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繪本教學活動實施歷程

在本研究實施過程中,研究者利用 DV(數位攝影機)和錄音筆完整地記錄課 程實施過程。教學時間從 101 年 2 月 20 日~101 年 4 月 27 日結束,研究者依據文 本選用原則並與協同教師討論後決定以《爺爺一定有辦法》《我的媽媽在哪裡》

《朱家故事》《巫婆與黑貓》《打瞌睡的房子》《南瓜湯》《帶來幸福的酢漿草》

《Guji-Guji》《魯拉魯先生的草地》《阿松爺爺的柿子數》等十本繪本設計教案。

期望學童在研究者導讀繪本同時,利用敏銳觀察力,去發掘繪本趣味性及隱含意 義,進而理解繪本所要傳達的意念及主旨。研究者計畫以三個階段實施繪本教學 活動,前一階段所有的教學活動實施後,經研究者不斷反思及修正,最後將其過 程詳加整理,以提供下一階段活動進行之依據。將繪本教學進度整理如表 4-1 所 示 :

表 4-1 繪本教學進度表

週次 時間 導讀書目 作者

繪者 出版社 前

第二週 101.02.15 第

一 階 段

第三週 101.02.20~101.02.24

爺爺一定有辦

法 菲比吉爾曼/圖文 上誼文化 公司 第四週 101.02.27~101.03.02

我們的媽媽在

哪裡 黛安.古迪/文 上提

46 第七週 101.03.19~101.03.23

帶來幸福的酢

47

RT:你從哪裡知道這個老人是他的爺爺呢?

S2:因為書名叫做爺爺一定有辦法。

RT:那我們再來仔細看看,你覺得小男孩喜歡他的爺 爺嗎?

S4:喜歡。

RT:你從哪裡知道小男孩喜歡爺爺呢?

S4:因為他們手牽手。

S8:因為他們都笑嘻嘻。(觀 20120221)

課程開始進行時,學生七嘴八舌搶著發言,這對研究者而言真是一大考驗,

一來希望維持上課中輕鬆愉快的氛圍,鼓勵孩子踴躍發言的表現,二來又希望學 生能遵守上課發表禮節,專心且有禮貌聆聽他人發言。

對於大多數一年級學生而言,第一學期語文課程中,光用來學習注音符號就 已經耗掉十週的課程,所以學童所認識的國字是少之又少,如果硬要學童跟著繪 本上面的文字逐字逐字念讀,相信一定會讓多數學童因而卻步。所以教學者希望 盡量引導學童利用讀圖的方式理解文本內容,也就是從圖畫去閱讀繪本,希望藉 此可以拉近繪本與學童之間的距離。分享式閱讀教學的教學策略也是利用封面預 測去引發學童學習動機,正好貼近一年級學童的學習能力,所以在操作上也就容 易許多。利用封面來提問,確實可以激發學童想像力,引發學童專注力,讓接下 來的繪本教學有謎底揭曉之感。

(二)閱讀繪本及提問討論 1.閱讀繪本

本書主要內容是說當約瑟還是娃娃時,爺爺幫約瑟縫製了一條奇妙毯子,奇 妙毯子舒服又保暖,又能幫約瑟趕跑噩夢。當約瑟慢慢長大,毯子變得老舊,媽 媽說把毯子丟了,約瑟會說:「爺爺一定有辦法」,約瑟就會將毯子拿去請爺爺 幫忙,在爺爺巧手下,約瑟的毛毯一度變成了外套、背心、領帶、手帕和鈕扣。

後來約瑟不小心把鈕扣遺失了,連最後的一顆鈕扣都不見了,爺爺當然就沒有辦 法無中生有。最後約瑟將他與爺爺互動的全部過程寫成了一篇奇妙故事跟大家分 享。

2.提問討論

RT:如果你是爺爺,約瑟鈕扣不見了,你會幫他想什麼辦法呢?

S4:再重新做一條大毯子給約瑟。

48

S2:把「它」畫下來作紀念。

RT:「它」是什麼?

S2:鈕扣。

S8:再買一個新的。

RT:你有沒有喜歡的寶貝呢?

S8:一個熊熊娃娃。

RT:如果有一天你的熊熊娃娃不見了,你會希望買一個新的還是找回舊的?

S8:找回舊的。如果找不到舊的,買新的也沒關係。

RT:故事中的爺爺好神奇,總會想辦法滿足約瑟的請求。在生活中,

你是否也有過和約瑟相同經歷呢?

S7:上次我的筆寫到好短,我尌在上面加一根紙做成的棍子,尌比較好握了。

S12:媽媽會將我穿不下的衣服送給別人,如果太舊了尌會拿來當抹布。

S8:媽媽有一次把我的長褲剪一半,尌變成短褲。

S16:我會用日曆畫畫或拿來當作計算紙。

RT:很好。剛才小朋友分享一些延長物命的好方法,尌連帄時我們在 教室中所做的資源回收也是一種方法。

RT:想一想作者為什麼最後會將約瑟的鈕扣寫成一篇故事呢?

