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國外文獻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節 國外文獻

本節首先整理使用迴歸模型並用對數所得作為估計變數的各國 文獻,模型的估計係數即為代際所得替代彈性(IGE),此彈性值用以 衡量兩代之間同生命階段的所得影響百分比,係數值越小代表父母所 得狀況越不影響子女賺錢的能力,家境不好的孩子能透過自身力量翻 轉現況,這個模型被廣泛應用在各國的研究中,像是 Altonji and Dunn (1991)、Solon (1992)、Zimmerman (1992)、Mulligan (1997)等。此模型 最常被詬病的問題除了忽略兩代間生命周期差異而產生的偏差以及 所得存在短期波動(Solon 1992)問題外,最常被挑戰的便是兩代間的 所得關係是否符合最小平方法中的線性假設。

雖 Becker & Tomes(1979)已建立經濟學模型推估代際所得彈性,

作者在僅用父親與兒子單一年的所得作為估計變數下,得出美國的 IGE 為 0.2,但 Solon (1992)指出所得存在短期波動問題,僅用單一年 所得難以代表個人的終身所得,因而造成先前研究存在低估結果的疑 慮,Solon 改善過去的估計方法,改用多年平均值計算樣本所得,並 加入教育與職業兩工具變數。在本研究中,作者使用涵蓋約 5,000 個 家庭的美國 PSID 資料庫,該資料庫為長期追蹤資料,內含兩代人的 歷年收入,考慮到女性勞動市場較為複雜,因而以父親對兒子的影響 作為研究標的,並將樣本年齡限制在 25 歲以上,再重新估計美國的 代際所得彈性,得出 0.4 左右的結果,顯示美國不太具有階層之間的 流動性。

Björklund & Jäntti (1997) 利用 The Swedish Level of Living Survey (LNU)的問卷資料,此調查自 1968 年開始實施,針對 15~75 歲間的 瑞典國民進行抽樣,之後除在 1974、1981、1991 等三年對同一樣本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進行追蹤調查之外,亦將青年與移民人口加入樣本中,以維持樣本代 表性,不過在本問卷中無法辨識出父子關係,作者因而以 Solon(1992) 的選樣標準,分別由問卷中篩選出父親與兒子的樣本。

父親樣本取自 1968 年的數據,並將樣本限制在至少有一個兒子 出生於 1952~1961 年間,且與兒子共同居住,符合條件者共有 540 位;

兒子樣本則來自 1991 年的問卷,選樣條件為與生父母一同居住至 16 歲、父母雙方皆為瑞典公民,且在 1952~1961 年間出生,符合條件者 有 327 位,作者透過職業與教育分別估計出子女與父親的恆常所得,

再帶回 Solon(1992)的估計模型中估計代際所得替代彈性,得出瑞典 勞動所得的 IGE 是 0.282、總所得(勞動所得加資本利得)的 IGE 是 0.363,流動率比同期的美國高,本篇研究的最大貢獻在於,提出一個 不需取得成對樣本的估計方式。

Dahl & DeLeire (2008)使用美國社會安全局資料庫搭配 1984 年的 Survey of Income and Program Particiption(SIPP)估計美國的 IGE,作者 發現,IGE 的估計值會因為使用不同選樣條件而有所不同,兒子對父 親估計值從 0.26~0.63 都有、女兒對父親的估計則在 0~0.27 之間,其 中當樣本中含有越多無勞動所得父親樣本時,得出的估計值越小,代 際所得越流動,作者認為這與生命週期假設偏誤有關,且顯示出使用 最小平方法且用對數所得來估計 IGE 的方法得出的估計結果相當不 穩定。

經整理,得出造成過去文獻估計結果不同的四個差異點:(1)如何 處理所得為 0 的樣本、(2)是否僅留下全職員工進行分析、(3)如何處 理高所得組樣本以及(4)當使用國家資料時,如何處理資料無法掌握 樣本。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於本篇研究中提出可沿用原先模型估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惟須將對數所得改為階層所得(百分位數)估計的方法,並將估計值 稱為 Intergenerational Rank Association(IRA)。文章中證明出改用階層 所得之後子代所得與父親所得便呈現線性關係,使用最小平方法進行 估計發生的偏誤值將低於 IGE,作者使用不同選樣條件估計出的 IRA 數字差異不大,兒子對父親的 IRA 為 0.3 女兒對父親的 IRA 為 0.1,

