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內大學入學考試地理科試題的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國內大學入學考試地理科試題的相關研究

從以前的大學聯考到現今的大學多元入學考試,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歷 屆試題的參考與分析都是增進教學效率和品質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本研究主要 是探究95暫綱和99課綱以及依布魯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修訂版與大學入學考試地 理科試題的分配情形,主要是針對指考和學測實施後的相關試題研究,因此以「大 學入學考試」、「大學學測」及「大學指考」和「地理科試題分析」等關鍵字在 全國碩博士論文網和全國期刊論文搜尋後,得出林芳瑜(2005)主要研究大學入 學考試地理資訊試題分析,從民國91-94年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的測驗結果為素材探 討地理資訊受重視的情形、學生的認知成就、試題的適切性以及教學可提升之處 並以布魯姆認知目標分類修訂版對於試題進行分析;李詩萍(2008)研究大學入 學考試民國91-97年地理科試題知識向度與認知歷程向度,並運用布魯姆認知領域 教育目標分類來探討大學入學考試地理科試題;許珊瑜(2008)研究91至97學年 度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地理考科的選才及總結性評量功能之探討,探討指考地 理測驗目標的擬訂歷程,分析如何扮演為大學選才的角色,並由試題的命題理念 及測驗結果分析高中生的地理能力;許珊瑜(2009)研究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試題 分析的方法之探討-以地理科為例,說明大考中心試題分析的研究方法,接著以 地理科為例,說明學科試題分析發展的歷程,再以2006年至2009年指考地理整卷 難易度分析、個題分析及分析結果的影響三項目進行進行探討;李明宗(2010)

研究民國91~99年地理科學測與指考試題進行命題部分、單元、主題、題型、命題 原則的分析與探討,分析84課綱和95暫綱的地理科內容與改變;李明燕(2011)

研究大學入學考試地理科試題結構之研究,主要採用結構觀點探討2002年至2010 年指考地理科試題結構(類型包括符號、文字、圖像、表、圖表文字綜合),以 基本假設「每年度試題皆由有經驗者設計,試題難度主要受試題結構影響」分析 試題的結構類型和試題類型的難易度,並探究試題的來源與分析。因此共有六篇 相關研究,以下就研究主題、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進行說明。

一、研究主題

從研究主題可以得知,針對大學入學考試地理科試題的研究,有以布魯姆認 知目標分類修訂版進行試題分析(林芳瑜,2005;李詩萍,2008),或者強調試題 的鑑別度、難度的判定及測驗結果的分析(林芳瑜,2005;許珊瑜,2008,

2009;李明燕,2011),及以命題部分、單元、主題、題型、命題原則、試題結構 為主的相關研究(李明宗,2010;李明燕,2011)。

但這六篇研究都以 84 課綱和 95 暫綱為主要的分析依據(林芳瑜,2005;李 詩萍,2008;許珊瑜,2008,2009;李明宗,2010;李明燕,2011),並以兩種 課綱的比較為主,所以大學入學考試地理科試題針對 99 課綱的分析目前卻沒有進 行分析,因此研究者想以 95 暫綱和 99 課綱的試題分析進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皆採內容分析法

國內大學入學考試地理科試題的研究方法共六篇均採內容分析法(林芳瑜,

2005;李詩萍,2008;許珊瑜,2008,2009;李明宗,2010;李明燕,2011)。

林芳瑜(2005)、李詩萍(2008),更以布魯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修訂版分析大 學入學考試的試題。而李明燕(2011)研究大學入學考試地理科試題結構之研究 採用文本分析法以古典測驗理論計算全體考生不同題型的答對率和試題反應理論 分析法估算 5000 筆考生的鑑別度、難度、猜測度。

三、研究結果

在研究結果的部分,針對國內大學入學考試地理科試題相關研究,歸納研究 者的發現如下:

林芳瑜(2005)探究91-94年大學入學考試地理資訊試題分析,地理資訊試題 的通過率與鑑別度均略高於整體試題平均,然無顯著差異而地理資訊(GIS)相關 之試題以「了解」的層次佔最多,認知歷程皆未達「評鑑」與「創造」層次,知 識向度則以「概念知識」為主。至於李詩萍(2008)以布魯姆認知目標分類修訂 版為工具探討91-97大考地理科的試題分析,得出大學入學考試民國91-97年地理

科試題大致符合八四年高中地理課程標準,除了涵蓋課程標準的各主要概念,也 反應了八四年課程標準對國際觀與環境關懷的強調。而學測與指考試題在「知識 類型」上皆以「概念知識」為主,其中又以布魯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中「Bb 原則和通則化的知識」比例最高,呈現出地理教育強調概念知識的獲得。而「後 設認知知識」的題目比例最低。在「認知歷程向度」上皆「了解」層次比例最高,

