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九年國民教育政策之研究- 以臺灣省國民中學教師素質問題為例 (1968-1973)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九年國民教育政策之研究- 以臺灣省國民中學教師素質問題為例 (1968-1973)"

Copied!
1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九年國民教育政策之研究- 政 治. 大. 立. 學. ‧ 國. 以臺灣省國民中學教師素質問題為例 (1968-1973).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指導教授:薛化元 博士 研究生:張家瑜 撰 中華民國 108 年 7 月. DOI:10.6814/NCCU201900997.

(2) 謝辭 在論文完成的那一刻,除了高興之餘,也充滿許多的感謝。首先,我要感 謝的是我的指導老師薛化元教授,在為學術界忙碌奔波的日子裡,依然抽空指 導我的論文撰寫。在論文卡關的時候,教授也鼓勵我,讓我撐過這些關卡,甚 至一語道破我卡關的地方。我在薛教授身上所學到的不僅是專業知識的累積、 邏輯思維的激盪,更多的是人生智慧的傳授。 感謝我的口試委員:周志宏教授、林果顯副教授,在口試時給予的建議, 使我的論文更加完善。感謝所上以及所外的老師們,謝謝你們在課堂上不吝嗇. 政 治 大. 的傳授豐富的專業知識與分享寶貴的人生經驗,讓我在專業知識上有更多的累 績,以及更廣泛的視野去思考。也感謝蘭妮助教和麥助教,接力的幫我完成許. 立. 多的行政程序。. ‧ 國. 學. 再來,我要感謝我的同學、學長姐們。來自四面八方、本科系與不同科系 的你們,帶給我不同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以及更多元的邏輯思考。不論是在課. ‧. 堂上或是聚餐的時候,總是帶給我快樂的回憶。我很開心能在碩士班的人生階. y. sit. io. al. er. 目標往前邁進。. Nat. 段,能遇到你們這些同學、學長姐們,希望你們大家能順利地朝著你們的人生. n. v i n Ch 又一次的邏輯思考的激盪,以及專業知識的累積。我很喜歡做研究的日子,因 engchi U 為找到關鍵性的資料而高興,因為想到新的思考方式而振奮,每次想起那個當 說實在的,在研究所的日子裡,有歡笑也有淚水,但是對我而言都是一次. 下,還是會感受到當時那激動的心情。這篇論文能夠完成,有著許多人的鼓勵 與協助,對於這些鼓勵我、協助我的老師們、同學們、學長姐們,真的很謝謝 你們。祝福大家能朝著自己的人生目標,往前邁進,順利完成。. 張家瑜 謹誌 2019 年 8 月 20 日於臺北. DOI:10.6814/NCCU201900997.

(3) 摘要 1968 年 9 月 9 日,九年國民教育正式實施,是臺灣教育史上的里程碑。但 是,九年國民教育政策從籌備期至正式實施,僅是 1 年多的時間。而在短促的 籌備期之下,使得九年國民教育的軟硬體設施及相關制度,欠缺完善。其中, 影響最深的是國民中學教師的培育以及其素質的問題。九年國民教育實施後, 國民中學師資需求量大增,但是國民中學師資的培育管道及速度,以及當時的 師資無法供應龐大的需求量。因此,造成國民中學教師來源、職能等出現問 題,使得國民中學教師素質出現問題,進而影響國民中學的教學品質,以及九 年國民教育的成效。. 政 治 大. 其實,在九年國民教育政策之前,政府原有另一個延長國民教育的政策,. 立. 於 1964 年所提出的〈國民學校畢業生志願就學方案〉,預計 8 年來完成延長國. ‧ 國. 學. 民教育。在〈國民學校畢業生志願就學方案〉中,對於初級中學師資的培育的 相關規劃,也有許多缺陷,也會面臨到師資供不應求、職能、素質等問題。但 是,蔣介石總統於 1967 年 8 月的國家安全會議上,宣布翌年正式實施九年國民. ‧. 教育。使得國民中學師資素質問題不僅提早出現,甚至更加嚴重。. y. Nat. sit. 本文以九年國民教育實施初期(1968 年至 1973 年)為研究的時間點,以. al. er. io. 九年國民教育政策制定過程、相關法令、師資培育管道等,分析九年國民教育. n. v i n Ch 民教育的討論、教育部及臺灣省政府相關的統計數據等,具體呈現當時在九年 engchi U 國民教育政策倉促籌備及實施的情形下,造成國民中學教師素質出現問題,並 的內容以及相關政策。並以《臺灣省議會公報》、分區座談會、輿論對九年國. 且分析政府決策的過程,對九年國民教育政策以及國民中學教師素質的影響。. 關鍵字:九年國民教育、師資培育、國民中學、教師素質、政府決策. DOI:10.6814/NCCU201900997.

(4) 目次 第一章 前言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回顧 ....................................................................................................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10. 第二章 九年國民教育之準備與實施 ..................................................................... 12. 第一節 九年國民教育與相關政策 ...................................................................... 12. 政 治 大 二、九年國民教育政策之形成與準備情形 .................................................... 14 立 第二節 九年國民教育中國民中學教師之培育 .................................................. 19 一、九年國民教育實施(1968 年)前之概況 ............................................... 12. ‧ 國. 學. 第三章 影響國民中學教師素質因素分析 ............................................................. 26. ‧. 第一節 國民中學教師人數、分配與安定性 ...................................................... 26. y. Nat. 第二節 國民中學教師來源與教師職能問題 ...................................................... 36. sit. 一、國民中學教師學歷分布 ............................................................................ 36. n. al. er. io. 二、國民中學教師「教非所學」、「不安於位」 ............................................ 42. i n U. v. 第三節 國民中學教師待遇欠佳 .......................................................................... 52. Ch. engchi. 第四章 政策的回應與影響 ..................................................................................... 65. 第一節 政府政策的回應 ...................................................................................... 65 一、強化師範教育 ............................................................................................ 65 二、續辦國民中學教師職前及在職訓練 ........................................................ 72 三、提高國民中學教師待遇 ............................................................................ 82 第二節 政府決策的影響 ...................................................................................... 88. 第五章 結論 ............................................................................................................. 98. 徵引文獻 ................................................................................................................... 103 i. DOI:10.6814/NCCU201900997.

(5) 表次 表一:57 至 59 學年度,所需增加之國民中學師資數(1968 年 9 月的資料) 26 表二:56 學年度至 62 學年度的國民中學教師數(1968 年的資料) ................ 27 表三:57 學年度至 59 學年度國民中學所需教師數與實際落差 ......................... 28 表四:57 學年度至 59 學年度,國民中學新聘「合格及非合格的教師」離職率 (各學年前五名縣市,1973 年 3 月的資料)............................................... 34 表五: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應屆畢業生「實際分發任教者」與國民中學所需師資 之對比(1968 年 9 月與 1973 年 3 月的資料) ......................................... 36. 政 治 大. 表六:教師「任教的優先順序」(1973 年的資料) ............................................. 38. 立. 表七:「專科學校畢業生任教順序表」(1973 年的資料) ................................... 38. ‧ 國. 學. 表八:57 學年度至 60 學年度國民中學所需各科教師人數(1973 年的資料) 47 表九:57 學年度至 59 學年度,國民中學「新聘合格教師」的離職率(各學年. ‧. 前五名科目,1973 年的資料): ................................................................. 48. y. Nat. 表十:國民中學教師薪資表(1970 年 4 月 21 日,由李存敬議員於省議會質詢. io. sit. 時,所附上的資料) ................................................................................ 54. n. al. er. 表十一:國民小學教師薪資表(1970 年 4 月 21 日,由李存敬議員於省議會質. i n U. v. 詢時,所附上的資料) ............................................................................ 59. Ch. engchi. 表十二:國民中學教師與國民小學教師薪資對照表 ............................................ 59 表十三:56 學年度至 62 學年度師範院校畢業生人數與國民中學所需師資數對 照表.............................................................................................................. 66 表十四:56 學年度至 62 學年度師範院校學生數................................................... 69 表十五:57 學年度至 60 學年度國民中學教師職前訓練受訓人數(1973 年 3 月 的統計資料) ............................................................................................ 73 表十六:57 學年度至 60 學年度國民中學教師職前訓練學歷分布(1973 年 3 月 的統計資料) ............................................................................................ 73 表十七:1968 年與 1970 年「儲備的國民中學教師」人數統計(1973 年 11 月的 統計資料) ................................................................................................ 74. ii. DOI:10.6814/NCCU201900997.

