機會。

由上述討論可以發現,國際間的學分轉換與認可為我國學⽣在進⾏國際流動 時於學術層⾯所⾯臨的最⼤困境,學分無法相互抵免致使學⽣可能需重複修習相 同的課程,甚⾄需因⽽延後畢業時程,降低學⽣國際流動的意願。

三、本國學⽣國際流動社會⽂化層⾯之困境

(⼀) 外語能⼒不⾜

學⽣的個⼈因素也會成為國際流動的困境來源,其中最顯著的障礙因素即為 學⽣的外語能⼒限制(Souto-Otero et al., 2013)。對於技職體系學⽣⽽⾔,外語能

⼒的限制為學⽣在進⾏國際流動時經常⾯臨之困境(T2-20151104-42),經訪談結果 發現,學⽣雖然具備國際流動國家基本語⾔溝通能⼒,但仍會因為境外國家不同 地區的⼝⾳(T6-20151105-17)、語速、⼝語⽤法(T2-20151104-29)等因素⽽受有限制,

此外,受訪學⽣普遍認為⾃⾝的語⾔能在⾯對學術課程需要時,仍有許多不⾜。

因為我覺得我的語文能力似乎不夠,對,在台灣可能可以應付得了所有東西,

但是以學術那種學術的語言來講我是不夠的。(T1-20151103-16)

唸書對我來說有一點難度,心裡會有一點怕怕的,因為用英文拿學位會有一點 害怕。 (T4-20151105-05)

本來就要會當地語言才有辦法學習其他學科,若只是生活是完全沒有問題,但 學習需要用更深的語言能力,大學院需要寫論文呀!(T7-20151207-19)

學⽣在外語能⼒限制所遭遇的困境,可能直接影響學⽣的學習興趣與⾃信⼼,⽽

對學習效果產⽣不利的影響,如以下 T2、T6 學⽣所述:

你就聽不懂到底在講什麼,可是如果這時候老師問了你一個問題,剛好問到你 的話,你就完全回答不出來。然後再加上旁邊都是美國人,你會因為這樣而感 到 緊 張 壓 力 , 會 讓 你 上 課 的 那 種 信 心 還 有 感 興 趣 的 地 方 消 失 。 (T2-20151104-28)

我在臺灣是很喜歡問問題的學生,可是我到國外的第一個學期,我不太敢舉手,

因為大家都是外國人…因為我覺得我的英文不好,我很怕老師不懂我在講什麼,

或是同學會笑。 (T6-20151105-21)

我朋友有從臺灣或是其他亞洲國家剛過來,就是大家也都覺得自己英文不好,

都只會閱讀跟聽力,不太會說,然後我們每次用英文在討論報告的時候,我同 學都插不上話,因為他覺得他自己英文不好,都在我們講完的時候,他才剛想 要講,可是我們已經跳到下一題了,這個問題我已經有兩個朋友遇到了。如果 你又跟英國人同一組的話,你就會聽不懂,因為他們講英文有口音,又會連音,

我朋友他們就覺得很痛苦。(T6-20151105-18)

此外,若是國際流動國家的第⼀官⽅語⾔為英語以外的語⾔,例如:韓國、

⽇本、歐洲地區國家,則可能對本國學⽣造成更⼤困境,不僅在學術課程上受有 限制,也容易導致學⽣在⽣活適應上的困難(T3-20151105-21)。

他們說有些課是全英文上課,但實際上老師的講義或上課還是參雜很多韓文,

一方面要聽英文一方面要聽韓文,有些要繳報告或期中期末考,我自己覺得我 再怎麼會寫也寫不了他們那種作業。(T5-20151105-20)

我一開始以為首都布拉格應該大家都會講英文,實際上並非如此,我到捷克才 發現大多數的人跟商家還是以捷克文為主,英文反而沒有那麼普遍…路上的告 示牌,地鐵電車都不會有英文的標示,一開始很難適應。一開始要買鹽,我就 都找不到,因為包裝都是捷克文,我根本看不懂,只能看圖片像的就買了。後 來有一次要牛奶,就買成酸奶優酪,我拿來煮蒸蛋,蒸蛋就是酸的,店員也不 太會講英文。(T6-20151105-16)

曼谷大學在泰國本身就是比較多外國人來就讀的學校,所以其實菜單上有英文。

但是它的英文是寫,比如說滷肉飯它就寫滷肉飯(直譯)…如果對於不知道泰文的 人對他們來說沒有用。有一家餐廳是你要點甚麼餐要先寫下來,但是我那時候 泰文還不會寫,所以當下對我來說非常困難。(T3-20151105-17)

綜合訪談所得資料不難看出,外語能⼒的限制為 A 科技⼤學學⽣在進⾏國際 流動時所⾯臨的主要困境之⼀;我國學者亦指出學⽣語⾔能⼒的不⾜為我國技職 教育國際化在當前所遭遇的主要困境(吳天元,2012)。因此,如何全⾯提升技職 體系學⽣之外語能⼒,以促進學⽣國際流動,應為我國政府與⾼等技職教育機構 在推動教育國際化時應著⼒之處。

(⼆) 社會環境適應困難

綜合訪談結果,本國學⽣進⾏國際流動時,對於境外國家社會環境的不適應 可 能 受 到 飲 ⾷ 習 慣 、 種 族 岐 視 ( T1-20151103-10 )、 宗 教 衝 突 、 ⽂ 化 衝 擊 (T7-20151207-25)以及治安因素等問題影響,⽽有環境適應困難之困境。

生活環境則是在開學前兩個月先來習慣,果真有點水土不服,一來就生病,還

生活環境則是在開學前兩個月先來習慣,果真有點水土不服,一來就生病,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