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規律適當的運動,是增進個人體適能水準、心理健康及紓解壓力的最 佳選擇。體適能與疾病或生活品質有密切關係,良好的體適能對於預防疾 病、促進健康、降低慢性疾病的發生率、提升生命品質都有極大的益處(方 進隆 1993;林貴福、盧淑雲,1998)。由於科技的進步,資訊化的生活與工 作型態,已逐漸改變國人的生活模式。在所有已開發國家或大多數開發中 國家,發達的科技有意無意地全面入侵到人類自然的生活當中,不可避免 的,迫使人類斷送非常久遠以來賴以維生與造就進化的動態生活方式

( Active Lifestyle ), 快 速 轉 入 另 一 種 截 然 不 同 的 坐 式 生 活 型 態

(Sedentary Lifestyle)(卓俊辰,2005)。在運動不足與營養攝取不均衡 的影響下,一般民眾的體能皆普遍較以往衰退且肥胖比率偏高,心血管疾 病亦有提早發生的情形。這些都足以影響國民生命品質,也相對造成醫療

成本之負擔。行政院衛生署(2006)指出,台灣上班族平均每天工作超過 八小時,主要的能量消耗多過度集中於工作中,交通方式多以騎車或開車,

閒暇時並沒有規律的運動,甚至是完全沒有運動的習慣,顯示了在下班後 及閒暇時運動量不足,是標準的「坐式生活族」。世界衛生組織更表示,坐 式生活型態是人類死亡、疾病及失能的主要原因,且全球每年約有二百萬 人的死亡是歸因於身體不活動。

衛生署在 90 年 4 月針對全國 30 歲以上民眾所進行之「國人運動習慣 調查」中發現,台灣地區僅 38.7%民眾有從事規律性運動,有 61.3%民眾 沒有規律運動習慣,而北部地區居民缺乏運動者更高達 76 %。行政院體委 會文獻也指出,國人有 15.09 %是全年無運動者,有 81.43 %則屬無規律運 動者;不愛運動者中又以 20~40 歲靜態坐式生活的上班族居多。因此,增 進培養國人正確運動觀念與行為,應是刻不容緩的事,

根據衛生署統計資料顯示,我國 97 年中老年人的十大死亡原因,其中 與心臟血管和肺部相關疾病就佔了四名,其餘為癌症、事故傷害、糖尿病 等。而民國 89 年至 94 年,花費在呼吸及循環疾病上的健保支出,更從 1259 億元增加為 1557 億,約佔年度總支出的 23%~25%,花費相當驚人,可見國 人在心肺功能等相關的身體能力有逐漸退化的趨勢。

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2009)建議,若要有效的控制體重、維持正 常心肺功能並降低慢性疾病相關的危險因子,就必需規律的從事中、高強 度的有氧運動(55-90% HRmax),且要 達到每天 30 分鐘,每週 5 天的運動

頻率,即每週至少 150 分鐘的累積運動量。若要以減重為目標,則必須要 達到每週 250 分鐘以上的累積運動量才有效果。而政府也依據國人體適能 所需,制定了國人基本體能活動建議量「運動 333」的標準。也就是每周至 少運動三次、每次持續三十分鐘、運動中心跳達到每分鐘一百三十下。因 次,找出適合自己,且可以維持心肺適能或達到減重目的的運動,是首要 目標。

Lai(1994,1995)指出太極拳的運動強度約為 3~4MET,屬於中低強度的 有氧運動,長期從事太極拳運動可以減緩最大攝氧量的降低。Lan 等人(1996)

亦指出,長期從事 108 式太極拳運動的中老年人,較一般同年齡者擁有較 佳的柔軟度、肌肉量及較低的體脂肪比例。Chao 等人(2002)也提出,從 事 54 式太極氣功的老年人,其過程中可達約 50%~60%不等的最大攝氧量

(VO2max),代謝當量則可達 3MET。可知太極拳是適合中老年人從事的運動 之一。

Tayler-Piliae(2004)則以整合統計分析(meta-analysis)的方式,

對太極拳與有氧能力(Aerobic capacity)的相關研究進行分析,發現從 事太極拳確實可以增加身體的有氧能力,且進步幅度女性較男性高。Lan 等 人(2004)指出,對不同年齡層(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而言,進行 太極拳運動時,她們的相對運動強度是接近的,並沒有和年齡顯著的成正 比或反比。綜合上述觀點可知,太極拳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在減緩心肺功 能、維持健康體適能等方面有正面效益且符合 ACSM 建議的運動強度

健走運動的益處包括有增加肌力和肌耐力、達到減肥的目的、增強心 臟和肺臟的機能、紓解工作壓力等(張宏亮,2004)。統計發現,臺灣都會 地區的老年人最常從事的休閒活動類型以外出步行或散步,主要原因在於 方便進行(莊智鈞,2005;陳鴻雁,2000),有 71%的老年人在從事「散步或 外出步行」方面的活動,其中 66.2%的外出活動頻率為每星期的為 5~7 天

(吳佳儀,2002)。而健走雖然看似輕鬆且強度低,但有研究指出,若能以 每小時 4-6 公里的速度,持續健走 30 分鐘便可增進身體的健康體適能。

(Bunc & Dlouha,1997;Mooris & Hardman,1997)。而 Iknoian(2005)

的研究亦指出,若能選擇適當地速度,每週從事 2-3 次走路運動,每次至 少持續 20 分鐘,便可達到增進心肺功能、增進主要肌群(如:比目魚肌、

股四頭肌及臀大肌)的肌力與肌耐力。可知健走雖然看似輕鬆的休閒活動,

但只要方法正確,依然能夠達到促進健康的效果。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於 2002 年提出「每日一萬步,健康有保固」

的健走健康概念,自 2004 年起更逐年舉辦「全家逗陣走」、「虛擬環島健走 一百八十天」、「萬步寶島─有您真好」等全民健走活動,並於 2006 年宣佈 每年 11 月 11 日為全民健走日(趙坤裕,2007),鼓勵把走路融入日常生活 中,可見健走已成為受到重視的健康促進運動之一。因此,若能推廣簡單 易行的走路運動,將有助於規律運動習慣的養成,進而獲得運動與健康效 益。(田詠惠,2006)

而心臟自主神經系統的評估,在早期的一些研究大都以侵體性的方式 進行,藉由採集受試者的血液及尿液,分析其中的成份來判斷交感神經的 活性,對於副交感神經則無法評估(杜鎮宇,2002)。但隨著科技進步,已 可藉由非侵體的方式收集心電訊號,分析心率變異性,除了可以瞭解人體 自主神經的作用情形,更可用於輔助疾病的診斷(劉昌賢,2001;蘇怡如,

2003;Lehofer,1999;Richardson 等,2004)

因此,本研究欲以太極拳與散步健走兩運動族群的中老年人為對象,

比較其在功能性體適能及心率變異性等健康指標的異同與優缺點,並進一 步提出建議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