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音樂介入對國小低年級學童BMI及情緒之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音樂介入對國小低年級學童BMI及情緒之影響"

Copied!
10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體育學系 體育教學碩士班學位論文. 音樂介入對國小低年級學童 BMI 及情緒之影響. 指導教授:林耀豐 博士 研究生:陳靜誼. 中 華 民 國. 一 0 三. 撰. 年. 一. 月.

(2)

(3) 音樂介入對國小低年級學童 BMI 及情緒之影響 摘. 要. 本研究藉由播放 60bpm~140bpm 的古典音樂及兒歌為實施跑走 運動的背景音樂,以瞭解音樂介入跑走運動與否對國小低年級學童的 身體質量指數(BMI)及情緒的影響。本研究分為預備性研究和正式 實驗,預備性研究主為確認正式實驗的學習週數。正式實驗則以高雄 市某國小平均年齡為 7.18±0.38 歲,身高 124.79±4.79 公分,體重 25.88 ±4.52 公斤的男生 60 位,女生 59 位,共 119 位二年級學童為研究對 象,分成音樂跑走組、無音樂跑走組、音樂組及控制組四個組別。其 中音樂跑走組和無音樂跑走組均進行一週三次,每次四十分鐘,為期 八週的跑走運動,以有無聽音樂為分別;音樂組只聆聽音樂不進行跑 走運動;而控制組則不施予任何的訓練。所有實驗參與者在實驗前後 都要接受 BMI 和貝克兒童及青少年量表第二版(BYI-Ⅱ)的檢測。 所獲得的資料採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two-way ANOVA)進 行考驗。若交互作用達顯著差異,則進行單純主要效果(simple main effect)檢定;若主要效果有顯著差異,則以雪費氏法(Scheffe’s Test) 進行事後比較。統計考驗顯著水準為α=.05。 本研究的結果為:不同組別與測驗別對國小低年級學童 BMI 的 影響無明顯差異;不同組別與測驗別對國小低年級學童在「自我概念」、 「焦慮」 、 「憂鬱」 、 「憤怒」向度有明顯差異,在「違規行為」則沒有 明顯差異。研究結論為音樂介入跑走運動能對國小低年級學童的情緒 產生正面效益;但不管有否音樂介入跑走運動,對國小低年級學童的 BMI 均無正面效益。最後並建議音樂介入可以應用於跑走運動中以提 升學童的學習情緒。 關鍵詞:音樂介入、跑走運動、情緒。. i.

(4) Impact of Music Intervention on BMI and Emotion of Low-grade Primary Students Abstract This research wa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music intervention into run-walk exercise on the body-mass index (BMI) and emotion of low-grade primary students, with the background music of 60 ~ 140bpm classical music and child songs. This study was divided into preparatory study and main experiment. The preparatory study was in order to confirm the learning period of main experiment. The main experiment enrolled 119 second-grade students of one primary school in Kaohsiung. Their average age, height and weight were 7.18 ± 0.38 year-old, 124.79 ± 4.79 cm, and 25.88 ± 4.52 kg respectively. They were randomly grouped into 4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classes: music in run-walk group, run-walk without music group, music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music in run-walk group and run-walk without music groups were conducted eight-week run-walk exercise, three times a week and 40 minutes each time. The music group only listened to music without run-walk exercise, and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receive any training. All participants accepted the evaluation of BMI and Beck Youth Inventories Second Edition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BYI-Ⅱ)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s. The obtained data was analyzed and tested by statistic method of mixed design ANOVA (two-way ANOVA). If the interactions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urther simple main effects test was performed. If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main effect, then the Scheffe's Test was conducted for post hoc comparison.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level was α = .05.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different groups and difference tests did not reac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 BMI of low-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different groups and different tests reach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emotional domains of self-concept, anxiety, depression, and anger but irregularity domain. The conclusions are that music intervention into run-walk exercise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emotion of low-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hether music intervention into run-walk exersise or not, there is no positive effect on the BMI. Finally, we suggest that music intervention can be applied into run-walk exercise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emotion . Keywords: Music intervention, Run-walk exercise, Emotion ii.

(5) 目. 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ⅱ. 目次................................................................................................... ⅲ. 表次................................................................................................... ⅴ. 圖次................................................................................................... ⅶ.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前言……………………............................................... 1. 第二節 問題背景與研究重要性...............................................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7. 第四節 研究問題....................................................................... 8. 第五節 研究假設....................................................................... 8.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七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音樂治療的理論基礎……………………………….. 14. 第二節 音樂對運動之相關影響.............................................. 21. 第三節 運動介入對BMI影響之相關研究............................... 26. 第四節 音樂或運動影響情緒之相關研究.............................. 33. 第五節 總結.............................................................................. 4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預備性研究.................................................................. 45. 第二節 研究架構及實驗設計.................................................. 49. 第三節 研究對象...................................................................... 51. 第四節 研究時間及地點.......................................................... 52. 第五節 研究工具...................................................................... 53. iii.

(6) 第六節 研究步驟...................................................................... 60. 第七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 6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不同組別與測驗別對國小低年級學童BMI之結果 與討論…...................................................................................... 62. 第二節 不同組別與測驗別對國小低年級學童情緒之結果 與討論…...................................................................................... 第五章. 66.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87. 第二節 建議.............................................................................. 8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90. 二、英文部份................................... ............................................ 97. 附 錄 附錄一 受試者家長同意書….................................................. 99. 附錄二 使用BYI-Ⅱ為研究之證明......................................... 100. iv.

(7) 表. 次. 表2-1 透過音樂介入運動來探討其對運動影響之相關研究…... 23. 表2-2 運動介入對BMI影響之相關論文研究及應用…………... 30 表2-3 運動介入或音樂介入學童情緒之相關學位論文研究…... 39. 表3-1 不同週數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47. 表3-2 各週的趨向分析摘要表…………………………………... 48. 表3-3 實驗設計表………………………………………………... 50. 表3-4 參與實驗者之基本資料統計表…………………………... 51. 表3-5 BYI-Ⅱ中文化內部一致性信度係數…………………….. 55 表 3-6 BYI-Ⅱ中文版間隔兩週之再測信度……………………. 56 表 3-7 年級與性別在 BYI-Ⅱ中文版五個分量表之相關………. 57 表 3-8 BYI-Ⅱ中文版五個分量表與其他量表間的相關………. 58 表 3-9 三類特殊教育樣本在 BYI-Ⅱ中文版 T 分數之平均數、 標準差……………………………………………………………… 58 表 4-1 各組在實驗前後的 BMI 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63 表 4-2 各組在實驗前後的 BMI 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4 表 4-3 各組在實驗前後的自我概念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67 表 4-4 各組在實驗前後的自我概念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8 表 4-5 自我概念之單純主要效果摘要表…………..…………… 69 表 4-6 各組在實驗前後的焦慮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71 表 4-7 各組在實驗前後的焦慮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2 表 4-8 焦慮之單純主要效果摘要表…………..………………… 73 表 4-9 各組在實驗前後的憂鬱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74 表 4-10 各組在實驗前後的憂鬱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5 表 4-11 憂鬱之單純主要效果摘要表…………..……………… v. 76.

(8) 表 4-12 各組在實驗前後的憤怒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77 表 4-13 各組在實驗前後的憤怒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8 表 4-14 憤怒之單純主要效果摘要表…………..………………. 79. 表 4-15 各組在實驗前後的違規行為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80 表 4-16 各組在實驗前後的違規行為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1. 表 4-17 違規行為之單純主要效果摘要表…………..…………. 82. 表 4-18 BYI-Ⅱ五個向度實驗結果比較表……………...……… 84. vi.

(9) 圖. 次. 圖3-1 預備性研究之架構圖………………………………………. 45. 圖3-2 預備性研究實驗步驟………………………………………. 46. 圖3-3 學習週數曲線圖……………………………………………. 48. 圖3-4 研究架構圖.………………...………………………………. 50. 圖3-5 研究地點位置圖……………………………………………. 52. 圖 3-6 研究步驟……………………………………………………. 60. vii.

(10) 第一章. 緒論. 本章旨在說明本研究實施的原因及研究問題,以七節的篇幅來分 別介紹:第一節為前言、第二節為研究背景與重要性、第三節為研究 目的、第四節為研究問題、第五節為研究假設、第六節為研究範圍與 限制及第七節的名詞操作性定義。. 第一節. 前言. 音樂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其組成要件有節奏、和聲、 音色和旋律。廣義來說,只要是由聲音組成的都能稱為「音樂」。音 樂在人類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不論是民族音樂、宗教音樂、古典音 樂、甚或是流行音樂,都與當代的歷史背景與人事時空息息相關。可 以說音樂是人類歷史的共通語言、情感的表達、一種社會情感交流的 文化符號。 近幾年探討音樂對人類生理及心理影響的研究愈來愈多,也啟發 學者研究何種類型的音樂可以幫助人類減輕痛苦、增加創造力、或提 高專注力等。其中以 1993 年在 Nature 發表的「莫札特效應(Mozart Effect)」最為有名:該年美國加州大學 Frances 對 36 名大學生進行聆 1.

