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信效度考驗

本研究透過內容分析法,分析大學入學考試地理科試題分析—2009 年至 2013 年為例。以下就研究工具、劃記方式及研究的信度與效度以及資料處理與分析探 討之,分述如下:

一、研究工具

為完整呈現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及指定科目考試地理科試題分析研究,本研究 建立初步分析類目表,並經過專家效度檢定,調整初步分析類目表有二:

1.以95暫綱和99課綱的課程綱要之內容以主題方式分析,由於95暫綱和99暫綱的 章節內容、順序、冊別分布均有明顯差異,為了便於分析主題,本研究根據過去 課程大綱的演變,依照課程大綱內容作出以下研究主題分類,共分為三大主分類

(通論地理、區域地理、應用地理),以及十個次分類(表3-3、3-4),並說明 次類目表中所包含的項目(表3-5)作為本研究主題分析的基礎。

2.以布魯姆認知目標分類修訂版為主,包含知識向度和認知歷程向度的主類目與 次類目,如表3-6所示。

表3-3

學測地理科課程單元之分布比例

主類別 次類別 題數 比例(%)

通論地理 地理資訊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地理實察 區域地理 世界地理 臺灣地理 中國地理 鄉土地理專題

註:修改自102學科能力測驗社會考試說明。大學入學考試中心,2011,臺北市: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表3-4

類別 次類別 95暫綱 99課綱

表3-6

二、劃記方式

本研究分析對象主要以 2009~2013 年大學學測及指考地理科試題為主。其劃 記方式說明如下:

(一)主要劃記規則

每一個題目中,僅出現單一主題,則在其所的類目中劃記一次。

(二)重疊部分

每一個題目中,傳達不相同的主題,皆各劃記一次方式。如某題若包含兩個 主題,則各類目皆劃記一次。

三、專家效度與信度

本研究探討大學入學考試地理科試題分析—2009 年至 2013 年,其專家效度與 信度考驗如下。

(一)專家效度考驗

質性研究是以研究者為主要研究工具,包括資料蒐集、分析,都是在主觀的 狀態下進行(Ely、Anzul、Friedman、Garner & Steinmetz,1997;Patton,1990),因 此研究者的素養會影響到資料的分析的品質與結果,並為了使資料分析更加確 實,研究者會輔以兩位專家針對劃定主分類與次分類進行討論(參見附錄一專家 問卷),以下就研究者的背景、專家背景和研究者的教育訓練加以說明。另外,

參考大考中心所出的分年試題分析,其中民國2009年到2011年的試題分析有作簡 單的認知層次分類,將試題分為記憶、理解、高層次,逐題進行反覆斟酌及對照,

以增加分析的效度。

1.研究者背景

研究者為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系中等教育組,並輔修地理系畢業。迄今已教學 滿七年整,擔任過導師與專任教師,並帶領學生參加地理奧林匹克競賽進入全國 決賽獲佳作;在教學過程中從高一至高三(包含社會組與自然組)均有教授,其 84課綱、95暫綱及99課綱高中地理科的實際教學實施均有參予。

2.專家背景

以研究者任教學校的兩位教師擔任專家,協助研究者針對疑慮試題進行探究 和討論,而其背景如下:

A 師:女性,29 歲,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畢業,輔修地理。任教年資五 年,擔任導師,教授高一地理,其 95 暫綱及 99 課綱高中地理科的實際教學實施 均有參予。

B 師:男性,29 歲,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畢業。任教年資三年,擔 任地理科專任教師,教授高一至高三地理(包含社會組及自然組),其 95 暫綱及 99 課綱高中地理科的實際教學實施均有參予。

3.研究訓練

在研究所的學習中,研究者在研究所一年級上學期修習「教育研究法」,在 課程訓練下,讓研究者對於研究方法有更深的了解;研究所一年級下學期修習「質 性研究」,並多次以質性研究撰寫報告,了解質性分析和詮釋;並在研究所二年 級修習「行動研究」,期間也以解決實務教學工作並提升教學品質實際實施統整 教學並撰寫報告,亦提升研究者的專業知能。也為了提升論文撰寫的知識能力,

研究者也參閱國內外的期刊和碩博士論文和書籍,以增進研究者的研究方法及研 究能力。

再者,依專家提供修改意見,修訂評判指標,以確定內容分析類目表。針對專家 的建議加以修改,並重整建構出適合本研究之分析類目表,類目表之效度分析如 表 3-7 所示。

表3-7

主類別 次類別 專家 A 專家 B 同意百

3.研究者將類目表、類目定義及信度檢驗表給予 2 名評分員,並說明劃記方式。

(b)研究者信度(Rj)

Rj=1 Pj Pj 2

根據上述公式計算,所得之相互同意度及信度值如下表 3-9、表 3-10、表 3-11、

表 3-12 所示。

表 3-9

學測地理科類目相互同意值一覽表

評分員 A B 研究者

A - 0.950 0.925

B - - 0.900

研究者 - - -

平均相互同意度=0.925 評分員信度:0.974 研究者信度:0.954 表 3-10

指考地理科類目相互同意值一覽表

評分員 A B 研究者

A - 0.895 0.895

B - - 0.947

研究者 - - -

平均相互同意度=0.912 評分員信度:0.969 研究者信度:0.959 表 3-11

學測地理科試題知識向度與認知歷程向度分布相互同意值一覽表

評分員 A B 研究者

A - 0.850 0.850

B - - 0.900

研究者 - - -

平均相互同意度=0.875 評分員信度:0.955 研究者信度:0.933

表 3-12

指考地理學科試題知識向度與認知歷程向度分布相互同意值一覽表

評分員 A B 研究者

A - 0.842 0.895

B - - 0.842

研究者 - - -

平均相互同意度=0.869 評分員信度:0.952 研究者信度:0.930

內容分析的信度若有 0.8 以上可算信度很高(楊效榮,1981)。由上述信度考 驗結果,學測地理學科類目部分之信度為 0.972,研究者信度為 0.961;指考地理 學科類目部分之信度為 0.969,研究者信度為 0.954;學測地理學科知識向度與認 知歷程向度部分之信度為 0.955,研究者信度為 0.933;指考地理學科知識向度與 認知歷程向度部分之信度為 0.952,研究者信度為 0.930。符合內容分析的信度應 在 0.8 以上的要求。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