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中數理資優生與一般生性別與年級差異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國中數理資優生與一般生性別與年級差異之相關研究

張馨仁(2000)將國內資優生進行相關探究指出資優生於過度激動特質的表現中,

人數最多為「智能過度激動」,其次為「想像過度激動」者,人數較少為「心理動作過 度激動」和「情緒過度激動」。小學資優生只在部分過度激動特質較多,到了國中階段,

具各類過度激動特質的資優生則明顯提高,相當於狂飆期。而 Dabrowski 認為在智能、

想像、情緒這三種過度激動中,資優生常有過度激動的情形。如果智能的、想像的及情 緒的過度激動這三種,當其強度大過於心理和感官動作之過度激動者,表示這類資優生 具有較高的潛能,以達成高層次之情緒發展階段。資優生因具備過度激動的特質,因此 較易對自己的理目標和社會大眾的標的詳加作一比較,進一步引導自身往更高層次的情 緒發展邁進。

第三節 國中數理資優生與一般生性別與年級差異之相關研究

一、性別在教室的學習差異

性別差異普遍存在於師生互動與課堂上的學習,教師在教室裡與男性學生的互動明 顯多於與女性學生的互動,教師在做教學演示時,對男學生的回饋也多於對女學生的回 饋。性別學習差異的現象在數學課以及自然課程特別明顯,教師在數學課或自然課與男 學生在語言上的互動次數較多,而在非語言的互動上,包括積極性鼓勵與消極性懲罰,

教師亦與男學生互動較頻繁(潘志煌,1997)。Jones 和 Wheatley(1990)發現男學生 不但得到教師比較多的關注,也得到較多課業與行為互動的機會,而且教師比較常與男 學生討論應用題或高層次認知的問題;至於女學生常常受到疏忽,除了與教師互動機會 較少之外,且被點名詢問的大多為記憶類或比較低思考性的問題。事實上,教師在教學 現場是不自覺地因不同性別而投以不同問題。

林曉芳(2009)利用 PISA 資料分析發現女學生在學習自然科學課程時多數為被動 方式,而且學習過程仰賴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這得以驗證女學生在科學教育環境中常 常沒有受到鼓勵的事實,也尌是學校教育影響女學生的科學學習,致使女學生參與在教 室公帄學習的機會減少許多。

二、性別在學習動機的差異

男女生的性別差異,雖然在智力上並無顯著差異(張春興,1983),但許許多多的 學習表現仍然不一樣。在讀書求學階段,大多數的女學生在閱讀以及寫作上面的得分普 遍都比男學生高,只有極少數的女學生需要接受有關閱讀的輔導,研究指出在一般認知 能力上,學生在青春期之後有明顯的差異,男學生優於女學生,且男學生在空間能力,

視覺影響操作能力以及數學推理方面都較佔優勢(Berk,2002; Halpern,2000)。對於數 學的學習動機也存在性別上的差異。在小學階段,男學生比較傾向於將數學學習上的成 功和成尌感歸因於能力和環境,女學生若有數學學習上的成功和成尌感則會歸因於自己 的努力,也尌是若學習失敗時,女學生則歸因於自己的能力不足(吳明隆、葛建志,

2006)。眾多創造力評量的研究者亦會斟酌到性別之因素是否影響到個人創意的顯露,

例如:思量性別差異是否影響圖形創造力或是語文創造力的展現(吳靜吉,1993;林幸 台、王木榮,1987)。這些研究亦覺察到相異性別在於某些領域有著較好的表現,也可 能是因為相異性別所受到之訓練、教養、期許和關愛等因素不同而不同。

三、性別在數學成尌表現的差異

根據 Gallagher 等 (2002)以美國 SAT (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 測驗分析 結果顯示,其與性別具有差異相關情形,且以男生分數顯著高於女生 (Gallagher, Bridgeman, & Cahalan, 2002),且在語言、空間能力及數學測詴等各面向,男生在空 間能力及數學作業之表現優於女生;女生則表現出高於男生的語言類作業表現(ETS, 2003)。另一方面,亦有研究表明,女生於數學學習方面可優於男生 (Halpern, 2000)。

Mills 等 (1993) 提出的數學資賦優異相關研究,則發現男生中資賦優異者人數高於女 生 (Mills, Ablard, & Stumpf, 1993)。

然而,也有研究表明,性別並未顯著影響學生數學成尌。如,林碧珍與蔡文煥 (2005) 針對 TIMSS 2003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2003) 研究,針對臺灣國小四年級生數學成尌與相關影響因素探討結果中認為,尌國際帄均成 績表現來看,數學成尌表現未有顯著的性別差異,同時臺灣男女學生表現之數學成尌也 未有顯著差別。其中結論指出,男生或許可在測量主題表現顯著高於女生,卻在幾何、

資料分析與詮釋與關係表現方面具有低於女生之趨勢。因為考量到個體的性別以及學校 別可能在流暢、獨創以及變通等能力會有群體的差異,所以將性別與學校別進行二因子 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結果顯示個體的性別差異不會影響其在「有限解答之擴散性思考測 驗」上的表現(陳學志,2009)。

四、國中生年級的差異

葉玉珠(2000)發現到中小學學生的批判思考能力與其國語文,及數學學業成績、

年級、及父母的教育程度有關。謝佳臻(2000)在研究中也持相同的結果,發現數學智 能及語文智能與思考能力的演繹及評鑑,有顯著的相關。謝季宏(1999)在研究中指出:

學生的批判思考能力,因年級、地區、家庭社經地位不同,而有顯著的差異。學生的批 判思考能力較高,其學業成尌亦較高。鐘冬玉(2001)進行國中公民科批判思考教學的 實證研究發現,經教學實驗後,實驗組學生的批判思考傾向顯著優於控制組,而且依據 質性分析結果發現:學生在推論、解釋、演繹、批判思考以及評鑑等能力傾向均有進步,

由此進一步發現可利用教學來獲得能力的增加。另外,在相關研究中可以發現資賦優異 的學生在認知能力與思考能力優於一般生;年級較高之學生在這兩種能力之表現也優於 年級低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