(11) 聽十分鐘 Mozart’s Sonata for Two Pianos in D Major, K. 448 的音樂, 並進行圖像空間思維的測試,發現受試學生的測試成績普遍提高(吳 智鴻、劉長儒、黎世彬、吳嘉祥、林韋廷,2010) 。雖然此研究在 1999 年被其他學者重複該實驗,卻無足夠證據支持聆聽「莫札特效應」能 增進智力而推翻,但也激起了十幾年來大家欲瞭解音樂對人類助益的 研究:像古典音樂的形式可幫助集中注意力及增強記憶;浪漫樂派則 強調個人情感的抒發;印象派的音樂則有消除疲勞的效果(李建勳, 2013)。 除了選擇節奏較為輕快的古典樂外,以學童的生活經驗較為熟悉 的兒歌做為偏好音樂也是對實驗學童較有助益的。根據蕭秀娟(2005) 的研究,選擇與學童同質的音樂能有效營造和諧的氣氛,而音樂活動 更能促使學童身心健康,建立良好的行為。欲透過古典音樂及兒歌來 強化學童運動的時間,進而提升正向的情緒,則是本研究所要探討 的。. 2.

(12) 第二節. 問題背景與研究重要性. 音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其應用已不僅止於調劑身心、 放鬆心緒,更可以運用在其他廣泛的治療上,諸如復健、失智症、特 殊教育……。音樂更有鎮靜人心的效果,大多數的人會放自己喜愛的 音樂來做為放鬆的方式,同時也使心靈沈澱,並減緩內心的壓力。 在諸多醫學護理及特殊教育的應用上,可以反映出聆聽音樂會影 響人的自主神經,使人的血壓及心跳率降低、舒緩緊張的情緒。因此 在運動中聆聽音樂,除了可使運動過程更有趣外,也可拉長運動的時 間,進而增加運動的效率(曾凱琳,2009)。另外,劉倩(2010)的 研究也指出,聆聽音樂帶給運動者正向反應,尤其當運動選手面臨重 大比賽而產生焦慮情緒時,能在比賽前讓運動選手聆聽喜好音樂,可 減緩壓力所帶來的焦慮情形,進而增進比賽表現。因此,期能藉由聆 聽音樂讓學童願意運動,並擁有良好體力以利學習,此為研究動機之 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1948)對健康的定義:健康不僅爲疾病或羸 弱之消除,而是體格,精神與社會之完全健康狀態。換句話說,一個 人若能在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 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我國教育部體育署(2013)對體適能的定 義,體適能是個人身體適應生活、活動與環境的綜合能力。體適能越 3.

(13) 好的人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擁有較佳的體力適應生活,也較有活力, 不易產生疲勞;反之,體適能較差的人,除了從事體力性活動及運動 會較差外,也容易疲勞不易恢復、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增加、肌肉容 易緊繃、老化及預防跌倒……等等。尤其在科技日益進步的社會裡, 人類攝取的營養越來越高,工作與壓力遽增,但身體活動的機會卻變 少, 因此若能有規律的運動習慣來培養良好的體適能,無疑也是一 種增進社會適應的一種方式。 運動可以幫助我們維持好的體適能,而體適能的組成要素有五個, 為身體質量指數(BMI)、心肺耐力、肌力和肌耐力、柔軟度及瞬發 力。五項要素都需鍛鍊,才能擁有良好的體適能。以下茲說明擁有良 好體適能對身體的益處: BMI 的測量,包含了身高與體重的比例。保持良好的 BMI 除了 可以使個人身形優美外,還可以避免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 及心肺循環不量等問體的產生;規律運動可使心肺功能獲得的好處很 多,如放鬆身體、減輕壓力、恢復體力、減少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可 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罹癌及糖尿病、高血壓的風險、減輕關 節炎的症狀;訓練肌力和肌耐力可增加身體工作的能力,進而提升壓 力和自我工作的管理能力、減少骨質疏鬆的發生、減緩老化現象、幫 助身體對食物的消化,並降低運動傷害的機會及提供較好的平衡力; 4.

(14) 訓練柔軟度的好處在於可預防下背痛、幫助身體循環系統、增加關節 的活動力、協調性及平衡感,甚至可以幫助運動的表現及改善身姿。 柔軟度要透過肌肉的伸展來達成,柔軟度良好的人能抒解肌肉壓力所 產生的疼痛,所以柔軟度也是體適能訓練的一個重要要素(林正常、 鄭景峰、吳柏翰(譯),2007)。 進一步來瞭解其對學生的重要性,大致可分成五種(教育部體育 署體適能網站,2013):有充足的體力來適應生活及讀書、不容易生 病、有助於各方面的均衡發展、擁有活潑的生活及養成良好的健康習 慣。若能從小就協助學生建立每日運動的習慣,不但能擁有良好的體 魄,亦能提升專注力,對學習有加乘效果。長遠來看,運動能抒解壓 力、激發創造力,提高工作效率,更能擁有好的生活品質。但由於本 研究施測對象的學校,其學童於四年級才實施體適能檢測,本研究以 二年級學童為實驗對象實施五項體適能檢測有其難度,因此在體適能 檢測部分只量測二年級學童原本即已施行的 BMI。此為研究動機之 二。 運動對身體的益處很多,是減低壓力的最佳方法。適度的運動可 以減緩肌肉張力,刺激呼吸系統,同時還能增加血液中的腦內啡濃度, 讓人的心情變好。從事跑走運動,還可以增進心肺功能,提升心肺耐 力,是很多初學者或沒時間運動的人的首選。根據 2004 年 Edlin G. 5.

(15) 和 Golanty E.在 Health and Wellness 所做的統計,快走十分鐘對男女 所消耗的卡路里分別為 60 卡和 45 卡。若是對照其他的運動所消耗 的卡路里,快走算是低強度的運動(林正常、鄭景峰、吳柏翰,2007)。 再者,走路及跑步均為人之本能,是人類最自然、最放鬆的運動,並 不需要經由特殊的訓練,只要有安全寬闊的場地,人人都可以進行跑 走運動。若從社會及心理層面來看,進行跑走運動時,運動者可以與 他人一起運動,不但可以抒解壓力,同時也能拓展人際關係,甚至還 能使人頭腦清晰,是個適合大眾的運動。因此,選擇跑走運動來當低 年級學童的運動介入項目,對低年級學童而言是很容易入手的。此為 研究動機之三。 目前音樂的應用大多使用於臨床醫學,早在 1995 年即有學者使 用帕海貝爾(Johann Pachelbel)的卡農(Canon)來照護失智症病患; Johnson(1998)發現聆聽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鋼 琴奏鳴曲可使罹患阿茲海默症的病患獲得較佳的空間及時間推理(李 建勳,2013)。另外在復健方面也是另一個音樂應用很廣的地方,如 粗動作、精細動作、語言障礙、改善注意力缺失及情緒(施以諾、江 漢聲,2003)。除此之外,音樂也應用在特殊教育上,如自閉症(林 庭君,2008) 、智能障礙(呂潔昕,2010) 。在訓練體能的運動,亦多 見音樂介入的影子,如介入健走運動以瞭解此對國小高年級肥胖學童 6.

(16) 的體適能影響(陳瓊豐,2010)、音樂介入可以減緩射擊選手的焦慮 狀態,並提升運動表現(劉倩,2010)。以上的研究,多是探討音樂 與欲改善的本體之間的相互關係,對於音樂介入運動對於學童的情緒 則較無著墨之處,因此,研究者希望以較少受研究之國小低年級學童 為例,期望藉由聆聽音樂,能提高學童願意運動的意願,並透過跑走 的訓練,促使學童擁有良好的體能。同時透過不斷的運動,培養學童 適宜的情緒以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第三節. 研究目的. 依據上述的問題背景與研究重要性,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為: 一、. 探討不同組別(音樂跑走組、無音樂跑走組、音樂組、控. 制組)與測驗別(前測及後測)對國小低年級學童 BMI 的影 響。 二、. 探討不同組別(音樂跑走組、無音樂跑走組、音樂組、控. 制組)與測驗別(前測及後測)對國小低年級學童情緒的影 響。. 7.

(17) 第四節. 研究問題. 為探討不同組別學童在本研究實施後的差異情形及同組別學童 之前後測的差異情形,並根據上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擬探討以下問 題: 一、. 探討不同組別(音樂跑走組、無音樂跑走組、音樂組、控. 制組)與測驗別(前測及後測)對國小低年級學童 BMI 的影 響為何? 二、. 探討不同組別(音樂跑走組、無音樂跑走組、音樂組、控. 制組)與測驗別(前測及後測)對國小低年級學童情緒的影 響為何?. 第五節. 研究假設. 基於以上的研究問題,本研究的假設如下: 一、. 不同組別(音樂跑走組、無音樂跑走組、音樂組、控制組). 與測驗別(前測及後測)對國小低年級學童 BMI 的變化達顯 著差異。 二、. 不同組別(音樂跑走組、無音樂跑走組、音樂組、控制組). 與測驗別(前測及後測)對國小低年級學童情緒的影響達顯 著差異。 8.