(6) 第一章 前言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968 年 9 月 9 日,臺灣正式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是臺灣教育史上的重要的 里程碑。延長國民教育,主要是為了提高國民的知識與素質,所以九年國民教 育政策的成效,將會影響到整個國民教育的品質。要辦好九年國民教育有許多 重要的規劃,例如:軟硬體的設施、教材的編排、學區的劃分、教育人員的培 訓等等,其中以教師培訓及其素質最為重要。一位素質優良的教師,除了要有 豐富的知識、良好的品行,也要有教學的熱誠,才能正確、正面、長期穩定的. 政 治 大. 待在教育界裡教導學生。依據林玉体教授根據德國文化學大師斯普郎格(E. Spranger, 1882-1963)的研究所提出的觀點,一位素質優良的教師必須具備「教. 立. 育愛」:. ‧ 國. 學. 教育愛是一種「施與」之愛。教育愛只講求付出,並不計較報酬,尤 其是物質報酬。這種看法,早由德國學者斯勃朗格(E. G. Spranger,. ‧. 1882-1963)所道出。教育愛乃是一個教師作為良師的「必要條件」. y. Nat. (necessary condition),吾人可以斬釘截鐵的說,沒有教育愛的老師,. sit. 一定不是稱職的老師,如果學校裏充斥著不稱職的老師,則整個國家的. n. al. er. io. 教育,又如何有進步的希望呢?因此一個教育工作者體認教育愛的重要. i n U. v. 性,以及師資培養機構選拔具有教育愛的學生入學,並培養未來教師的. Ch. 教育愛,殆為教育的首要職責。1. 1. engchi. 林玉体,《教育哲學》(臺北:文景,1992),頁 83。所謂的「教育愛」,根據林玉体教授. 在《教育概論》裡,有提到:「把教育的性質與人的性個作相關研究而研究結果最具意義的, 是德國文化學大師斯普郎格(E. Spranger, 1882-1963)。斯氏將人的性格型態分成六型:即經 濟型、理論型、審美型、政治型、宗教型及社會型。⋯⋯;社會型的人追求愛。⋯⋯。六種類型 猶如六個不等邊的六角形,經濟型的人「利」邊長,政治型的人「權」邊長,以此類推。 ⋯⋯。哪一種類型的人最適合從事教育工作呢?斯氏認為是社會型的人。因為社會型的人追求 的人生價值是愛;而注重「施」,不注重「取」的人,就是施「愛」予他人者。教育人員所專 有的愛,稱之為「教育愛」。」。引自:林玉体,《教育概論》(臺北:師大書苑,1998), 頁 14-15。 1. DOI:10.6814/NCCU201900997.

(7) 不過,林玉体教授也提到一位素質優良的教師不只要具備「教育愛」,還有其 他的條件: 當然,教師擁有的價值不是只有「教育愛」一項而已,他還應有專業 知識,教育知識,良好的品德及健康的身心等等,但「教育愛」才是將 其他價值發酵的觸媒劑。2 因此,能有效培訓以及提供足夠的素質優良教師,是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的 重要一環,甚至是影響其成敗的重要因素。但是,九年國民教育從籌備到正式 實施僅僅 1 年多的時間而已(從 1967 年 6 月 27 日至 1968 年 9 月 9 日,總計 1 年 2 個月 13 天),在如此緊迫、短促的籌備期裡,不僅對於國民中學教師的培. 政 治 大. 訓沒有完整的規劃,再加上因為延長國民教育,國民中學師資需求量遽增的情 狀下,出現國民中學教師供應不足,以及師素質參差不齊的情形出現。這些情. 立. 形出現,進而影響到國民中學的教學品質。在正式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前,臺灣. ‧. ‧ 國. 出:. 學. 省議員洪掛(1905 年 6 月 3 日-?)曾在 1967 年 8 月 29 日的臺灣省議會上提. 關於師資問題:延長義務教育,需要更多的師資,以目前本省的師資. io. y. er. 最要緊,品德好的老師,才會教出好的學生來。3. sit. Nat. 是不夠的,希望教育當局有整套計劃,不要馬虎聘用,為人師表,品德. n. al. v. 在九年國民教育正式實施後,臺灣省議員李雅樵(1929 年 1 月 23 日-?) 在. i n C 1969 年 5 月 6 日的臺灣省議會上提到師資問題: hengchi U. 我剛才講到教育在培育人才,尤其是師資。更要依賴師範教育來供 給,因為今天教育急速的發展,加上事前沒有長遠計劃,所以配合不 上,使今天從事教育工作的人,濫竽充數、教員沒有受嚴格的專業訓 練,並且他所教的科目與其所學的科系有出入,……。4. 2. 林玉体, 《教育哲學》 ,頁 83-84。 臺灣省議會秘書處(編) , 《臺灣省議會公報》 ,第 17 卷第 16 期(臺中:臺灣省議會秘書處, 1967) ,頁 662。 4 臺灣省議會秘書處(編) , 《臺灣省議會公報》 ,第 20 卷第 25 期(臺中:臺灣省議會秘書處, 1969) ,頁 1371。 3. 2. DOI:10.6814/NCCU201900997.

(8) 在九年國民教育實施之前,人民只要完成六年國民教育即可,國民學校畢 業後不一定要升學至初級中學(以下簡稱初中)。5但是,實施九年國民教育 後,初中改制為國民中學,每個學生自國民小學畢業後都必須繼續升學至國民 中學就讀,使得國民中學的師資需求劇增,供不應求,而且情況是一年比一年 更為嚴重。因此,筆者認為九年國民教育的籌備期短促,以及正式實施後出現 師資不足、教師素質參差不齊的情況,如果沒能在實施初期有效的處理,對於 之後九年國民教育的品質會有深遠的影響。所以,筆者將針對九年國民教育政 策中,在實施初期的部分,對於影響國民中學教師素質的因素進行分析。並研 究政府對於國民中學教師素質問題如何回應,以及政府決策對九年國民教育的 影響進行分析。.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5. 筆者會在文中將「初級中學」簡稱「初中」 ,但是在引用的資料、引文中如果出現「初級中 學」 ,筆者不會在引文後面或是在註釋註明「簡稱初中」 。 3. DOI:10.6814/NCCU201900997.

(9) 第二節 研究回顧 自九年國民教育實施以來,有許多相關的研究與史料彙編的專書。這些相 關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角度來討論九年國民教育:一、分析整個九年國民教育 的內容,二、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的內容或是決策過程,三、針對九年國民教育 的其中一個主題進行分析。筆者選擇以下的研究專書、期刊文章、學位論文來 做研究回顧的分析:司琦,《九年國民教育》、李園會,《九年國教政策之研 究》、孫邦正(著),王雲五(主編),《九年國民教育的展望》、孫邦正,《九年 國民教育的實施和檢討》、黃芳玫,〈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之回顧與其教育面、 經濟面之影響〉、林尚達,〈蔣中正先生與九年國民教育政策形成之研究〉、. 政 治 大. 林羿佑,〈輿論與九年國教之改革(1967-1981)-以《自立晚報》為中心〉、 崔寅泌,〈中華民國九年國民教育政策之決策過程分析〉、葉歡,〈我國推動. 立. 九年國民教育政策之研究〉。. ‧ 國. 學. 首先,以分析整個九年國民教育的內容的研究,是以下幾個:司琦,《九 年國民教育》、孫邦正(著),王雲五(主編),《九年國民教育的展望》、. ‧. 孫邦正,《九年國民教育的實施和檢討》。司琦《九年國民教育》,作者收錄. y. Nat. 九年國民教育實施的時代背景、過程,以及與九年國民教育相關的規劃、數據. sit. 統計、會議記錄等等。對於當時的政府如何規劃以及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有許. er. io. 多的資料與數據可以參考。關於國民中學師資的部分,也有相關的資料與統計. al. n. v i n Ch 這些資料作者並沒有進行詳細的分析,亦沒有對九年國民教育實施後所出現的 engchi U 問題,政府的因應措施成效如何,進行進一步的討論。. 數據,例如: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後,國民中學所需要的師資統計。6但是,對於. 孫邦正(著),王雲五(主編),《九年國民教育的展望》,作者從對九 年國民教育的展望,針對教師的培育、教學等主題,提出一些分析與討論。例 如:針對教師的部分,作者提出師資培育是很重要的部分,會影響整個國家的 教育政策。7同時,也針對國民中學教師的學歷,做一些分析。8此外,也闡述. 6. 司琦, 《九年國民教育》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 ,頁 276-279。. 7. 孫邦正(著),王雲五(主編),《九年國民教育的展望》(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2),頁 9。. 8. 孫邦正認為: 「新進國民中學教師,由私立專科學校畢業者,佔百分之四〇.六一,為數頗 多。根據近年來大專聯合招生考試的成績看來,私立專科學校學生的成績,並不理想,以如此 素質的教師,擔任教學的重任,深恐難以勝任。」 。引自:孫邦正, 《九年國教育的展望》 ,頁 4. DOI:10.6814/NCCU201900997.

