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法文歌在演唱上有其特殊的語法及發音,在創作上最困難的是,使文字的語言節 奏和樂句的重音得以協調。在這一點上,連法國作曲家都未必能作的完美。所以,外 國作曲家如英國的布列頓(Benjamin Britten, 1913-1976)在 1938 年至 1039 年所譜的《啓 明集》(Les Illuminations),有許多重音音節的運用,即曾使法國人士大大不以為然。 (Cocteau, 1889-1963)TPF22FPT、浦朗克和歐瑞克(Auric, 1899-1983)TPF23FPT其許多人都是諾艾伊宅

PT Johnson, Graham, and Richard Stokes. A French Song Compan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431-432.

邸的座上常客,在他享有盛名的日記中記載羅倫和他們經常碰面,。

儘管羅倫受到法國風格許多方面的影響,尤其是薩提(Satie, 1866-1925)和浦朗克 的歌曲創作,還有考克多和阿波利奈爾(Apollinaire, 1880-1918)TPF24FPT一些如1945 年未發 表的早期作品。羅倫基本上還是常以英文詩歌譜曲,並將以母語作曲視為其責任。他 所發表的作品中唯一的例外是1953 年 5 月取材於法國超現實主義詩人保羅.艾呂雅 (Paul Eluard, 1895-1952)TPF25FPT的《懷舊詩篇精選集》 (Anthologie Vivante de la Poesie du

passé)中詩詞的六首《和平之詩》(Poémes pour la paix)TPF26FPT,這組作品於1954 年羅倫生 日時於巴黎師範學校(Ecole Normale)首演,並於 1956 年改編為管弦樂曲。羅倫介紹 這些歌曲:「對自幼就是貴格會(Quakers)TPF27FPT教徒及和平主義者的我而言,這些十五世 紀的詩篇深得我心;創作於一個戰亂不斷、極度痛苦、恐怖的時代,它卻與我們這個 時代的脈動緊密連結。」TPF28FPT《和平之詩》六首歌曲包括雷涅(Jehan Regnier,1392-1470) 的敘事歌(Lay),龍沙爾(Ronsard,1524-1585)的頌歌(Ode),馬尼(Olivier de

Magny,1529-1560)的十四行詩I和II(Sonnet III),及另一首多拉(Jean Daurat,1505-1588) 的十四行詩,最後是由巴伊夫(Jean Antonine de Baif,1532-1589)所寫,莊嚴隆重的和平

PTPaul Eluard, La poesie du passe : de Chrestien de Troyes a Cyrano de Bergerac. (Paris:R. Laffont, 1998), 96, 273, 287, 340-341, 349.

TP

27

PT 又稱公誼會或教友派(Religious Society of Friends),是基督教新派的一個派別。該派成立於 17 世 紀的英國,因一名早期領袖的號誡“聽到上帝的話而發抖”而得名「貴格」(Quaker)。中文意譯為「震

PT Graham Johnson , 431-432.

讚美歌(Hymne de la paix)。

由於《和平之詩》這組作品是用法文詩譜曲,因此它備受法國和美國歌唱家冷落,

因為法國歌唱家寧願唱美國人寫的英文歌曲,而美國歌唱家也比較喜歡演唱法國人寫 的法文歌曲;但羅倫很細心地在註解上提供這組作品的英文翻譯,雖詩詞的英文翻譯 並不作為演唱用,但從這些翻譯中即可顯現出羅倫在詩詞造詣方面獨特的魅力【附錄 一】。這些歌曲旋律及結構簡單,意圖遵循文藝復興時期詩歌的精神,羅倫企圖使聲 樂部分和伴奏對比鮮明,鋼琴部分時常表現含蓄,讓人聯想到魯特歌曲(lute-song)。

然而,鋼琴部分並非孤立,最後一首歌〈和平讚美歌〉中,鋼琴即被賦予了音樂表現 意義。這組作品中探討到法國戰爭與和平的論題,無論主題及音樂創作手法,對聽眾 而言皆是非常具有法國特性的,並且讓人聯想到浦朗克及古諾(Gounod, 1818-1893),

因為他也有喜愛以古代詩詞來創作的特性。羅倫很有技巧地用《和平之詩》這組曲子 來闡述嚴謹的、莊嚴的及有愛國心的意念,希望藉由創作來表達所有關於法國的熱 愛。TPF29FPT

TP

29

PTWayne ZARR, “Poemes pour la paix, six settings of various 15PthP and 16PthP century French poems, for medium voice and piano.(review)"Notes Journal 28, no.4(1972):780-78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