(18)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在實驗進行中,所限定之範圍與遭遇之限制,分別說明如 下: 一、. 研究對象:本論文之研究對象為高雄市國小二年級之普通. 班學童,四個班級的男生 60 位,女生 59 位,共 119 名學童。 故研究結果能否推論至其他縣市、年級之國小學童,則待進 一步之分析。 二、. 研究時間:本研究之實驗時間為民國一百零二年九月九日. 至十一月一日的每週一、三、五晨光時間。此八週實驗期為 高雄市秋季,實驗時間的氣溫平均為 28°C。因此其研究結果 能否適用於其他縣市或季節,則需更精確的限制與實驗。. 三、. 研究內容與結果:根據陳志展、林如瀚、宋志航(2007). 的研究,音樂介入所使用的音樂類型、激發程度及運動前中 後聆聽音樂都可能影響實驗參與者的研究結果。因國小二年 級的學童對於音樂的激發程度無法準確描述,故本研究以 60bpm~140bpm 之古典音樂及學童熟悉之兒歌為媒介,介入 跑走運動為研究內容,並透過測量 BMI 及貝克兒童及青少年 量表第二版中文版(Beck Youth Inventories Second Edition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BYI-Ⅱ)的量表變化情形及不同組 9.

(19) 別間的優異程度做為研究結果,其所得之研究結果適用於使 用 BYI-Ⅱ的國小低年級學童。但因國小低年級學童對於情意 認知的描述性能力較中高年級學童弱,因此本研究結果對於 能否類推至其他情緒智能量表或其他激發程度之音樂,則有 待日後相關研究佐證。. 第七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根據研究假設,其名詞操作性定義分列於下: 一、 音樂介入(Music Intervention): 音樂介入是透過音樂及其元素(聲音、節奏、旋律及和聲) 之專業使用,以介入方式應用於運動訓練上面(李建勳, 2013)。本研究所使用的音樂,為 60bpm~140bpm 的古典 音樂及兒歌,主要以學童喜愛及熟悉的音樂且有節奏性的 稍快板音樂為主(McLeod,2006;Williams,2007;Moore, 2010; Redlingshafer,2010。引自薛可巧,2012) 。在音樂 跑走組的實驗中,讓學童於運動訓練前聆聽,並同時於跑 走訓練進行中播放。 10.

(20) 二、 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 BMI 是一個計算值,其定義為:體重(公斤)/身高 2(公 尺) ,單位為公斤/平方公尺。一般正常的 BMI 為 18.5~23.9, BMI 大於 24 的為超重,小於 18.5 的則過低。本研究量測 的 BMI 則以教育部(1997)頒佈的健康體適能為依據,其 中的「身體質量指數」內涵。體適能為健康促進、預防疾 病且增進日常生活之工作效率,可應付突發狀況所需的體 能。實施健康體適能的目的在使人擁有健康,並以健康體 適能的良好狀態達到優質人生,透過控制自我的身體質量 指數可以幫助個人掌握自身的健康。本研究使用健康中心 的電子身高體重儀測量出身高與體重數值後,並加以計算 得出 BMI 值。 三、 貝克兒童及青少年量表第二版(Beck Youth Inventories Second Edition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BYI-Ⅱ): 由 Beck, J.S., Beck, A.T., Jolly, & Steer(2001)提出 The Beck Youth Inventories of Emotional and Social Impairment,洪儷 瑜、陳學志及卓淑玲則於 2008 年將之中文化,並按照測試 者的年齡區分為七到十歲之注音版及十歲到十八歲之無注 音版,本研究以注音版為施測題本。測試內容共 100 題, 11.

(21) 分為「自我概念」、 「焦慮」、 「憂鬱」 、「憤怒」及「違規行 為」五個評量向度,每個向度各 20 題。該貝克量表除了評 估學童內在的認知,也針對外在症狀的自陳提供訊息。其 所評估的情緒及社交損害範圍分別為(卓淑玲、洪儷瑜、 蘇嘉鈴及陳學志,2009): (一) 貝克兒童及青少年自我概念分量表(BSCI-Y),其 題目在探索自我的概念及正向的自我價值。 (二) 貝克兒童及青少年焦慮分量表(BAI-Y) ,其題目反 映兒童的恐懼、煩惱及有關焦慮的心理症狀。 (三) 貝克兒童及青少年憂鬱分量表(BDI-Y) ,其題目反 映兒童對自我、生活和未來的負向想法,及因憂鬱 產生的生理反應。 (四) 貝克兒童及青少年憤怒分量表(BANI-Y),其題目 包含對虐待的知覺、對他人的負面思考、對憤怒的 感覺及心理激動的程度。 (五) 貝克兒童及青少年違規行為分量表(BDBI-Y),其 題目包含與品行疾病有關的行為與態度,及對立反 抗的行為。 BYI-Ⅱ的得分計算是以 BSCI-Y、BAI-Y、BDI-Y、BANI-Y 12.

(22) 及 BDBI-Y 五個獨立向度的分數,以統計 T 分數的方式計 算而得。 四、 跑走運動(Run-Walk Exercise): 跑走運動為本研究所使用的運動方式,透過跑步或快走的 方式,提升實驗參與者的 BMI 及正向情緒。本研究的跑走 運動訓練為利用晨光時間(40 分鐘)於綜合活動中心或 200 公尺操場所進行的或跑或走運動。測試學童依據實驗組別, 或搭配音樂跑走、或無音樂搭配跑走,進行間歇時間的跑 走。活動進行中,依學童的身體狀況,調整跑步或走路的 頻率,但鼓勵以跑步為主。. 13.

(2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之文獻探討,將分別針對音樂治療的理論基礎、音樂對運動 之相關影響、運動介入對 BMI 影響之相關研究、音樂或運動影響情 緒之相關研究及總結五個章節來探討。. 第一節. 音樂治療的理論基礎. 音樂除了是藝術的欣賞,應用在臨床醫學也逐漸變成一門顯學, 「音樂治療(Music Therapy,MT)」即是將音樂做為一種治療的手段。 根據世界音樂治療聯合會(World Federation of Music Therapy)的最 新定義(2013):廣義的音樂治療是透過音樂和聲音(sound)、節奏 (rhythm)、旋律(melody)及和聲(harmony)之間的使用,以一種介 入的方式應用在醫療、教育及日常生活環境中,對象可能包含個人到 團體,以尋求優質化其生活品質、改善體能、追求社會交際及精神情 感的健康(李建勳,2013)。而美國音樂治療協會(American Music Therapy Association)的定義則更為狹隘(2013) :由有證照的音樂治 療師以音樂做為工具,運用一切與音樂有關的活動、形式為手段,藉 由某些音樂的特性使人體產生協調與共鳴,進而調節生理和心理的反 14.

(24) 應。 音樂之於身心的重要在於透過聽覺可刺激大腦運作,利用音頻使 緊張紊亂的腦波進入到安穩祥和的α波,使得人的身心皆處於放鬆的 狀態,利於進行思考及接收外來資訊(謝俊逢,2003;莊婕荺,2004)。 在身心平穩的情況下進行運動,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依吳佳純、施以諾(2009)的研究,其歸納出音樂應用不僅只是 在醫學、護理相關領域有所斬獲,甚至發展成一種專業的臨床治療方 法。Cheek, Bradlrg & Parr(2003)將音樂治療應用於臨床醫學,如治 療教師的職業倦怠。Bunt & Marston-Wyld(1995)應用音樂於減低癌 症的疼痛與 Bailey (1983)治療焦慮 (陳龍弘、盧俊宏及楊明磊,2005) 。 透過音樂的治療觀點來探討音樂對運動的影響,發現都有正面的作用: 例如從林如瀚、陳志展(2007)研究發現,音樂雖然無法正面增強個 人的運動能力,但卻可以增加個人的運動持續力及運動力的輸出。 Karageorghis(2005)則進一步指出,背景音樂可幫助大腦受傷學童 的運動表現,減輕學童的生理及心理的負面情緒,若能選對正確的音 樂,還可以提升 20%的運動表現(吳佳純、施以諾,2009)。近年來 不少學者學者也積極研究藉由節奏、旋律、和聲的變化讓運動員心理 及生理產生不同程度的感受,以增強其運動技能、增強競賽時的抗壓 心理及應用於臨床醫學以治療運動所產生的傷害(陳志展、林如瀚、 15.

(25) 宋至航,2007)。 遲化、劉東波與夏忠岩(2006)以問卷方式發現大多數的學生是 厭倦像重複性動作的跑步運動,且 90%以上的學生指出耐力跑是一件 枯燥乏味的事,其心理對長跑也充滿恐懼。但經過以 24 週無痛苦形 式的訓練,其中包含了音樂介入,發現實驗者在訓練後,人數及跑步 距離皆比實驗前來得多(林如瀚、陳志展,2007)。由此可以看出音 樂減緩人們對重複性、枯燥的運動所產生的痛苦感覺。 通常在運動中使用音樂,目的是為了降低個人運動的知覺費力程 度,並提升運動的表現(Boutcher & Trenske, 1990)。如 Potteiger, Schroeder, and Goff(2000)以 140bpm-145bpm 快節奏的爵士樂、 60bpm-65bpm 古典音樂和自選曲三種聆聽不同種類的音樂來測試 27 位受試者對 20 分鐘 70%強度的腳踏車實驗,音樂對 RPE 的影響,發 現聆聽與無音樂的控制組相比,不論聆聽何種類型的音樂,均可降低 RPE 值及降低疲勞感(陳志展、林如瀚、宋至航,2007)。同樣的, 音樂也可以運用於耐力訓練,如 Copeland & Frank(1991)將 24 名 受測者分成快音樂、慢音樂及無音樂三組進行腳踏車實驗,發現不論 使用快、慢音樂,其組別在耐力表現、知覺費力程度或心跳率皆較無 音樂組的表現優。Domey, Goh & Lee(1992)讓受測者分別接受聆聽 古典音樂、流行音樂及無音樂來進行飛鏢投擲的測驗,測驗結果發現 16.