其中又以「了解」中的「2.5推論」、「2.7解釋」比例最高。

從以上兩篇論文可得知林芳瑜(2005)大考試題研究雖然有使用布魯姆認知 目標分類修訂版來進行試題的分析,但只限於GIS相關試題,且題目的分析以主分 類為主,未做細目分析及進一步討論,所以從取樣的全面性及取用新版布魯姆分 類架構的完整性,皆有進一步深化的必要。因此從林芳瑜(2005)、李詩萍(2008)

研究結果中可以知道在84課綱下的大學入學考試地理科試題認知向度以「了解」, 而知識向度以「概念知識」比例最高,而在較高的認知歷程向度「評鑑」、「創造」

則較無試題呈現,可以看出大考試題在高層次認知能力的試題仍然缺乏。

許珊瑜(2008)研究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地理考科的選才及總結性評量功 能之探討,認為91至97學年度指考地理的平均分數有略有變化,但對於全體考生 的鑑別度仍屬穩定,至於試題分析的部分,評量考生統合地理概念、判讀等高線 地形圖及計算、指認空間位置及解讀統計圖表等能力的試題對於整體考生有一定 難度。此外許珊瑜(2009)研究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試題分析的方法之探討-以地 理科為例,以2006年至2009年指考地理整卷難易度分析來說地理指考平均分數在 2008年有較大的提升,2009年地理指考低難度的試題較多,有利於中後段能力考 生得分,而區別高能力考生的試題較少造成其能力無法在評量的結果與其他考生 形成明顯差異、個題分析及分析結果的影響。此外,指考地理應加強地理知識的 應用性,且試卷編制時宜顧及不同能力群考生的鑑別度。

從許珊瑜(2008;2009)研究結果可得知在指考試題中有關圖表的試題對於 學生來說難度較高,因此學生需要具備較高層次的思考能力,而2009年指考低難 度試題較2006年至2008年多,也代表以95暫綱為主的2009年地理科指考試題較84 課綱為主的2006年至2008年地理科指考試題難度較易。因此課綱的調整對於大考 的試題內容在難度和認知能力的需求上仍有決定性的影響。

李明宗(2010)則認為84課綱、95暫綱在各冊的分配和單元內容均有大幅度的

改變研究結果為相較於八四課綱,九五暫綱在各冊的分配和單元內容均有大幅度 的改變;歷屆試題的配分比例在內容及單元主題部分,歷年學測和指考命題比重 大致以人文地理、區域地理、世界地理和台灣中國地理部分較大;題型部分,歷 年學測命題大致以單選題為主,指考則以題組題為主。但不論學測或指考,均以 圖題為主;地理能力部分,歷年學測和指考命題均以認知能力為主。因應課綱的 變化,歷屆試題命題方向所作的改變在內容部分以學測比重變化較大,單元主題 部分,則學測和指考比重的變化均很大;題型部分,學測和指考的命題類型差異 不大,但圖表類型題目有增加的趨勢;地理能力部分,學測和指考有相反的發展 趨勢。

所以李明宗(2010)分析84課綱和95暫綱下的大考地理科試題在內容及單元 主題部分,歷年學測和指考命題比重大致以人文地理、區域地理、世界地理和台 灣、中國地理部分較大,在認知、情意和技能部分以認知能力為主。不過此研究 在95暫綱的部分只有98學年度和99學年度,所以仍以84課綱的分析最為主要,而 得出大考地理科試題內容中區域地理較高於通論地理的現象。

李明燕(2011)研究大學入學考試地理科試題結構發現:短句型試題最為常

見;各類型結構的試題難度和鑑別度與測驗內容的思考層次有關;專用概念的各 種考題為高鑑別度試題(特別是中間能力考生);大比例地圖和衛星影像類的試 題數量不多,但難度與鑑別度適中,宜積極開發;男性考生較擅長操作型概念與 圖形試題,女生較擅長文字形描述試題,故每一次大學入學考試地理科考試應包 括男女考生擅長的試題。所以李明燕(2011)強調認知層次的高低會影響學生判 定試題的結果,而造成試題的難易度和鑑別度的高低。

總而言之,從過去地理科大考試題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在過去地理科的試題 分析多側重幾個部份:多年試題變化的分析或主題作分析、試題的特點作分析、

地理能力作分析以及針對試題提出相關教學建議。並得出在84課綱下得地理科試 題內容課程單元多以區域地理為主,並高於通論地理;以及在認知層次能力的部 分多以「了解」和「概念知識」為主。所以由以上的研究結果奠定本研究分析在 95暫綱和99課綱下大考學入學考試地理科試題呈現的課程單元分配的情形,以及 在布魯姆認知目標分類修訂版的知識和認知向度上的分布進行探討。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