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跨個案分析與研究發現

第四章 台商在匈牙利

第四節 跨個案分析與研究發現

第四章第四節跨個案分析與研究發現中的兩大重點,為三家個案公司經營模 式異同處以及創業經驗的比較,從比較中可以找出台商創業的關鍵成功要素。

第四章第五節是針對歐盟東擴這項外部環境重大改變要素對台商的影響,以 及台商因應之道。

最後,綜合個案比較結果、次級資料整理分析、以及台商與專業人士以及我 自己的經驗與意見,在第五章對台商在匈牙利創業經營的探討提出結論與建議。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創業 一、創業精神

創業精神(Entrepreneurship)與創業者(Entreprenuer)此字的出現有關。很早以 前,經濟學家就對創業者多所研究,在1800 年,法國的經濟學家賽依(J. B. Say),

他界定創業家為“將資源使用得更有效率者“。且創業家 ”將資源從生產力較低的 地方轉移到生產力較高及產出較多的地方”。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回歸到賽 依觀點,將創業精神發揚光大,在他1911 年出版的經典之作”經濟動態理論”(”The Theory of Economic Dynamics”),熊彼得主張,健全經濟的”規範”以及經濟理論 與實務的中心課題是,由創新的創業家所引發的動態失衡,而非均衡與最佳化。

創業家破壞現狀,搞亂秩序。如同熊彼得所歸納的,企業家所從事的工作是”創 造性的破壞”。創業家視改變為規範,且視改變為健康的現象。通常,他們本身 並不引發改變,但是--而這也定義了創業家與創業精神--創業家總是在尋找改 變,因應改變,並視它為一種機會而加以利用。彼得杜拉克(Drucker, Peter F. 1985) 綜合學者的創見並提出更明確的說明,認為創業就是一種”創新精神。”

創新是創業家的特殊工具;他們藉著創新,把改變看做是開創另一事業或服 務的大好機會。創新是可以訓練、可以學習,和可以實地運作的。創業家必須有 目的地尋找創新的來源、改變,以及創新機會的徵兆。他們也必須了解成功創新 的原則,並加以運用。在資訊時代,想到創新,會讓人們聯想到”高科技”,繼而 產生”創業就是創立一家高科技公司”的繆思。事實上,創新指的是對知識加以創 新的應用,例如企業營運模式的創新,企業流程的新配置,或是嶄新的企業策略。

一家高科技公司也可能以一百年前的經營方式在營運,而一家地方上的小餐廳卻 也可以實驗著新的商業點子。看到這裡可以了解,此處所指的創業,其實是使態 度、價值籍行為發生深遠改變的媒介物,它是一種”技術”,稱之為”管理”。管理 可以運用到新的企業上,不管他是否營利。迄今為止,還有許多人認為管理只適

用於現存的企業。管理也可以運用到小型企業上。僅僅在幾年前,多數人還一口 咬定,管理只適用於”大企業”。更可以運用到根本不被視為企業的活動上,如地 區性餐廳。最重要的,運用管理到系統化創新上,運用到為了滿足人類需要,而 對新機會所進行的研究發展上。

二、創業家

儘管有經濟學家如賽依、熊彼得等人早就發現以及定義創業家所從事的工 作,然而對於誰是創業家,以及創業家的風貌,大家還是沒有一致的答案。在美 國,創業家常被定義為開創自己嶄新的小型企業的人。有許多心理學家以及管理 學者試著以心理分析與行為觀察的方法歸納出創業家性格,然而可以想見的,世 界上有多少個創業家,就有多少種不同的創業家性格。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卻 說,不論是對於個人或機構而言,創業精神都是一種獨特的特性和行為,它不是 一種人格特質。需要確定性的人無法成為良好的創業家。它的基礎在於觀念和理 論,而非機構本身。創業家並非生而注定的角色,任何能夠大膽面對決策者都可 以學習成為創業家,並依照創業精神行事。Entrepreneurs Are Made Not Born的作 者Lloyd Shefsky將創業家的原文entrepreneur拆解成三部份,從拉丁字源解釋這個 字。Entre代表”進入”,pre代表”先行”,neur代表”神經中樞”。因此他認為,創業 家就是及時踏入某個產業,徹底塑造或改變該產業神經中樞的人。創業家的條件 並不取決於他們是否創造、購買、或繼承一家公司,而是他們做了哪些足以開發 或改變產業神經中樞的創舉。

第二節 創業的要點 好或社會環境有關。Amar Bhide 於 1994 年在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上發表的 文章中有對於創業點子來源的統計,71%的點子來自於”針對在以前公司任職時

重要的問題是,市場上真的有需要嗎? 市場定義明確之後,就要考慮進入市場的 途徑,也就是創業的營運模式。為了保護自己的創新與創業不會受到其他人的威 脅與模仿,還要考慮該採取的保護措施,例如申請專利、註冊商標、版權等。再 來,事業創立了之後真的可以活下去,有賺錢的機會嗎?也就是商機有多大。從 財務分析狀況來看,公司的成本可能是多少?就長期而言,依你的定價能有實質 獲利嗎?想想可能的利潤空間在那兒。如果你對成本或定價的估算錯誤,還有多 少改變策略的空間?你預估的現金流量可以長久維持嗎?很多公司明明有很好 的利潤卻還是失敗了,只因為別人不願或沒辦法及時付錢。問這些問題主要是要 知道:公司成功的關鍵因素在哪?這些關鍵發生的機會有多大?出現問題時你如 何解決?最慘的狀況是什麼?