(26) 無論聆聽何種音樂,該組別的心跳率皆低於無音樂的組別(陳龍弘、 盧俊宏及楊明磊,2005)。 使用音樂要增加運動表現,降低知覺費力程度,其影響運動者生 理及心理的機制分別略述於下(陳瓊豐,2010;林燕如、周桂如及張 佳琪,2011;陳龍弘等,2005): 一、 生理影響部分: (一). 增加α腦波:α腦波音樂的節奏約 60bpm-70bpm,會. 促使腦波呈現在 8-12Hz 的波動,此為「α腦波」。這樣 的腦波波動,可使人從原本的緊張狀態轉換為平靜、放 鬆,有助於產生創造力、增強記憶力並促進冥想(鍾昌 宏,1999;何權峰,1998;陳龍弘等,2005;陳瓊豐, 2010;林燕如等,2011) 。另外,詹小秋(2011)的研究 發現,有音樂治療介入時,學童的α腦波能量上升。藉 由個體產生協調的α腦波,能幫助提高色胺酸的濃度, 並有利於血清素在人體內的傳導(Neumeister,2003)。 血清素在神經間的的傳導,可防止憂鬱的發生,其對行 為及注意力均有重要影響(陳進明、廖浩欽,2001)。 (二). 腦內啡假說:聆聽α腦波音樂可刺激腦部分泌β腦內. 啡(beta-endorphins),阻斷神經跟肌肉間的痛覺聯繫, 17.

(27) 可影響心臟血管、呼吸、代謝、神經、肌肉及骨骼等功 能,改善血壓、呼吸速度及減緩肌肉緊張,並進而減低 運動時對疼痛的知覺程度或產生愉悅的心情(Goldstein, 1980;Cook,1981;Cook,1986;傅靜慧,1993)。腦 內啡的分泌,可使得個體產生愉快的心情,並增強記憶 力及對痛苦事務的忍受力。根據 Menon、Levition(2005) 的研究,聆聽偏好的音樂也能促使腦內啡分泌,進而引 發正面的愉悅感(陳瓊豐,2010)。 (三). 減少兒茶酚胺:聆聽喜愛的音樂可以減少分泌兒茶酚. 胺(catecholamine) ,進而降低脈搏、血壓及呼吸頻率, 可改善肌肉緊張、偏頭痛的症狀,降低高血壓、冠狀動 脈心臟病及中風的危險(徐佩菡,1999;王秀梅、陳惠 敏、徐秋玉及張慧先,2007;林燕如等,2011)。 (四). 降低腎上腺皮質激素及可體松:音樂能活化邊緣神經. 系統,可降低神經內分泌及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傳遞 到大腦之後,能降低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的分泌 及減緩因壓力引起的可體松(cortisol) 。這樣的機制,其 目標為促使個人肌肉放鬆(Beck,1991;Cook,1986) 二、 心理影響部分: 18.

(28) (一). 疼痛知覺控制機轉理論:Melzack & Wall(1965)對. 於音樂可以影響人類的生理有一番見解,並提出「疼痛 知覺控制機轉理論」(Gate Control Function of Pain Perception),其主要論述點在於當個體運動產生痛覺時, 痛覺訊息會經由周邊神經傳遞到大腦,並影響其運動表 現。因此若能在痛覺傳遞的途徑上以其他更為強烈的訊 息所阻斷,就可降低疼痛知覺所影響的劣勢,而音樂的 介入便可以扮演這個刺激腦部,使其活化神經纖維並對 個體產生安撫及減緩負面情緒,同時阻斷痛覺訊息的角 色(陳龍弘等,2005;陳瓊豐,2010;林燕如等,2011)。 (二). 產生多巴胺:聆聽喜好的音樂,可以刺激腦部分泌多. 巴胺(dopamine) 。多巴胺可引發人體產生愉悅及回饋的 正向感覺,並進而減緩疼痛所帶來的負面情緒(Menon & Levitin,2005)。 (三). 訊息處理系統(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人體. 在工作或運動時,會因為內部所產生的各種因素而影響 其工作或運動表現。根據 Nethery、Harmer & Taaffe (1991) 、Edworthy & Waring(2006)的研究,音樂可被感 官神經所接受,產生短期記憶,並覆蓋過工作或運動所 19.

(29) 產生的焦慮或痛苦,使得腦部先行處理音樂所帶來的訊 息而忘卻工作或運動所產生的負面情緒,此能移轉個體 工作及運動時的注意力。 三、 社會影響部分: (一). 融合人際關係:根據 Munro & Mount(1978)及王淑. 美、葉美玉、張麗雲(2003)的研究顯示,音樂治療的 活動能夠促進人際關係的建立,增加群體互動的機會, 改善退縮的行為。目前音樂治療在醫學護理及特殊教育 上,皆有所成就。 (二). 心靈的平靜:音樂可提供人內省的介面,使其有安全. 感及歸屬感,並將寂寞、沮喪、孤獨等負面情緒轉化為 熱情、希望等正面情緒,提升心靈的平靜(Cook,1986; Munro & Mount,1978;吳幸如、黃創華,2006)。 小結:綜合以上研究,可以發現增加音樂的元素,的確可以使人 的心情平靜,減緩負面的情緒,提升正向的能量,促使人從事枯燥單 一的訓練或工作都能更持久,達到比預期更多的目標。不論是在臨床 醫學或運動訓練,音樂的介入都能提高或增加受試者的目標。因此本 研究欲以音樂介入做為提升國小低年級學童長時間跑走的媒介是可 行的。 20.

(30) 第二節. 音樂對運動之相關影響. 音樂介入的治療方式除廣泛應用於臨床醫學,近幾年在教學現場 也是頗為流行,如提升學童學習的專注力、增進學童的創造力、增高 運動表現。以下則摘錄音樂介入對運動方面的表現之相關論文研究。 呂宜靜(2006)以有音樂介入的創造性舞蹈教學、無音樂介入的 創造性舞蹈教學及審定本教材三種教學方法來研究學童的語文及圖 形創造力差異。以七十八位國小二年級的學童為研究對象,實施每週 一次,每次 40 分鐘,為期十二週的實驗。研究結果發現,音樂介入 創造性教學方案對學童的創造思考能力均優於無音樂介入實驗組及 對照組。 邱智懋(2007)探討音樂偏好對運動持續時間的影響,以五個男 生、五個女生共十位為研究對象,音樂聆聽做為實驗處理,來研究無 音樂情境、背景音樂情境及音樂偏好情境下受試者的運動持續情形。 研究結果發現,受試者在音樂偏好情境下的運動持續時間最久,無音 樂情境下的運動持續最短;且受試者最喜歡在跑步時聆聽快節奏的音 樂。 曾凱琳(2009)為探討在音樂介入下,以漸進式運動及固定時間 強度運動騎固定式腳踏車運動,對心肺功能及心率變異之影響。其研 究對象為十二位沒有心肺功能疾病的成人。研究結果發現,運動時有 21.

(31) 音樂介入,心跳率上升達顯著性;音樂介入使自覺吃力指數下降達顯 著性;運動持續時間雖沒有顯著增加,但均延長。 陳瓊豐(2010)探討音樂介入健走訓練對國小肥胖學童體適能的 影響,及運動中聆聽音樂對肥胖學童運動強度改變的情況。以每週三 至五次,每次 30-50 分鐘,對五十六名五、六年級之肥胖學童進行為 期十二週的健走訓練,並將學生分為聆聽音樂的健走訓練、無聆聽音 樂的健走訓練及無訓練之對照組。研究結果發現,聆聽音樂的實驗組 在體適能的表現及 RPE 值均優於沒有聆聽音樂的實驗組;有健走訓 練的兩組實驗組,其體適能改善情況均優於未訓練的對照組。 黃維緻(2010)以十二位健康成年男性來探討音樂的介入對單車 騎士心率變異度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聆聽 100bpm-120bpm 音樂 的實驗組,其心跳變異度均優於無音樂介入組,達到顯著差異。 劉倩(2010)以十位有經驗的空氣槍選手為研究對象,透過腦波 的研究,比較有無聽音樂對射擊運動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射擊成 績和 Fmθ波在不同情境區段間無顯著差異。 李祥麟(2011)為探討不等速同步音樂對 3000 公尺划船運動表 現的影響,以 14 位高中西式划船選手為實驗對象,同時施以 132bpm、 120bpm 及無音樂三種情境,測試實驗對象的划頻、完成時間、每五 分鐘的心跳率及 RPE 值。研究結果發現,120bpm 和無音樂在上述表 22.

