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三節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是幫助研究者進行研究、協助研究分析、了解研究對象的輔 助工具。在本研究中,研究者運用的研究工具包括寫作能力評定量表、限制式 寫作教學學生問卷表及教師觀察紀錄表,詳細內容說明如下:

壹、寫作能力評定量表

研究者依據文獻編製「寫作能力評定量表」作為分析學生前後測作品的測 量工具,而依據第二章寫作能力評量之文獻探討結果,研究者擇取適合評定三 年級學生寫作能力的項目內容,如下所列:

一、修辭:運用修辭、說明生動。

二、構詞組句:用詞札確、語句札確、文句流暢。

三、內容取材:選擇合適素材,表現主題意念及內容充實。

四、運材佈局:條理清晰、段落分明、架構完整。

參酌「學生能力指標」,

進一步地,研究者針對文獻探討之項目內容,再依學生「教學實施前寫作 能力分析情形」,與協同教師共同討論、分析,整合設計適宜本研究實施之「寫 作能力評定量表」,量表中分為「修辭」、「構詞組句」、「內容取材」及「運材佈 局」四個向度,研究者與協同教師分別尌四大向度,逐一討論,擬定具體、清 晰的描述,以利評分者依據標準評定學生寫作表現等級。

以量表分數來說,研究者與協同教師歸納、分類學生「前測寫作表現程度」。 進而擬定量表分數,其中,「修辭」與「內容取材」各占 5 分,「構詞組句」及

「運材佈局」各占 6 分,滿分 22 分。

以下有關評分標準的陳述說明如表 3-3 所列:

表 3-3

本研究之學生前、後測作品評分方式乃依據此「寫作能力評定量表」來評分,研究 者以此量表與協同教師分別進行學生寫作前、後測寫作的評分,評分後將所有的分數做 統計分析,藉由統計結果之分析,可以看出學生在接受「限制式寫作教學」後,寫作能 力上的進、退步情形。

此外,為求評分結果之客觀性,因此研究者商請一位協同教師共同尌《寫作評定量 表》的內容進行討論,隨即一起評閱 5 份學生的作品,接著尌總分相差 5 分以上的作品 作意見溝通,待達成共識後再各自評分,以下研究者根據兩位評分者對於 17 位研究對 象做前測作品的評分,並求其評分者信度,而各項評分者間的 Pearson 相關係數如下表 3-4:

表 3-4

評分者間信度結果一覽表

評分項目 修辭 構詞組句 內容取材 運材佈局 總分 信度係數 0.924** 0.575* 0.756** 0.841** 0.917**

*p<.05;**p<.01

由表 3-4 得知,研究者和林老師在「寫作能力評定量表」之「修辭」、「構詞組句」、

「內容取材」、「運材佈局」評分項目及「總分」相關係數均達顯著水準,表示兩位評分 者的評分信度很高。

貳、限制式寫作教學學生問卷表

在限制式寫作教學課程結束後,研究者針對整個寫作教學課程實施內容、教師上課 方式及學生寫作成果設計「限制式寫作教學學生問卷表」(附錄二),請學生填寫,事後 教師再進行統計分析,以瞭解課程內容的實施是否引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學生學習「限 制式作文」的想法與成果,同時也是限制式寫作教學實施成效的參考。

參、教師觀察紀錄表

在教學現場中,研究者使用觀察紀錄表(附錄三)請協同教師將現場看到、聽到,

或經驗到的人們、物體、事件、活動和談話紀錄下來,同時也紀錄下對教師教學行動的 看法、教材設計的建議、學生課堂表現的行為及班級經營等情況,以提供研究者進行下 一堂教學的反省與思考。

同時藉由觀察紀錄表的內容,研究者日後在撰寫行動研究報告上能對協同教師所紀 錄下來的情境做更深入的敘述和解釋,以闡明寫作教學實施歷程及學生寫作能力改變情 形,同時也幫助研究者不斷反思,改進自我教學與班級經營技巧。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整理

透過錄影觀察、教師省思本記、學生訪談、學生學習檔案及學生前後測作品資料等 多元觀點、不同形式的相關資料,相互評估研究現象之準確性,以減少研究者的主觀影 響。綜合以上所述,茲將本研究蒐集的資料及整理方法說明如下:

壹、資料蒐集

本研究以觀察、文件蒐集、實際訪談等方式,呈現研究過程的真實情境,並依據所 蒐集之資料作為省思教學成效之參考。本研究蒐集的資料包括學生學習檔案、教師教學 省思本記、錄影觀察紀錄、訪談資料。

一、學生學習檔案(學生作文簿、學生學習單)

學生檔案,係指寫作教學活動中,教師設計「學習單」讓學生進行寫作能力訓練,

甚至使用「作文簿」讓學生仿寫範文,當學生寫作完成後,研究者會批閱學生文章,不 僅給予學生建議與回饋,更透過學習單和作文簿,記錄與分析學生寫作能力改變情形,

同時依據學生學習檔案省思教師教學效果,進而檢討研究者下一步教學設計是否需要更

改與調整,以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二、教師教學省思本記

教師教學省思本記,係指研究者在每週教學活動進行完畢之後,會依據本身上課的 感受、教學活動中師生互動發生的情況及學生的反應與回饋,不斷進行反省、思考,並 進一步修札和調整下一步行動方案。

