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小校長在教師超額問題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國小校長在教師超額問題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

壹、國小校長在教師超額問題因應策略理論之相關研究 一、因應策略的相關意義研究

(一)因應的定義

因應(coping)的定義,整理國內外研究者文獻的論述皆有不同的解釋,茲將相 關文獻對於「因應」的定義羅列如表2-8。

表2-8

國內外學者對於因應的定義

研究者(年代) 對於因應的定義

林秀靜(1998) 因應是一種處理壓力的過程,並具有緩衝壓力的效果,意即個人針對壓力威脅所採 取的一種行為方式。

張麗琪(2000) 因應是一種對外的反應,個人經由外在與內在評估,而選擇適合個人的因應策略。

林淑芬(2001) 因應是個體面對壓力威脅時,努力採取最適當的行動以減緩壓力的行為方式。

林昭男(2001) 因應是個體與環境互動過程中,為避免遭受威脅或壓力,所採取的處理方式或解決 方法的行為方式。

李勝彰(2003) 因應是個體面對壓力事件時,藉由認知與行為的動態處理過程。

Lazarus & Folkman

(1984)

因應是指藉由認知與行為的處理方式,以控制超乎個人內在所能負荷的要求。

Folkman (1984) 因應是一種動態歷程,涵蓋認知、行動、評價與再行動等步驟,是一種過程取向。

Gmelch(1988) 因應的形成是經由個人對壓力事件的確定之後所採取的策略,期使壓力感受減輕和 減低壓力的負向結果,以維持個人身心健康和幸福。

Auerbach & Gramling

(1998)

因應策略指經常使用於處理壓力情境與減低我們的壓力的思考與行動。

資料來源:引自李飛瑩(2010),臺北縣市國民中學兼任總務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 及因應策略之研究。

綜觀上述,研究者認為「因應」應該是個體在與環境交互過程中,對於必須面 對、已覺知的壓力情境,為消弭壓力負荷所採取的一種積極性行動或處理過程。

(二)策略的定義

策略(Strategy)這個名詞,是由古希臘字「Strategos」演變而來,代表一種將軍 作戰的藝術(the art of the general),意指經由有效地利用資源而摧毀敵人(引自蕭素 環,2009:取自Hart,1967)。假設「教師超額問題」是一個大敵人,上述的定義還滿

Drucker(1954) 策略是分析目前情勢,如有必要,則將情勢加以改變,並包括探尋企業現有的資源 或應有的資源。

Ansoff(1965) 策略是組織藉由產品/市場範圍、成長方向、競爭優勢和綜效所訂定的行動方案。

G..F.Glueck(1976) 策略是為達成組織基本目標而設計的一套協調一致、包含廣泛的整合性計畫。

大前研一(1982) 策略是一個公司採取某種方式的努力,使得自身與競爭者有所差異,而能運用公司 實力讓顧客需求得到更加的滿足。

Michael

E.Porter(1985)

策略是對外部的機會、威脅,及內部的優勢與劣勢之因應,以達到競爭優勢。

Mintzberg(1979;

1988)

策略是組織與環境間的調和力量(Mediating Force),亦即組織應付環境的決策。

策略包括計畫(Plan)、計謀(Ploy)、模式

(Pattern)、地位(Position)與展望(Perspective)。

資料來源:引自楊慧華(2001),企業文化、企業願景、經營策略與經營績效之關

係研究—以臺灣國際觀光旅館為實證,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綜觀上述,研究者認為「策略」的定義,大都是以「企業經營」的角度出發,

以現今「教育市場化」的潮流來看,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所施行有助於「組織」的任 何方向或政策,都應是一有利於組織的「策略」。

(三)因應策略的意義

林萬來(2006)認為「因應策略」是運用個人的經驗與智慧,經由內在與外在 的評估,當個體假如遭遇超過本身所擁有資源的內在與外在情境或問題時,選擇適 合的處理策略,來避免產生壓力而努力去處理情境與處理問題的動態過程。

以上說法已經把「因應策略」的流程說明清楚。進一步,也可以說是:指當環 境改變使個體生活遭遇困難或限制時,個體為了因應環境的要求,並維護個人利益 所採取的一切方法(張春興,2006)。若是把「因應策略」定義在「校長面對教師 超額問題上」,那葉龍源(1998)認為「因應策略」是當個體面對內在與外在情境 之要求、問題、衝突時,為緩衝或避免產生壓力、威脅、焦慮或是其他衍生問題,

努力選擇因應之道,去面對及處理情境或問題的行為方式。這種說法就更為貼切本 研究的核心。

基於上述各研究者的觀點可以發現,因應策略是個體為了解決內在或外在已產 生的問題困境,追求使身心認知維護健康平衡的狀態,所採取的各種行為措施。「教 師超額問題」的確使學校部分組織成員產生不少的內外在困擾。遭遇問題產生內外 在的壓力後,學校的領導者「校長」決策所採取的因應方式如果得宜,組織成員者 應能身心維持平衡狀態,維持學校效能。但如果無法有效的因應,影響的就不只是 校長自己,還可能將學校引向一個無法回頭的死胡同。所以了解「因應策略」的方 式與運用是必要的,至於國小校長面對教師超額問題時如何因應,與其「領導風格」