(32) 現均無顯著差異,但音樂節奏提高至 132bpm 後,其划船成績顯著快 於其他兩組,RPE 值則無顯著差異。 劉玉娟(2011)以五十五位國小四年級學童為受試對象,探討管 樂器吹奏訓練介入後對國小學童肺功能與呼吸肌功能的影響。經過兩 個月的訓練,發現無法顯著改善國小學童的肺功能及 800 公尺跑走, 但實驗組在呼吸肌方面達顯著差異:PImax 方面,木管樂器組優於銅 管樂器組;Pemax 方面,銅管樂器組達顯著差異。 薛可巧(2012)以三十位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不同屬性的 音樂介入跑走訓練對於心肺耐力及運動能力是否有影響。經過十二週 的實驗,發現有音樂介入的實驗組,其心肺耐力及運動能力明顯優於 無音樂介入的控制組。 表 2-1 研究者 (年代). 透過音樂介入運動來探討其對運動影響之相關研究. 研究對象. 研究 時間. 介入 運動. 呂宜靜 78 位三年級 12 週 舞蹈 (2006) 學童. 邱智懋 10 位學生 (2007) 曾凱琳. 12 位沒有心. 跑步. 固定 23. 研究結果 1. 音 樂 介 入 課 程 的 實 驗 組,其創造思考能力優 於無音樂介入之實驗 組,而無音樂介入之實 驗組又優於對照組。 1. 音樂偏好情境下的運動 持續時間最久。 2. 跑步時最偏好快節奏的 音樂。 1. 在音樂介入可對漸進式.

(33) (2009) 肺 功 能 疾 病 的成人. 式腳 踏車 運動. 1.. 陳瓊豐 56 位高年級 健走 12 週 (2010) 肥胖學童 訓練. 2.. 1. 黃維緻 12 位健康成 (2010) 年男性. 單車 運動 1.. 10 位有經驗 劉倩 的空氣槍選 (2010) 手. 射擊 運動. 2.. 1. 李祥麟 14 位高中西 2年 (2011) 式划船選手. 划船 運動 1.. 劉玉娟 55 位國小四 2 個 跑走 (2011) 年級學童 月 運動 薛可巧 30 位國中學 跑走 12 週 (2012) 生 訓練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24. 1.. 運動及固定時間強度運 動產生激勵促進之效 果,進而使運動時間延 長,並減緩疲累感覺的 產生。 聆聽音樂的實驗組在體 適能表現及 RPE 值均優 於無聆聽音樂的實驗 組。 接受健走訓練的實驗 組,其體適能表現優於 無訓練的對照組。 聆聽音樂可增加交感神 經活化,並對單車騎士 的心跳變異度產生影 響。 射擊成績和 Fmθ波在 不同區段間無顯著差 異。 在賽前聆聽喜愛的音樂 可改善選手的運動表 現。 提升同步音樂的節奏有 助於划船選手的運動表 現,但對自覺費力程度 無影響。 管樂器訓練可以改善國 小學童的呼吸肌功能, 但對於肺功能及 800 公 尺跑走沒有差異。 音樂介入跑走訓練能有 效提升心肺耐力功能。.

(34) 小結:綜合以上研究,發現音樂介入的運動很多種,而不僅只侷 限於藝術方面。且應用之年齡層也很廣,從小學生到成人均可適用, 包含一般民眾及運動競技者。研究進行的時間以十二週為大宗,根據 陳志展、林如瀚(2009)研究,實驗設計皆以六週到十二週的時間長 度來作為觀察運動介入是否有影響之週期,且運動的強度需每週三至 五次的有氧運動,如此一來,才能有效提升心肺適能,與研究者整理 的上述研究頗為一致。. 25.

(35) 第三節. 運動介入對 BMI 影響之相關研究. 教育部體育司為提升學生的體適能,因而十幾年來推廣了各式計 畫,如民國 87 年到 92 年的「提升學生體適能中程計畫(333 計畫)」 、 93 年到 96 年進一步提出「推動中小學生健康體位五年計畫」,及 96 年後辦理「快活計畫」,都是希望能透過這些計畫來培育學生運動知 能,並激發學生運動動機和興趣,讓學生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進而 奠定終身參與身體活動的能力及態度(教育部體育司,2013)。因教 育部的推廣,及體適能已納入學生升學計分的標準之一,各級學校莫 不將體適能列為學校健康與體育課程中重要的課程。 根據教育部體育署(2013)對體適能的定義,體適能是個人身體 適應生活、活動與環境的綜合能力。而體適能分為「健康體適能」及 「競技體適能」兩種,目前中小學校推廣的為適合一般學生的「健康 體適能」。健康體適能的內涵分別為「身體組成」、 「柔軟度」、 「肌耐 力」 、 「瞬發力」及「心肺耐力」五種,其測驗方式分別為量測身高與 體重之身體質量指數 BMI、坐姿體前彎、一分鐘仰臥起坐、立定跳遠 及 800 公尺跑走。 要提升學生體適能的方法很多,以運動介入為大宗。尋找適合學 生的運動,養成規律的運動,並搭配教育部推廣的「體適能 333」, 即鼓勵學生每週至少運動三天,每次至少 30 分鐘,運動時的強度要 26.

(36) 達到每分鐘心跳率 130 次。以如此方式改善心肺功能、肌肉適能、柔 軟度、瞬發力及身體組成等健康體適能,同時也能降低高血壓、高膽 固醇等患病機率,減少國家醫療的耗損,並提昇工作效率(方進隆, 2005;許雅芳,2013)。而因本研究的研究工具只是量測體適能中的 BMI,故本節將探討以不同的運動方式改善體適能結果並著重在改善 BMI 的相關研究。 蔡清華(2010)探討運動介入對國小學童體適能與身體意象的影 響,以 120 位國小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進行每週三次、每次四十 分鐘,為期八週的運動課程。研究結果發現,運動課程的介入能有效 提升實驗組學童的 800 公尺跑走、一分鐘仰臥起坐、坐姿體前彎和立 定跳遠,但身體質量指數(BMI)則無明顯差異。 王乃玉(2012)以各 20 位國小二年級學童分別為運動介入實驗 組及控制組,研究參與休閒運動對國小學童體適能的效益。並以每週 三次,每次三十分鐘,為期十二週的休閒運動為介入項目。研究結果 顯現,後測結果為肌耐力、心肺耐力及瞬發力達到顯著相關;實驗組 前後測比較結果為柔軟度、肌耐力、瞬發力及心肺耐力達到顯著相關; 控制組前後測比較結果則只有瞬發力達到顯著相關。該研究結果 BMI 並未有顯著相關。 李玫蓉(2012)以國小三到六年級學童共 22 人為研究對象,進 27.

(37) 行為期八週,每週五次的跑走運動,其研究目的為探討跑走運動介入 訓練課程對國小學童體適能的影響情形。實驗組和對照組在訓練前、 後均進行體適能之身體質量指數檢測。研究結果發現,身體質量指數 (BMI)在第二週、第四週與第八週皆達到顯著差異,體重則以第八 週達顯著差異。且透過每週平均數值的曲線圖,實驗組學童較對照組 學童更能瞭解身體質量指數與體重在跑走運動中的改善情形,也更容 易達到顯著目標。 范怡寧(2012)以 ADHD 兒童及一般兒童共 30 位為研究對象, 研究運動介入對 ADHD 的兒童其心肺適能與感覺統合的影響。研究 採三組實驗:ADHD 運動介入組、ADHD 控制組及正常兒童控制組, 進行每週三次,每次三十分鐘,為期八週的運動訓練。研究結果發現, 在體適能方面,ADHD 運動介入組的兒童其身體組成、柔軟度、瞬發 力及肌耐力均較 ADHD 控制組的兒童顯著進步;在心跳變異率方面, ADHD 運動介入組有趨近於正常;在感覺統合方面,ADHD 運動介 入組與 ADHD 控制組則無顯著差異。 陳冠仲(2012)透過規律的羽球運動課程來研究其對國小五年級 肥胖男童的體適能成績影響。以 36 位國小五年級肥胖男童為研究對 象,進行每週三次,每次 60 分鐘,為期十二週的羽球訓練。研究結 果發現,羽球運動對肥胖男童的身體組成、肌力與肌耐力及心肺耐力 28.

(38) 均有顯著影響,但柔軟度和瞬發力則未達顯著。 楊孟華、林訓逸、邱思慈及侯堂勝(2012)為探討國小六年級女 學童在進行快走運動後,其對健康體適能的影響及保留效果,以 25 位國小六年級女學童為研究對象,進行每週五次、為期八週的快走運 動。研究結果發現,肌耐力的表現,實驗組顯著於對照組;但柔軟度、 心肺耐力及身體組成均沒有顯著差異,且心肺耐力亦沒有保留效果。 劉育伶(2012)以 61 位國小四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探討運動 介入對學童體適能與身體自我概念的影響。進行每週三次,每次四十 分鐘的運動,並施以體適能檢測及身體自我概念量表。研究結果發現, 實驗組的體適能成績,除柔軟度外,其餘皆達顯著;而實驗組的身體 自我概念,除了柔軟度構面外,其他構面的前、後測成績皆達顯著差 異;控制組的前、後測成績均無顯著差異。 林麗敏(2013)探討跳繩運動介入對國中肥胖學生健康體適能的 影響,以 64 位國中二、三年級肥胖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每週三次, 為期八週的跳繩運動。研究結果發現,經過八週跳繩運動介入,實驗 組男生的體重、BMI、瞬發力、肌耐力及心肺耐力均高於控制組,身 高及柔軟度則無顯著影響;實驗組女生的體重、BMI、瞬發力及心肺 耐力均高於控制組,但身高、柔軟度和肌耐力則無顯著。 許雅芳(2013)為探討不同頻率的跑走運動對國小學童體適能及 29.