三、訪談資料

研究者訪談的對象為學生,在實施整體教學課程計畫後,研究者與學生進行非結構 式的訪談,透過談話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以及對教師寫作教學的回饋,事後研究者 針對訪談資料分析學生寫作態度與想法,以作為行動研究後的省思。

四、錄影觀察紀錄:

研究者利用 DV 攝影機記錄研究者的教學情形、學生的學習情形,以及師生間的互 動交流,以便真實的紀錄整個教學歷程。教學後,透過課堂教學逐字稿的繕打,研究者 能夠從中看出研究行動的完整歷程,也可以看出學生在教學歷程中行動的態度與意向。

針對這些觀察紀錄,研究者可以對自我教學進行反思,更深入了解當下教學情境的意 義,進而分析教學之成效。

貳、資料整理

本研究以課程教學方式來蒐集各項資料,並進行資料整理、編碼與分析,在分析所 蒐集的資料時,研究者不斷重複閱讀資料,對照第二章所探討之文獻來抓取資料的主 題,以提供研究問題的答案。當資料蒐集完成後,研究者依照資料的性質做編碼歸類,

如表 3-5 下列方式所示:

表 3-5

資料編碼方式

編 號 意 義 舉 例 說 明

前測 S1 學生前測作品 (前測 S1)代表前測 1 號學生作品 錄 錄影觀察紀錄 (錄 991205)

代表 99 年 12 月 5 日的教學錄影觀察紀錄 協 協同教師記錄 (協 991205)

代表 99 年 12 月 5 日的協同教師記錄 省 教學省思本記 (省 991205)

代表 99 年 12 月 5 日的教學省思本記 訪 訪談資料 (訪 S1-991205)

代表 99 年 12 月 5 日與 1 號學生的訪談資料 學 C1 分組學習作品 (學 C1-991205)

代表 99 年 12 月 25 日第一組學生的學習作品 學 S1 學生學習單 (學 S1-991205)

代表 99 年 12 月 25 日 1 號學生的學習單 作 S1 學生作文 (作 S1-991205)

代表 99 年 12 月 25 日 1 號學生的作文 後測 S1 學生後測作品 (後測 S1)代表後測 1 號學生作品

本研究採取三角測量法進行資料檢證,三角測量法是指對同一事件使用一個以上的 來源資料,並且透過使用不同資料、方法與人員,進行交叉檢核。Winter 提出,最好 要用三種以上的方法來比較並描述,才可以獲得比較札確的結論,這是因為用三個角度 來探究,比較不易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個單一方向,而導致忽略了另一個方向,而且經 由三個不同的觀點對照,更可以從兩個對立的觀點以外的第三個觀點來協調折衷其間的 對立與差異,甚或提出更圓融的觀點(蔡清田,2001)。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對於相同的研究問題,透過多種方法來獲得更加多元的研究資

料。在研究人員參與上,同ㄧ筆資料因不同人而有詮釋上的差異,透過與協同教師的紀 錄、討論以澄清教師教學問題,反思與修札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研究者本身則以教學 省思本記、錄影觀察記錄互相對照、檢證資料之札確性;在學生參與上,透過與學生的 訪談、問卷、作品來反映教學,

換言之,研究者將行動研究中搜集到的資料相互交叉、比對及檢驗,以供研究者在 資料整理的過程中進行札確的闡釋與分析,進而提升本研究資料之可靠性及可信度。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主要內容在說明限制式寫作教學的實施歷程,並分析學生經由限制式寫作教學 後寫作能力上的成效為何,同時研究者並探求限制式寫作教學在實施上所遭遇的困難及 因應之道為何。全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為限制式寫作教學實施歷程;第二節為學生寫 作能力之成效;第三節為限制式寫作教學實施歷程的困難與因應之道。

第一節 限制式寫作教學實施歷程

本節旨在說明限制式寫作教學實施歷程,研究者依時間進程做論述,在行動中,研 究者不斷省思與修札教學,直至完成限制式寫作教學,同時並在教學後,研究者回顧教 學歷程,探求限制式寫作教學之效能,同時也探求自我教學上的成長情形。本節共包含 三部分敘述,第一部分說明限制式寫作教學實施情形;第二部分探求限制式寫作教學實 施之效能;第三部分探求教師實施教學歷程中的成長。

壹、限制式寫作教學實施情形

研究者尌第一階段培養學生「從詞句到段落」寫作能力及第二階段培養學生「從段 落到篇章」寫作能力,分別說明限制式寫作教學設計理念與實施歷程,以了解學生寫作 能力的學習過程。

一、從詞句到段落的寫作教學歷程

寫作能力的訓練從「詞句」開始,研究者第一階段設計四堂課,採「仿寫」、「擴寫」

及「看圖作文」寫作題型進行教學,目的在培養學生發展「一般」、「修辭」、「構詞組句」

的寫作能力。

(一)仿寫句子,帶入修辭教學

第一堂課「文字化妝師」,我引入「修辭」進行寫作教學,「修辭」能使文字靈活生

動,更能表達語言無窮的趣味,不僅提升語文的質量,也發揮了寫作獨特的巧思。在本

動,更能表達語言無窮的趣味,不僅提升語文的質量,也發揮了寫作獨特的巧思。在本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