不過作者亦發現:比起 IGE 對所有選樣條件的變動皆敏感,IRA 僅對 子女的所得定義變動敏感,當改變父親的所得變動時,不太會影響到 估計值。

另一種常用分析方法是用轉移矩陣,像是 Zimmerman (1992)、

Isaacs (2008)等):分別將樣本及其父母所得分組(四分位組、五分位 組或是十分位組,所分組數視研究不同而異),並看兩者間的分布狀 況,這是一個無母數的分析方式,較不會因為樣本的分配而改變估計 結果(Dahl & DeLeire (2008)),轉移矩陣可看出給定上代分配位置的 條件下,下代位在同輩間不同所得分位數的機率。這個方法不會將樣 本侷限在線性假設下,且較不會因為樣本特性而改變估計結果,例如 Peters (1992)與 Zimmerman (1992)使用相同資料庫,因選樣條件不同 而估計出差異很大的 IGE,但使用轉移矩陣分析時,兩者的估計結果 便相當接近,因而認為轉移矩陣提供了對代際所得階層流動更精確的 描述。

而轉移矩陣亦有其缺點,Atkinson, Maynard, and Trinder (1983)的 研究指出:使用轉移矩陣估計階層流動性時,在無形中會對最低與最 高兩個階層製造上下限,位於最高階層父母之子女無法向上達到最高 階層;位於最低階層父母之子女無法處於最低階層,使得在研究中最 低 與 最 高 兩 個 階 層 的 僵 固 性 被 高 估 , Peters (1992) 和 Dearden,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Machin, & Reed (1997) 兩篇研究結果皆為父母在最頂層以及最底層 時,流動性較差,可見此為典型的案例。

以下整理幾篇其他各國對所得流動議題的分析方式與分析結果,

Corak & Heisz (1999) 利用 1978 到 1995 年,加拿大所得稅資料分析 1963 到 1966 年間出生,父親健在之加拿大籍男性,與其父的代際所 得流動情形,本篇分析分法分為使用 Solon(1992)的模型做為基底,並 在估計式中加入年齡變數估計 IGE,估計模型如(2-1),以及使用非 母數方法的轉移矩陣估計所得流動性,與 Peters(1992)一樣用 5*5 的 轉移矩陣估計,得出加拿大男性的代際所得階層彈性(IGE)為 0.2,

且父親在底層(低於 20 百分位)的子女流動性比父親在上層(高於 80 百分位)的子女流動性佳,顯示加拿大的所得分配為倒 V 型。

Yi(𝑡𝑡) = 𝛽𝛽0+ 𝛽𝛽1𝑌𝑌�𝑖𝑖(𝑡𝑡 − 1) + 𝛽𝛽2𝐴𝐴𝐴𝐴𝐴𝐴𝐴𝐴𝐴𝐴𝐴𝐴 + 𝛽𝛽3𝐴𝐴𝐴𝐴𝐴𝐴𝐴𝐴𝐴𝐴𝐴𝐴2+ 𝛽𝛽4𝐴𝐴𝐴𝐴𝐴𝐴𝐴𝐴𝐴𝐴𝑡𝑡ℎ𝐴𝐴𝑒𝑒 + 𝛽𝛽5𝐴𝐴𝐴𝐴𝐴𝐴𝐴𝐴𝐴𝐴𝑡𝑡ℎ𝐴𝐴𝑒𝑒2+ 𝜀𝜀𝑖𝑖 (2 − 1)

Österberg (2000) 利用 1978 到 1992 年瑞典的稅務資料探討瑞典 的代際所得流動狀況,與前述研究相同,本篇使用 Solon(1992)的估計 模型加上年齡變數估計 IGE,並使用 5*5 轉移矩陣作為非母數估計方 法,在選樣上僅留下所需估計年度的所得大於 0 的樣本,研究結果顯 示,瑞典得代際所得替代彈性在 0.11~0.18 之間,其中瑞典子女所得 情況受父親所得狀況影響大於受母親所得狀況影響,瑞典母親所得對 女兒所得的影響大於對兒子所得的影響;整體而言,不論是用回歸模 型或是轉移矩陣的估計方法,瑞典都是一個高度所得階層流動的國家,