(39) 學業成績的影響,以 93 名小學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進行每次十 分鐘,為期十二週的跑走運動,並將學童分成每週進行三次的三天組、 每週進行五次的五天組及不實施跑走運動的控制組。研究結果發現, 實驗後,全體學童的柔軟度與瞬發力均顯著進步;實驗組的身體質量 指數與心肺耐力適能均顯著優於控制組;五天組的肌耐力適能顯著優 於三天組與控制組。 表 2-2 研究者 (年代). 運動介入對 BMI 影響之相關論文研究及應用. 研究對象. 研究 時間. 介入 運動. 研究結果. 運動 課程. 1. 運動課程介入能提升 瞬發力、肌耐力、柔軟 度及心肺耐力適能,但 身體質量指數則無明 顯差異。. 王乃玉 40 位國小二 十 二 休閒 (2012) 年級學童 週 運動. 1. 後測比較:肌耐力、 心肺耐力及瞬發力達 到顯著。 2. 實驗組前後測比較: 柔軟度、肌耐力、瞬 發力及心肺耐力達到 顯著。. 22 位國小三 李玫蓉 ~六年級學 8週 (2012) 童 范怡寧 30 位 ADHD 8週 (2012) 及 正 常 的 孩. 1. 身體質量指數在第二 週、第四週及第八週均 達顯著差異。 1. 運 動 介 入 組 孩 童 的 BMI、柔軟度、瞬發力. 蔡清華 120 位國小六 8週 (2010) 年級學童. 跑走 運動 運動 訓練 30.

(40) 童 2.. 36 位國小五 陳冠仲 羽球 年 級 肥 胖 男 12 週 (2012) 運動 童. 1.. 1. 楊孟華等 25 位國小六 8週 (2012) 年級女童. 快走 運動 1.. 劉育伶 61 位國小四 (2012) 年級學童. 一般 運動 介入. 2.. 1. 64 位 國 中 林麗敏 二、三年級學 8 週 (2013) 生. 跳繩 運動. 2.. 1.. 許雅芳 93 位國小六 跑走 12 週 (2013) 年級學童 運動 2.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31. 及肌耐力均較無運動 介入的孩童顯著進步。 運動介入後的心跳變 率趨近於正常。 十二週的羽球運動能 改善肥胖男童的身體 組成、肌力與肌耐力 及心肺耐力。 肌耐力表現,實驗組顯 著於對照組,柔軟度、 心肺耐力及身體組成 均無顯著。 運動介入對學童的體 適能成績,除柔軟度 外,皆有正向幫助。 運動介入對國小學童 的身體自我概念,除柔 軟度外,皆有正面助 益。 實驗後,男生的體重、 BMI、瞬發力、肌耐力 及心肺適能皆顯著高 於控制組。 實驗後,女生的體重、 BMI、瞬發力及心肺耐 力均高於控制組。 十二週的十分鐘跑走 運動,對提升身體質 量指數、肌耐力與心 肺適能,只要一週三 天即可看出成效。 心肺耐力適能五天組 優於三天組。.

(41) 小結:綜合以上研究,發現不論介入何種運動,只要介入時間足 夠(至少八週) ,對 BMI 檢測結果一定會有影響,甚至達到顯著相關。 而影響結果未達顯著的原因,則有可能為介入時間不足、運動強度不 夠、該項運動介入無法影響 BMI 某相關因素……等等。另外,從上 表發現,BMI 的相關論述較缺乏國小低年級的部分,因此,研究者擬 從較多人研究的跑走運動為介入項目,來研究其對國小二年級學童 BMI 的影響。. 32.

(42) 第四節. 音樂或運動影響情緒之相關研究. 為了達到「運動 333」的目標,除了運動強度要足夠,運動的時 間也是一個重點。在養成運動的習慣時,運動時的個人內在情緒也影 響著運動能否持續進行。以下則整理了運動參與影響受試者情緒的相 關研究。 梁靜珊(1997)以 63 名國小六年級的資優生為研究對象,進行 八週的情緒教育,並以「情緒適應行為量表」為研究工具,藉以探討 情緒教育能否改善資優生情緒適應行為。結果顯示,情緒教育課程能 改善資優生的情緒適應行為,但不因性別而有差異。 郭修廷(2001)以 38 位國小三年級學童為實驗組對象,進行為 期八週,每週一次,每次三節的「發展取向團體藝術治療方案」,並 以「兒童情緒量表」及「兒童自我觀念量表」為評量依據,藉此探討 發展取向藝術治療對於國小學童情緒困擾與自我觀念的輔導效果。研 究結果發現,低社會組的輔導效果,實驗組顯著高於控制組; 「發展 取向藝術治療方案」對情緒困擾與自我觀念具有立即性與延宕輔導效 果;接受方案的個案,在繪畫表達、自我觀念和情緒困擾等方面均有 正向發展。 林思宏(2005)以 105 位國小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探討音樂 情境對國小學童記憶力之影響。研究工具為林思宏自編之「國小學童 33.

(43) 記憶力測驗-文章記憶測驗」及「國小學童記憶力測驗-英語字彙記 憶測驗」。研究結果發現,音樂情境的有無對學童文章記憶及英語字 彙記憶的影響不顯著,且不同類型的音樂作為背景,對學童英語字彙 記憶力的影響,亦不顯著。 蕭秀娟(2005)以 70 位國小五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 「班級氣氛 量表」及「兒童情緒思量自陳量表」為測量工具,探討音樂輔導活動 方案對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童班級氣氛及情緒智力的影響。其間實驗組 接受每週兩節,每次四十分鐘,為期十一週的音樂輔導活動方案。研 究結果發現音樂輔導活動方案對於小五學童的班級氣氛,具有顯著的 立即性影響,但持續性影響則不顯著;對小五學童的情緒智力,亦不 具有立即性影響;學童之音樂喜好,與其生活經驗及對樂曲的熟悉度 有關,類型依次為流行歌曲、新世紀/跨界音樂及古典音樂;選擇與 學童同質,能有效營造和諧之班級氣氛;音樂活動能促進學童身體健 康,建立正向行為。 吳明芬(2007)針對低學業成就的學生設計一套音樂活動,藉以 探討音樂活動應用於國小三年級低學業成就學童,在自我效能與人際 關係兩方面的成效。研究者以 18 位國小三年級為研究對象,並以「國 小學生學習自我效能量表」及「國小學童人際關係量表」為檢測工具, 施以每週兩次、每次三十分鐘,為期八週之實驗。研究結果發現,音 34.

(44) 樂活動能增進低學業成就學童之自我效能及人際關係,同時也促使學 童建立自信心、增進合作精神。 攀美汝(2007)藉由音樂活動的進行,瞭解一名患有妥瑞症的國 小四年級學童,其情緒控制情形。研究結果發現,從音樂活動進行中 至活動結束,學童的情緒控制均有顯著改善。 邱凡韶(2008)針對 12 名大學女子籃球校隊選手,探討音樂介 入隊選手賽前狀態性焦慮的研究。以「視覺類比尺度量表」 、 「賽前狀 態性焦慮量表」和「心跳測量」三種方式來來檢測選手的焦慮情形。 研究結果發現,音樂介入僅在賽前狀態性焦慮量表中的「認知焦慮」 及「身體焦慮」達到顯著。雖然心跳測量未達顯著,但認知焦慮與身 體焦慮的平均值均下降,選手的自信心也提升。 許游雅(2009)探討國小學童音樂偏好、情緒特質與音樂情緒感 受之間的關聯,以 232 位國小中高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情緒特質 量表」和「音樂偏好與情緒感受量表」為研究工具。研究結果為國小 學童音樂偏好趨高;三年級學童的音樂偏好程度最高;不同性別對音 樂偏好無差異;不同性別對某些音樂偏好有顯著差異;音樂偏好與情 緒特質、音樂情緒感受皆有顯著相關;情緒特質與音樂情緒感受有顯 著相關;情緒特質與音樂情緒感受對於音樂偏好具有預測力。 傅行健(2009)以台北市 42 位四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探討音 35.

(45) 樂情意教學對學童情緒智力的適用性,由研究者自編九堂音樂情意教 學融入藝術與人文領域,並以「兒童情緒智力量表」為研究工具。研 究結果發現學童的「整體情緒智力」均達到顯著水準,且不同性別的 學童其「情緒智力各層面」及「整體情緒智力」也是具有差異性的。 林柔廷(2010)為探討團體音樂治療對於青少年憂鬱症狀、自殺 行為、認知三元素及焦慮症狀的成效,以 38 名高中學生為研究對象, 施以「生命態度量表(LAS-C)」、 「兒童憂鬱量表(CDI) 」及貝克焦 慮量表(BAI)」 。結果顯示,LAS-C、CDI 及 BAI 均有顯著下降;兒 童認知三元素量表(CTI-C)則顯著上升。因此音樂治療可有效改善 具有憂鬱及自殺傾向青少年的情緒,降低自殺風險。 謝秀媚(2010)以 85 位國小一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探討情緒 教育課程對提升國小一年級學童管理情緒智力的效果。實驗組學童進 行每週一次,每次四十分鐘,為期十二週的關係管理情緒教育課程。 研究結果發現,情緒教育課程能提升國小一年級學童的衝突處理能力、 應變能力、溝通能力、團隊能力及團隊領導能力,但不能提升學童的 分工合作能力。 林士傑(2011)針對 56 位國小六年級學童施以兩個月的靜坐活 動,並以「兒童情緒智力量表」 、 「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三版(WISCⅢ)」和「靜坐自我檢核表」為測量工具,以探討靜坐對國小六年級 36.

