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孩子喜歡聽故事,但從聽故事到理解故事內容似乎仍有一段距離,該如何拉近學 童與繪本之間的距離,讓孩子除了享受聽故事的樂趣,還能聽懂故事內容,讓我 頗傷腦筋。

日前參加了一場語文科教學研習,講師分享她在班級中實施「分享式閱讀教 學」的經驗,雖然只是小小的點,卻在心中產生陣陣漣漪。心想,這樣的教學策 略一來簡單容易施行,二來孩子沒有任何負擔,只純粹享受聽故事的樂趣,如果 將這樣的教學策略帶回課堂中操作,是否也能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快樂進而喜歡 閱讀呢?回家後便迫不及待上網搜尋相關資訊,所謂「分享式閱讀」的「分享」

著重於共同分享閱讀的快樂,是指成年朗讀者用流暢和充滿熱情的方式為孩子們 大聲讀,引導他們共同完成閱讀的過程。「分享式閱讀教學」藉由教師示範和協助,

幫助學童閱讀並理解書面文字的意義,並利用重複閱讀相同故事激發學童對內容 的熟悉度,建立孩子閱讀理解的發展。這種教學模式不但讓學生在愉快且沒有壓 力的情境下,提高對閱讀活動的參與度,學習閱讀策略,更讓學生在互動中享受 閱讀帶來的快樂,在快樂中學習閱讀。

為了能實踐對閱讀教學的理想,確定自我教學行動的方向與關注的焦點,我 計畫在任教班級中利用繪本實施「分享式閱讀教學」的教學策略,希望透過師生 與同儕互動歷程,豐富學童生活經驗,並且學習與同儕互動技巧,更期望探討「分 享式閱讀教學」對提升國小一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同時,也要研究教 師在實施分享式閱讀教學過程中,所遭遇的困難及自我成長。

貳、研究目的

依據上述的研究背景及動機,本研究所要達成目的如下:

一、探討分享式閱讀教學對一年級學童閱讀興趣之影響。。

二、探討分享式閱讀教學對一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

三、進行分享式閱讀教學時教師之自我成長。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旨在探討分享式閱讀教學對提升國小一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影 響,為確立研究探討之方向,分別就繪本、分享式閱讀教學、閱讀理解等重要名 詞釋義敘明如下:

5

壹、繪本

圖畫書(picture books)日本稱「繪本」,在台灣則稱「圖畫書」或稱之為「繪 本」。「圖畫書」顧名思義是一種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甚至是完全沒有文字,

全是圖畫的書籍。這類書籍特別強調視覺傳遞的效果,版面大且精美,插圖不僅 有輔助文字傳達訊息的功能,更能強調主題內容的表現(林敏宜,2000)。

本研究所指的繪本,依據繪本選用原則挑選適合一年級學生閱讀的書籍。

貳、分享式閱讀教學

分享式閱讀教學係指師生共同閱讀一本圖畫書,透過教師的協助與示範,以 提問、引導等方式與學習者互動、分享的歷程,讓孩童在重複閱讀故事的過程中 獲得書本概念和基本的閱讀策略(林翠玲,2007)。

本研究所指的分享式閱讀教學,是指教師利用單槍投影機將紙本圖畫書放大 呈現於螢幕上,與學生共同閱讀、共同分享圖畫書的過程,並運用封面預測、教 師帶領閱讀、放聲閱讀、問題討論、重複閱讀等教學策略,鼓勵學童表達看法,

將學習與生活經驗相結合,並且增進師生互動、分享彼此閱讀心得。

叁、閱讀理解

閱讀是一項有意義的歷程,其目的在獲得文章意義。因此,閱讀理解可以說 是整個閱讀活動的重心。「閱讀理解」是指學生在閱讀文章時,運用先備知識、

經驗與文本產生交互作用,能正確理解文章中的句子、段落和意義的能力,包括 字面理解、文義理解和推論理解(黃瓊儀,1996)。

本研究所指的閱讀理解係以研究者自編「閱讀理解測驗」為評定標準。分數 越高,表示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越高;反之,分數越低,表示閱讀理解能力越低。

本測驗共有四篇分測驗,測驗採選擇式題型,測驗題型包括:字面理解、文義理 解和推論理解三部分,檢測國小一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研究者所設計的閱讀 理解測驗題目,請資深低年級教師幫忙修改用字遣詞,期望題目之敘述能貼近國 小一年級學童理解之範圍。本測驗主要內容包含字面理解(13題)、文義理解(9 題)、推論理解(4題),共計26題。

6

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