(10) 關於九年國民教育實施後,國民中學教師出現「素質不如理想」、「教非所 學」、「身兼多職」、「待遇低」等問題。9作者有提及九年國民教育實施後, 國民中學師資出現了哪些問題,但並未針對問題出現的原因,以及該如何解決 這些問題,有更進一步或深入的探討。 孫邦正《九年國民教育的實施和檢討》,作者引用很多關於九年國民教育 的資料,從九年國民教育的籌備、實施、檢討、會議資料等等,例如:「國中 師資的儲訓」、「師資供應」、「提高國中師資素質問題」。10作者引用許多 可以參考的資料,針對一些主題的資料有詳細的記載,但是未針對各項主題進 行分析。以分析整個九年國民教育的內容的研究而言,都有提及關於九年國民 教育師資的培育、儲訓、素質問題等等,也有提供許多可供參考的資料或數據. 政 治 大. 統計。但是,並未針對國民中學教師素質問題進行更進一步的分析。. 立. 接著,以九年國民教育的政策或是決策過程的研究,是以下幾個:李園. ‧ 國. 學. 會,《九年國教政策之研究》、崔寅泌,〈中華民國九年國民教育政策之決策 過程分析〉、葉歡,〈我國推動九年國民教育政策之研究〉。李園會《九年國 教政策之研究》,作者針對九年國民教育的政策演進、法制修訂、學制改革等. ‧. 等,有做分析與探討。九年國民教育實施後出現的問題,例如:師資、學制、. y. Nat. 編班、課程等。在教師素質的部分,針對師資培育、師資來源的部分有討論與. sit. 評論,主要是以教師的學歷為主要的分析點。11但是,針對教師素質低落的另. er. io. 一項重要的原因「教師待遇低落」,並未做深入的分析與評論。. al. n. v i n Ch 崔寅泌〈中華民國九年國民教育政策之決策過程分析〉,作者分析九年國 engchi U 民教育政策制定的過程,分析的角度以三大主題為主:「問題之認定、目標之 設定、策略之抉擇」。12在「策略之抉擇」方面,作者又細分成兩個主題: 「政策策略之形式體系」、「政策策略之內容系統」(作者將「師資儲訓」放 在這一個區塊中),再以這兩個主題,分析整個九年國民教育政策形成的過 程,詳細說明與分析當時政府在九年國民教育政策上,所設定的目標以及先後. 41。 9 孫邦正(著) ,王雲五(主編) , 《九年國民教育的展望》 ,頁 12-13 10 孫邦正, 《九年國民教育的實施和檢討》 (臺北:國立教育資料館,1971) ,頁 13-14、2223、29-31。 11 李園會, 《九年國教政策之研究》 (臺北:文景,1985) ,頁 435-440、696-697。 12 崔寅泌, 〈中華民國九年國民教育政策之決策過程分析〉 (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碩士班學位論文,1991) ,頁 II。 5. DOI:10.6814/NCCU201900997.

(11) 順序為何。13雖然作者在最後判定:「初期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策略,其形式上 相當有系統地整合,不過則在內容上其整合根本不週全(應為周全),非常不 合理。」,14但是,對於師資儲訓的部分未有深入的探討,只有提及因為初期 的政策是以「經費籌措」為主,而忽略師資儲訓的部分。15 葉歡〈我國推動九年國民教育政策之研究〉,從九年國民教育的時代背 景、政策理念、實施情形等,分析九年國民教育如何形成,以及影響九年國民 教育的因素有哪些。文中引用許多當時執政者、學者、輿論、統計數據等資 料,來探討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的形成與理念。最後有提出:「影響九年國民教 育政策決定因素,主要來自於教育、政治、經濟三方面。」。16作者在文中有 提及「在九年國民教育實施初期,因為籌備時間不足,而導致師資素質低. 政 治 大. 落」,並指出國民中學教師中,「合格教師人數少」、「教非所學」是影響教 師素質的原因之一。17除了提高教師素質之外,也要「安定教師的生活,才能. 立. 留住人才」。18但是,關於國民中學教師素質的部分,作者在此文是簡單扼要. ‧ 國. 學. 的分析,並沒有針對國民中學教師素質問題的情況,做更深入的分析與討論。 以九年國民教育的政策或是決策過程的研究而言,都有稍微提及國民中學教師 素質問題的情形,但對於詳細情況及造成問題的原因,並沒有深入的分析與探. ‧. 討。. n. al. er. io. sit. y. Nat. 13. v. 崔寅泌, 〈中華民國九年國民教育政策之決策過程分析〉 ,頁 II、79-82。作者在文中所提及的 「政策策略之形式體系」 、 「政策策略之內容系統」 ,主要的內容主要再細分成以下的內容: 表二:九年國民教育政策個策略 2X2 排列(此處的「表二」為崔寅泌, 〈中華民國九年國民教 育政策之決策過程分析〉文中的「第二個表格,而非本文中的「第二個表格」 ) 構造 形式 內容 對應 伸縮 計畫擬定 經費籌措 (行政根據) (量的要素) 安定. Ch. engchi. i n U. 課程修訂 (質的要素) 師資儲訓 (人的要素) 資料來源:崔寅泌, 〈中華民國九年國民教育政策之決策過程分析〉 ,頁 8。 14 崔寅泌, 〈中華民國九年國民教育政策之決策過程分析〉 ,頁 188。 15 崔寅泌, 〈中華民國九年國民教育政策之決策過程分析〉 ,頁 188。 16. 法規制定 (立法依據). 葉歡,〈我國推動九年國民教育政策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學. 位論文,2013),頁 184。 17 18. 葉歡, 〈我國推動九年國民教育政策之研究〉 ,頁 164-166。 葉歡, 〈我國推動九年國民教育政策之研究〉 ,頁 166。 6. DOI:10.6814/NCCU201900997.

(12) 再來,以針對九年國民教育的其中一個主題進行分析的研究,是以下幾 個:黃芳玫,〈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之回顧與其教育面、經濟面之影響〉、 林尚達,〈蔣中正先生與九年國民教育政策形成之研究〉、林羿佑,〈輿論與 九年國教之改革(1967-1981)-以《自立晚報》為中心〉。黃芳玫〈九年國民 義務教育之回顧與其教育面、經濟面之影響〉,作者從經濟的角度來分析九年 國民教育在教育與經濟上的影響。作者指出九年國民教育實施後,不論是人力 素質或是生產力都大幅的提升。19此外,作者也提及九年國民教育的制定與實 施,除了是順應時代的要求(當時國家建設需要以及個人家庭),統治者的態 度也是關鍵之一。20在文中作者有提及「因為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導致國民中 學師資不足,當時政府放寬國民中學教師資格,以補足師資缺額。」,但是只 是簡單扼要地提及國民中學教師素質會有問題,並未做深入的分析。21. 政 治 大. 林尚達〈蔣中正先生與九年國民教育政策形成之研究〉,作者分析九年國. 立. 民教育政策的形成,與當時(九年國民教育實施前)臺灣的政治、經濟、社會. ‧ 國. 學. 有關。再加上蔣介石的統治方針,包括蔣介石的政治觀、經濟觀、社會觀,以 促成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的形成與實施。也就是說,作者認為九年國民教育政策 得以形成與實施,蔣介石是一個重要的關鍵角色,作者最後則指出九年國民教. ‧. 育為蔣介石「反攻大陸」的戰略之一。22由於此文是以蔣介石為中心,來分析. sit. y. Nat. al. er. 黃芳玫,〈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之回顧與其教育面、經濟面之影響〉,《臺灣經濟預測與政. io. 19. n. 策》,31:2(臺北,2001.1),頁 111-112。 20. Ch. i n U. v. 黃芳玫,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之回顧與其教育面、經濟面之影響〉 ,頁 94、112。關於作者提 及的時代的要求與統治者的態度,以下有詳細的內容:一、時代的要求: 「九年國教實施的時代 背景基本上有二,一為個人家庭,二為社會國家對基本教育需求的增強。在個人、家庭對教育 的需求則表現在國小學生對課業的惡性補習,社會國家對基本教育的需求則表現在對技術勞 工、政治、及國防之需。中國人的士大夫觀念是補習文化的基本因素,然而二次大戰後十餘年 間的高生育率與經濟成長所造成的人口與所得壓力,更使對初級中學教育的需求遠大於供 給。」 (頁 94) ,二、統治者的態度: 「九年國教後之世代由於平均人力資本存量相對較高,其 邊際生產力均較高於九年國教前之世代的邊際生產力,⋯⋯,我們認為此一重大政策提前完成 的原動力,除了順應時代潮流外,在當時一個強而有力的決策人物或單位傾全力去完成是充分 條件。」 (頁 112) 。對於黃芳玫所提及「統治者的態度」為推動九年國民教育的關鍵因素,吳 清山也有類似的分析: 「1968 年實施的九年國民教育和 2014 實施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探究其發展背景,兩者都是基於社會發展、教育潮流和人才培育的背景而來,但九年國 民教育政策之推動,有強人主導,雖規劃時間較短,但比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要來得順利; ⋯⋯。」 。引自:吳清山, 〈近 50 年來國民教育發展之研究:九年國民教育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 育政策之分析〉 , 《教育研究期刊》 ,64:4(臺北,2018.12) ,頁 1。但是,筆者認為 1967 年蔣介 石總統在國家安全會議上,決議翌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不僅改變延長國民教育的政策,甚至 使原本延長國民教育的計畫中,一些缺失與問題(例如:師資培育的規劃不完善) ,提前出現。 21 黃芳玫,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之回顧與其教育面、經濟面之影響〉 ,頁 100。 22 林尚達, 〈蔣中正先生與九年國民教育政策形成之研究〉 (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碩士班學位論文,1992) ,頁 250-251。. engchi. 7. DOI:10.6814/NCCU201900997.

