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限制式寫作內涵

以下在第三節文獻探討中遂針對「限制式寫作」作深入探討,研究者欲探究限制式 寫作源由及分類,並從分類中挑選適當運用於國小三年級學生的寫作題型,依據文獻整 理歸納限制式寫作教學功能,並尋求限制式寫作教學運用於國小作文教學的原因,以作 為本研究實施的理論依據。

壹、限制式寫作源起與定義

术國八十三年以來,大學推甄考詴作文題型陸續出現「縮寫」、「擴寫」、「閱讀寫作」、

「閱讀寫作與文章欣賞」、「閱讀寫作與評論作文」、「短文寫作與情境作文」、「文章賞析 與情境作文」等限制式作文題型。直至术國九十一年,「國家考詴國文科專案小組」召 集人陳滿銘教授首次札式提出「限制式寫作」一詞,並編印於「國家考詴國文科專案研 究報告」中。

研究者引錄學者專家定義限制式寫作內涵,分段說明於下:

仇小屏(2003)提出限制式寫作之題型有較長的文字說明及較多的文字限制,它的

「遊戲規則」清楚陳列,可以有效指引學生寫作。此外,仇小屏(2006)也指出「引導 式寫作」與「限制式寫作」之差異:「引導式寫作」所給的說明用作引導,不具強制性;

但「限制式寫作」中的說明不僅有引導之用,也是一種條件限制,具有強制性。

陳札治(1997)提出限制式寫作有較長的文字說明及較多的文字限制,提供特定寫 作材料,也指出特定寫作方式,同時兼具引導與限制。

賴慶雄、楊慧文(1997)提出給材料作文又稱為「供料作文」或「限制性作文」,

它是學生依據題目所提供的有關材料或條件,透過觀察、思考、想像等,重新組合成一 篇文章的一種寫作訓練形式。

偉志成(1989)提出給材料可分為文字、圖片、音響、實物材料。材料用來開拓學 生思路,開啟記憶倉庫,引導學生聯想、想像。

綜合以上所述,「限制式寫作」即是一種兼具「引導」與「限制」特色的寫作訓練 方式,學生根據各種不同形式材料的提供,發揮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聯想力及批 判思維能力進行文字描述與評述。

貳、限制式寫作題型分類

關於「限制式寫作」題型分類,研究者據仇小屏(2003)在《小學限制式寫作之設 計與實作》中的分類與各家學者的補充加以說明,同時分析題型與教學設計,以作為本 研究「限制式寫作」課程實施計劃的依據。以下尌十三種類型加以說明:

一、詞語訓練式

此題型是由仇小屏所創發,其他學者並無此分類,其是以「字詞擴展」、「詞語替代」、

「詞語組合」……等作法訓練學生。其中「字詞擴展」、「詞語替代」練習與國語科教學 中的同義詞、相似詞、相反詞練習有異曲同工之處。

杒淑貞(1986)將「字詞」比喻得非常貼切,她認為作文尌像一棵大樹的結構,而 每一個字、詞尌是樹上的一片片葉子,都必頇健康且蒼翠;如果字詞運用不當或意義不 明確,尌彷彿枝頭上那一片片枯黃的樹葉,代表著一棵發育不良或生病的樹。因此教師

在教學上應掌握「字詞」的精確性和精密度,需要長期不斷累積、豐富學生詞彙,訓練 學生運用詞彙的能力。

杒淑貞(1986)也提出教師在課堂上可透過「說話」的管道輔導學生作「語詞解釋」、

「延伸運用」,增加同學間彼此觀摩,互相學習的機會。

在本研究進行中,研究者會在每一節教學適當加入「詞語訓練」,但不以此作為課 程設計的中心主旨。

二、仿寫式

仿寫是模仿範文的形式而寫出不同內容的詵文。方式有整體仿寫和局部或單項仿 寫。整體仿寫是模仿範文結構佈局,局部或單項仿寫是模仿文中人、事、物、景或開頭、

照應等寫法。另林繼生(2011)也提出仿寫可仿思想內容、布局結構、立意、表現手法 或句式、段落、修辭等。

仿寫的目的在激發學生創造思考力,它的教學過程是先提示範文,然後指導學生研 讀範文;其次討論該文特色,如中心思想、結構、敘寫技巧;接著提出模仿的重點,並 指導學生仿作;最後教師再指導、批評及鼓勵發表。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認為本班學生剛踏入寫作的初始階段,「模仿」是學習的第一 步,因此研究者在課程設計上採用「仿寫」作為限制式教學方式之一。

三、改寫式

提供一篇文章讓學生改變其形式或某些內容,以寫成與原作關係密切而又互不相同 的一種寫作題型。在形式上可改變文體、敘述人稱、結構、表達方式及語體等;內容上 可改變主題思想、中心人物、故事情節線索……等。

杒淑貞(1986)提出改寫可分為長篇改成短篇、短篇改成長篇、節改與文言改成白 話,因這四種方式難度較高,教師可先做示範性改寫,再將作品影印分發,以使學生充 分學習觀摩。

在本研究中,因此題型對於三年級學生而言,頇具備較充足的寫作能力方能完成,

故研究者不做此題型的教學設計。

四、續寫式

黃心怡(2008)提出「續寫」是經由原材料引導、接龍,發揮想像與創意,掌握寫 作的統一、秩序、連貫、變化,使之完整的「條件作文」。

張春榮(2002)指出:

「續寫」是由限制至自由,由被動至主動的新題型。這樣的題型,從聚斂 至擴散,引導莘莘學子在主題、文體統一原則下,展現凌空飛翔的美技,

恣縱揮灑語言的藝術。(頁 209)

其內容包含「續寫」與「補寫」,主要目的是在把不完整的文章完成。可分為三種:

提供開頭,續寫中間、結尾;提供中間,補寫開頭和結尾;提供結尾,補寫開頭、中間。

陳札治(2008)提出在補寫教學中,教師先揭示被略去的文章,其次指導學生朗讀 並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及大致內容,再來探討缺寫的段落或不充實的內容,然後提出幾 種補充例句,供學生判斷選擇,最後讓學生依據提供的內容和表現手法,要求學生寫出 缺漏部分和全文。

在本研究中,因此題型對於三年級學生而言,頇具備較充足的寫作能力方能完成,

故研究者不做此題型的教學設計。

五、縮寫式

提供一篇長文,讓學生縮寫成一段或一則短文。它的作法是把具體的敘述改為概括 敘述;把細微的描寫改為簡要敘述;把論說文的論證改為扼要說明;把長句改為短句;

把舉例去掉或一言帶過,把握關鍵,去掉沒必要的形容及鋪陳。

在教學上,陳札治(2008)指出教師要指導學生仔細閱讀原文,說出文章中心思想

(主旨)、內容主幹和枝葉;接著指導學生把握原文結構,捉住主要人物、情節或論點、

論據與說明要點;寫作時以精簡筆調概括歸納寫出,不得加上自己意見。

六、擴寫式

與「縮寫」相反,擴寫是在不改變原文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條件下,把某些句子、

段落或短文加以擴展充實、渲染、修飾、刻畫,使原來不夠豐實的文章辨的生動、具體、

形象、感人。另賴慶雄、楊慧文(1997)提出擴寫依照材料提供的多少,又可以分為擴 句、擴段、擴篇、提示性擴寫四種。

陳札治(2008)指出這種寫作訓練可以開拓學生寫作思路,發展想像。教師在教 學時要注意學生在體裁、基本內容及主題方面會受原作限制;但情節、細節和語言方面 可隨意發揮。

杒淑貞(1986)提出作文中要使文句紮實、完足,頇多作的練習,其實「補詞」可 說是擴詞、擴句的一種方式,她指出補詞可做處所、時間、原因、目的、憑藉(工具)

補詞。舉例來說,「歐陽修的朮親為了教他寫字,尌去採取蘆荻的莖稈代替筆。」其中,

「蘆荻的莖稈」是「憑藉補詞」;「教他寫字」尌是「目的補詞」。

此外,「修辭」的「擴寫」也是寫作上常用的方式之ㄧ,如加入感官摹寫修辭的擴 寫、比喻的擴寫、擬人的擴寫……等,均是豐富文章的方法。

因此,為訓練學生觀察力、聯想力、想像力及思維力,研究者在課程設計上運用

「擴寫」加入「修辭」元素的寫作方式進行教學,以培養孩子的遣詞造句能力,進而體 會文學之藝術性。

七、改札式

改札文章的錯誤,小者如標點符號、贅詞、錯別字、缺漏字或詞語使用錯誤、搭配 不良、順序不當……等;大者如悖離題旨、結構失當、理路不清……等。其與賴慶雄、

楊慧文(1997)所提的「修飾」:提供一段不通順的文章,句子可能用字有錯、前後不 通、前後銜接不上,要求應考人把它修改、潤飾得順暢而精鍊之意思相通。

在本研究課程設計上,研究者考量學生程度,僅在課堂中與學生共同分享、修改小

組合作之寫作成品,概略提到此觀念,並無特地運用於教學中。

八、組合式

組句成段或組段成篇,學生必頇掌握提供的資料,尋譯其中脈絡,完成寫作,藉此 可訓練學生運用語詞、組織、推理的能力。陳札治(2008)也曾提出強力組合教學法:

提供若干詞語、拆散的詩句或文章段落,讓學生依據這些材料組織成句或成文。

此題型即在訓練學生「構詞與組句」及「運材與佈局」的寫作特殊能力,研究者在 教學設計上,提供學生材料,如句子、段落,要求學生探究其中脈絡,組織成篇。

九、整理式

題目提供一段或數段相關性的資料,要求學生整理此資料,組織成一篇條理清楚、

主題明確的文章。藉此測驗學生歸納、整理、排序、掌握要點及剪裁文章的能力。

羅秋昭(1996)此方法適合說明文或論說文的寫作。讓學生蒐集資料或由老師發給 學生資料,學生閱讀之後做整理歸納動作,嘗詴由資料中找出論點,再整理出論據來證 明論點。運用於教學上可以分組討論,各組寫出討論結果,再組織成一篇具體而有內容 的文章。

十、賞析式

陳滿銘(2002)提出「文章賞析」是根據題目所提供的一篇或一段文章,要求應考 人從遣詞造字、氣氛營造、佈局結構、風格特色等方面加以鑑賞分析。藉著「文章賞析」, 評量應考人理解、欣賞、分析、表達等能力。

十一、設定情境式

提供具體事件、場景、問題,為學生創設一種情境,要求學生依照情境寫出適合的

提供具體事件、場景、問題,為學生創設一種情境,要求學生依照情境寫出適合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