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影響國民中學教師素質因素分析

第一節 國民中學教師人數、分配與安定性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章 國民中學教師素質問題

第一節 國民中學教師人數、分配與安定性

在九年國民教育籌備期短促的情形下,國民中學教師的素質出現問題。首 先,國民中學教師數不足,是九年國民教育實施後,所面臨的嚴重問題。1以下 是九年國民教育實施後,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司長王亞權(任職時期:1957 年 5 月至1969 年 12 月),於 1968 年 12 月 20 日受訪時,針對教師的部分,所做的 評述:

王司長表示九年國民教育成功與否,教師的優劣佔有極重的份量,她 說由於學生不斷增加,教師漸感不足,所以除了延聘對教育學有專長的 母校學生外,還在臺大、成大和中興四個大學設教育選修科,凡修完十 六個教育學分者,可擔任國民中學教員,……。2

有關九年國民教育實施初期,國民中學所需師資,詳細數字如下:

表一:57 至 59 學年度,所需增加之國民中學師資數(1968 年 9 月的資料)

57 學年度 58 學年度 59 學年度 合計 臺灣省 4945 人 5574 人 6429 人 16948 人 資料來源:本表格取自於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編輯委員會編輯小組,《臺

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國民教育篇》(臺中:臺灣省立臺中圖書 館,1984),頁 547。3

1 其實在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前,教師人數不足是已經可預見的事實,筆者在第一章引用的史 料,有關臺灣省議員洪掛(1905 年 6 月 3 日-?)於 1967 年 8 月 29 日,在臺灣省議會的質 詢,:「關於師資問題:延長義務教育,需要更多的師資,以目前本省的師資是不夠的,希望 教育當局有整套計劃,不要馬虎聘用,為人師表,品德最要緊,品德好的老師,才會教出好的 學生來。」。引自:臺灣省議會秘書處(編),《臺灣省議會公報》,第17 卷第 16 期,頁 662。

2 陳美娟,〈王亞權講:九年國教之實施〉,《師大校友月刊》,1968 年 12 月 20 日,第三版。

3 「所需增加之國民中學師資數」是「根據各縣市彙報之增班設校計畫(應為計劃)」。

引自:《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國民教育篇》,頁54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但是,每年師資培育機構所培育出來的師資,無法供應這麼大的師資需求,甚 至與每年所需的師資量,差距甚遠。以下為56 學年度至 62 學年度,每一學年 國民中學(56 學年度為初中)的教師數量:

表二:56 學年度至 62 學年度的國民中學教師數(1968 年的資料)

學年度 國民中學教師數 56 學年度 20614 人

57 學年度 15218 人 58 學年度 18759 人 59 學年度 22606 人 60 學年度 25229 人 61 學年度 27316 人 62 學年度 28158 人

資料來源:本表格是整理於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編輯委員會編輯小組,《臺 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國民教育篇》,頁671、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主計處編,《臺灣省教育統計》(臺中:臺灣省政府,1968),頁 82。4

以下則為國民中學57 學年度至 62 學年度所需師資數與實際教師數的落差對照 表(X 表示為無資料):

4 在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後(省辦高中,縣市辦國中),從 1969 年出版的《臺灣省教育統計》,才 開始將高中與國民中學的教師數分開算,在此之前的並無細分,因而出現了56 學年度至 57 學 年度的教師數少了5000 多人的現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三:57 學年度至 59 學年度國民中學所需教師數與實際落差 學年度 所需教師數 實際增加數 實際落差 57 學年度 4945 人 -5396 人 -10341 人 58 學年度 5574 人 3541 人 -1404 人 59 學年度 6429 人 3847 人 -1727 人 57 至 59 學年度總計 16498 人 1992 人 -14506 人 60 學年度 X 2623 人 X

61 學年度 X 2087 人 X 62 學年度 X 842 人 X

資料來源:本表格整理於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編輯委員會編輯小組,《臺灣 教育發展史料彙編-國民教育篇》,頁547、671、臺灣省政府教育 廳主計處編,《臺灣省教育統計》,頁82。5

由表三的分析可見,從57 學年度至 59 學年度,國民中學所需的師資數是供不 應求的,60 學年度至 62 學年度每學年增加的師資數則是逐年減少。在國民中 學校舍及學生逐年增加的情形下,則所需的師資數也會逐年增加,但是師資數 不但供不應求,甚至有逐年減少的現象。

為了解決師資缺乏的情形,政府在培育國民中學師資時「放寬」教師資 格,開放具有「一定資格者」在修習教育學分(共16 個學分)後,通過教師檢 定之後,在經過教師登記、介聘、職前訓練等程序後,可以至國民中學任教。6 但是,在培育國民中學師資時,並未將培育的教師素質控管,而是增加教師的

5 由於當時政府從沒宣布「正式實施」九年國民教育第二期三年計畫,在相關的史料中並無記 載60 學年度至 62 學年度國民中學所需師資數,因此無法與當時國民中學實際的教師數做比 較。但是就這3 個學年度所增加的教師數量卻是一年比一年少。而國民中學校舍、學生是逐年 增加,則所需師資數也會隨之增加。因此,筆者推估60 學年度至 62 學年度國民中學所需的師 資數仍會逐年增加,但是實際上增加的教師數量仍是供不應求的。

6 「一定資格者」是指師範院校、大專院校畢業者等具有一定學歷者。不過,依據教育部於 1968 年 4 月 3 日所公布的〈國民中學教師儲備及職前訓練辦法〉,第五條中所制定的「資格」:

