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城鄉發展指標之探討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54-6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4 城鄉發展指標之探討

口遷入、人口快速增加,基礎設施充足,但公共服務資源稍 嫌不足。此類鄉村多鄰近都會地區,公共服務資源由都會地 區提供,地方建設腳步不及人口增長速度,影響居民生活品 質。鄉村經濟發展良好,但在生活機能上無法自給,並且面 臨因工業所帶來的空氣、水源,噪音等環境污染問題,造成 居民生活品質的威脅。

3.發展停滯型鄉村:包括 154 個鄉鎮,其中 20 個山地鄉與 134 個平地鄉,這類型鄉村囿於地方資源及區位條件限制,難以 發展工業,而在農業的表現則因為環境條件限制及台灣農業 的萎縮,造成地方發展的停滯現象。人口外流嚴重、地方基 礎建設、公共服務資源不足、就業機會不足是這類鄉村最大 的困境。

由上述學者之研究可發現,城鄉發展有許多不同的分類方

式,而大體而言,不外乎以工業發展、農業發展、兩者綜合發展 與發展停滯型為主。

指標的編制之研究於 1960 年代社會指標運動興起,使得社會指 標成為引導社會政策的有效工具,不論在生活素質、環境品質、

社 會 發 展 等 差 異 之 研 究 向 度 上 均 有 許 多 採 用 指 標 編 製 以 衡 量 地 區間之差異。到了 1990 年之後,台灣地區有關永續性指標訂定 的研究亦開始蓬勃興起。

而在都市發展指標方面,以行政院經建會所編「都市及區域 發展指標」最為稱著。該指標體系將都市及區域發展指標區分為 十三個子部門,分別為規劃與建設、公用事業、交通、公共衛生、

住宅、環境品質,大眾秩序與安全、教育文化、地方財政、區域 經濟、家庭收支與設備、就業、人口等指標。

在永續發展指標方面,在 1998 年李永展【4】「永續性指標架 構之芻議」的研究中參考永續指標之擬定原則以選取指標後,以 德爾菲技法檢測其合理性與可行性,建構出一個修正後的永續發 展指標架構,而為使永續性指標在決策方案應用的評估有所貢 獻,再以層級層序分析法決定各原則與指標間的權重。 並運用 至中部區域土地資源利用的永續性。

而以下我們便將指標建立之相關研究彙整如下表 2–3:

表 2-3 指標建立研究相關文獻彙整表 作 者 研究著作 研究內容方法 曾敏傑

(1990)

台灣經濟發展與 生活素質研究–

生活素質綜合指 標試編

由相關理論與文獻回顧選取指標,

再經由因素分析將指標適當分類及 給訂權重,最後再以階層分析求取 生活素質要素與次級要素之權重。

陳得發

(1992)

高雄都會區社會 經濟環境品質指 標之衡量

參 考 國 內 外 社 經 品 質 指 標 研 究 之 文 獻 , 依 本 國 之 國 情 , 及 指 標 是 否 滿 足 共 同 性 、 簡 單 性 、 適 應 性 、 中 立 性 、 有 用 性 來 建 構 社 經 品 質 指 標 , 再採用德爾菲技法(Delphi method)

給訂指標權重。

黃書禮

(1996)

台北市都市永續 發展指標與策略 研擬之研究

以文獻回顧方式探討「永續發展」、

「永續性指標」、「永續性都市」之 實質意函,訂定出台北市在永續發 展上的定位,經由台北市與國外城 市在永續發展課題上的比較分析,

推演指標選取原則,並召開座談 會,彙集專家、實證部門、民間團 體等之討論與建議,再彙整以上之 資訊,制定出永續性發展指標體 系,隨後召開第二次座談會,採納 各方建議,將標體系作適度之修正。

游靜秋

(1997)

台灣地區環境品 質指標建構之研 究

捨棄德爾菲計法及階層分析法,採 用多變量統計分析法,在 PSR 架構 導引下,提出環境變項,計算其相 關性,導出各變項的共同因素,再 以顯著性高之變項成立指數模式,

以建立出最終之環境品質指標。研 究方法之特色為利用客觀環境資料 進行統計分析,所建立之指標適用 於空間上的比較。

表 2–3 指標建立研究相關文獻整理表(續)

李永展

(1998)

永續性指標架構 之芻議

對永續性指標的發展做回顧,並參 考永續性指標擬定原則以選取指標 後,以德爾菲技法檢測其合理性與 可行性,建立出一個修正後的永續 發展指標架構,而為使永續指標在 決策方案應用的評估有所貢獻,再 以階層分析法決定各原則與指標之 權重並運用至中部區域土地資源利 用的永續性上。

胡瑞奇

(1999)

台灣地區區域發 展社經差異之研 究

指 標 之 建 立 需 確 立 目 標 主 體 , 再 利 用 以 確 定 的 目 標 主 題 或 相 關 目 標 主 體 來 導 引 部 分 的 指 標 群 運 用 因 果 邏 輯 分 析 法 推 論 目 標 與 其 他 指 標 之 變 數 相 關 性 。 本 研 究 分 別 由 經 濟 產 業 、 交 通 運 輸 、 生 活 品 質 、 教 育 文 化 、 環 境 保 護 等 五 個 分 析 向 度 , 作 為社經發展的指標系統。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而就區域發展角度而言, 2000 年陳儷文【12】在「台灣地 區 財 政 不 均 與 區 域 發 展 之 研 究 」 中 提 出 區 域 發 展 系 統 , 其 將 區 域發展分割為六個領域、十個次領域、共計 25 個指標,主要分 為 政 府 公 共 建 設 多 寡 、 生 活 品 質 與 寧 適 性 、 教 育 文 化 、 家 庭 收 支 能 力 與 住 宅 支 出 、 就 業 機 會 與 人 口 規 模 六 領 域 ; 政 府 公 共 建 設 多 寡 則 分 割 為 規 劃 與 建 設 , 公 用 事 業 兩 個 次 領 域 , 生 活 品 質 與 寧 適 性 則 分 割 為 公 共 衛 生 、 大 眾 秩 序 與 安 全 兩 次 領 域 , 家 庭 收 支 能 力 與 住 宅 支 出 則 分 割 為 家 庭 收 支 與 設 備 、 住 宅 兩 次 領 域 , 就 業 機 會 則 分 為 人 口 結 構 、 就 業 人 口 行 業 分 配 兩 次 領 域 , 指標系統與各項評測表如表 2–4:

表 2-4 區域發展指標系統

領域 次領域 衡量指標

規劃與建設 都市計畫面積佔總面積、都市計畫 內人口佔總數

政府公 共建設

多寡 公用事業 自來水普及率、平均每人用電度 數、電話每百人用戶、汽車持有率 公共衛生 每萬人西醫數

生活品 質與寧 適性

大眾秩序與安全 每萬人刑事案件

表 2-4 區域發展指標系統(續 1)

家庭收支與設備 平均每戶全年經常性支出、平均每 戶全年經常性收入、食品佔家庭支 出。

家庭支 出及住 宅支出

住宅 住宅之支出佔家庭支出。

人口結構 非農戶人口佔總人口。

就業機 會

人力資源 次級及三級行業就業人口佔總就 業人口比例、就業人口佔總人口比 例、勞動參與率、就業率。

人 口 規 模 人口 人口密度、人口成長率、自然增加

率、社會增加率。

資料來源:陳儷文(2000 年)

而鄉鎮發展類型,過去台灣鄉鎮發展類型之研究多以產業為 主 要 分 類 依 據 , 為 了 實 際 瞭 解 各 鄉 鎮 間 之 發 展 類 型 及 其 發 展 特 性,1992 年羅啟宏【29】在「台灣省鄉鎮發展類型之研究」文中,

所選用之地方發展指標,分別依人口特性、產業發展、公共設施、

財政狀況、地理環境等五向度為歸類指標。

而 2001 年莊淑姿【9】在「台灣鄉村發展類型之研究」文中,

以 選 取 可 表 現 鄉 村 發 展 特 性 之 地 方 發 展 指 標 類 型 包 括 人 口 特 性、產業發展、地方財政、土地利用結構、公共設施及社會福利 等五項領域,共 36 個指標。

由上述研究我們彙整城鄉發展之衡量指標如下表 2–5:

表 2-5 鄉鎮發展之衡量指標體系

領域 次領域 衡量指標

人口數(人) 表示人口規模大小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表示人口分布情形

人口淨遷徙率( ﹪) 表示各鄉鎮人口遷徙狀況 高中以上教育程度人數

(人)

表示該區高等教育狀況

高中以上教育程度比( ﹪)表現鄉鎮人口教育品質狀 況

近五年人口成長率( ﹪) 表示近五年之人口成長情 形

人口特性

扶養比( ﹪) 表示扶養負擔比率 工業人口數(人) 表示工業方面人力狀況 商業人口數(人) 表示商業人口狀況 農業人口數(人) 表示農業人口狀況 產業發展

工業人口比( ﹪) 表示工業人口參與比率

表 2–5 鄉鎮發展之衡量指標體系(續 1)

商業人口數( ﹪) 表示商業人口參與比率 總就業人口數(人) 表示就業狀況

總人口就業率( ﹪) 總就業人口數與總人口數 比

工商業場所單位數(家) 表示工商業場所數量狀況 工商業全年生產總值(千元) 表示工商業生產狀況 工商業年底員工數(人) 表示工商業員工數量狀況 工商業全年薪資支出(元) 表示工商業薪資支出狀況 工商業全年平均生產值(千元/

人)

表示每員工之生產狀況

薪資水準(元) 表示工商業平均全年薪資 產業發展

經濟能力人口(人) 表示有工作能力人數

每千人醫生數 表示居民所獲醫療服務狀

每百人電話用戶數 表示電使用狀況 公共設施

自來水普及率( ﹪) 表示自來水使用狀況 低收入戶數比( ﹪) 反應地方所得情況 自籌財政能力( ﹪) 表示地方自籌財源狀況 財政狀況

總預算(千元) 表示地方經費預算情形

表 2–5 鄉鎮發展之衡量指標體系(續 2)

土地面積(平方公里) 表示地方發展大小 平地面積(平方公里) 表示平地面積大小 山坡地面積(平方公里) 表示山坡地面積大小 國有林、保安林面積(平方公

里)

表示國有林、保安林面積 大小,蘊含著高山地形特 色

都市計畫面積(平方公里) 表示都市發展區之大小 山坡地面積佔總面積比( ﹪) 表示山坡地所佔比率 國有林、保安林面積佔總面積

比( ﹪)

表示高山地形所佔比率 地理環境

都市計畫面積佔總面積比(﹪)表示都市發展區所佔比率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考量前述指標之相關性與資料之可取得性,本研究選取可 表現鄉鎮屬性之地方發展指標類型包括都市土地比率、耕地比 率、人口密度、高等教育程度人口比(%)、工商家數、地方財政 等六個指標。以下依此六個指標進行說明。

一、都市土地比率:表示都市土地面積佔總面積之百分比。比率 愈高表示鄉鎮市目前具有前瞻性的發展規劃,免於地方因自 由發展造成道路不齊、老舊設施參雜等市容不整的現象。

二、耕地面積(公頃)比率:鄉鎮地區從事農業生產用之耕地面積 佔總面積之百分比,表示地區土地利用於農業生產之狀況。

三、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之人口數,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54-63)

相關文件