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音樂對運動之相關影響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音樂對運動之相關影響

音樂介入的治療方式除廣泛應用於臨床醫學,近幾年在教學現場 也是頗為流行,如提升學童學習的專注力、增進學童的創造力、增高 運動表現。以下則摘錄音樂介入對運動方面的表現之相關論文研究。

呂宜靜(2006)以有音樂介入的創造性舞蹈教學、無音樂介入的 創造性舞蹈教學及審定本教材三種教學方法來研究學童的語文及圖 形創造力差異。以七十八位國小二年級的學童為研究對象,實施每週 一次,每次 40 分鐘,為期十二週的實驗。研究結果發現,音樂介入 創造性教學方案對學童的創造思考能力均優於無音樂介入實驗組及 對照組。

邱智懋(2007)探討音樂偏好對運動持續時間的影響,以五個男 生、五個女生共十位為研究對象,音樂聆聽做為實驗處理,來研究無 音樂情境、背景音樂情境及音樂偏好情境下受試者的運動持續情形。

研究結果發現,受試者在音樂偏好情境下的運動持續時間最久,無音 樂情境下的運動持續最短;且受試者最喜歡在跑步時聆聽快節奏的音 樂。

曾凱琳(2009)為探討在音樂介入下,以漸進式運動及固定時間 強度運動騎固定式腳踏車運動,對心肺功能及心率變異之影響。其研 究對象為十二位沒有心肺功能疾病的成人。研究結果發現,運動時有

22

音樂介入,心跳率上升達顯著性;音樂介入使自覺吃力指數下降達顯 著性;運動持續時間雖沒有顯著增加,但均延長。

陳瓊豐(2010)探討音樂介入健走訓練對國小肥胖學童體適能的 影響,及運動中聆聽音樂對肥胖學童運動強度改變的情況。以每週三 至五次,每次 30-50 分鐘,對五十六名五、六年級之肥胖學童進行為 期十二週的健走訓練,並將學生分為聆聽音樂的健走訓練、無聆聽音 樂的健走訓練及無訓練之對照組。研究結果發現,聆聽音樂的實驗組 在體適能的表現及 RPE 值均優於沒有聆聽音樂的實驗組;有健走訓 練的兩組實驗組,其體適能改善情況均優於未訓練的對照組。

黃維緻(2010)以十二位健康成年男性來探討音樂的介入對單車 騎士心率變異度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聆聽 100bpm-120bpm 音樂 的實驗組,其心跳變異度均優於無音樂介入組,達到顯著差異。

劉倩(2010)以十位有經驗的空氣槍選手為研究對象,透過腦波 的研究,比較有無聽音樂對射擊運動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射擊成 績和 Fmθ波在不同情境區段間無顯著差異。

李祥麟(2011)為探討不等速同步音樂對 3000 公尺划船運動表 現的影響,以 14 位高中西式划船選手為實驗對象,同時施以 132bpm、

120bpm 及無音樂三種情境,測試實驗對象的划頻、完成時間、每五 分鐘的心跳率及 RPE 值。研究結果發現,120bpm 和無音樂在上述表

23

24

25

小結:綜合以上研究,發現音樂介入的運動很多種,而不僅只侷 限於藝術方面。且應用之年齡層也很廣,從小學生到成人均可適用,

包含一般民眾及運動競技者。研究進行的時間以十二週為大宗,根據 陳志展、林如瀚(2009)研究,實驗設計皆以六週到十二週的時間長 度來作為觀察運動介入是否有影響之週期,且運動的強度需每週三至 五次的有氧運動,如此一來,才能有效提升心肺適能,與研究者整理 的上述研究頗為一致。

2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