機會的另一面就是風險,關於這個所發現到的機會,到底值不值得,必須衡 量伴隨而來的風險才能知道。在此引用學者Birley(2000)所歸納的風險種類表來 幫助釐清與評估風險:

表 2-1:風險的種類與評估

個人風險— 商業風險—

財務(投資損失)

職業(你能回頭作之前的工作嗎) 家庭和社會(失敗對你的社會地位有什 麼程度的影響)

心理(你對失敗有多害怕)

市場(產品賣的出去嗎)

信用(消費者會付款嗎?何時付) 運作(我有適當的控制體系隨時待命嗎) 聲望(市場相信我辦的到嗎)

資料來源:Birley, Sue and Daniel Muzyka. (2000)

在審視失敗的風險時,不確定性所帶來的恐怖感就足以使人打退堂鼓了。當 然,創新是帶有風險的,但根據定義,所有的經濟活動都是”高風險的”,而且,

保持過去(不創新)比創造未來的風險更大。許多創業家創業其實是賭上了自己所 有的家當與前途,因此創業的恐懼其實是來自於害怕失敗,那就落的一無所有 了。學者Boyett (2001)所編著,記錄了許多成功創業家的The Guru Guide to Entrepreneurship一書中提到,聯邦快遞創辦人Fred Smith說,”創業家所面臨最大 的風險來自內心,他們必須決定這件事就是他們願意花費畢生精力投注的事業。” 在面對恐懼時,唯有擁抱失敗,在失敗堅持、學習,才能學到教訓,做的更好,

這就是典型的創業精神。

雖然如此,經驗顯示創業家通常充滿了樂觀精神。他們對自己所做的是具有 強烈的信仰,別人的反對意見只會強化他們的決心。他們”不知其不可為”的無知 與純然的一派樂觀,進一步把他們推上成功的行列。

二、資金來源

基本上有兩種籌措資金的管道:貸款和發行股權。經由借貸。創業家就不需 放棄任何公司經營權,但是要面對償還本金與利息的壓力。向投資人發行股權,

若公司辦不成,並不需要還錢,但是要讓別人參與擁有公司的所有權,有時創業 者本身還得放棄控制權。所以這是付利息和放棄部分所有權的抉擇。多數創業家 開始創業時資本都很少,他們通常必須善用自己的積蓄和勞力。在電子與生物科 技的領域中,常常聽到許多新創企業得到創投業者大筆資金的援助,因而有了強 力的研發後盾。那些不屬於創投業者眼中的高潛力公司,則沒有這樣的好運,創 業者只好從4F處籌錢:創辦人本身(Founder)、家人(Family)、朋友(Friends)和有 勇無謀的投資人(Foolhardy investor)3。即使創業初期想要借貸和發行股票均不是 容易之事,要常常靈活運用兩種方式,取得平衡。尤其是公司不斷成長擴張還是 需要資金,籌措資金就變成了永無止境的任務。

1. 借貸:

新公司對於銀行來說屬於高風險的借款人,可是換個角度來講,新公司提供

3 Birley, Sue and Daniel Muzyka. (2000)

給銀行的長期報酬可能也相當可觀,長久下來,包括手續費、貸款利息、存款利 息、外匯、租賃、應收帳款承購、創投基金、商業銀行業務、保險,甚至公司擴 張編制後,員工的薪資帳戶,凡此種種都可以嘉惠銀行。創業家向銀行借貸,也 是基於公司能靠借到的這筆錢,創造更多的財富,且遠遠超出借錢的成本與風 險,又可以將創業家自己的財務投資減到最低,同時保有控制權。

採用自力創業(bootstraping)的創業者大多以自有的適度的財力展開事業4,他 們一開始的資本都相當少,公司也沒什麼資產,向銀行籌錢時可能要附上個人儲 蓄、信用卡借款、’房屋貸款等等來籌錢,等到公司開始賣產品時,因為有了庫 存和應收帳款,因此有可能以此為擔保取得銀行信用額度。如此可以省去為了爭 取創業投資基金所需花費的時間,例如撰寫縝密的營運計劃書、成立募款團隊等 等。在變遷迅速的產業背景下,迅速行動的能力往往比妥善的計劃或是洞悉未來 趨勢的遠見更為重要,所以,多數創業家的最大挑戰,不是如何籌足創業資金,

而是如何運用智慧和努力,在資金有限的條件下,仍然開創出一片天地。

2. 發行股權:

一般來說,創業之初用的都是血汗股票(sweat equity),也就是用來代替薪資 的股權和個人積蓄。接著也許有個富有的天使投資人(business angel)5了解這位創 業家或這個產業,而決定拿出個人的錢來投資,換得這家公司的股票。屬於高潛 力成長的公司可以嘗試向創投業者籌措基金,專業的創投業者決定投資的因素往

一般來說,創業之初用的都是血汗股票(sweat equity),也就是用來代替薪資 的股權和個人積蓄。接著也許有個富有的天使投資人(business angel)5了解這位創 業家或這個產業,而決定拿出個人的錢來投資,換得這家公司的股票。屬於高潛 力成長的公司可以嘗試向創投業者籌措基金,專業的創投業者決定投資的因素往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