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交響練習曲》之創作手法

第二節 和聲

浪漫時期的作曲家在音樂創作裡時常運用了許多調性的變化,如半音及遠系 轉調等,這些對於和聲的大膽運用,使得浪漫樂派音樂色彩充滿豐富的音響效 果,因此對於舒曼而言,和聲也成為其鋼琴作品呈示特殊風格的表達手法之一。

布朗(Brown, T. A.)曾比喻音樂如同橋牌,而皇后(指曲調)就像握有大權,

但國王(指和聲)才是真正最終的仲裁者。47 而在舒曼的鋼琴作品中則隨處可見 浪漫時期和聲的影子,也由此可得知和聲在舒曼的鋼琴樂曲中的重要性,也因這 些多變化的和聲,使得舒曼的鋼琴變奏曲呈現出豐富的音響效果,以下將歸納出 此曲所呈現出的和聲特徵。

(一)避免使用原位主和絃:

舒曼常在樂段結束時不以主和絃而以其他的和絃結束,如練習一的樂段結束 在六四和絃(i64)上,產生一種神秘與朦朧的美感(譜例 7a)。又如主題樂段的 第十六小節,以屬和絃做為樂段結束時的和絃,此皆顯示出舒曼希望規避主和絃 的音響,並經常使用轉位和絃,以達成音響上的飄浮性,更增添了和聲上的色彩 表現(譜例 7b)。

譜例 7 舒曼:《交響練習曲》。

(a)練習一,結束在六四和絃,第 14-16 小節

(b)主題樂段,結束在屬和絃,第 13-16 小節。

47 T. A. Brown, The Aesthetics of Robert Schumann (New York: Philosophical Library Inc, 1968), 112.

(二)沒有預警的轉調:

舒曼經常藉由往上三度或往下三度直接的轉調,營造出調性的模糊,如作 品十三之終曲樂段中,原本期待的降 D 大調 vi 小三和絃在此處變為大三和絃,

並藉由此大三和絃直接轉到降 B 大調,這種結果很顯然的作者希望製造出極大 的鼓舞,使作品有一個燦爛的結束(譜例 8a)。48 另一例則是練習七中直接由 E 大調轉至 C 大調,這種沒有任何預警情況下直接進行轉調,可說是舒曼藉由調 性轉變來表達不同的情緒的最佳例證(譜例 8b)。

譜例 8 舒曼:《交響練習曲》。

(a)終曲,Db→Bb,第 187-188 小節。

Db: IV Bb:I

(b)練習七,E→C,第 1-3 小節。

(三)經常使用和聲外音:

舒曼常藉著和聲外音的嵌入,使音樂具有趣味和生命力。而舒曼最常使用的 是「倚音」(Appoggiatura)和「掛留音」(Suspension),尤其舒曼偏愛將「二度 倚音」自由地織入其和聲中。

48 “At this point a B-flat chord is substituted for the regular VI chord in D-flat. The effect is so striking as to create an enormous “lift” that the composer use to drive the work to a brilliant conclusion.” Stewart Gordon, 275.

如在練習二中左右手分別以兩度倚音的方式對唱且呼應著,而此樂段配合漸 強與速度的使用,也更增添樂曲神祕的生命力(譜例 9a)。而練習八是以附點加 上許多裝飾性的快速音群及大跳音型貫穿全曲,其中亦大量使用倚音,一方面削 弱主題的原貌,另一方面則藉由倚音在戲劇性的推進上,給予樂句明確進行到下 一和絃音的方向性。因此,這些不協和音,不僅塑造了此變奏不安的奇妙氣氛,

更使此變奏充滿戲劇性的張力(譜例 9b)。

另外練習七亦是使用和聲外音最佳的例子,此變奏的一大特色即是使用大量 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其中的節奏更是利用先現音造成附點節奏的韻律,因此整體 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持續進行中,舒曼自然的嵌入鄰音(Neighbor tone)、先現音及 倚音的使用,不僅擴充音的數量,也使整曲呈現華麗的色彩(譜例 10)。

譜例 9 舒曼:《交響練習曲》,倚音的使用。

(a)練習二,第 12 小節。

(b)練習八,第 1-4 小節。

譜例 10 舒曼:《交響練習曲》,練習七,鄰音、先現音與倚音的使用,第 1-3 小 節。

(四)半音進行的手法

舒曼在作品中時常使用到半音進行的手法,練習九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 練習九中運用半音上行的方式在兩聲部交替或同時出現,右手在 mm.21-28 從 La 音逐次的上升半音,左手則從升 Do 音逐次的下降半音,因而整段從非常弱的力 度起漸強,雙手音域向外擴張,音域廣且力度強的響亮帶出本樂段的高潮,製造 出和絃的空間配置愈來愈擴大的效果(譜例 11)。

譜例 10 舒曼:《交響練習曲》,練習九,半音模進向外擴張音域,第 16-32 小節。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