是否相關,則需進一步探討「因應策略的理論」。

二、因應策略的相關理論研究

「因應策略」流程的啟動,意即是要對於個體本身覺知到的「壓力」尋求「因 應」,而關於壓力因應的理論,許多學者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研究者參閱了多位 研究者的相關文獻(林思妙,1993;林純文,1996;陳青勇,2001;吳榮福,2002;

吳明順,2002;張淑雲,2002;李勝彰,2003;陳廷楷,2003;陳錫港,2004;林 萬來,2006;郭美逢,2008;程文祥,2008),大致可以分析歸納出因應理論的三 大論說:(一)人格特質導向學派:認為個體因應策略受人格特質影響。(二)認 知評估學派:認為個體因應方式的思考與行為,受個體對事件的反應和判斷的影響。

(三)個體與環境互動學派:強調因應行為是由個體與環境的交互作用決定,茲分 別論述如下:

(一)人格特質導向學派之因應理論

此派認為因應方式深受個人「人格特質」所影響,面對需處理的問題,均視個 人的喜惡或偏向來為之。相關文獻均一致認為個人人格特質形成複雜,Pervin (1984) 歸納為以下四種人格主要特徵:

1.先天的人格特質:個人先天的本質大都受遺傳因素影響,如個人基因、種族、

體型、智商、外貌與性別等,都會影響個人產生壓力時所採取的因應方式。

2.環境性人格特質:生存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容易產生如:緊張、焦慮、壓 力等環境經驗所造成的人格心理狀態。所以,民族性、個人生活經驗、環境競爭經 驗等,都和因應行為有關。

3.社會性人格特質:社會的各種力量都會影響心理發展與因應行為的模式,如:

社會領導、道德觀、價值觀等。所以,先天基因及後天努力決定了社會階層,由此 可以看出,此時的人格特質顯然是符合了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因應方式。

4.教育性人格特質:人格發展是可教育性的,可以幫助增進個體的人際關係、

樂觀進取、積極主動的人格,建構出情緒性、認知性、行為性等因應方式,教育性 人格對增進人際關係是有助益的。

綜觀上述,個體面對困擾時會自動思索本身的條件,也就是對困擾事情的思維、

剖析自己的能力、可以運用的資料等,最後評估出要採用何種的因應策略。所以,

人格特質不同,其因應策略就會有不同。但人格特質又是深受遺傳因素與後天環境 的影響。所以,具有外向特質的人比較活潑大方且積極樂觀,喜好社交活動;反之,

個性內向者崇尚「靜」、深思熟慮和謹慎,有壓力時則可能會退縮(引自馬景榮,

2009)。

(二)認知評估學派之因應理論

Lazarus 與 Folkman(1984)將認知評估的歷程分為下列五個步驟: 1.事件的 發生;2.初級評估;3.次級評估;4.因應策略的使用;5.因應的結果,茲將認知評 估過程五步驟分述如下:

1.事件的發生:指個體覺知某事件足以影響其日常生活作息或產生壓力源。

2.初級評估:個體會評估壓力源對個人的影響與威脅程度,是對問題的初級評 估,也就是個體對於環境氛圍的覺察。

3.次級評估:經過初級評估後,針對面對此一事件的可能方式及自己是否有能 力可以應付進行評估,個體會開始思索自己所能因應的選擇、所能利用的資源,與 可進行的因應方式,也就是個體初步的謀略。

4.因應策略的使用:個體在所有可行的因應策略中,會選擇最適合或對自己最 有利的解決方式,指也就是:以「問題導向」的因應策略或是以「情緒導向」的因 應策略。

5.因應的結果:因應策略使用的結果可能產生社會層面、士氣層面與個人身心 健康層面等三方面的影響,個體針對因應的結果會再重新審視原來壓力源的事件,

並定位處理的效能。

認知評估是事件與因應策略的中介過程,決定的因應策略為何,全依靠對事

件的評估而定。所以,認知評估在因應策略的功能是搜尋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法以維 持或改善組織環境的關係。相關關係圖,參見圖2-2

圖2-2 認知評估學派的因應過程模式

資料來源:引自蘇祝永(2010),臺東縣國小兼任組長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 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三)個體與環境互動學派之因應理論

Lazarus(1984)與Moss(1984)提出的個體與環境互動因應理論,認為壓力問 題的因應行為是決定於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後所產生的結果,所以互動時個體會影 響環境,環境也會影響個體,相關關係如圖 2-3 所示。

圖2-3 個體與環境互動學派的因應過程模式

資料來源:引自陳錫港(2004),中部四縣市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 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學者依據以上模式,訂出了因應策略量表。此量表提出八種因應策略:(一)

學者依據以上模式,訂出了因應策略量表。此量表提出八種因應策略:(一)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