(13) 九年國民教育的政策,因此對於師資培育以及教師素質問題的部分,並沒有分 析與探討。 林羿佑〈輿論與九年國教之改革(1967-1981)-以《自立晚報》為中 心〉,作者以輿論的角度,來分析九年國民教育的實施、問題之探討、改進計 劃等等。此文的主要目的:「在透過輿論與政策的互動,釐清九年國教實施後 輿論真正的影響;同時探究戒嚴時期新聞自由和輿論的社會角色,解明兩者之 間的關係。」。23在文中,作者有提及輿論有反應:「師資不足,是因為教師 待遇低落,使得人才留不住,人才也不願意進入教育界服務。」,以及「國民 中學師資的甄選與儲訓,師資來源與學歷是一個很大的問題。」。24作者在此 文中,有提及輿論有反應教師素質的問題,但是針對教師素質問題本身,並沒. 政 治 大. 有做深入的分析。以針對九年國民教育的其中一個主題進行分析的研究而言, 目前有許多以九年國民教育的某一個主題,做分析與探討的研究,但是沒有以. 立. 國民中教師素質問題為主題的研究。. ‧ 國. 學. 此外,一些以臺灣教育史為主題的專書或研究,也有提及九年國民教育, 但是都未針對對國民中學教師素質的部分進行分析或討論。例如:徐南號《台. ‧. 灣教育史》:. y. Nat. sit. 一九六八年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的開辦,是台灣教育史上一項重大的里. n. al. 高雄師範學院,但仍不敷所需,……。25. Ch. engchi. er. io. 程碑。但隨著中學生人數的驟增,師資乃頓形缺乏。一九六七年雖增設. i n U. v. 23. 林羿佑, 〈輿論與九年國教之改革(1967-1981)-以《自立晚報》為中心〉 (臺北:臺灣師範 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2006) ,頁 10。 24 林羿佑, 〈輿論與九年國教之改革(1967-1981)-以《自立晚報》為中心〉 ,頁 54-55、6472。 25. 徐南號,《台灣教育史》(台北:師大書苑,1993),頁 52。吳清山也有相同的分析:「九. 年國民教育的實施,國民學生數量大增,根據教育部教育統計,在 56 學年度初中學生數為 499,843 人,到了 57 學年度已增加至 617,225 人,對於教師需求量大增,⋯⋯,師資來源只有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省立高雄師範學院,⋯⋯,仍不敷需要,⋯⋯。」。引自:吳清山,〈近 50 年來國民教育發展之研究:九年國民教育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之分析〉,頁 22。筆者在 撰寫本文時,在數字方面一律用阿拉伯數字來撰寫。但一些史料或專書等資料,是用「繁體 字」或其他方式呈現數字時,筆者不會在資料旁附註阿拉伯數字,以確保資料的完整性與其原 本的呈現方式。 8. DOI:10.6814/NCCU201900997.

(14) 以上所提提及的研究回顧,大多都未針對九年國民教育實施後所出現的問題, 進行更進一步的分析與討論。有提及到的,也未針對教師素質問題(尤其是國 民中學的教師)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因此,筆者希望能藉由本文針對九年國民 教育實施後,有關國民中學教師素質問題的部分,進行進一步的分析與探討。 2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26. 本文提及的研究回顧,針對九年國民教育實施後出現的問題,大多沒有做進一步的分析與討 論。但是,九年國民教育實施後出現的問題,甚至是實施前就已經存在的問題,政府不僅沒有 有效的解決,甚至更加嚴重。例如:偏鄉地區,在實施九年國民教育之前,教師人數不足與職 能問題已經存在。在九年國民教育實施後,這些問題更加嚴重。至今,已經實施的「十二年國 民基本教育」 ,計劃在高中開設選修課程,這些偏鄉地區教師人數已經不足,如何開設選修的課 程。因此,筆者才會以臺灣省國民中學教師素質問題為例,分析政府在九年國民教育決策上的 問題。 9. DOI:10.6814/NCCU201900997.

(15) 第三節 研究方法 在研究範圍的部分,鎖定在臺灣省。因為金門、連江等地區實施九年國民 教育的情形較為特殊,與臺灣省實施九年國民教育的情況不同。再加上,臺北 市於 1968 年升格為直轄市,所以筆者將研究範圍鎖定在臺灣省的國民中學教 師。27筆者會引用與九年國民教育相關的法規、計畫、史料,以及與臺灣省相 關的資料。特別是臺灣省議會,因為在臺灣省來講,會去質詢國民中學教師素 質問題的,是來自民意條件之省議員。而且,官方對民意的宣告、政策,也主 要在省議會。所以,選擇臺灣省議會的相關資料,為本文的主要史料。筆者會 先從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的制定過程與內容,尤其是國民中學師資培育的部分做. 政 治 大. 分析。再來會針對九年國民教育實施初期,影響臺灣省國民中學教師素質的因 素進行深入的分析。之後,對於國民中學教師素質問題,政府在政策上提出什. 立. 麼樣的解決方案進行研究,以及政府的決策是如何影響九年國民教育政策與國. ‧ 國. 學. 民中學教師素質問題,做一個深入的評析。. 本文所要探討的時間為九年國民教育實施初期,也就是「九年國民教育政. ‧. 策中的「第一期三年計畫」(57 學年度至 59 學年度)與「第二期三年計畫」. y. Nat. (60 學年度至 62 學年度),也就是 1968 年至 1973 年之間,在政府實施「發. sit. 展與改進國民教育計畫」之前的時間點。28因為,隨著國民中學學生人數是逐. er. io. 年增加,如果一開始沒有將國民中學教師素質問題有效的處理,問題只會越來. al. n. v i n Ch 應當時初中已有的師資,以及師資機構能培育出的師資,已顯示出在正式實施 engchi U 九年國民教育後,國民中學教師素質會出現問題。而且,對比之前初中並非所 越嚴重。更何況,在實施九年國民教育之前,推估國民中學所需的教師數,對. 有國民學校畢業生都會升學就讀,延長義務教育年限使得所有國民小學的畢業 27. 由於臺北市於 1968 年升格為直轄市、金門、連江實施九年國民教育的情形較為特殊。所 以,這些「特殊地區」的國民中學教師素質問題,需另外撰文來詳細描述。因此,這些「特殊 地區」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之內。 28. 本段內容整理於:中國教育學會(編),《九年國民教育實施二十週年紀念文集》(臺北:. 臺灣書店,1988),頁 619。九年國民教育實施之初,教育部訂定了幾個相關計畫:九年國民 教育第一期三年計畫(57 至 59 學年度)、九年國民教育第二期三年計畫(60 至 62 學年度)、 發展與改進國民教育五年計畫(65 至 69 學年度)、發展與改進國民教育第一期六年計畫(71 至 76 學年度)、發展與改進國民教育第二期六年計畫(77 至 82 學年度)(此對資料的「計 畫」,應為「計劃」)。引自:中國教育學會(編),《九年國民教育實施二十週年紀念文 集》,頁 619。 10. DOI:10.6814/NCCU201900997.

(16) 生都必須升學至國民中學就讀,如果國民中學教師素質差,會影響到教學品質 以及學生受教的權利。因此,筆者決定將研究的時間點鎖定在九年國民教育實 施初期(1968-1973),在「發展與改進國民教育計畫」實施之前。筆者希望能 透過這些與九年國民教育、臺灣省相關的史料,具體呈現影響國民中學教師素 質的因素。並且從政府在政策上如何回應國民中學教師素質問題,以及政府的 決策對於九年國民教育的影響。.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11. DOI:10.6814/NCCU201900997.

