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3.1 新建廠階段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調查

3.1.4 簡易地下水監測井設置

3.2.5 地下水監測井功能維護

地下水監測井經設置完成後,為確保其功能之有效性,以確實發揮 廠區地下水監測井網之功能,達到污染預防及應變處置,針對監測井必 須定期進行功能維護;其維護方法及內容說明如下:

1、井體(下)攝影

傳統井體維護技術上,「井體攝影技術」被認為是鑑定井體是否需 要進行完井最直接的方法。隨著科技的進步,井體攝影發展出輕巧個人 攜帶式及大型機械裝置,分別適用於淺井及深井的觀測調查。依使用時 機而言,井體攝影最常用於新井驗收、井體定期檢查、洗井成效驗收及 井體問題診斷。本計畫井體攝影主要用於井體功能不佳之監測井之井況 評估,作為廢井及重新設置監測井評估之依據。

依據井體攝影之實際影像,掌握監測井之井深、井篩位置、井篩長 度及接縫處,並依影響井體結構之三大主要問題:出砂、積垢與腐蝕,

實際觀察其特徵,探討影響此現象之水質因子。一般而言,地下水監測 井之井體攝影主要觀測項目為:

(1) 井管的直徑有無減少的現象。

(2) 井管表面的淤塞。

(3) 淤塞物較多的部位。

(4) 井壁有無破損的現象與損毀深度。

(5) 井管是否仍垂直。

(6) 井管有無淤塞以致井深減少。

(7) 有無井體漏水穿孔現象。

井體攝影的影像中,經常拍攝到意想不到的影象,如:不慎落入之 輕便工具、樹枝、樹根、石頭等,這些淤塞物種類很多,但大致遭人為 破壞所致。一般地下水監測井除了這些人為淤塞外,常因井之設置不當、

地下水質影響、產生物理性黏粒、化學性顆粒及細菌性黏液等特徵,這

些現象透過井體攝影拍攝,可反應出井體結構三大問題:出砂、積垢與 腐蝕。

2、監測井完井作業

監測井使用一段時間後,逐漸會有細顆粒的沉澱,井中滯留水的成 分,可能經由物理或生物化學的作用產生積垢即沉澱物質,而降低監測 井的出水速率,甚至影響監測樣品之品質;因此,監測井須適時進行再 完井作業以清除井內沉積物及濾料間之細顆粒物質,以確保監測井樣品 之品質及延長監測井之壽命。

一般而言,影響井體結構或造成井功能不佳之主要三個問題,分別 是出砂、積垢與腐蝕,其中出砂的原因主要與含水層的土壤結構、井篩 設計不當有相當程度的關係,因此在功能維護上,亦僅能以治標方式將 出砂之懸浮顆粒自井中移除。而積垢與腐蝕之成因,主要與地下水水質 有關,即這些現象在不同環境狀況下,因化學變化或細菌性變化造成,

所以在井體功能維護技術亦有使用化學洗井方法,但化學藥劑之使用可 能影響含水層中之水質。本計畫對於井功能維護,乃採用傳統的再完井 (re-development)方式,將井體中的坋粒與黏粒淤塞清除。完井維護方式 包 含 超 量 抽 水 (over-pumping) 、 湧 塞 (surge) 、 汲 水 (Bailing) 、 氣 提 (air lifttting)、反沖洗(backwash)、超量抽水(over-pumping)、柱塞法等。

.3.2.6土壤採樣方法及設備

依據章節3.2.1~3.2.3之環境基本資料彙集、廠區污染潛勢調查結果 及土壤採樣點規劃選定,可明確掌握最具代表性土壤採樣點及可疑之污染 源,進而可執行土壤採樣作業及分析。

土壤採樣分析之目的在於界定土壤可能受污染之範圍、深度及污染之 程度,故需有良好之採樣設備、完善之採樣計畫及精確之分析技術。為達 到 上 述 目 的 , 本 計 畫 將 使 用 螺 旋 鑽 採 樣 器 及 不 擾 動 套 管 式 採 土 器 (Undisturbed Soil Sampler)進行土壤之採樣。其中螺旋鑽採樣器用於表

層土壤重金屬採樣,不擾動套管式採土器則用於較深層之土壤有機污染物 採樣。

一般而言,雙套管之取樣步驟為利用螺旋鑽桿直接鑽至預定深度後再 取出,換成雙套管採樣管後,再將採樣管鑽至預定深度即可,也可直接以 採樣管做土壤全程採樣。土壤採樣作業與章節3.1.3土壤採樣方法及設備之 作業大致相同,其採樣圖片及相關紀錄表可參照圖2所示。

土壤採樣的主要採樣步驟說明如下,詳細之土壤採樣步驟如圖8所示:

