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家競爭力的意義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博 士 論 文 (頁 35-3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2 國家競爭力

2.2.1 國家競爭力的意義

競爭力可分為企業、產業與國家競爭力等三個層次【89、137、187】。早 在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的「國富論」中就提出比較利益的概念,強調在 國際間,一個國家的出口要有競爭力,就必須有相對較低的生產成本;而李 嘉圖(Ricardo)也強化了比較利益的概念,其著名的比較利益理論(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事實上即在於嘗試瞭解國家間如何競爭【94】。事實上,有 三種不同的經濟力量決定著國家力量之強弱。這三種力量,依歷史階段來分,

分別為勞動力、生產力、與競爭力。目前在高度全球化的世界裡,每個國家 都企望透過國家競爭力的提昇,以增加國家創造財富的能力。一個國家唯有 透過建立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 ,才能建立國家在國際上的影響 力。而目前競爭力的提昇,大致上而言是要依靠技術/資訊豐富的基礎 (Technology/information-rich foundation) 而 非 資 本 / 資 源 豐 富 的 基 礎 (Capital/resource rich foundation)【90】。

表 2.2 國家競爭力定義

論述 意涵

WTO【233】 一個國家表現在自然稟賦、經濟實力與吸引國際資本、人才技術的能力 與水準。

Yoffie【230】 一個國家對外的競爭能力,包括技術勞動力、研發導向產業、自然資源 產業、內部需求、產品生命週期與貿易。

Porter【208】 國家層次的一種生產力,是國家刺激產業改善與創新的能力,效果在強 化、加速產業的競爭優勢。

WEF【231】 一個國家能快速而持續地改善國民的生活水準,以獲得高經濟成長的能 力。

IMD【160】 一個國家在全球市場上將資產化為競爭力的能力,最終表現在該國財富 的累積與創造。

行政院【12】 一個國家創造財富的能力,係營造一個可以投資、生活、發展的大環境,

超越了經濟的生產力,是指國力的全面提升。

承立平【36】 一個國家創新與增加價值的能力,以增進吸引力、積極性與全球性。

蕭峰雄【94】 國家競爭力簡單的說就是一個國家在國際競賽中的實力。

Tyson【224】 Tyson【214】廣泛定義是該國不但能在全球市場上有效率的競爭,也能 同時提高實質的全國收入等等。【67】

高希均【53】 高希均【53】指國家競爭力是一國在世界市場上能創造出每人平均財富 的能力。【67】

詹中原【86】 國家競爭力是指涉及「國家與企業實力結合,共同創造優勢發展系統」, 而其內涵有三要素:國家資產、企業外張性及全球性。

吳惠林、謝宗林

【24】

把一是指涉及某個整體的生存發展,好比一個人的身心發展。

資料來源:本研究及【89】

25

至於何謂「國家競爭力」?其指標與計算方式尚無一致性,也未有完整 的定義【9、208】。表 2.2 列舉了各學者的定義,但一直是個不容易定義與釐 清的概念。不過目前探討國家競爭力指摽,主要依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 (1996 年自 IMD 分出 WEF)出版之《 全球競爭力報告》

以及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出版之《世界競爭力年報》(The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為主【64】。

IMD【157】將國家競爭力定義為「某個國家在全球市場上較其他競爭對 手獲得更多財富的能力」,以及「某一國家創新附加價值以增進國家財富之能 力 」, 此 能 力 包 括 三 組 要 素 : 1. 資 產 (asset) 與 過 程 (process) ; 2. 引 導 性 (attractiveness) 與 擴 張 性 (aggressiveness) ; 3. 全 球 性 (globality) 及 地 區 性 (proximity)【87、97】。;而 WEF 則定義為「個別國家能獲致高經濟成長(以 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表示)的能力」【25】以及一國經濟持續成長率 的能力【79】。兩機構所採用的三種定義中,只有第一種定義涉及不同國家間 之比較,其餘兩者充其量只能說是衡量經濟成長潛力的指標罷了【25】。

