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研究問題 研究目的及研究問題 研究目的及研究問題 研究目的及研究問題

根據前述之研究動機,研究者依據幼兒在「音樂描述」、「實作」、「創作」、及

「學習態度」四層面的學習表現,探討整合性音樂素養教學方案對於幼兒音樂學習的成 效,以作為幼兒音樂老師教學及相關研究的參考。以下陳述本研究之研究問題。

一、透過整合性音樂素養教學,幼兒在「音樂描述」層面的學習成效為何?

1. 幼兒在「音樂描述」層面的表現如何?

2. 幼兒在「音樂描述」層面進步情形及同儕差異為何?

二、透過整合性音樂素養教學,幼兒在「實作」層面的學習成效為何?

1. 幼兒在「實作」層面的表現如何?

2. 幼兒在「實作」層面進步情形及同儕差異為何?

三、透過整合性音樂素養教學,幼兒在「創作」層面的學習成效為何?

1. 幼兒在「創作」層面的表現如何?

2. 幼兒在「創作」層面進步情形及同儕差異為何?

四、透過整合性音樂素養教學,幼兒在「學習態度」層面的表現成效為何?

1. 幼兒在每次上課的「學習態度」層面的表現如何?

2. 幼兒在「學習態度」層面進步情形及同儕差異為何?

五、透過整合性音樂素養教學,幼兒在各教學主題其整體學習成效為何?

1. 幼兒在各教學主題其整體表現如何?

2. 幼兒在各教學主題進步情形及同儕差異為何?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名詞釋義 名詞釋義 名詞釋義

本研究旨在探討運用整合性音樂素養教學於學齡前兒童音樂教學活動之學習成 效,瞭解幼兒對於教學實施後的反應。以下說明本研究之相關名詞。

壹、整合性音樂素養教學法(Comprehensive Musicianship Approach)

“Comprehensive”一字根據牛津字典定義(張芳杰編,1998)的解釋,主要指涵蓋某

要素或方面、領域的內容,亦即範圍相當廣泛且為綜合的性質,乃是對某領域具有綜合 性且統整的運用。“Musicianship”一字的解釋,則指對音樂有才能或天分者。

“Comprehensive Musicianship Approach ”一詞則稱為「整合性音樂素養教學法」。

1965 年,在美國西北大學舉辦的研討會中,與會學者與專家提出一套教學理念,包

含改善師資訓練、提昇教師教學與學生各階段的學習,主張讓學生扮演不同的學習角 色,如:分析者、演奏者與作曲者等三種角色。經由對多種文化的音樂素材體驗及瞭解 其音樂要素,爾後能進行創作,從中建構音樂經驗;最後此亦促成當代教育地區性音樂 機構(Regional Institutes for Music i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IMCE)的設立,此機構目 標為提供教學策略與方法,並引導評量的四個層面為音樂的描述、實作、創作及學習態 度(Mark, 1996)。

本研究所言之整合性音樂素養教學,為透過研究者自編「整合性音樂素養教學方 案」,讓學生擔任如:聆聽/分析者、演唱/奏者及創作者等不同學習者的角色,學習曲 目所含之音樂要素。

貳、音樂學習成效

動機越強的學生,能獲得越多的有效學習,相反地,動機越弱者,則容易產生學習 困惑,因此,動機為獲得學習成效之重要元素,教師欲增強學生學習成效,必須要強化 其學習動機(林生傳,1999)。學習是指個體的經驗獲得及行為變化過程,學習成效即 學生經過學習後在知識或技能上的效果(林崇德,2003)。而根據整合性音樂素養教學 之教學內涵,可為一個教學架構或一種學習方法,因此學生可藉由分析、演奏與創作等 音樂經驗,連結與綜合音樂素材,以發展各階段音樂知識與技能,從當中整合音樂各個 面向,以提昇對音樂的全面性觀點(MENC, 1973)。

本研究所言之音樂學習成效,乃透過實施「整合性音樂素養教學」的「音樂描述」、

「實作」、「創作」與「學習態度」等評量面向,評量學生學習表現、進步情形及同儕 差異,資料來源皆來自觀察者的「觀察記錄表.」。「音樂描述」層面的評量著重口語分

析或是肢體表達旋律之走向;「實作」層面的評量強調於演唱或演奏的表現能力;「創 作」層面的評量則為節奏拍打,以及運用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創作不同的組合;「學習 態度」層面的評量強調各堂課的表現及參與狀況,以上為本研究所稱幼兒音樂學習成效 之內容。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