(46) 學童的情緒智力與注意力影響。研究結果發現,靜坐有助於提升情緒 智力和注意力;在情緒智力的四個分量表中, 「後設情緒」、 「自我情 緒察覺與表達」達顯著差異;在注意力的分項測驗中,順序和逆序的 題目施測,實驗組優於控制組。 王秀枝(2012)為探討應用音樂與繪本於生命教育對國小三年級 學童的情緒管理及同儕關係的影響,以 96 名國小三年級學童為研究 對象,並施以「國小學生情緒管理調查問卷」和「國小學生同儕量表」 為測驗工具。實驗結果分為立即性和持續性兩種影響:實驗組學童達 到立即性效果的有「情緒管理量表」總層面、 「情緒察覺」分層面、 「情 緒調適」分層面、「表達溝通」分層面及「避免衝突」分層面;實驗 組學童在「情緒管理量表」總層面、 「情緒察覺」分層面、 「情緒表達」 分層面、 「情緒調適」分層面、 「同儕關係量表」總層面、 「表達溝通」 分層面、 「避免衝突」分層面、「尊重他人」分層面、 「反省回饋」分 層面及「提供領導」分層面均不具持續性效果。而學童對音樂的喜愛 與其生活經驗及對音樂的熟悉度有關,喜好類型依次為動畫卡通配樂、 古典音樂及新世紀音樂或跨界音樂。 辛志鴻(2012)以跳繩運動作為國小學童情緒智能及多向度注意 力影響的介入項目,並分別以 44 位國小四年級學童為實驗對象,在 實驗前測、六週中測及十二週後測採用「情緒智能量表青少年版」和 37.

(47) 「多向度注意力測驗」為測驗工具進行測試。研究結果發現,要讓學 童的情緒智能各變項均有顯著差異,六週的跳繩運動是不足的;而在 十二週的運動介入後,「情緒智能總分」、 「人際能力」、 「壓力管理能 力」均達顯著。同樣的,六週的跳繩運動介入,學童的多向度注意力 各變項也是不顯著的;經過十二週後,只有「選擇性注意力」一項達 顯著差異。 趙凰妏(2012)探討國中學生體適能的表現對考試準備期焦慮情 緒的關係,以 599 位國中學生為實驗對象,並以考試準備期焦慮情緒 量表為測試學生準備考試的焦慮情緒情形。研究結果發現在體適能方 面,不同年級的表現,只有仰臥起坐、心肺耐力達顯著相關;不同性 別則較年級多了 BMI 一項達顯著相關。在焦慮情緒的指標方面,不 同年級只有「昏頭昏腦」構面達顯著相關;不同性別則為「懷憂喪志」 和「憂心忡忡」兩項達顯著相關。若比較五項體適能項目,發現立定 跳遠與考試準備期焦慮情緒的五個構面達顯著負相關;仰臥起坐與力 不從心、憂心忡忡達顯著負相關;心肺耐力與憂心忡忡達顯著負相關; BMI、坐姿體前彎與考試準備期焦慮情緒的五個構面均未達顯著。. 38.

(48) 表 2-3. 運動介入或音樂介入學童情緒之相關學位論文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對 研究 情緒所使用 研究結果 象 時間 的量表 63 位 國 1. 情 緒 教 育 對 資 優 生 梁靜珊 小 六 年 情緒適應行 的情緒適應行為的 8週 (1997) 級 資 優 為量表 增進有顯著差異,且 班學童 能改善學童的情緒。 1. 發 展 取 向 藝 術 治 療 方案對情緒困擾與 兒童情緒量 自我觀念具有立即 表 性與延宕輔導效果。 76 位 國 郭修廷 2. 「 發 展 取 向 藝 術 治 小 三 年 8週 (2001) 療方案」在促進學童 級學童 兒童自我觀 自我認識、人際互 念量表 動、情緒宣洩及對方 案的滿意度均有積 極正面的回應。 國 小 學 童 記 1. 流 行 歌 曲 較 古 典 音 105 名國 憶力測驗- 樂或無音樂更能引 林思宏 小六年 文章記憶測 發學童的學習動機。 (2005) 級學童 驗 及 英 語 字 2. 曲式愈複雜,愈會使 彙記憶測驗 學童感到心煩。 1. 音樂輔導活動方案對 國小五年級學童的班 級氣氛具有顯著的立 班級氣氛量 即性,及情緒不具有 表 70 名 國 顯著的立即性效果。 蕭秀娟 小 五 年 11 週 2. 實驗組的音樂喜好與 (2005) 級學童 其生活經驗及對樂曲 兒童情緒思 的熟悉度有關。 量自陳量表 3. 音樂體驗活動能促進 學童身心健康,建立 正向行為。 39.

(49) 18 位 國 小三年 吳明芬 級 低 學 8週 (2007) 業成就 學童 一名國 小四年 攀美汝 級患有 (2007) 妥瑞症 之學童 12 位 大 邱凡韶 學 女 子 (2008) 籃 球 校 隊選手. 232 位國 許游雅 小中年 (2009) 級學童. 42 位 國 傅行健 小 四 年 9堂 (2009) 級學童. 林柔廷 38 位 高 (2010) 中學生. 國小學生學 習自我效能 量表、國小學 童人際關係 量表. 1. 音 樂 活 動 能 增 進 低 學業成就學童之自 我效能及人際關 係,也能增進兒童之 自我建立自信心和 增進合作精神。. 質性研究. 1. 研究對象在音樂活動 進行中,其憤怒情緒 逐漸遞減。. 視 覺 類 比 尺 1. 「認知焦慮」與「身 度量表、賽前 體焦慮」達顯著。 狀 態 性 焦 慮 2. 培養聆聽音樂的習慣 量表和心跳 可減緩選手賽前狀態 測量 性的焦慮。 1. 音 樂 偏 好 與 情 緒 特 情緒特質量 質、音樂情緒感受皆 表 有顯著相關。 2. 情 緒 特 質 與 音 樂 情 音樂偏好與 緒感受有顯著相關。 情緒感受量 3. 不 同 性 別 在 整 體 音 表 樂偏好並無差異。 1. 實 施 音 樂 情 意 教 學 活動後,學童的「整 體情緒智力」皆達顯 著。 兒童情緒智 2. 不 同 性 別 的 學 童 在 力量表 活動後,其「情緒智 力各層面」和「整體 情緒智力」是有差異 性的。 LAS-C 、 1. LAS-C 、 CDI 、 BAI CDI、BAI 及 均顯著下降,CTI-C 40.

(50) CTI-C 1. 85 位 國 謝秀媚 小 一 年 12 週 (2010) 級學童. 兒童情緒智 力量表. 1.. 56 位 國 魏氏兒童智 林士傑 兩個 小年級 力量表第三 (2011) 月 2. 學童 版 靜坐自我檢 核表 1.. 96 位 國 王秀枝 8週 小三年 (2012) 16 節 級學童. 國小學生情 緒管理調查 問卷. 國小學生同 儕量表. 2. 3.. 1. 44 位 國 辛志鴻 情緒智能量 小 四 年 12 週 (2012) 表 級學童 41. 則顯著上升。 情緒教育課程能提 升小一學童的衝突 處理能力、應變能 力、溝通能力、團隊 能力及團隊領導能 力。 在情緒智力量表 中,只有「後設情緒」 和「自我情緒察覺與 表達」達到顯著差 異。 在注意力的分項測 驗中,實驗組的「順 序題目施測」和「逆 序題目施測」的結果 均比控制組佳。 實驗組學童達到立 即性效果的有「情緒 管理量表」總層面、 「情緒察覺」 、 「情緒 調適」 、「表達溝通」 及「避免衝突」四個 分層面。 所有類別均不具持 續性效果。 學童對音樂喜好和 生活經驗及對音樂 的熟悉度有關。 實驗組和對照組在 情緒智能的「情緒智 能 總 分 」、「 人 際 關 係 」、「 壓 力 管 理 能 力」等項達顯著差.

(51) 599 位國 趙凰妏 中 一 、 (2012) 二、三年 級學生. 異;在多向度注意力 中的「分離性注意 力 」、「 持 續 性 注 意 力」亦未達顯著,但 「選擇性注意力」則 達顯著差異。 1. 體適能表現:不同年 級「仰臥起坐」、「心 考試準備期 肺耐力」達顯著;不 焦慮情緒量 同性別「BMI」、「仰 表 臥起坐」、「」心肺耐 力」達顯著。.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小結:綜合以上的研究,研究者發現不論使用何種情緒量表,只 要有音樂介入教學活動或運動介入活動,大多可以改善國小學童的學 習意願及結果。選擇學童的喜好或熟悉的音樂,更能提升學童的學習 意願;透過學童能力所及的運動訓練,亦能使學童有更多的活力從事 學習活動。是否以音樂介入跑走運動亦能提升學習成效,則是本研究 的重點所在。. 42.