(17) 第二章 九年國民教育之準備與實施 第一節 九年國民教育與相關政策 一、九年國民教育實施(1968 年)前之概況 在實施九年國民教育以前,臺灣所實行的是 6 年的國民教育,所有國民到 達一定年齡必須進入國民學校就讀 6 年。1國民學校畢業後如果選擇升學,則是 進入中等教育,又分為:「中學修業六年:『初級三年、高級三年』。」。2爾 後,政府為了延長國民教育,開始實施一些相關的措施,例如:在 1955 年實施. 政 治 大. 〈發展初級中等學校教育方案〉、〈國民學校畢業生升學初級中等學校實施方 案〉、「省辦高中,縣市辦初中」等政策,為的是使國民學校畢業的學生,能. 立. 夠有更多的機會能繼續升學至初中就讀,在葉歡的分析中,對於這些政策的分. ‧ 國. 學. 析也是如此:. 擬為期五年,由臺灣省政府教育廳訂,使五年後國民學校畢業生之升. ‧. sit. Nat. 增初級中學數量,增加國校畢業生的升學機會。3. y. 學比率,能達 90%,作為延長義務教育年限為九年準備。換言之,以擴. er. io. 此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45 年之後),臺灣中等教育的師資出. al. n. v i n Ch 的師資根本供不應求。為了解決師資不足的問題,政府採取以下的方式: engchi U. 現嚴重短缺,主要原因是在臺的日籍教師被陸續遣返回日本,政府陸續培育出. 1. 筆者在此文中都是以「國民教育」來稱呼從戰後(1945 年)以來,所實施的六年國民教育以 及九年國民教育,而不是「義務教育」或是「國民義務教育」 ,主因是這些「國民教育」本身就 有義務教育的性質存在: 「1946 年以前有關受教育作為人民義務思想係屬主流,僅有少數私人 主張受教育是人民的權利,而最後中華民國憲法之規定,應屬一種折衷之立場,但在威權統治 之下,縱有形式上承認人民受國民教育之權利,但實質上仍以受國民教育為人民之義務來實 施,其結果就是『人民有接受形塑國民之教育的義務』 。⋯⋯。依 1947 年的中華民國憲法第 160 條規定: 『六至十二歲之學齡兒童,一律接受基本教育,免納學費。其貧苦者,其書籍亦由政府 供給。』 (第 2 項)此所謂『基本教育』具有『義務教育』之普遍性、免費及強迫之性質,而且 『基本教育』是最低限度的『國民教育』 ,戰後初期的『國民教育』係等於『基本教育』為 6 至 12 歲,屬於初等教育階段之義務教育。」 。引自:周志宏, 〈從受教育的義務到受教育的權利— 戰後台灣國民教育的歷史〉 ,收錄於台灣教授協會(主編) , 《中華民國流亡台灣 60 年暨戰後台 灣國際處境》 (臺北:前衛,2010) ,頁 490、493。 2 薛化元, 《台灣開發史》 (臺北:三民,2010,四版) ,頁 227。 3. 葉歡,〈我國推動九年國民教育政策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學. 位論文,2013),頁 38。 12. DOI:10.6814/NCCU201900997.

(18) 為處理教員不足問題及提高其素質,台灣省政府採用「甄選」、「徵 聘」、「檢定」外,尚進行訓練、講習等「輔導進修」方案,……,光 復後之師範學校除台北、台中、台南三校外,新竹、屏東二所預科班亦 令其獨立,加上台北師範女生部獨立為女子師範學校而共計六校。1947 年增設花蓮師範學校、台東師範學校,1954 年增設高雄女子師範學校, 1957 年又設置嘉義師範學校而共達十所。4. 但是,由於初中師資培育,主要來自師範大學,但其畢業生無法供應全臺的師 資需求。5在此情況下,對於未來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時,面對龐大的師資需求, 政府理應長期規劃國民中學師資的培育、甄選與任用等等,不應快速實施九年 國民教育。. 立. y. al. n. io. sit. Nat. ‧. er. ‧ 國. 學. 政 治 大. Ch. engchi. i n U. v. 4. 鍾清漢, 《教育與經濟發展之研究》 (臺北:幼獅,1988) ,頁 119-120。 鍾清漢, 《教育與經濟發展之研究》 ,頁 121、124。鍾清漢在此書中有提及: 「1961~1966 之 五年間,中等校教員由 12669 名增至 28317 名,計增 16648 名,而師大於此期間僅畢業 7085 人,尚不及所需人數之半,是以該不足人數唯賴其他大學及專科學校。」 。引自:鍾清漢, 《教 育與經濟發展之研究》 ,頁 121。 5. 13. DOI:10.6814/NCCU201900997.

(19) 二、九年國民教育政策之形成與準備情形 在經過多次的試辦、施行與義務教育相關的政策與檢討後,政府於 1964 年 提出〈國民學校畢業生志願就學方案〉。此方案是以〈發展初中教育六年計 畫〉為基礎所延伸出來的,預計在 6 年之內要達成方案內所提出的目標。其 中,關於師資的部分,有以下的規劃: 師資之供應(一)實施志願就學方案六年間所需增加之師資共為一 四、二四一人,連同自然增班所需增加之師資,共為三二、五〇〇人, 預定可由下列來源補充:. 政 治 大. 師大畢業生 六、〇〇〇人 中等學校教師訓練. 立. 1 大專畢業生轉任 一五、七五〇人. ‧ 國. 學. 2 中學教師檢定考試 四、四〇〇人 原有師資兼課 三、二〇〇人 工廠技術人員兼課 二、一〇〇人. ‧. 其他 一、〇五〇人. y. Nat. 合計 三二、五〇〇. sit. 上項師資素質來源中,大專畢業生之轉任及中學教師檢定考試之師資,. er. io. 均須經過短期訓練。(二)除增加之師資,照上述計劃補充外,為提高. al. n. v i n Ch 少數示範性質及學科,尚未能達到預期效果。擬在實施本方案同時,每 engchi U 年實施中等學校師資二千人之在職訓練。 學校素質,須加強在職教師之訓練,目前有若干暑期訓練計劃,僅限於 6. 還有,針對提高教師素質的部分,則有以下的規劃: 分年培養師資及提高教師素質。作業方式:培養師資擬定五年計劃, 提高教師素質擬定七年計劃。辦理情形:培養師資計劃正搜集資料研辦 中,提高師資素質(教師在職訓練)計劃已擬妥。備註:本項教師在職 訓練經費需申請中美基金。7. 6.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編),《國民學校畢業生志願就學方案資料》(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 廳,1968),頁 6-7。 7.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對於行政院核定國民學校畢業生志願就學方案準備時期各項工作之作業 14. DOI:10.6814/NCCU201900997.

(20) 但是,由於經費的問題,雖然〈國民學校畢業生志願就學方案〉是計劃在 6 年內完成,但實際上要花 8 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如將五十五、五十六兩學年度準備期間與五十七學年度至六十二學年 度之六年計畫連續計算,亦可稱為八年計畫。八年間,「確定應增籌之 經費」共為二、三一一、七八二、〇〇〇元,……。8 在整個〈國民學校畢業生志願就學方案〉中,雖然有方法可以補足教師數(依 〈國民學校畢業生志願就學方案〉上的數字),但是政府也擔心教師的素質, 所以也花了很多經費在「教師在職訓練」(包括開辦建築費、學員生活費、鐘 點費教材及實習費、辦公費,共 35,916,000 元)上,比「師資訓練」(為新設. 政 治 大. 師範院校之建築設備費、經常費和學生公費,共 20,000,000 元)的經費還要 多。9這也代表政府在〈國民學校畢業生志願就學方案〉上,對於師資的部分是. 立. 「先求有,再求好」的方針,這顯示當時的師資是不夠的。但是,在學生逐年. ‧ 國. 學. 增加的情形之下,教師的需求量也會大增,教師資素質若不從源頭就開始管 理,只是在師資訓練之後,施以在職訓練來補足,是無法根本的解決教師素質 的問題。. ‧ y. Nat. 原本計畫從 1967 年(56 學年度)開始實施〈國民學校畢業生志願就學方. sit. 案〉,但是〈國民學校畢業生志願就學方案〉都還沒有正式實施,「政府」在. er. io. 政策上做出很大的變更:. al. n. v i n Ch 一九六七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沒有法律作為依據的情形下,蔣介石總 engchi U 統透過國家安全會議下令,行政院放棄原先的推動規劃,正式頒令自明 年開始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國民學校改稱國民小學,初級中學則稱 國民中學,仍採六、三兩級學制。……。一九六八年一月十九日,立法 院通過「九年國民教育實施條例」,使得臺灣的國民教育正式從六年延 長至九年,也補充提供了行政院部門相關政策的法律依據。10 方式與進度表〉 ,收錄於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編) , 《國民學校畢業生志願就學方案資料》 ,頁 288。 8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編) , 《國民學校畢業生志願就學方案資料》 ,頁 193。 9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編) , 《國民學校畢業生志願就學方案資料》 ,頁 11、14、25。由於在 〈國民學校畢業生志願就學方案〉中,對於「師資訓練」 、 「教師在職訓練」的定義,與筆者在 文中提及的「師資訓練」 、 「教師在職訓練」有所不同。所以,在引用〈國民學校畢業生志願就 學方案〉時,如有提及「師資訓練」 、 「教師在職訓練」等名詞時,筆者會將其定義標示於名詞 之後。 10 薛化元, 《戰後台灣歷史閱覽》 (臺北:五南,2010,初版) ,頁 216-217、219。 15. DOI:10.6814/NCCU201900997.