S4:故事可以給大家看。

S7:寫成故事尌可以一直傳下去。

S2:可以跟大家分享。

RT:大家都說得很棒。(觀 20120221)

對於剛進到國小教室才短短半年時間的一年級小朋友來講,看故事書對他們 而言,彷彿像是天方夜譚一般神奇。因為每一個國字都不是他們所認識的,只能 靠注音符號一個字一個字慢慢的拼讀,最後連成一個句子,有時遇到三拼的音,

拼來拼去也拼不出正確的讀音,或者一些拼讀速度較慢的學童,拼完後面就忘了 前面,念來念去永遠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在念什麼,所以聽老師說故事應該是孩子 們最快樂的時光了。用耳朵聽老師藉由高低起伏、抑揚頓挫的聲調,詮釋故事內 容;用眼睛欣賞大書中的圖畫所要傳達的意象。學童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同時滿 足了視覺與聽覺的享受。

研究者挑選的第一本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主要是因為故事的內容重覆 性很高。每當約瑟的媽媽覺得約瑟的衣服已經老舊到不堪使用時,約瑟總會告訴 媽媽:「爺爺一定有辦法」。每當爺爺拿到約瑟變小的舊衣時,都會將舊衣翻過

49

來,翻過去,並拿起剪刀喀吱喀吱的剪,再用針飛快的縫進、縫出、縫進、縫出。

爺爺最後還會說:「這塊布料還夠做……」。如此的故事情節不斷的重複出現。

當研究者在進行故事領讀時,多數的學童都能明顯感受到故事的內容不斷重複,

發覺原來閱讀故事書似乎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讓學童強烈感受繪本的親 和力,在無形中彷彿幫學童打了一劑強心針般,拉近學童與故事書之間的距離,

並在學童與故事書之間搭起了一座友誼的橋樑。

學童進入國小學習階段才短短半年的時間,所認識的詞彙非常有限,溝通與 表達能力都在學習階段。所以從學童的發表中,可以發現到學童的提問或回答問 題都是片斷且不完整的,卻是學童必須藉由不斷的學習而培養出來的基本能力。

整個教學過程經由全班不斷的討論與分享,反覆提問、澄清和整理歸納,讓學童 對於故事繪本的內容、情節的發展以及書中所蘊含的義理能有比較清楚的了解。

(三)延伸學習活動

老師發下《爺爺一定有辦法》學習單,請每位學童依據故事內容回答問題。

最後請學童上台分享本書的新名字,並做簡單的說明。

RT:現在是分享時間,有沒有哪一位小朋友願意上台分享你的新書名呢?

(於是,學生們紛紛舉手表示想要上台分享。)

S14:科學家 S2:奇妙的毯子

S15:約瑟的傳奇故事。

S7:媽媽好厲害。

RT:當我們在為故事書重新命名的時候,要考慮到故事的內容和情節,找一 個最能貼近故事的題目,讓別人在尚未閱讀故事書之前,尌能夠嘗詴著 根據書名猜一猜故事的內容。例如:老師之前曾經跟大家分享的一本故 事書「小蛇散步」,大家一看書名尌大概可以猜出主角應該是小蛇,故 事的內容應該在描寫小蛇出來散步時,在路上遇到的情景。根據這樣的 規則,我們再來想想剛才同學們的新書名,有哪些比較適當而哪些又比 較不恰當,並練習說說你的理由。

S15:老師,我覺得科學家不好,因為故事書好像都沒說到科學家喔!

S4:我覺得奇妙的毯子好像不錯,因為故事是從一條毯子開始的。

S3:約瑟的傳奇故事好像怪怪的,但是我也說不出理由。

RT:那我們請 S15 為我們說明他的想法。

S15:因為主角是約瑟,所以我尌想到這個名字了。

50

RT:為故事書命名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原則上只要能說出合理的理由尌可以 了。(觀 20120223)

二、《我們的媽媽在哪裡?》繪本教學歷程 (一)封面預測

教學者先讓學童看看繪本《我們的媽媽在哪裡?》的封 面,引導學童分享從封面中觀察到什麼?地點應該是在哪 裡?並且說說推論的理由。

RT:從封面中,你觀察到什麼?

S15:有小孩子,和一個大人,拿著紅色的包包。

S3:旁邊的人,都很匆忙的樣子。

S7:也有一些人拿行李。

RT:你覺得這應該是在哪裡?

S8:火車站。

S4:菜市場。

RT:你從哪裡看出來這個地方是菜市場?

S4:……(傻笑)。(觀 20120228)

因為是一年級的學生,教學者擔心逐字逐字要求學童閱讀,恐怕會扼殺孩子 閱讀的興趣,所以想藉由圖畫---這個全世界共通的語言,讓學童從最親切的圖畫 中學習運用敏銳的觀察力、高度的想像力及創意,針對圖畫的內容進行看圖、讀 圖並嘗試說故事。

教學者引導學生在拿到一本故事書之前,封面其實已經偷偷洩漏一些故事的 端倪,所以在看一本故事書之前,學習如何「讀」封面是一件重要的工作。該如 何正確的「讀」封面呢?首先,當然要仔細觀察封面中的人物或是動物,他們在 做什麼事?地點又是在哪裡呢?還有一些小細微的地方都要仔細觀察,然後你要 試著把所有觀察到的線索做合理的推論,最後再根據這些證據說出你的論點。當 你的論點是有線索可以支持時,推論就會比較合理,如果只是亂猜測,這樣往往 會讓閱讀繪本的過程變得沒有意義,也喪失觀察學習的功能。

(二)閱讀繪本及提問討論 1.閱讀繪本

這個故事主要是在說,一個媽媽帶著兩個小孩到火車站去搭火車,突然一陣

51

風吹來,把媽媽的帽子給吹跑了,媽媽叮嚀孩子留在原地等她。過了好久,孩子 一直看不到媽媽回來,急得哭了。這時車站的站務員過來想幫忙,孩子說了媽媽

風吹來,把媽媽的帽子給吹跑了,媽媽叮嚀孩子留在原地等她。過了好久,孩子 一直看不到媽媽回來,急得哭了。這時車站的站務員過來想幫忙,孩子說了媽媽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