且所得不平等狀況不甚嚴重。

Ermisch, Francesconi & Siedler (2006) 使用德國 SOEP 以及英國 BHPS 資料,分別分析兩國的婚配狀況對社會階級的影響,與先前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究的差異在於,本篇研究使用人力資本概念進行估計,而非以所得估 計。本次研究只取得 9 年之所得資料,無法套用先前 Solon(1992)所 提出,比較上代與下代在「同一生命階段」所得狀態,故以父親職業 作人力資本之代表,使用人力資本進行估計。研究結果顯示:平均而 言 40%~50%的家庭收入來自於配偶給的驅動力、兩國的 IGE 在 0.17~0.2 之間、以及父母對兒子人力資本的投入在所得上的反饋高於 對女兒的投入。

Chetty, Hendren, Kline, & Saez (2014) 使用美國 1996 到 2012 年的 所得稅資料,分析 1980 到 1985 年出生的子女三個面向的代際所得流 動性,首先,與 Dahl & DeLeire (2008)的研究結果相同,他們發現將 樣本及其父母的所得分成一百分位後,彼此間將呈現線性關係,並透 過回歸模型估計出,當父母所得百分位增加 1,子女所得百分位會成 長 3.4。第二,以 5*5 轉移矩陣估算美國各州的代際所得流動性時發 現,各州的彈性皆不同且變化很大,從 Charlotte 的 4.4%到 San Jose 的 12.9%都有。最後,本篇研究發現高流動性的區域共同點為:種族 分化不明顯、所得分配較平均、較佳的基礎教育、較好的社會資本以 及相對穩定的家庭狀況。

亞洲的相關研究有,Ueda (2009) 利用 1993 到 2004 年間日本消 費者調查(Japanese Panel Survey of Consumers)資料,顯示日本已婚 男性的代際所得彈性在 0.41 到 0.46 間,已婚女性則在 0.3 到 0.38 之 間,為低度所得流動國家。但與歐美國家不同的是,本篇使用迴歸估 計與用轉移矩陣估計並未得出一致的結果,當改用轉移矩陣估計時,

得出日本為高度所得流動國家的相反結果。Ueda (2013) 使用家庭微 觀 數 據 估 算 韓 國 兒 童 收 入 相 對 於 父 母 收 入 的 彈 性 。 當 模 擬 外 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SIMEX)方法與多年平均法一起應用時,對於大約 30 歲的兒子,

所得彈性約為 0.24。改採用兩階段方法時,兒子的彈性約為 0.25,30 歲女兒的彈性約為 0.35,兒子的彈性約為 0.35,25 至 54 歲的女兒約 為 0.4。非參數回歸分析表明,年輕一代的低收入家庭的兒子比老一 代人有更多的機會。

而將代際所得階層彈性與所得分配連結的則是 Corak (2012),作 者將代際所得階層彈性做為縱軸、以代表所得分配狀況的吉尼係數做 為橫軸,將二變數間的關係繪圖,得出一條正斜率的直線,並稱這條 線為「大亨蓋茲比曲線」(Great Gatsby Curve),而正斜率背後代表的 意義為,當所得分配越不均時,世代之間的流動性也越差。

教育流動部分 Borjas (1992) 使用美國社會概況調查資料(GSS)

以及 NSLY 兩個資料庫資料,控制種族這個外生變數,分析父母教育 程度對 1987~1989 出生子女教育程度的影響,本篇研究結果為子女的 教育程度,除了與父母投入的人力資本相關,更與其所在種族的平均 能力有關,亦即種族與父母的教育程度,雙雙影響子女未來的教育程 度以及經濟能力。

財產為存量概念,為累積性,可藉由財產變化看出個人長期財產

財產為存量概念,為累積性,可藉由財產變化看出個人長期財產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