蕭峰雄【94】認為 IMD 強調競爭力是一個先天資源與後天生產活動配合 下,所能創造國家財富的能力,較側重靜態的評比。而 WEF 則強調競爭力 是提高經濟成長率,並持續增進人民生活水準的能力,著重一國未來五到十 年的經濟成長潛力,較側重動態的評比【67】。林向愷【29】認為 WEF 對於 國家競爭力的定義則偏向於追求較高的永續經濟成長率,這和經濟學以經濟 成長率作為衡量一國經濟表現好壞的概念是一致的。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 Michael E. Porter 更進一步補充說,國家競爭力是係 指一國創備良好產業發展環境,確保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能力;故增強競爭力 的要素,就是提高生產力的要素【79】。

綜合以上定義,有助於釐清國家競爭力的涵義,國家競爭力與經濟成長 及國家、國民的財富增加有關,其具體的意義顯示,具有競爭力的國家其經 濟成長持續進行,國家與全體國民財富穩定的增加,反之,經濟發展遲緩甚 至於衰退,國民財富增加緩慢並且可能減少【97】。

國家競爭力的基本概念基本上是可以理解的,並且在以下幾點特色已獲 得學者的共識【3】:

26

一、它是一個多面向(multidimension)的綜合性指標,例如 IDM 所函括之科技 實力、政府影響力…等八大評估項目,其中除了考慮到顯而易見(explicit) 的經濟因素外,較容易為人忽略的政治目標、法令制度以及文化價值與 意識型態也是重要決定因素【52、66、137、148】。

二、國家競爭力所強調的是一種持久性的競爭優勢,因此是一個長期性的觀 念,國家競爭力之建立與維持並非「一蹴可及」,必須經過長期努力與經 驗、技術的累積【128】。

三、相對於傳統國際貿易理論所強調的,國家競爭力是指一國之「競爭優勢」

而非「相對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因此國家競爭力是一種動態的 觀念,是可以創造出來的,而非「與生俱來」的【125、208】。

四、國家競爭力是一種相對的績效(relative performance)之觀念,是指一國之 內某幾種產業或某些廠商之績效優於其他國家之產業或廠商。因為任一 國家不可能在每一產業以及每一家廠商都優於另一個國家。例如日本之 家電與半導體產業在全世界均有很強的競爭力,唯在生物技術產業方面 則仍落後美國甚多;另外,英國之國家競爭力每況愈下,但這不代表該 國國內不存在世界一流的公司【128】。

五、為了提昇國家競爭力,有時候與其競爭對手合作、學習、累積重要的資 源是非常必要的【101、137】。亦即,合作通常是強化競爭力之重要手段。

目前各種作為競爭力指標之各種因素(如科技實力、基礎設施與人力資源 等)都只是提高國家競爭力的充分而非必要條件【127】。亦即,完善的基 礎建設與堅強的科技實力是提昇國家競爭力的必要條件,唯這些具優勢 的資產若未妥善配置與運用,亦難以發揮提昇競爭力的效果。

國家競爭力是引導繁榮,帶動結構變遷與產業升級的一種國家層次生產 力,也正是國家活絡產業與創新的能力【153、208】。國家的成長靠施政策略、

國民所得、地理位置與教育等因素【210】,亦有賴行政效能、租稅措施、政 治環境等配合【134、203】。Porter【208】以企業策略、產業結構與競爭、需 求條件、關聯性與支援性周邊產業等四大要素來解構國家的競爭力。Yoffie

【234】認為決定一個國家對外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包括技術性勞動力(skilled labor)、研發導向產業、自然資源產業、內部需求、產品生命週期與貿易。

KIET【162】則指其源自政府體制、財政、國際化、公共建設、政策效率等

【89】。亦有學者強調全球化的認知,對於國家競爭力之重要性【86】。

27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博 士 論 文 (頁 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