(21) 因此,自 1968 年 9 月 9 日起,臺灣正式實施九年國民教育。但是,九年國民教 育從正式籌備至正式實施,僅是一年多的時間,許多軟硬體設施的規劃是緊急 更改、緊急籌備出來的。 在此情況之下,國民中學師資需求遽增,但是籌備時間卻只有一年多的時間, 不僅是供不應求,師資的素質是參差不齊,進而影響國民中學的教學品質。為 了解決師資的問題,教育部在國民中學教師的人事制度上有所變動,例如: 1968 年 4 月 3 日,教育部所公布的〈國民中學教師儲備及職前訓練辦法〉,針 對國民中學師資來源及培訓做一個規範。11除此之外,為了解決師資不足的問 題:「教育部在 1967 年 10 月 20 日年頒布〈公立大學及獨立學院設置教育選修 科目試行辦法〉」,12希望能擴增師資的來源。此外,為了有效掌握與甄選師. 政 治 大. 資,教育部在 1969 年 2 月修訂〈中等學校教師登記及檢定辦法〉。13 這些針 對國民中學教師人事制度上的改變,主要是來自九年國民教育的快速實施所. 立. 致。尤其是〈公立大學及獨立學院設置教育選修科目試行辦法〉、〈國民中學. ‧ 國. 學. 教師儲備及職前訓練辦法〉在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前緊急頒訂,可見國民中學師 資的缺乏是可預見的事實。而且,政府的態度是「先求有,再求好」,先擴大 師資的來源、人數,再利用職前與在職訓練,提高教師的素質。. ‧ sit. y. Nat. 也就是說,原本政府的規劃是:. n. al. er. io. 政府自 1960 年代起,便開始思考如何延長義務教育的年限。本來預. i n U. v. 計從民國五十三年(1964)提出的自願就學方案,希望以八年的時間漸. Ch. 近落實研究改革的方案。14. engchi. 但是,在「蔣介石總統透過國家安全會議」對政府機關下指令的情況下,所有 相關機構在短促的一年多裡,就必須完成九年國民教育的籌備工作。15在籌備 11. 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編輯委員會編輯小組, 《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師範教育篇(下) 》 (臺中:臺灣省立臺中圖書館,1987) ,頁 579。 〈國民中學教師儲備及職前訓練辦法〉 ,教育部 台(57)中字第九三二七號公布。 12 鍾清漢, 《教育與經濟發展之研究》 ,頁 121。教育部頒佈「即 1967 年十月廿日教育部頒布 『台(56)年高學第 19066 號令』 」 。引自:鍾清漢, 《教育與經濟發展之研究》 ,頁 121。。 13 〈中等學校教師登記及檢定辦法〉於 1958 年 7 月由教育局頒布。而在 1969 年 2 月,教育部 以臺(五八)參字第一七四六號令修正〈中等學校教師登記及檢定辦法〉 。 14 薛化元, 《台灣開發史》 ,頁 228。 15 不但如此,蔣介石總統再以台統(一)義字第五 0 四 0 號令,命令自 1968 年 (五十七學年 度)開始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台統(一)義字第五 0 四 0 號令: 「茲為提高國民智能,充實戡亂 建國之力量,特依照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第四項之規定,經交動員戡亂時期國家安全會議決 定:國民教育之年限應延長為九年,自五十七學年度起,先在台灣及金門地區實施。關於實施 16. DOI:10.6814/NCCU201900997.

(22) 時間短的情況下,師資問題在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後一一出現。師資的缺乏、來 源不一、待遇偏低等因素,進而導致的教師素質低落。在《臺灣省籌辦九年國 民教育重要工作檢討報告》中(1968 年 11 月),對於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後的 師資情況,有以下的描述: 師資方面……就個別學科而言,適合之教師仍感缺乏,尤其工藝、 體育、音樂、美術、職業科目等技能學科教師最感困難。……。部分縣 市預聘教師未能注意素質。……。職前訓練時間照教育部規定,應為八 週,今年因時間緊迫,只訓練四週,致部分科目未及實施。16. 在《九年國民教育檢討會議意見彙編》中(1971 年 8 月),也有對師資問題的 記載:. 立. 政 治 大. 國中每週教育時數增多,而教師員額未能按實際需要增加,至負担加. ‧ 國. 學. 重,無時間及精力充份指導學生進德修業,影響教育效果。……。教師 待遇偏低,難期其安位樂業致異動頗大,國中小均有此困難。……。師 範院校培養各科師資不敷實際需要,雖可聘用一般大專畢業生担任教. ‧. 學,但供需情形,往往不能配合,就科別而言,學校需要聘請之教師,. y. Nat. 常無來源,反之來源多者,却不一定為學校所需要,其中尤其以數理. al. er. io. 求,而偏鄉地區則羅致教師不易。17. sit. 科、藝能科教師來源頗感困難。就地區而言,都市或其附近地區供過於. n. v i n Ch 從上述資料可以看出,師資問題不但沒有解決,也因為師資的缺乏,導致 engchi U 供不應求。為了解決教師數的情況下,不顧教師素質的結果,使得國民中學聘 用的教師素質低落。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後,對教師的需求量會越來越大,如果 在初期沒有有效解決教師素質的問題,會影響日後國民教育的品質: 一九六八年一月十九日,立法院通過「九年國民教育實施條例」,使 得臺灣的國民教育正式從六年延長至九年,也補充提供了行政院部門相 關政策的法律依據。本來國民教育的延長代表著一個國家尊重國民受教. 九年國民教育之有關事項,其需以法律定之者,應提案制定一特別法,以資適用,希遵照上項 決定,迅即辦理。」 。引自:中國教育學會編, 《九年國民教育實施二十週年紀念文集》 ,頁 278-279。 16 何鳳嬌, 《九年國民教育資料彙編》 (臺北:國史館,2000) ,頁 511。 17 教育部編, 《九年國民教育檢討議會意見彙編》 (臺北:教育部,1971) ,頁 10。 17. DOI:10.6814/NCCU201900997.

(23) 育的權利,也意味著國家文化水平的提升,是相當值得肯定的。但是臺 灣在延長國教過程中,其決策卻帶有太濃厚的強人意志,缺少足夠的事 前規劃,因此胡適之在生前批評臺灣政壇部分人士,在未經周詳準備之 餘,貿然推動延長國民教育所可能產生的弊病,在此時就難以避免。在 此外條件下,九年國民教育實施初期,不僅在硬體設備上有所欠缺,更 嚴重的是當時的師資整備也出現不足,影響實施初期國中的教學水準。 18. 但是,除了增加師資,留住師資也是一個重點。在實施九年國教之後,國民中 學教師的待遇並不好,因此造成國民中學教師的離職率高。不僅是薪資低落, 教師宿舍的不足、「一師好幾用」(例如:教師身兼多職,教授科目與其專長. 政 治 大. 不相符)等等,造成國民中學教師職務繁重,是否會用心於教學上,則是無法 「絕對」保證的。而且,政府在國民中學教師人師制度上,大多是在教師的培. 立. 育、訓練、任用的制度上做修改。但是,對於國民中學教師待遇的部分,卻沒. ‧. ‧ 國. 學. 有做修改。. n. er. io. sit. y. Nat. al. 18. Ch. engchi. i n U. v. 薛化元, 《戰後台灣歷史閱覽》 ,頁 219-220。 18. DOI:10.6814/NCCU201900997.