1.至預定採樣的位置,將螺旋採樣桿置入,取得表層土壤樣品。

2.利用螺旋鑽桿或鑽井設備繼續鑽探至預定深度,取出換成雙套管採 樣管。

3.將外管與襯管壓入,使得土壤樣品充滿襯管後,取出襯管,使用管 蓋將管兩端密封並將樣品冷藏。

4.繼續上述2 ~ 3 步驟採樣。

5.藉由品保品管計畫之執行,易於避免交互污染之現象發生。

採樣點以

G P S 標定

清除表層雜 土鑽採樣器採 刮除採樣器黏附土 採樣設備除 採樣結

重複二次土洗程序

採樣器具除

同組採樣點

不同組採樣點

圖8 土壤採樣步驟

3.3.土壤及地下水應變計畫

3.3.1 概述

當工廠不幸發生洩漏污染事件時,為減低相關污染行為所造成之土 壤及地下水污染之嚴重性,因此將相關處理程序予以說明,以作為場址 污染調查及相關作業之依循。

當廠區內之製程、儲槽、輸送管線、輸儲站、有害事業廢棄物儲存 區、廢(汙)水處理設施、原物料儲存區等具有污染潛勢之區域,發生洩漏、

管線破裂、人為操作疏失或人為惡意排放等行為,將導致造成發生土壤 及地下水受污染之工安意外情事。

一般工廠大多會依據各工廠本身之生產特性,規劃制定工安意外之

緊急應變計畫,大致包含有人員疏散、現場搶救、現場復原、意外通報 等程序。

而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之特性,除因立即且明顯洩漏等所造成之污染 情事可即時發現而予以處理外,其餘因地下或隱藏式管線、儲槽洩漏而 造成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則大部分須於設備維護、輸儲量計算、定期 性監測或污染物逸散至地表時,方能被查知有污染洩漏情形。

因此,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事件應變作為,主要之工作在於工安意外 應變處理後或污染行為發現後之污染範圍程度調查、污染防阻及清除工 作。通常須立即委託專業之環境工程顧問機構立即進廠進行污染處理評 估建議作業。

一般工廠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方式,主要為可分為兩大類:

1.無法以目視判別之長期性地下管線、儲槽洩漏事件,而於定期性監 測作業中所發現之緩慢長期性污染行為;如地下管線、儲槽之微小

破裂等

2.明顯且對人體具有立即危害性之地上管線、儲槽、槽車洩漏事件等。

通常發現土水污染事件時,於各工廠內,不論是定期性監測所發現 或意外洩漏事故所造成,主要大多主要由工安環保單位及廠務單位合作 進行相關應變措施。而工安環保單位,主要負責統籌規劃廠區內各工安 意外事故應變機制、污染預防等環境保護工作;而廠務各單位則主要進 行各類設備及儀器的操作與維護,並且依據工安環保單位之規劃與各機 器設備的特性,執行設備之定期保養維護與檢查計畫,確保廠內各生產 或支援設備能妥善安全的操作。以下概述各單位於土水應變上之應有作 為:

一、風險管理處(工安環保單位)

1.負責依據工安洩漏意外事故應變處理流程、應變分組與分工,依據 洩漏事件之嚴重性,啟動各應變機制。

2.負責監督、協調與聯繫各應變分組之作業。

3.洩漏處理現場人員安全防護機制之準備。

4.配合各分組之權責,進行現場之處置作業。

5.於洩漏點現場業。

6.循指揮體系回報,協助外部通報事宜(若有需要時) 。 7.擬定及執行後續廠區環境監測措施。

二、廠務部門(生產及設備操作維護部門) 1.設備損壞情形通報。

2.應變器材與設備之統籌規劃與運用。

3.進行洩漏設備之搶修與洩漏源阻斷。

4.組配合執行現場之洩漏污染物清除、洩漏區清理等作業。

5.執行污染範圍評估、調查、及後續污染改善計畫。

三、其餘行政支援單位

配合工安環保單位之規劃,配合支援委外之污染調查與污染改善作 業單位進廠作業等各相關事宜。

3.3.2 長期性洩漏土水污染應變措施

通常遇到發生無法即刻以目視判別之地下管線、儲槽洩漏事件,

而於定期性監測作業中所發現之緩慢長期性污染行為時,通常需執行 之應變措施主要包含有:

1. 洩漏事件之廠內通報程序

2. 污染物質確認、洩漏源阻斷、受污染土壤初步挖除與設備檢修(進行 相關措施時,盡量避免讓污染物擴散至裸露地表或控制蔓延範圍) 3. 確認土壤污染範圍與程度(土壤採樣佈點、土壤採樣分析與法規比

對)

4. 若有必要時,確認地下水污染程度(地下水監測井及整治井設置、採 樣分析與法規比對)

5. 受污染土壤之清理作業 6. 污染物回收與移除

7. 受污染區域性地下水污染改善(當污染深度達地下水位時) 8. 受污染區域復原作業

9. 污染事件通報

10. 受污染區域後續定期性監測作業

相關應變程序如圖 9 所示。因工廠化學品洩漏係為緊急處置措施,

以減少災害繼續擴大、並防止發生人員損傷之情事,故各項後續現場 調查、復原及急迫性低的作業,須待現場緊急處置後,即可進場執行。

故工廠土水污染事件應變作為,可視為工安意外事件緊急應變措施之 後端處置作為。而土水應變作業流程中,已將公司之洩漏意外應變程 序概述包含在內,而自公司應變程序以下之各步驟則為土水污染應變 作為部分。因如前所述,通常發生化學品洩漏意外事件後,須待現場 處置作為結束且確認對人體並無立即之危害性後,相關後續作業即可 進場執行,至狀況確認解除後,土水應變作為即可介入進行各調查評 估與污染改善作業。

發現洩漏行為

3.3.2.1 污染物質確認、洩漏源阻斷與設備檢修

此類型之污染行為,主要係於定期性監測作業、設備維護、輸儲量計

此類型之污染行為,主要係於定期性監測作業、設備維護、輸儲量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