(52) 第五節. 總結. 綜合上述各節,可以發現以音樂當運動時的背景,可以幫助學生 達到運動的效果、減緩運動持續時的痛苦。雖不能每項研究均達到預 期之顯著效果,但可改善或不致惡化。因此以音樂介入來協助學生運 動,其成效是可預期的。 而以音樂介入或運動介入來看學生的情緒表現,大多的文獻研究 均顯示這兩種方式可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發揮創造想像力、也更能 達到預期目標。 至於運動介入對體適能的影響,本著運動有益身心健康的原則, 一直以來都是國家極力推廣的政策,也容易看出其效果。若能依據不 同的運動者之需求,選擇適合個人且喜好的運動來實施,更能達到健 康的效果,此亦是研究者選擇跑走為國小低年級學童運動介入項目的 原因。雖然跑走是人之本能,也是人類最自然的運動,但若沒有以正 確的姿勢來進行運動,有可能造成運動傷害。因此在進行跑走運動前, 除了要有足夠的熱身、伸展,也要教導學童正確的身體姿勢。林正常 (2000)提醒在進行「走路」時,要留意伸直上身、伸直膝蓋、腳跟 著地、把腳踏出去及揮動手臂等走路方法。至於「跑步」則不同:膝 蓋自然放鬆、肩膀向後向下放鬆、腹部往內收並感覺頸部與脊椎成一 直線。如此進行跑走運動來提升其體適能與情緒結果,才是適當的! 43.

(53) 藉由以上各節的前人研究,本研究欲以聆聽音樂來切入跑走運動, 使得學童在持續跑走訓練後能提升 BMI 及個人情緒,應是可期的。. 44.

(5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研究方法分為六節:第一節「預備性研究」;第二節「研究 設計及架構」 ;第三節「研究對象」;第四節「研究時間及地點」 ;第 五節「研究步驟」 、第六節「研究工具」及第七節「資料分析與處理」。 本研究主要以體適能檢測中的 BMI 值及 BYI-Ⅱ的五個情緒分向量之 比較。. 第一節. 預備性研究. 本研究為實驗研究,以預備性研究確定實驗之學習週數。以 30 名未受過音樂介入跑走運動的國小二年級學童為實驗參與者,主要目 的在確定之後實驗的學習週數,以作為正式研究時的實驗依據。其研 究架構如圖 3-1: 未受過音樂介入跑走運動的二年級學童(N=30) 前測:BMI+ BYI-Ⅱ. 第 一 週. 第 二 週. 第 四 週. 第 五 週. 後測:BMI+ BYI-Ⅱ 確定學習週數 圖 3-1. 預備性研究之架構圖 45. 第 七 週. 第 八 週.

(55) 接著則分別說明預備性研究的參與者、實驗地點、實驗步驟及資 料處理與分析。 一、 預備性研究之實驗參與者 本預備性研究以未曾接受過音樂介入在跑走運動的 30 名 國小二年級學童為實驗參與者,其生理發展肢體能力均正 常之學童。 二、 預備性研究之實驗地點 前後測均含 BMI 及 BYI-Ⅱ檢測,因此實驗地點分別為: BMI 在健康中心、BYI-Ⅱ量表的實施則在教室內,而整個 跑走實驗則在活動中心進行。 三、 預備性研究之實驗步驟. 實 驗 前 置 作 業. 圖 3-2. 前 測. 預 備 性 實 驗 進 行. 後 測. 預備性研究實驗步驟. 46. 資 料 分 析 與 處 理. 確 定 學 習 週 數.

(56) 四、 預備性研究之資料處理分析 本預備性研究以不同週數為自變項,BYI-Ⅱ的得分為依變 項,採單因子趨向分析(one-way trend analysis)進行分析, 以驗證學習週數曲線,進而確定學習週數。 五、 預備性研究確定學習週數之趨勢分析 經過分析得到的實驗結果,得知不同週數所得分數之平均 數與標準差,摘要表如表 3-1。圖 3-3 為學習週數曲線圖。 根據單因子趨向分析則得出各週的趨向分析摘要表,如表 3-2。 表 3-1. 不同週數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第一週. 第二週. 第四週. 第五週. 第七週. 第八週. 平均數. 50.24. 48.76. 48.55. 46.00. 41.10. 40.72. 標準差. 11.30. 9.89. 10.65. 11.42. 7.83. 5.59. 47.

(57) 60 50 40 情緒得分 30 平均數 20 10. 0. 圖 3-3. 學習週數曲線圖. 表 3-2. 各週的趨向分析摘要表. Source. SS. df. F. p. S(受試間). 10687.14 29. 368.52. B(週數區組). 1972.53. 5. 394.51. 10.94*. .0001. LIN(直線趨向). 1865.48. 1. 1865.48. 51.75*. .0001. QUAD(二次趨向) 80.20. 1. 80.20. 2.22. 0.1381. CUB(三次趨向). 0.78. 1. 0.78. 0.02. 0.88. S*B (誤差). 5047.14. 145. 34.81. Total(全體) *p<.05. 17706.80 173. 48. MS.

(58) 經由以上三個圖表,可以得知本預備性研究的學習曲線呈 現直線趨向,並降至第八週趨緩,因此本研究的正式實驗 學習週數以八週為介入週數。. 第二節. 研究架構及實驗設計. 本研究採先前測再實驗,最後後測之實驗設計。在實驗開始前一 週,所有組別(包含音樂跑走組、無音樂跑走組、音樂組和控制組) 的學生均先進行 BMI 及 BYI-Ⅱ前測。其測驗內容分別為體適能檢測 之「身體質量指數」及填寫「貝克兒童及青少年量表第二版中文版」 之注音題本。 實驗期間,控制組不做任何跑走訓練和聆聽音樂,保持原先作息; 其餘實驗組依不同限制進行一週三次,每次三十分鐘之訓練(含暖身 及緩和),為期八週。在實驗期間,音樂跑走組實施跑走訓練時同時 播放 60bpm-140bpm 古典音樂及兒歌;無音樂跑走組在跑走訓練時則 不聆聽任何音樂;音樂組則只進行聆聽 60bpm-140bpm 之古典音樂及 兒歌,卻不進行跑走訓練。 在實驗結束後的一週,所有組別的學生再進行一次與前測相同的 49.

(59) 內容以做為後測。其實驗設計如下表 3-3。 表 3-3. 實驗設計表. 音樂跑走組. 無音樂跑走. 音樂組. 控制組. (N=29). 組(N=30). (N=30). (N=30). BMI &. BMI &. BMI &. BMI &. BYI-Ⅱ. BYI-Ⅱ. BYI-Ⅱ. BYI-Ⅱ. BMI &. BMI &. BMI &. BMI &. BYI-Ⅱ. BYI-Ⅱ. BYI-Ⅱ. BYI-Ⅱ. 前測. 後測. 根據表 3-3 的研究設計,所得之研究架構如下圖 3-4: 自變項. 依變項. 實驗組: 1. BMI 檢測 A. 音樂跑走組 B. 無音樂跑走組 C. 音樂組. 控制組. 圖 3-4. 2. BYI-Ⅱ量表. 研究架構圖 50.

(60) 第三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高雄市某國民小學二年級的普通班學童為研究對象,共 119 名。研究實驗進行前,研究者對每位受試者進行研究過程說明, 且其家長均瞭解本研究之目的、過程,並在「受試者家長同意書」 (如 附錄一)上簽名後,研究者始進行實驗。 以下為參與實驗的四個班級其學童的基本資料: 表 3-4. 參與實驗者之基本資料統計表. 組別 音樂跑走組. 年齡(歲) 身高(cm). 體重(kg). 平均數. 7.17. 124.13. 26.29. 標準差. .38. 4.90. 5.41. 平均數. 7.13. 123.34. 24.63. N=30. 標準差. .35. 4.86. 3.92. 音樂組. 平均數. 7.20. 125.81. 26.57. N=30. 標準差. .41. 4.01. 4.02. 控制組. 平均數. 7.20. 124.67. 26.06. N=30. 標準差. .41. 5.22. 4.58. 總和. 平均數. 7.18. 124.49. 25.88. N=119. 標準差. .38. 4.79. 4.52. N=29 無音樂跑走組. 5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attempt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service quality, product involvement, perceive risk on purchase intention.. For affected consumer’s major factor in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and investiga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dynamic geometry software GeoGebra (GGB) into eleventh grade students’.. learning of geometric concepts

In this study,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corporate image, service quality, perceived value,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customer loyalty was explored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sign the bus- related lesson plans based on the need of the students of the 3 rd to 6 th grade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remote

The objective is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personalities balance in a project management team on the team’s performance..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model, two

(英文) In this research, we will propose an automatic music genre classification approach based on long-term modulation spectral analysis on the static and dynamic information of

Based on a sample of 98 sixth-grade students from a primary school in Changhua County, this study applies the K-means cluster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index factors of the

Taking National No.5 Highway and Ilan area as objects of research,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variability of the impact of on Ilan area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ning of s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