(24) 第二節 九年國民教育中國民中學教師之培育 根據 1968 年《教育部實施九年國民教育籌備工作報告》中,可以看出九年 國民教育正式實施後,國民中學學生數量大增,隨之所需的教師數量也急劇增 加: 國民中學納入義務教育後範圍後,學生數量必大量增加,增班設校所 需師資亦必隨之急增。根據估計,國民中學最初三年,每年需增加各科 教師約六千至七千五百人,三年合計需增加二萬餘人。此項師資,必須 速謀補充。又目前我國中等學校教師之培養,以師範大學為主體,普通. 政 治 大. 大專學校畢業生,志願任教者,亦得膺選。惟因師大畢業生不敷供應, 而普通大專畢業生又多未受專業訓練,以致師資素質,參差不齊,其中. 立. 多有所教非所學情形,或部分學校仍有待用教員及兼任教員,此種現. ‧ 國. 學. 象,應予逐謀改進。今後師資之良窳,必將影響國民教育之成敗,而師 資之培養及訓練,又非朝夕可成,必先預為籌謀,妥縝計劃,庶能配合 需要,提高素質,改進教學。19. ‧ y. Nat. 由於九年國民教育政策從籌備到正式實施,僅是一年多的時間,在國民中學教. sit. 師需求量劇增的情形之下,政府決定放寬國民中學教師的資格,來補足龐大的. al. n. 學的教師:. er. io. 需求量。不只是「師範院校」的畢業生,經過一定的訓練,也可以成為國民中. Ch. engchi. i n U. v. 由於九年國民教育從政策定案到落實時間僅有一年,中學所需之師資 急遽增加,因此教育部除了頒訂公立大學及獨立學院設置教育選修科目 實施辦法外,並且推動國民中學教師儲訓及職前訓育辦法,廣開師資取 得之途徑,以應一時之急需。而臺大、政大、成大及中興大學亦從此時 開始,直到民國六十八年(1979)止,開設教育學分課程,長期培養國 民中學教師。除此之外,根據前述之辦法,普通大專學校畢業生在九年 國民教育推動初期,經過甄選訓練後,也可以取得中學教師的資格。20 19. 教育部(編) , 《教育部實施九年國民教育籌備工作報告》 (臺北:教育部,1968) ,頁 70。在 九年國民教育的籌備計畫中,所提及九年國民教育正式實施後, 「可能」會出現的國民中學師資 問題,在之後都一一出現,甚至比預期的嚴重。這也證明「政府」決定加快實施九年國民教育 的政策是錯誤的,以及明短促的籌備期使得國中學師資素質出現問題。而這些都是在九年國民 教育實施前,以及籌備期間就可預測到的情況。 20 薛化元, 《臺灣開發史》 ,頁 228。 19. DOI:10.6814/NCCU201900997.

(25) 因此,為了解決國民中學教師的數量問題,政府決定擴大國民中學教師的來 源。除了現有的教師外,還有「師範院校」畢業生,以及「大專院校」學生等 等,於是這兩者成為九年國民教育實施初期,國民中學師資的「主要」來源。 並且透過教師檢定、登記、職前訓練、在職訓練等,以提升「大專院校」畢業 的教師,以及現有國民中學教師的素質。 「師範院校」是長期培育專業師資的重要機構:「國家教育之成敗,繫於 師資之良窳;所以師範教育向被列為國家建設中的重要一環。」。21而在《臺 灣教育輔導月刊》中,也有提及:「師範教育是培養國民中小學合格師資,所 謂合格,必須具備三種條件:第一,是要有高尚的品德;第二,是要有適當的 學識;第三,是要有良好的教學方法。」。22而「師範院校」的學生又可大約. 政 治 大. 分成四種:「一、師範院校學生。二、大學或專科學校畢業生。三、高級中學 畢業等同學力者。四、教育學系畢業之非師範生或師範學院畢業生,服務兩. 立. 年,或大學其他系院畢業而有兩年以上教學經驗者。」。23透過不同的學科與. ‧ 國. 學. 實習的訓練,將他們培育成中等學校的教師。24. 雖然「師範院校」對教師的培育需要 4 到 5 年的時間,而且每年的畢業生. ‧. 數量無法供應全臺灣所需的國民中學教師數量。但是,當時政府對於教師培育. y. Nat. 的政策,還是以「師範院校」所培育出的國民中學教師為主。因此,即使「師. sit. 範院校」每年培育出的教師數量有限,政府仍將「師範院校」視為培育國民中. er. io. 學教師重要的機構之一。. al. n. v i n Ch 從籌備至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後,政府增設「師範院校」,或將師專改為師 engchi U 範學院,以增加專業教師數量。但是「師範院校」畢業生不足,在實施九年國 21. 林玉体, 《台灣教育面貌四十年》 (台北:自立晚報,1987) ,頁 81。 〈對師範教育進一言〉 , 《臺灣教育輔導月刊》 ,18:5(台北,1968.5) ,頁 7。 23 此段資料整理於: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編輯委員會編輯小組, 《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 師範教育篇(下) 》 ,頁 441-442。 24 根據《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師範教育篇(下) 》 , 「師範院校」又可細分成: 「一、師範學 院各學系,⋯⋯。師範學院入學資格為曾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學或同等學校畢業,或 師範學校畢業服務三年期滿,或具有高級中學校畢業同等學力入學試驗及格者。修業年限一律 五年(學科四年實習一年) ,期滿考試及格,授予學士學位。二、第二部,⋯⋯,招收大學或專 科學校畢業生,授予教育專門科目及專業訓練,修業兩年(學科一年,實習一年) ,期滿考試及 格,授予中等學校某科教師資格。三、專修科,⋯⋯,高級中學畢業等同學力者,修業年限三 年(學科二年,實習一年) ,期滿考試及格,授予中等學校某科教師資格。四、教育研究所, ⋯⋯,教育學系畢業之非師範生或師範學院畢業生,服務兩年,或大學其他系院畢業而有兩年 以上教學經驗者,於師範學院的研究所研習。研究期限兩年,期滿經碩士學位考試及格,授予 碩士學位。」引自: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編輯委員會編輯小組, 《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師 範教育篇(下) 》 ,頁 441-442。 22. 20. DOI:10.6814/NCCU201900997.

(26) 民教育之前,早就是個問題。在 1967 年 8 月 29 日臺灣省議會時,梁許春菊議 員(1918 年 3 月 18 日-1997 年 5 月 26 日)就針對擴增「師範院校」的政策, 提出意見: ……關於師資的問題,……,就是現在的師專,據我所知全省有幾所 師專,基礎相當好,而且土地也相當廣大,但是收容的學生並不多,所 以也可以利用這些師專予以附設大學部以培養師資,或將師專改為大學 而附設專修科-師專科。25 但是,「師範院校」所培育出的國民中學教師,始終是供不應求。因此, 政府決定除了「師範院校」的學生以外,「大專院校」的學生也可成為國民中. 政 治 大. 學師資的來源之一。根據教育部於 1968 年 4 月 3 日所訂頒與公布的〈國民中學 教師儲備及職前訓練辦法〉中,第三條規定:「師範大學或師範學院各系科畢. 立. 業生及教育部指定之公立大學文理學院畢業生,經照教育部頒辦法修教育科目. ‧ 國. 學. 十六學分以上者,均依照原規定辦理。」。26教育部所指定的「大專院校」分 別為: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國立成功大學。這四所 學校學生只需修滿教育學分(總共 16 學分),畢業後不需要教師檢定及在職訓. ‧. 練,經過教師登記、介聘、預聘後,就可任教於國民中學。. y. Nat. sit. 因此,教師檢定主要是針對非「師範院校」畢業的學生,以及未受過師範. er. io. 教育者,但具有一定資格者所舉辦的檢定考試。例如:依據 1958 年 7 月由教育. al. n. v i n Ch 教師檢定的資格者,例如:一般「大專院校」(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政治大 engchi U 學、國立中興大學、國立成功大學除外)畢業生,且修滿教育學分以及畢業的. 局頒布,1959 年 2 月所修訂的〈中等學校教師登記及檢定辦法〉中,規定參加. 學生,或是任職國民小學要轉任國民中學的教師等等: 二、教師檢定:凡未受師範教育,而具有相當資格者,可申請檢定, 由委員會審查其所繳證件(申請表及照片、學歷證件、經歷證件、戶籍謄 本、公立醫院出具之體格檢查證明書),並加以考試決定之。惟體格檢查. 25. 臺灣省議會秘書處(編) , 《臺灣省議會公報》 ,第 17 卷第 16 期,頁 655-656。 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編輯委員會編輯小組, 《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師範教育篇 (下) 》 ,頁 579。 〈國民中學教師儲備及職前訓練辦法〉於 1968 年 4 月 3 日,教育部(57)中 字第九三二七號公布。 26. 21. DOI:10.6814/NCCU201900997.