「第五條 除第三、四條以外之專科以上學校畢業生志願擔任國民中學教師者,可向省及直轄市 教育行政機關辦理儲備登記,經甄選及參加職前訓練合格後予以介聘。」。引自:教育部

(編),《教育部實施九年國民教育籌備工作報告》,頁314。但是,在〈國民中學教師儲備及職 前訓練辦法〉中,第三條、第四條也只針對培訓者的學歷做規範,對於其「專門科目」、「專業 領域」,在招募及培育國民中學教師時,並無嚴格的規定與管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職前訓練及在職訓練,來彌補國民中學教師的素質,因此造成國民中學所聘請 的教師素質低落、參差不齊。7以下擬透過臺灣省議會議員的質詢,以及政府官 員對政策的說明,進行討論。臺灣省議員陳火土(1906 年 11 月 5 日-?)就 兩度針對與此相關的問題,於1968 年 11 月 5 日提出質詢。第一次是的質詢內 容如下:

師資問題:要辦好教育,第一個條件是人,第二個條件也是人,第三 個條件還是人。而直接負責教學的老師可以說是最重要。這次國中需要 的師資數目非常龐大。教育廳因為受師範專業訓練的教師人數不足,臨 時採權宜措施,把全國各大專畢業生有興趣擔任者全部介聘。因此本席 產生數點疑問。全省國中需要各科教員共有多少?教育廳事先有無統計 數字?是否根據需要而介聘,或且是有幾個羅蔔(應為蘿蔔)坑填幾個 羅蔔(應為蘿蔔)。這個問題很嚴重。8

第二次的質詢(1971 年 5 月 11 日)內容則為:

提高高中等學校師資問題:……,可是國民中學、高中、高職部分學 科師資短缺,與學生每年增加率,始終供求不能平衡,迫致延聘代用教 員,濫竽充數,誤人子弟,這一事實,為何不設法解決,加設師專 或師範學校來造就教育專才。9

在師資缺乏的情形下,不但使國民中學聘請到的教師素質不一,甚至有些教師 身兼多職影響教學品質,尤其是鄉間及偏遠地區:

國民中學師資問題。教育是國家百年大計,師資優劣,關係甚大,在 師資來源缺乏下,所得之師資,甚多為濫竽充數,教師教非所學,身兼

7 依據教育部於 1968 年 4 月 3 日所公布的〈國民中學教師儲備及職前訓練辦法〉,第七條中所 規定:「第七條 職前訓練分教育專業訓練及專門科目訓練兩種,教育專業訓練須修滿十六學 分,專業科目須修滿二十學分,未修滿規定學分者可於在職教師進修時補足之,學分修習時數 之計算依教育部之規定辦理。」。引自:教育部(編),《教育部實施九年國民教育籌備工作報 告》,頁315。在職前訓練未修滿學分就代表這一位國民中學教師在職能上有些不足,但是職前 訓練未修滿學分卻可以在之後得在職訓練補足,這也代表政府在培育國民中學教師時的方針

「先求有,再求好」,在培育國民中學教師時,在教師素質方面沒有嚴格的把關與控管。

8 臺灣省議會秘書處(編),《臺灣省議會公報》,第 19 卷第 23 期(臺中:臺灣省議會秘書處,

1968),頁 1106。

9 臺灣省議會秘書處(編),《臺灣省議會公報》,第 24 卷第 25 期(臺中:臺灣省議會秘書處,

1971),頁 116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數職無所不教,變成「十項全能」,此種現象,尤以鄉間偏僻地區最 為,長此以往,令人擔憂,本席懇切希望主席特別注意及此,速謀治本 方案如何?。10

臺灣省議員陳林雪霞 (1902 年 11 月 10 日-?)於 1971 年 11 月 9 日的省議 會上,不僅點出教師身兼多職,使其素質下滑的問題。也提到鄉間地區最為嚴 重。其實,國民中學教師數量不夠的原因不只是師資數不足,還有城鄉分配不 均的問題。

許多教師希望能到都市或交通發達的地方任教,於是造成都市地區的教師 過剩,而鄉間、山地地區教師不足的現象。臺灣省議員郭雨新(1908 年 8 月 20 日-1985 年 8 月 2 日)曾於 1971 年 10 月 19 日質詢過這個問題:

如何解決國中師資之困乏:目前國中師資,依總供應量觀之,顯屬不 足,尤以藝能科為甚。但在都市或交通方便之市鎮,則又感於師資過 剩,欲謀一教席,確非容易,而教育主管當局復不能作妥當之安排,試 問,將如何解決國中師資問題。以宜蘭地區而言,由於地處偏僻,交通 不便,加之生活單調,要求聘任合適之教師,實非易事。11

在《師大校友月刊》中,於1970 年 6 月 5 日有訪問到時任的教育部中等教育司 副司長的陳石貝,陳石貝副司長也有提到這個現象:

師資的均衡問題,數理、音樂、美術、工藝等科目的師資大量缺乏,

常常是濫竽充數,長久如此將導致不良的後果,另一個現實的問題是多 數的師資集中臺北市區以及各省轄市,至於僻遠的高山,外島地區,雖 一年可有三千二百元的鼓勵補助費,教師們仍裹足不前,形成分配不均 的局勢。12

臺灣省議員葉寒青(1905 年 1 月 27 日-?)對於國民中學教師城鄉分配不均

臺灣省議員葉寒青(1905 年 1 月 27 日-?)對於國民中學教師城鄉分配不均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