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問題背景與研究重要性

第二節 問題背景與研究重要性

音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其應用已不僅止於調劑身心、

放鬆心緒,更可以運用在其他廣泛的治療上,諸如復健、失智症、特 殊教育……。音樂更有鎮靜人心的效果,大多數的人會放自己喜愛的 音樂來做為放鬆的方式,同時也使心靈沈澱,並減緩內心的壓力。

在諸多醫學護理及特殊教育的應用上,可以反映出聆聽音樂會影 響人的自主神經,使人的血壓及心跳率降低、舒緩緊張的情緒。因此 在運動中聆聽音樂,除了可使運動過程更有趣外,也可拉長運動的時 間,進而增加運動的效率(曾凱琳,2009)。另外,劉倩(2010)的 研究也指出,聆聽音樂帶給運動者正向反應,尤其當運動選手面臨重 大比賽而產生焦慮情緒時,能在比賽前讓運動選手聆聽喜好音樂,可 減緩壓力所帶來的焦慮情形,進而增進比賽表現。因此,期能藉由聆 聽音樂讓學童願意運動,並擁有良好體力以利學習,此為研究動機之 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1948)對健康的定義:健康不僅爲疾病或羸 弱之消除,而是體格,精神與社會之完全健康狀態。換句話說,一個 人若能在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 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我國教育部體育署(2013)對體適能的定 義,體適能是個人身體適應生活、活動與環境的綜合能力。體適能越

4

好的人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擁有較佳的體力適應生活,也較有活力,

不易產生疲勞;反之,體適能較差的人,除了從事體力性活動及運動 會較差外,也容易疲勞不易恢復、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增加、肌肉容 易緊繃、老化及預防跌倒……等等。尤其在科技日益進步的社會裡,

人類攝取的營養越來越高,工作與壓力遽增,但身體活動的機會卻變 少, 因此若能有規律的運動習慣來培養良好的體適能,無疑也是一 種增進社會適應的一種方式。

運動可以幫助我們維持好的體適能,而體適能的組成要素有五個,

為身體質量指數(BMI)、心肺耐力、肌力和肌耐力、柔軟度及瞬發 力。五項要素都需鍛鍊,才能擁有良好的體適能。以下茲說明擁有良 好體適能對身體的益處:

BMI 的測量,包含了身高與體重的比例。保持良好的 BMI 除了 可以使個人身形優美外,還可以避免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 及心肺循環不量等問體的產生規律運動可使心肺功能獲得的好處很 多,如放鬆身體、減輕壓力、恢復體力、減少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可 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罹癌及糖尿病、高血壓的風險、減輕關 節炎的症狀;訓練肌力和肌耐力可增加身體工作的能力,進而提升壓 力和自我工作的管理能力、減少骨質疏鬆的發生、減緩老化現象、幫 助身體對食物的消化,並降低運動傷害的機會及提供較好的平衡力;

5

訓練柔軟度的好處在於可預防下背痛、幫助身體循環系統、增加關節 的活動力、協調性及平衡感,甚至可以幫助運動的表現及改善身姿。

柔軟度要透過肌肉的伸展來達成,柔軟度良好的人能抒解肌肉壓力所 產生的疼痛,所以柔軟度也是體適能訓練的一個重要要素(林正常、

鄭景峰、吳柏翰(譯),2007)。

進一步來瞭解其對學生的重要性,大致可分成五種(教育部體育 署體適能網站,2013):有充足的體力來適應生活及讀書、不容易生 病、有助於各方面的均衡發展、擁有活潑的生活及養成良好的健康習 慣。若能從小就協助學生建立每日運動的習慣,不但能擁有良好的體 魄,亦能提升專注力,對學習有加乘效果。長遠來看,運動能抒解壓 力、激發創造力,提高工作效率,更能擁有好的生活品質。但由於本 研究施測對象的學校,其學童於四年級才實施體適能檢測,本研究以 二年級學童為實驗對象實施五項體適能檢測有其難度,因此在體適能 檢測部分只量測二年級學童原本即已施行的 BMI。此為研究動機之 二。

運動對身體的益處很多,是減低壓力的最佳方法。適度的運動可 以減緩肌肉張力,刺激呼吸系統,同時還能增加血液中的腦內啡濃度,

讓人的心情變好。從事跑走運動,還可以增進心肺功能,提升心肺耐 力,是很多初學者或沒時間運動的人的首選。根據 2004 年 Edlin G.

6

和 Golanty E.在 Health and Wellness 所做的統計,快走十分鐘對男女 所消耗的卡路里分別為 60 卡和 45 卡。若是對照其他的運動所消耗 的卡路里,快走算是低強度的運動(林正常、鄭景峰、吳柏翰,2007)。

再者,走路及跑步均為人之本能,是人類最自然、最放鬆的運動,並 不需要經由特殊的訓練,只要有安全寬闊的場地,人人都可以進行跑 走運動。若從社會及心理層面來看,進行跑走運動時,運動者可以與 他人一起運動,不但可以抒解壓力,同時也能拓展人際關係,甚至還 能使人頭腦清晰,是個適合大眾的運動。因此,選擇跑走運動來當低 年級學童的運動介入項目,對低年級學童而言是很容易入手的。此為 研究動機之三。

目前音樂的應用大多使用於臨床醫學,早在 1995 年即有學者使 用帕海貝爾(Johann Pachelbel)的卡農(Canon)來照護失智症病患;

Johnson(1998)發現聆聽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鋼 琴奏鳴曲可使罹患阿茲海默症的病患獲得較佳的空間及時間推理(李 建勳,2013)。另外在復健方面也是另一個音樂應用很廣的地方,如 粗動作、精細動作、語言障礙、改善注意力缺失及情緒(施以諾、江 漢聲,2003)。除此之外,音樂也應用在特殊教育上,如自閉症(林 庭君,2008)、智能障礙(呂潔昕,2010)。在訓練體能的運動,亦多 見音樂介入的影子,如介入健走運動以瞭解此對國小高年級肥胖學童

7

的體適能影響(陳瓊豐,2010)、音樂介入可以減緩射擊選手的焦慮 狀態,並提升運動表現(劉倩,2010)。以上的研究,多是探討音樂 與欲改善的本體之間的相互關係,對於音樂介入運動對於學童的情緒 則較無著墨之處,因此,研究者希望以較少受研究之國小低年級學童 為例,期望藉由聆聽音樂,能提高學童願意運動的意願,並透過跑走 的訓練,促使學童擁有良好的體能。同時透過不斷的運動,培養學童 適宜的情緒以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