(27) 不合格者,不得參加考試。各省得視師資需要情形,每年或間年舉行一 次。27 至於教師檢定的內容,依據 1958 年 7 月由教育局頒布,1959 年 2 月所修訂的 〈中等學校教師登記及檢定辦法〉如下: 檢定考試分為筆試、口試、教學實習三種。筆試科目分「共同科目」 及「專業科目」。共同科目為(1)國文語言(2)三民主義(3)教育概 論(4)普通教學法或教育心理學(國民中學教師為課程標準及教材教 法)。經檢定合格之教師,由各省市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發給教師證書。 如在原省市繼續任教,其教師證書永久有效;如轉任其他省市任教,需. 政 治 大. 另受檢定。檢定合格後,如不續任三年以上,而欲重任教師時,必須重 新檢定。28. 立. ‧ 國. 學. 這些檢定及格的教師,分別依照其任教的意願(縣市、學校、任教科目 等),進行教師登記。根據依據 1958 年 7 月由教育局頒布,1959 年 2 月所修 訂的〈中等學校教師登記及檢定辦法〉規定,教師登記的內容如下:. ‧ y. Nat. 教師登記:凡受師範教育的教師,只須登記手續,即可取得教師證. sit. 書,而不必受檢定試驗。國民學校及中等學校教師之登記,由委員會審. er. io. 查其所教證件決定之,每年至少舉行一次。……。第五條 委員會應將辦. al. n. v i n Ch 教師之登記,應由學校檢具其應繳證件,依規定程序,呈報省市主管教 engchi U 育行政機關,經由委員會審查其證件決定之:一、申請表。二、現職聘. 理登記及檢定日期、辦法與結果按期呈報教育部備案。第六條 中等學校. 書。三、學經歷證件。四、任課時數表。第七條 中等學校教師之登記, 應依申請者實際擔任教學之學校類別及學校級別辦理之。29 但是為了補足龐大的校師缺額,在 1969 年 12 月 1 日《師友》的教育新聞中提 到臺灣省教育廳宣布軍校畢業生也可以辦理教師登記:「省教育廳宣布,軍校. 27. 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編輯委員會編輯小組, 《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師範教育篇 (下) 》 ,頁 622。 〈中等學校教師登記及檢定辦法〉於 1958 年 7 月由教育局頒布。而在 1959 年 2 月,教育部以臺(五八)餐自第一七四六號令修正〈中等學校教師登記及檢定辦法〉 。 28 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編輯委員會編輯小組, 《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師範教育篇 (下) 》 ,頁 623。 29 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編輯委員會編輯小組, 《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師範教育篇 (下) 》 ,頁 621、624。 22. DOI:10.6814/NCCU201900997.

(28) 畢業或大專非本科及相關科系畢業生申請教師登記,可照有關規定辦理。」。 30. 此外,針對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國立成功大學 以外的「大專院校」學生,除了修習應有的教育學分,於「大專院校」畢業後 必須參加教師檢定,教師檢定通過後才能參加教師登記、介聘、預聘,並接受 職前訓練之後(要通過職前訓練),才可以到國民中學任教: 教師預聘工作完成後,隨即進行職前教育專業科目訓練。除符合「國 民中學教師儲備及職前訓練辦法」第四條規定資格人員及已在臺大、政 大、成大、興大等四所公立大學選修十六學分人員外,其餘均須參加教 育專業科目之職前訓練。訓練工作由本廳委託國立師範大學辦理。31. 政 治 大. 政府為了保障國民中學教師的素質,除了職前訓練之外,依據 1968 年出版的. 立. 《教育部實施九年國民教育籌備工作報告》中,也有辦理國民中學教師的在職. ‧ 國. 學. 訓練,其資格與進修地點如下:. 第一條 教育部為提高中等學校師資素質,鼓勵在職教師進修研究,. ‧. 並加強專業訓練,增進教學效能……第二條 本辦法中稱中等在職教師,. y. Nat. 係指現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中等學校擔任各科教學之專任教員而言,. sit. 但必須具中等學校教師登記及檢定辦法所規定資格。第三條 中等學校在. n. al. er. io. 職教師得參加左列各項進修研究設施:一、中等學校教師暑期進修學士. 30. Ch. engchi. i n U. v. 〈軍校畢業生 可照定辦理中學教師登記〉 , 《師友》 ,1969 年 12 月 1 日,頁 39。文中有關軍 校畢業生如何參加教師登記,以下有詳細的說明: 「教育廳對是項教師登記係轉奉教育部下述之 核定: (一)凡經教育部授予學士學位或准予比照二年制以上專科學校之軍事學校畢業生其原修 業學校已分科系者照「國民中學各科教師本科系及相關科系對照表」與「高級中等學校普通學 科教師本科系及相關科系對照表」之規定辦理。 (二)前述軍事學校畢業生,其原修業學校未分 科系者,及大專學校畢業生非中等學校各科教師本科系及相關科系者,均照「中等學校各科教 師應修專門科目及其學分表」規定,凡已取得專門科目二十學分人員得按「中等學校教師登記 及檢定辦法」規定聘用之。」 。 31.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編),《臺灣省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文獻 第七集 國民中學師資之供需籌. 劃與辦理訓練情形》(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73),頁 71。「台灣省教育廳乃根據教育 部所頒布的〈國民中學教師儲備及職前訓練辦法〉,對擬任國中之教師,而未曾接受專業訓練 者,施以職前訓練。職前訓練自民國五十七年暑期開始委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辦理,至民國六 十二年暑期結束,共辦理六期。⋯⋯。由國立台灣大學、省立高雄師範學院、省立教育學院, 分別利用暑期或夜間部,辦理此項在職進修。」。引自:汪知亭,《臺灣教育史料新編》(臺 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頁 377。 23. DOI:10.6814/NCCU201900997.

(29) 班(簡稱暑期部學士班)。二、中等學校教師夜間部進修學士班(簡稱 夜間部學士班)。三、中等學校教師暑期進修碩士班(簡稱暑期部碩士 班)。四、中等學校教師夜間部進修碩士班(簡稱暑期部碩士班)。 五、大專或獨立學院所開設知教育科目及其他科目。六、函授學校及空 中學校。七、中等學校各科教師研習會及寒暑期講習會。八、巡迴講 習、專題講座專題討論會、教學示範會及教學演習會。32 還有,針對國民中學教師的任教科目,教育部依據 1968 年 4 月 3 日所訂頒 與公布的〈國民中學教師儲備及職前訓練辦法〉中,也制定了相關法條: 依照教育部訂頒〈國民中學教師儲備及職前訓練辦法〉規定,一般大. 政 治 大. 專院校畢業生任教國中者,需修習「教育專業」科目十六學分,若非任 教「相關科系」者,並應參加「專門科目」二十學分。33. 立. ‧ 國. 學. 1968 年 4 月 3 日所訂頒與公布的〈國民中學教師儲備及職前訓練辦法〉中,不 論是職前或是在職訓練,都有「專門科目」的訓練,目的是使所有國民中學教 師素質能再提升:. ‧ y. Nat. 本廳為提高國民中學師資素質,遂以上項規定辦理在職教師專門科目. sit. 訓練,委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及省立高. er. io. 雄師範學院分別成立國民中學教師專門科目訓練班辦理。此項在職教師. al. n. v i n Ch 業任教「非相關科」者為限,後因鑒於各項知識日新月異,漸趨專精, engchi U 任教「相關科」者亦應不斷求取新知,方能提高教學效果,本廳乃專案 專門科目訓練對象,原規定以五十八年二月三日以前到職之專科學校畢. 呈報教育部核准自六十年七月起擴大辦理,將大專或專科學校畢業,任 教「相關科」之教師及檢定考試合格人員亦包括在內。34 32. 教育部(編) , 《教育部實施九年國民教育籌備工作報告》 ,頁 98-99。此段資料中所提及的 「本辦法」為〈鼓勵中等學校在職教師進修研究辦法〉 。在《教育部實施九年國民教育籌備工作 報告》中,為擬定中的草案,但就九年國民教育實施後的情況,政府是將任教「非相關科系」 的國民中學教師列為主要受訓的對象,在職或是任教「相關科系」的國民中學教師則是政府後 來才慢慢列為受訓的對象之一。 33 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編輯委員會編輯小組, 《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師範教育篇 (下) 》 ,頁 584。 34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編) , 《臺灣省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文獻 第七集 國民中學師資之供需籌劃 與辦理訓練情形》 ,頁 131-132。此段資料所提及「以上規定」為「在職專門科目訓練」的內容 及受訓資格: 「按教育部所頒布『國民中學教師儲備及職前訓練辦法』第七條規定: 『職前訓練 分教育專業訓練及專門科目訓練兩種,教育專業訓練修滿十六學分,專門科目訓練須修滿二十 學分,未修滿規定學分者可於在職教師進修時補足之,學分修習時數之計算依教育部之規定辦 24. DOI:10.6814/NCCU20190099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30 高雄市立國民中學兼行政職務教師減課標準表 國中教育科 31 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及兼任行政職務人員每週授課節數編排要點 國中教育科 32 高雄市立國民中小學教師甄選暨介聘作業要點

民國 57 年,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正式實施, 教科書改由國立編譯館主編, 數學教科書之編製 成立有

依據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 1070199256 號,辦理國小全英語教學之教師專業成長工作

依據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 1070199256 號,辦理國小全英語教學之教師專業成長工作

數學是科學研究的基本工具,科技發展是臺灣保持國際競爭力的命脈。因此 當今年 2 月,教育部公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2.預估缺額係依據教育部國民教育署補 助各地方政府 109 學年度推動國小合理 教師員額計畫辦理,俟臺中市政府教育

第二十六條之一 參加全國技能競賽青少年組之選手來源,為教育部

(預估缺) 依據教育部國 民教育署補助 各地方政府 109 學年度推 動國小合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