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運動介入對BMI影響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運動介入對BMI影響之相關研究

教育部體育司為提升學生的體適能,因而十幾年來推廣了各式計 畫,如民國 87 年到 92 年的「提升學生體適能中程計畫(333 計畫)」、

93 年到 96 年進一步提出「推動中小學生健康體位五年計畫」,及 96 年後辦理「快活計畫」,都是希望能透過這些計畫來培育學生運動知 能,並激發學生運動動機和興趣,讓學生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進而 奠定終身參與身體活動的能力及態度(教育部體育司,2013)。因教 育部的推廣,及體適能已納入學生升學計分的標準之一,各級學校莫 不將體適能列為學校健康與體育課程中重要的課程。

根據教育部體育署(2013)對體適能的定義,體適能是個人身體 適應生活、活動與環境的綜合能力。而體適能分為「健康體適能」及

「競技體適能」兩種,目前中小學校推廣的為適合一般學生的「健康 體適能」。健康體適能的內涵分別為「身體組成」、「柔軟度」、「肌耐 力」、「瞬發力」及「心肺耐力」五種,其測驗方式分別為量測身高與 體重之身體質量指數 BMI、坐姿體前彎、一分鐘仰臥起坐、立定跳遠 及 800 公尺跑走。

要提升學生體適能的方法很多,以運動介入為大宗。尋找適合學 生的運動,養成規律的運動,並搭配教育部推廣的「體適能 333」,

即鼓勵學生每週至少運動三天,每次至少 30 分鐘,運動時的強度要

27

達到每分鐘心跳率 130 次。以如此方式改善心肺功能、肌肉適能、柔 軟度、瞬發力及身體組成等健康體適能,同時也能降低高血壓、高膽 固醇等患病機率,減少國家醫療的耗損,並提昇工作效率(方進隆,

2005;許雅芳,2013)。而因本研究的研究工具只是量測體適能中的 BMI,故本節將探討以不同的運動方式改善體適能結果並著重在改善 BMI 的相關研究。

蔡清華(2010)探討運動介入對國小學童體適能與身體意象的影 響,以 120 位國小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進行每週三次、每次四十 分鐘,為期八週的運動課程。研究結果發現,運動課程的介入能有效 提升實驗組學童的 800 公尺跑走、一分鐘仰臥起坐、坐姿體前彎和立 定跳遠,但身體質量指數(BMI)則無明顯差異。

王乃玉(2012)以各 20 位國小二年級學童分別為運動介入實驗 組及控制組,研究參與休閒運動對國小學童體適能的效益。並以每週 三次,每次三十分鐘,為期十二週的休閒運動為介入項目。研究結果 顯現,後測結果為肌耐力、心肺耐力及瞬發力達到顯著相關;實驗組 前後測比較結果為柔軟度、肌耐力、瞬發力及心肺耐力達到顯著相關;

控制組前後測比較結果則只有瞬發力達到顯著相關。該研究結果 BMI 並未有顯著相關。

李玫蓉(2012)以國小三到六年級學童共 22 人為研究對象,進

28

行為期八週,每週五次的跑走運動,其研究目的為探討跑走運動介入 訓練課程對國小學童體適能的影響情形。實驗組和對照組在訓練前、

後均進行體適能之身體質量指數檢測。研究結果發現,身體質量指數

(BMI)在第二週、第四週與第八週皆達到顯著差異,體重則以第八 週達顯著差異。且透過每週平均數值的曲線圖,實驗組學童較對照組 學童更能瞭解身體質量指數與體重在跑走運動中的改善情形,也更容 易達到顯著目標。

范怡寧(2012)以 ADHD 兒童及一般兒童共 30 位為研究對象,

研究運動介入對 ADHD 的兒童其心肺適能與感覺統合的影響。研究 採三組實驗:ADHD 運動介入組、ADHD 控制組及正常兒童控制組,

進行每週三次,每次三十分鐘,為期八週的運動訓練。研究結果發現,

在體適能方面,ADHD 運動介入組的兒童其身體組成、柔軟度、瞬發 力及肌耐力均較 ADHD 控制組的兒童顯著進步;在心跳變異率方面,

ADHD 運動介入組有趨近於正常;在感覺統合方面,ADHD 運動介 入組與 ADHD 控制組則無顯著差異。

陳冠仲(2012)透過規律的羽球運動課程來研究其對國小五年級 肥胖男童的體適能成績影響。以 36 位國小五年級肥胖男童為研究對 象,進行每週三次,每次 60 分鐘,為期十二週的羽球訓練。研究結 果發現,羽球運動對肥胖男童的身體組成、肌力與肌耐力及心肺耐力

29

均有顯著影響,但柔軟度和瞬發力則未達顯著。

楊孟華、林訓逸、邱思慈及侯堂勝(2012)為探討國小六年級女 學童在進行快走運動後,其對健康體適能的影響及保留效果,以 25 位國小六年級女學童為研究對象,進行每週五次、為期八週的快走運 動。研究結果發現,肌耐力的表現,實驗組顯著於對照組;但柔軟度、

心肺耐力及身體組成均沒有顯著差異,且心肺耐力亦沒有保留效果。

劉育伶(2012)以 61 位國小四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探討運動 介入對學童體適能與身體自我概念的影響。進行每週三次,每次四十 分鐘的運動,並施以體適能檢測及身體自我概念量表。研究結果發現,

實驗組的體適能成績,除柔軟度外,其餘皆達顯著;而實驗組的身體 自我概念,除了柔軟度構面外,其他構面的前、後測成績皆達顯著差 異;控制組的前、後測成績均無顯著差異。

林麗敏(2013)探討跳繩運動介入對國中肥胖學生健康體適能的 影響,以 64 位國中二、三年級肥胖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每週三次,

為期八週的跳繩運動。研究結果發現,經過八週跳繩運動介入,實驗 組男生的體重、BMI、瞬發力、肌耐力及心肺耐力均高於控制組,身 高及柔軟度則無顯著影響;實驗組女生的體重、BMI、瞬發力及心肺 耐力均高於控制組,但身高、柔軟度和肌耐力則無顯著。

許雅芳(2013)為探討不同頻率的跑走運動對國小學童體適能及

30

31

32

小結:綜合以上研究,發現不論介入何種運動,只要介入時間足 夠(至少八週),對 BMI 檢測結果一定會有影響,甚至達到顯著相關。

而影響結果未達顯著的原因,則有可能為介入時間不足、運動強度不 夠、該項運動介入無法影響 BMI 某相關因素……等等。另外,從上 表發現,BMI 的相關論述較缺乏國小低年級的部分,因此,研究者擬 從較多人研究的跑走運動為介入項目,來研究其對國小二年級學童 BMI 的影響。

3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